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厦钨新能(688778)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778 厦钨新能 更新日期:2024-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行业) 171.36亿 98.99 13.51亿 97.60 7.88 其他业务(行业) 1.75亿 1.01 3315.87万 2.40 19.00 ─────────────────────────────────────────────── 钴酸锂(产品) 88.63亿 51.20 7.49亿 54.12 8.45 三元材料(产品) 77.55亿 44.80 5.32亿 38.47 6.86 氢能材料(产品) 5.19亿 3.00 6936.94万 5.01 13.37 其他业务(产品) 1.75亿 1.01 3315.87万 2.40 19.00 ─────────────────────────────────────────────── 国内(地区) 159.35亿 92.05 10.62亿 76.73 6.66 国外(地区) 12.02亿 6.94 2.89亿 20.87 24.03 其他业务(地区) 1.75亿 1.01 3315.87万 2.40 19.00 ─────────────────────────────────────────────── 直销(销售模式) 171.36亿 98.99 13.51亿 97.60 7.8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75亿 1.01 3315.87万 2.40 19.00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行业) 285.96亿 99.46 24.25亿 98.02 8.48 其他(补充)(行业) 1.56亿 0.54 4886.73万 1.98 31.43 ─────────────────────────────────────────────── 钴酸锂(产品) 143.43亿 49.89 9.59亿 38.77 6.69 三元材料(产品) 136.55亿 47.49 13.95亿 56.38 10.21 氢能材料(产品) 5.98亿 2.08 7119.31万 2.88 11.91 其他(补充)(产品) 1.56亿 0.54 4886.73万 1.98 31.43 ─────────────────────────────────────────────── 国内(地区) 277.84亿 96.64 22.70亿 91.76 8.17 国外(地区) 8.12亿 2.82 1.55亿 6.27 19.10 其他(补充)(地区) 1.56亿 0.54 4886.73万 1.98 31.43 ─────────────────────────────────────────────── 直销(销售模式) 285.96亿 99.46 24.25亿 98.02 8.48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56亿 0.54 4886.73万 1.98 31.43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电行业(行业) 155.04亿 99.60 14.65亿 98.56 9.45 其他(补充)(行业) 6202.90万 0.40 2134.10万 1.44 34.40 ─────────────────────────────────────────────── 钴酸锂(产品) 114.80亿 73.75 9.41亿 63.31 8.20 三元材料(产品) 40.24亿 25.85 5.24亿 35.25 13.02 其他(补充)(产品) 6202.90万 0.40 2134.10万 1.44 34.40 ─────────────────────────────────────────────── 国内(地区) 151.27亿 97.18 14.30亿 96.17 9.45 国外(地区) 3.77亿 2.42 3551.72万 2.39 9.42 其他(补充)(地区) 6202.90万 0.40 2134.10万 1.44 34.40 ─────────────────────────────────────────────── 直销(销售模式) 155.04亿 99.60 14.65亿 98.56 9.45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6202.90万 0.40 2134.10万 1.44 34.40 ─────────────────────────────────────────────── 截止日期:2020-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3C锂电池领域(行业) 62.52亿 78.25 --- --- --- 动力锂电池领域(行业) 17.13亿 21.44 --- --- --- 其他业务(行业) 2449.18万 0.31 1007.65万 1.20 41.14 ─────────────────────────────────────────────── 钴酸锂(产品) 62.52亿 78.25 6.88亿 82.19 11.01 NCM三元材料(产品) 17.13亿 21.44 1.39亿 16.60 8.12 其他业务(产品) 2449.18万 0.31 1007.65万 1.20 41.14 ─────────────────────────────────────────────── 境内地区-华东地区(地区) 51.41亿 64.34 --- --- --- 境内地区-华南地区(地区) 22.78亿 28.52 --- --- --- 境外地区(地区) 3.54亿 4.43 --- --- --- 境内地区-西南地区(地区) 1.83亿 2.29 --- --- --- 其他业务(地区) 2449.18万 0.31 1007.65万 1.20 41.14 境内地区-华北地区(地区) 851.76万 0.11 --- --- --- 境内地区-华中地区(地区) 1.79万 0.00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34.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7.7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A │ 556412.76│ 32.14│ │客户B │ 478936.16│ 27.67│ │客户C │ 115893.15│ 6.69│ │客户D │ 109681.03│ 6.34│ │客户E │ 84848.77│ 4.90│ │合计 │ 1345771.87│ 77.7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82.4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1.8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321597.55│ 20.25│ │供应商二 │ 261927.05│ 16.49│ │供应商三 │ 97523.13│ 6.14│ │供应商四 │ 79287.43│ 4.99│ │供应商五 │ 63916.02│ 4.02│ │合计 │ 824251.18│ 51.8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3-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坚持积极应对,深耕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通过持续努力与 不懈追求,公司巩固并提升了钴酸锂、三元材料、贮氢合金等主力产品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拓展无人 机等低空经济应用领域,明确了高性能磷酸铁锂、补锂材料、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及固态电解质等前沿产品的 发展布局并逐步开拓市场,有序推进了各项产能建设项目,彰显公司对项目落实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坚定决心 。