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控技术(688777)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777 中控技术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提供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涵盖工业软件、自动化仪表及运维服务的技术和产品。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产品) 22.38亿 58.43 8.84亿 71.98 39.52 仪器仪表(产品) 6.77亿 17.66 1.20亿 9.76 17.72 S2B业务(产品) 4.14亿 10.80 2251.81万 1.83 5.45 工业软件(产品) 2.92亿 7.62 1.58亿 12.83 54.03 运维服务(产品) 1.70亿 4.43 3466.64万 2.82 20.43 其他业务(产品) 4057.55万 1.06 958.35万 0.78 23.62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 33.66亿 36.83 11.87亿 38.37 35.28 石化(行业) 18.54亿 20.28 7.44亿 24.03 40.11 油气(行业) 8.85亿 9.68 2.96亿 9.55 33.42 制药食品(行业) 7.41亿 8.11 1.79亿 5.80 24.23 其他(行业) 5.83亿 6.38 1.22亿 3.95 20.99 能源(行业) 5.34亿 5.85 2.24亿 7.24 41.92 冶金(行业) 4.88亿 5.34 1.21亿 3.89 24.70 电池(行业) 2.95亿 3.23 8643.33万 2.79 29.30 造纸(行业) 1.10亿 1.20 2731.51万 0.88 24.87 建材(行业) 1.06亿 1.16 4065.44万 1.31 38.32 制造(行业) 9114.76万 1.00 4048.45万 1.31 44.42 市政(行业) 8642.15万 0.95 2692.48万 0.87 31.16 ─────────────────────────────────────────────────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控制 22.39亿 24.50 7.10亿 22.95 31.72 系统+仪表(产品)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控制 19.10亿 20.90 8.46亿 27.34 44.31 系统+软件+其他(产品) S2B业务(产品) 16.22亿 17.75 1.45亿 4.67 8.91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控制 14.94亿 16.35 7.38亿 23.84 49.38 系统(产品) 工业软件(产品) 7.43亿 8.13 2.72亿 8.78 36.56 仪器仪表(产品) 6.43亿 7.04 2.01亿 6.49 31.26 运维服务(产品) 4.24亿 4.64 1.56亿 5.04 36.81 其他(产品) 6348.04万 0.69 2714.00万 0.88 42.75 ───────────────────────────────────────────────── 国内销售收入:华东地区(地区) 42.19亿 46.17 14.51亿 46.90 34.40 国内销售收入:华北地区(地区) 11.30亿 12.37 3.76亿 12.16 33.29 国内销售收入:西北地区(地区) 7.79亿 8.53 3.00亿 9.69 38.49 出口销售收入(地区) 7.49亿 8.20 2.63亿 8.50 35.11 国内销售收入:华中地区(地区) 7.28亿 7.96 2.36亿 7.62 32.38 国内销售收入:西南地区(地区) 6.51亿 7.12 1.86亿 6.01 28.57 国内销售收入:华南地区(地区) 4.84亿 5.30 1.26亿 4.06 25.95 国内销售收入:东北地区(地区) 3.44亿 3.76 1.31亿 4.23 38.08 其他业务(地区) 5361.25万 0.59 2560.95万 0.83 47.7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产品) 24.73亿 58.15 10.12亿 71.64 40.94 S2B业务(产品) 8.76亿 20.61 1.10亿 7.82 12.60 工业软件(产品) 3.63亿 8.53 1.15亿 8.12 31.67 仪器仪表(产品) 3.53亿 8.30 1.13亿 8.01 32.08 运维服务(产品) 1.52亿 3.57 4746.81万 3.36 31.28 其他(产品) 3619.05万 0.85 1490.94万 1.06 41.2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 31.79亿 36.87 10.11亿 35.34 31.81 石化(行业) 16.76亿 19.45 6.25亿 21.84 37.28 能源(行业) 6.94亿 8.05 3.43亿 12.01 49.50 电池(行业) 6.34亿 7.36 1.67亿 5.84 26.33 制药食品(行业) 6.31亿 7.32 1.64亿 5.74 26.03 油气(行业) 5.98亿 6.94 2.25亿 7.88 37.67 冶金(行业) 4.21亿 4.88 1.12亿 3.90 26.51 其他(行业) 3.73亿 4.33 7705.83万 2.69 20.64 制造(行业) 1.53亿 1.77 5410.54万 1.89 35.42 建材(行业) 1.00亿 1.16 3867.77万 1.35 38.64 市政(行业) 9874.29万 1.15 2667.85万 0.93 27.02 造纸(行业) 6149.71万 0.71 