2023年,公司以创新、突破和布局为主基调,奠定了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市场波动扬旗帜,稳健前行绘蓝图 报告期内,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的大背景下,叠加下游市 场增速放缓、产业链去库存压力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挑战,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呈现了一定波动。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1,087.33万元,同比减少39.7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52,745.45万元,同比减少52.93%;在产品销售方面,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产品销量为72,070.50吨,其中钴酸 锂销量34,590.00吨,同比增长4.15%,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三元材料销量为37,404.32吨,同 比减少19.39%,但随着下游客户新项目的量产导入,三元材料销量呈现逐季度攀升的增长趋势,第四季度产 能利用率已恢复至较好水平。公司氢能材料销量为3,716.41吨,同比减少7.66%。 (二)科技创新不停步,争当发展拓荒牛 公司自成立之初,便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持续研究优化产品路线和技术路线,以科技 创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400余名,致力于新能源电池材料主流产品 核心技术以及未来产品技术的培育发展、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依靠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成功掌握了10余项 自主研发的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累积获得发明专利97项、实用新型专利61个。公司通过近二十年的自主创 新和行业深耕,在研发和技术实力方面形成了较强的行业竞争优势,成为行业内极少数同时在动力电池、3C 锂电池、氢能应用领域均占据优势地位的新能源材料企业。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到46,460.66万 元,持续推出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的新产品。 1.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引领钴酸锂高电压与高功率产品性能,助推高端无人机续航新长度:(1)高电压钴酸锂方面,公司针 对4.5V以上钴酸锂能量密度提升和快充性能两个方面出发,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改良,逐步解决了4.5V以上钴 酸锂材料高温循环、安全等性能恶化的问题,4.5V钴酸锂产品已经批量生产并供货,4.53V钴酸锂已经通过 多家客户认证,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2)高功率钴酸锂方面,公司针对小型无人机等对高能量密度高倍 率钴酸锂电芯的需求,公司依托高电压钴酸锂雄厚的技术沉淀,陆续开发出高电压高倍率钴酸锂,显著提升 能量密度,并维持优异的倍率以及安全性能。同时正积极研发更高能量密度的高功率钴酸锂产品,为无人机 和机器人等电芯提供长续航高安全的钴酸锂正极材料。 聚焦三元材料高电压化、高功率化、高镍化关键产品技术,赋能混动增程及低空经济应用新领域:(1 )高电压三元材料方面,公司新开发的Ni6系4.45V高电压三元材料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镍含量 ,性价比得到提升,产品完成定型,正在量试中;针对混动与增程领域开发的新款Ni6系4.4V高电压三元材 料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性能,通过客户认证,开始大批量供货;(2)高功率三元材料方面,Ni3系超高 功率三元材料向海外客户开始批量供货;(3)高镍三元材料方面,Ni8系高安全三元材料样品性能优秀,样 品满足客户需求,进行产线放大验证;Ni9系超高镍三元材料在海外车厂体系认证顺利;(4)无人机领域三 元材料方面,针对低空飞行器及无人机领域开发的高功率高电压三元产品已实现量产,月产销量数百吨并持 续增长,正在开发的新一代产品使用了全新的外界面精修技术,在60℃下、超过10C的超高速充放电中材料 界面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其产品的克容量、高温循环压降、存储性能等关键参数显著改善,高功率输出下 的持续循环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已通过客户样品认证,预计应用于下一代低空飞行供能电池终端,前景广阔 。 推进氢能材料与磷酸盐系材料技术革新,助力混合动力新车型与电芯应用领域新扩展:(1)氢能材料 方面,公司第三代车载贮氢合金在报告期稳定供应给国际知名车企混合动力新车型。(2)磷酸盐系材料方 面,磷酸铁锂固液混搭技术通过客户项目验证,目前正在批稳导入;磷酸锰铁锂以液相法为工艺开发,通过 优化元素配方,结合掺杂技术和包覆技术的提升,材料容量、动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拓宽了电芯应用领 域。 2.稳步推进前沿技术研发 为保持行业先进地位并推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持续发展,公司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积极培育 前沿产业技术研发,在正极补锂材料、钠电正极材料、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以及固态电解质等关键领域取得了 一定进展:(1)正极补锂材料方面,各款高性能产品得到客户认可,正加速产品推广进度。(2)钠电正极 材料方面,层状氧化物体系材料通过前驱体掺杂改性、合成工艺包覆优化实现工艺定型,样品目前已通过客 户认证并进入批稳。(3)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公司聚焦于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匹配问题,在卤化 物和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均实现初期量产。公司通过深入研究固态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机制,成功提高了正极材 料与固态电解质的相容性,开发出适配于新型卤化物全固态电池的高电压钴酸锂及高电压三元材料;积极配 合国内外客户开发适用于硫化物全固态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在低应变掺杂和均匀化离子导体包覆技术上取 得重大突破,实现百公斤级样品供货;同时,公司与日韩客户合作开发硫化物全固态多晶正极材料,结合高 镍多晶材料特性,通过湿法化学方法实现表面固态电解质的均匀包覆,取得良好效果。