1652.26万 0.58 26.87 ───────────────────────────────────────────────── S2B业务(产品) 18.97亿 22.00 1.92亿 6.70 10.11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控制 17.65亿 20.48 9.04亿 31.61 51.23 系统(产品)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控制 16.95亿 19.67 5.12亿 17.90 30.21 系统+仪表(产品)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控制 14.95亿 17.35 6.18亿 21.62 41.36 系统+软件+其他(产品) 工业软件(产品) 7.03亿 8.15 2.89亿 10.11 41.18 仪器仪表(产品) 6.21亿 7.21 1.90亿 6.63 30.52 运维服务(产品) 2.80亿 3.24 1.17亿 4.10 41.91 其他(产品) 1.64亿 1.90 3815.56万 1.33 23.31 ───────────────────────────────────────────────── 国内销售收入:华东地区(地区) 41.83亿 48.53 13.88亿 48.51 33.17 国内销售收入:华北地区(地区) 9.71亿 11.26 3.68亿 12.88 37.95 国内销售收入:华中地区(地区) 8.51亿 9.88 2.66亿 9.31 31.27 国内销售收入:西北地区(地区) 7.42亿 8.61 2.17亿 7.59 29.28 国内销售收入:西南地区(地区) 5.56亿 6.45 1.91亿 6.69 34.41 国内销售收入:华南地区(地区) 5.10亿 5.91 1.64亿 5.74 32.24 国内销售收入:东北地区(地区) 4.09亿 4.74 1.35亿 4.72 33.02 出口销售收入(地区) 3.43亿 3.98 1.11亿 3.87 32.27 其他业务(地区) 5518.80万 0.64 1989.39万 0.70 36.0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3.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9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51400.26│ 5.62│ │客户二 │ 29906.00│ 3.27│ │万华化学集团物资有限公司 │ 20751.22│ 2.27│ │客户四 │ 17563.73│ 1.92│ │浙江中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17002.96│ 1.86│ │合计 │ 136624.17│ 14.9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0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1.1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浙江中控西子科技有限公司 │ 18114.91│ 3.97│ │供应商二 │ 11484.09│ 2.51│ │供应商三 │ 7751.76│ 1.70│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6939.04│ 1.52│ │供应商五 │ 6518.50│ 1.43│ │合计 │ 50808.30│ 11.1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1、公司所属行业基本情况 中控技术是以工业数据为基础、AI大模型为核心、全场景智能体为触手的工业AI平台型公司,公司依托 “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双轮驱动,培育AI新质生产力,重构流程工业生产、运营与决策范式,推动流程 工业从自动化向自主化跃迁。公司秉持“让工业更智能,让客户更成功”的使命,打造“1+2+N”工业AI驱 动的企业智能运行新架构,以全栈AI化的理念为客户提供“AI+安全”“AI+质量”“AI+低碳”“AI+效益” 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基于“技术+场景+生态”的立体化布局,推动流程工业从单点智能向全链路智能跃迁, 构建起涵盖技术创新、应用落地、商业协同的完整AI生态系统。核心产品被应用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覆盖化工、石化、油气、电力、制药、冶金、建材、造纸、新材料、食品等数十个重点行业的海内外3.7万 多家客户,为全球流程工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人类创造更加轻松美好的生活环境。 公司所服务的流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是制造业的中流砥柱。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已成为 世界流程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国内流程工业平均工艺及运营水平仍相对落后,亟需自动化、数字化 、智能化升级以增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在AI技术的深度驱动下不断加速深化,以及工 业技术借助AI算法实现全面升级,智能制造将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行业发展情况 (1)国家政策重点扶持AI产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当前,国家正通过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工业AI发展,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以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国务院国资委部署的“AI+”专项行动多管齐下,从研发与应用大模型、推动高价值场景应用、提升智能算 力供给能力到强化要素支撑,全方位协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的应用与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 领域的竞争力,助力国家数字经济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工信部发布的《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进 一步细化政策要求,明确推动工业设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加强工业AI技术研发与应用,以此提升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借助工业AI技术,可实现对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测与智能优化,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强调实施的“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要求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 布局。此外,工信部等七部门《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着重指出,要突破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 ,推动其在智能制造领域广泛应用,并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未来, 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工业AI的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2)工业AI将推动产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到7.0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利润 总额8581亿元,同比增长12.0%,运行态势良好。分领域看,软件产品收入15441亿元,同比增长10.6%,占 全行业收入的21.9%。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445亿元,同比增长8.8%。中国工控网的数据显示,2024 年度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超过2598亿元,2025-2027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将保持2.3%左右的年均复合 增长率。随着“十五五”的大幕逐渐拉开,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大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工业自动化及工业AI市场亦将迎来持续蓬勃的发展浪潮。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前沿行业快速发展, 为工业AI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智能化工业仪表作为工业AI系统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数据采集、边 缘计算、预测性维护、异常检测等多重任务。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正在制造业领域展现出 巨大的潜力。传统的软件研发和交付模式正在被颠覆,多模态大模型、多模态智能体、软件订阅制模式打破 了因项目差异而导致的交付难题,大幅缩短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设周期,显著提升投入产出比。中国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 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根据Omdia数据显示,AI软件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迎来爆 发式增长,预计到2029年,全球AI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180亿美元。IDC预测,2024-2028年中国AI+工业软 件细分市场复合增速将达到41.4%,远超同期核心工业软件19.3%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8年,AI+工业软件 的渗透率也将从2025年的9%提升至22%。此外,工业AI大模型和工业智能体(IndustrialAIAgents)的结合 ,能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和价值提升,快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生态系统,从而充分激发了广大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这将为工业自动化及工业AI市场带来革命性发展机遇,快速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 能化转型。 (3)新型服务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持续创造价值 订阅制、会员制服务正悄然改变工业软件服务的面貌,成为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典范。随着云计算、 AI、大模型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迭代速度和更新频率大幅提升,传统的一次性购买模式已难以满 足用户对持续服务和即时更新的需求。订阅制应运而生,它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使用方式,确保了服务的持 续性和即时性,让用户始终应用最新技术;且一次性投入成本低,可吸引更多用户开启数字化转型进程。同 时,对工业软件供应商而言,订阅制能够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促进产品的持续创新和改进。这一模式不仅 顺应了技术变革的趋势,也推动了工业软件行业及工业AI的整体发展。未来,随着工业软件产品快速迭代和 用户需求日益增长,订阅制有望成为工业软件服务领域的主流模式,引领行业向更高效、更灵活的方向发展 。同时,工业品电商正逐步重塑传统采购模式,线上交易与平台化策略成为快速崛起的主流交易模式。通过 搭建综合性的工业品线上交易平台,企业得以跨越地理和专业技术界限,将海量工业品资源高效整合,实现 从原材料、零部件到产品的一站式采购。线上交易不仅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还通过AI与 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供需,优化了供应链管理,平台化运营进一步实现信息透明化,确保阳光采购。 (4)国际合作助力工业AI迎来新发展机遇 广阔的全球市场为工业AI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更加切实的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正 助力中国企业不断增强国际协作与业务布局能力。2025年1-6月,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 类直接投资达到135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新签合同额8148.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完成营业额4657.3亿元人民币,增长8.7%。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 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应深化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在遵守国际规则的基础上稳步拓展海外业务 ,加强多方资源协同。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经济合作成为衔接“一带一路”与“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纽 带,而工业AI正在成为支持该进程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正以更加稳健和可 持续的方式融入全球市场,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产品家族 1、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工业AI产品家族 ①时间序列大模型(Time-seriesPre-trainedTransformer,TPT) 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基于海量工业数据预训练,具备模拟、预测等核心能力,能覆盖多种工业场景应用 、生成工业核心内容如控制策略、操作优化方案、瓶颈分析报告等,将AI应用从内容领域(文生文、文生图 等)深度扩张到生产实体领域,革新了数据应用方式,提升了流程工业生产制造各环节效率,加速流程工业 走向智能化。 TPT融合工业多模型能力,支撑分析类、优化类、控制类、培训类等多种工业应用,从而解决工业应用 分散,数据碎片化应用等难题,构建以一个大模型为基座,打造一个软件支撑多种应用的新模式,实现装置 的跨工况、高精度、高可靠模拟与预测。TPT作为“智慧大脑”使装置像专家一样自主思考、会说话,自我 监督和自主优化运行,已在氯碱、热电、石化等行业的多个装置上取得了突破性应用,解决了众多复杂控制 、操作优化和异常预警等问题,实现了生产装置提人效、稳运行、增收益的目标。 TPT应用能对生产单元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刻洞察,全面了解生产装置运行状态,精准预测生产装置 未来趋势,能大幅降低生产管理及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实现人效提升30%-50%;T PT支撑装置过程优化、控制策略与参数优化等不同场景运行决策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 升产品质量,并最大化装置生产效益,实现效益提升1-3%。 ②超图大模型(HyperGraphTransformer,HGT) HGT是面向BA领域的一款图注意力的超图模型,拥有对企业经营业务的高阶理解及推理能力,可以帮助 企业快速构建面向研、产、供、销、服、支撑保障等各领域的智能应用及Agents,并通过多智能体集群协同 的感知、分析、行动,全方位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智能化决策水平,实现企业的卓越 运营。 HGT通过两大核心应用场景,推动企业运营的全面数智化转型。一是基于HGT图注意力模型的强推理能力 ,打造全链路智能体集群,从根本上升级企业运营协作模式,为用户带来极大的运营成本下降和效率的提升 ;二是借助HGT图注意力模型对多元复杂信息的深度关联挖掘能力,智能整合、深度剖析海量工业数据,挖 掘潜藏价值,助力企业迈向“数据驱动决策”。 HGT为企业建设智能体集群,注入数字劳动力,通过重塑运营协作流程,为企业带来运营效率30%以上的 提升,同时,以全新的“数据驱动决策”范式,带来决策效率的大幅提升,推动企业从运营、管理到决策的 “智变”。 (2)机器人产品业务 中控技术新一代“Plantbot”AI+机器人架构,以PlantbotStudio协同调度管控平台、PlantbotOS工业 智能体控制平台为核心,并以工厂操作系统为数字底座,彻底重构了机器人行业的传统感知-控制链路。该 机器人架构向下贯通DCS、PLC、MES以及ERP等异构系统,向上把运行工艺、装置设备、生产物料情况都抽象 为统一的数字对象和服务接口,同时架构内置的多模态AI感知与推理引擎,把可见光、红外、声学、气体、 振动、电流、温度等多维异构传感器数据在同一时空坐标系内融合,并结合设备健康状态的机理模型以及混 合模型,对工厂运行的各类设备(包括动设备,静设备以及电气仪控设备等)的运行状态以及潜在故障进行 诊断与预测,让“异常”在成为“故障”之前就被锁定。 中控技术在PlantbotAI+机器人智能运行架构下发布的4类机器人:巡检与操作机器人,协作装备类机器 人,供应链物流机器人,以及面向工业领域的人形机器人。 巡检与操作机器人:融合多模态感知、自主导航与AI异常识别技术,可在复杂工业环境中全天候执行设 备状态监测、仪表读数识别与简单阀门操作任务。通过与PlantbotAI平台实时联动,实现从“发现问题”到 “预测性干预”的闭环管理,显著提升工厂本质安全水平与运维效率,降低高危区域人工巡检风险。 协作装备类机器人:基于高精度力控与边缘智能算法,可灵活集成于现有产线,执行装配、检测、维护 等精细作业,支持与工程师安全协同操作。通过数字孪生映射与远程操控能力,实现跨地域专家指导与标准 化作业执行,助力企业实现柔性制造与知识沉淀。 供应链物流机器人:搭载智能调度系统与自适应载具接口,实现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端到端无人化 物料转运。结合中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全局优化能力,动态响应生产节拍变化,提升仓储周转率与供应链响 应速度,打造高效、透明、可追溯的智慧物流体系。 面向工业领域的人形机器人:作为PlantbotAI架构下的前沿探索,具备类人形态与通用作业能力,可适 应现有工厂人机环境,执行多场景复杂任务。依托大模型驱动的任务规划与自主学习能力,未来将实现“一 机多能”的灵活部署,为极端环境作业、技能短缺岗位替代及工厂智能化跃迁提供革命性解决方案。 依托“分析—优化—控制—培训”一体化框架,Plantbot架构下的各类机器人能实时用可视化界面解释 异常根因、给出处置建议,又能自主完成应急处置、物流搬运等复杂任务,从而推动石化、化工、热电等装 置和物料的巡检和诊断,从“经验驱动”跃迁至“模型驱动”,加速流程工业全面智能化。 (3)自动化控制产品家族 ①控制系统产品家族 a.通用控制系统(UniversalControlSystem,UCS) UCS以控制数据中心、全光确定性网络及智能设备构成的“云-网-端”新型极简架构控制系统,解决了A I时代控制系统的“数据、算力、算法”的三大挑战,具有软件定义、全数字化、云原生等典型特征。UCS正 引领工业领域完成从“局部智能”向“AI驱动自主运行”的跨越式升级。 其拥有以下价值:采用极简架构,实现低成本且易于维护,能够节省高达90%的机柜空间,减少80%的线 缆成本,缩短50%的建设周期。在“AI-Inside”的智能为先理念下,UCS深度融合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 采用深度机器学习的AI-PID实现了基础回路的自主运行;全新设计的控制引擎NyxEngine可智能调用GPU的澎 湃算力;工业专用的私有模型可提供自动代码生成、智能问答等GenAI功能。 b.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OperationManagement&Control,OMC) 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核心基础子系统,融合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技术,实 现生产装置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操作、智能优化和智能运维,满足全流程过程控制、安全控制、机组 控制、逻辑控制以及工艺操作、运行管理等功能需求。 中控技术持续深耕流程行业,为流程行业客户创造价值。OMC系统根据实际应用和客户反馈,聚焦客户 痛点,融合大量创新技术,体现极致互联、虚实智控、全域优化三大新特性。非常清晰地定义了自主运行的 本质和实现路径,系统面对外部需求干扰实现自主响应,面对内部操作运行实现自主管理:极致互联,分布 式节省初期投资;虚实智控,数字化沉淀经验改进工艺;全域优化,智能化提升运行效益。OMC系统基于工 业大数据、机理模型和机器学习等多领域技术,结合工业Know-how开展生产全要素的全天候评估,随时掌握 生产装置关键参数,挖掘装置生产运行潜能。通过跨装置协同,达到区域装置间的物料及能量平衡,将生产 效益提升从单装置扩大到多装置区域。融合对话式生成SOP功能、智能报警健康度评分等AI新特性,提供智 能识别和处理预案,最终实现全厂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 c.安全仪表系统(SafetyInstrumentedSystem,SIS) 安全仪表系统(TCS-900&TCS-500)是中控技术面向流程工业的紧急停车系统、火气系统、有毒可燃气体 监测系统、燃烧管理系统、高完整性压力保护系统,等应用场景自主研发的工业控制系统,针对不同工艺装 置规模以及基础投资建设要求,提供安全性与经济性最佳平衡的产品组合解决方案,保障企业的关键设备及 高价值工艺的安全运行,降低人员生命安全风险。 安全仪表系统具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三高特性。高安全性:功能安全等级SIL3、安全架 构2×2oo3D、故障诊断覆盖率>99%、信息安全IEC62443SL2、信创国产化;高可靠性:EMC标准4A级、G3防腐 /CE/船级社认证、最高海拔4000米、工作温度(-20~70)℃、工作湿度(5%~95%)RH,无冷凝;高可用性 :DCS组态监控一体化、双工作全冗余、可在线扩容、可用率达99.999%~99.9999%,故障容错裕度3-3-2-2- 0。 d.压缩机控制系统(CompressorControlSystem,CCS) 压缩机控制系统(T9100&T5100)是中控技术面向石化、化工行业易燃易爆高风险区域的压缩机控制与 保护应用场景,针对离心式、轴流式等压缩机机型,自主开发的专业应用型压缩机控制系统产品组合解决方 案。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压缩机控制算法技术,包括防喘振控制、性能控制、调速控制、抽汽控制等机组优 化控制技术,助力用户实现安全生产与节能降耗,提升企业智能化运行水平。 压缩机控制系统具备SIL3级硬件平台、先进控制技术、一体化部署以及操作优化四大技术特点。SIL3级 硬件平台:基于三重化冗余容错(TMR)安全控制系统,功能安全等级SIL3,工业EMC标准4A级等特性,最大程 度满足用户对生产安全性与可用性的要求。先进控制技术:自主研发的国际先进机组控制技术,基于无量纲 防喘振坐标系,通过执行多种形式的控制与保护组合策略、多回路协调控制与解耦控制、满足机组串并联复 杂控制需求,实现全自动与高效节能运行。一体化部署:可与中控DCS系统、SIS系统进行一体化无缝连接与 集成,方便用户实现全厂工艺流程一体化管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质量;全自动控制与优化:实现 一键启停机和自动加卸载,全程无需手动干预,真正实现全自动控制,控制能耗降低10%,工艺波动降低15% 以上。 e.机械保护系统(MechanicalProtectionSystem,MPS) 机械保护系统(MPS5000)是中控技术面向中大型旋转机械的监测与保护,完全自主开发的符合API670 机械保护系统标准的机械保护系统。系统可连续测量压缩机、汽轮机、燃机、关键机泵等关键设备的键相、 转速、振动、位移、胀差、偏心、壳振、热膨胀等机械参数,并将测量结果送入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 供运行人员监视、分析关键设备的运转情况,在参数越限时执行报警和保护功能。 机械保护系统是集振动联锁保护、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于一体,支持网络冗余、模块冗余,兼容电涡流 、速度、加速度、磁阻等传感器,可对输出继电器进行逻辑编程,最多可容纳64个监测通道,振动位移模块 、继电器模块满足SIL认证需求。系统配置可视化Web端组态软件,结合监测与分析软件实现数据分析及图谱 展示功能,实时了解设备健康状态,优化计划内停机维护策略,助力企业设备管理数字化建设。 f.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 中控技术基于工业控制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打造了GCS-G与GCS-M双产品矩阵,构建了从分布式系统到智 能装备的全栈控制解决方案。该体系突破传统PLC架构限制,实现控制层级与数据维度的双重革新。 GCS-G网络化智能控制系列采用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控制架构,具备全冗余容错、99.999%高可用性、SIL3 级功能安全等级,构建本质安全防护;支持千点级分布式IO组网和混合组态技术,构建“集中管理+边缘自 治”的控制拓扑。已大量在油气管道、轨道交通、市政水务、水利水电、电力等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 GCS-M智能装备控制引擎聚焦高端装备控制瓶颈,集成高算力硬件,多接口协议,搭载深度学习、机器 视觉、自主学习等框架,内置设备故障、流量计算、介质分析、安全预警等模型,实现AI+自动化控制一体 化应用;融合大数据、可视化、物联网等IT技术与逻辑控制、运动控制、现场总线等OT技术的融合架构,实 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益化;面向装备控制的高性能控制要求,实现功能安全(ISO13849PLe) 与信息安全(IEC62443)的双重保障;系统内置高速+安全总线实现安全非安全一体化,搭配高速工艺模块 ,完全匹配大型高价值机械装备控制、连锁、协同三个1ms的运行需求;可广泛应用于风机、包装机械、冶 金装备、建材高速产线、白酒智能装备等专业装备领域。 ②仪器仪表产品家族 仪器仪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但国产化率仍低,对外依赖高。近年来,随着科技自 立自强步伐加快,中控技术致力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国产替代。中控技术仪器仪表业务板块涵盖多个 产品系列,为客户提供价值。 a.测量仪表产品系列(MeasurementInstrument) 测量仪表产品系列包括压力测量仪表、流量测量仪表、物位测量仪表、温度测量仪表、智能校验仪、安 全栅等,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冶金、电力以及食品医药等行业。 测量仪表在工业智能化中的主要作用包括: 精确测量:能够准确测量各种物理参数,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