(4)固态电解质方 面,公司通过结构改善,成功开发出第二代低残碱、高比表的锂镧锆氧LLZO,应用在正极材料包覆、正负极 添加剂;公司开发出磷酸钛铝锂LATP粉体和浆料等两种规格体系,应用在正极材料包覆、隔膜涂覆,有效改 善安全性。 (三)五年规划引前路,海外扬帆启新程 报告期内,公司以五年战略规划为投资指引,将欧洲作为公司全球化布局第一站,加快海外市场开拓进 度;配套重点客户的开发计划和产线论证计划,加快推进各项工程项目建设。 1.法国年产40,000吨三元材料项目 为增强国际化综合竞争力,公司以欧洲作为全球化布局第一站。2023年5月,公司下属子公司欧洲厦钨 与OranoCAM和OranoPCAM就在法国共同出资设立电池正极材料合资公司和前驱体合资公司事项签署了合资协 议。报告期内,正极材料合资公司设立事宜已通过董事会审议,设立前置工作顺利进行。这一合作有利于双 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并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开发生产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2.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二、三期) 报告期内,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二期)” 已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建成后,海璟基地总体完成40,000吨产能建设。 3.海璟基地年产3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和综合车间项目 报告期内,项目已完成土建总进度30%,综合生产车间主设备进场安装。项目计划建成后形成45,000吨 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达产后海璟基地将实现年产85,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 4.宁德7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D车间)项目 报告期内,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审核、桩基施工、设备采购及宿舍楼封顶。该项目建成后,届时公 司宁德基地总产能将达到年产95,000吨。 5.雅安基地液相法磷酸铁锂项目 报告期内,项目基本完成40,000吨生产车间及配套工程的施工,产线的设备采购及安装正在进行。2024 年将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情况逐步开展生产。 6.福泉基地年产40,000吨三元前驱体项目 报告期内,项目已顺利完成立项备案、各项评估工作、环评批复、安评备案、全过程咨询招标、土地证 取得等前期工作。 (四)预算变革促成效,提升管理新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深化管理体系改革与项目建设,全方位推进变革全面预算,优化基地及制造中心 考核模式,加强组织健康监测,实施事业部集中管控平台建设,持续改进品质管理与安全环保管理,重点推 进国际先进制造(IAM)专项和集成产品研发管理(IPD)体系,加速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为公司持续发展 和行业先进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五)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搭建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三大平台,遵循适才适岗的用人原则,全力 引进和培育国际化青年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全速提升企业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畅通优势互补、技术共 享、人才联培的产学研渠道,厚植人才竞争优势。公司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通过推动精准招聘,拓宽 招聘渠道,开展多样化培训,强化人才培养等,汇聚起推动公司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2023年12月,公司获 评“厦门市十大人才工作标杆企业”及“2023年厦门市高质量人才基地”。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主要产品涵盖钴酸锂、三元材料、磷 酸铁锂、贮氢合金等全系列能源新材料产品。公司陆续投入重金,建立了贮氢合金、钴酸锂、三元材料及磷 酸铁锂等生产线,现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3C数码、车载动力、储能等领 域。公司定位于打造科技平台型企业,持续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技术产品 与服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走“产品高端化、产研一体化、经营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力争把厦钨新能 建设成一流的、受人尊敬的公众公司。 2.公司主要产品 (1)钴酸锂 钴酸锂具有工作电压高、压实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且稳定等优点,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智能手机、笔记 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电子烟及以TWS耳机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等各类新型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由于高电压 钴酸锂是体积能量密度最大的正极材料,能够满足相关电子产品对电池高容量和外观轻薄等要求,其他正极 材料一般很难替代钴酸锂。公司在钴酸锂领域已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紧密合 作关系,具有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和良好的市场知名度。 (2)NCM三元材料 NCM三元材料具备克比能量密度高、放电容量大、循环性能好、结构比较稳定等优势,被大量应用于电 动汽车、低端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公司在三元材料的高电压化、高功率化、高镍化均有先进的产品,具体 应用如下: 在纯电领域,公司立足于下游应用需求,以解决市场痛点为导向,通过持续研发和技术进步致力于提高 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及性价比,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并且充分借鉴在钴酸锂领域所形成的高电压 技术研发经验,开发出了多款高电压三元材料,在能量密度、快充综合性能表现上实现了高效的产品升级, 成功切入到海内外多家知名车企的供应链体系中。另外相较于高电压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主要是通过提 升镍含量来实现能量密度的提升,进而达到增加车辆续航里程的目的。目前,高镍系列的主流产品在市场需 求的推动下正由Ni8系逐步向超高镍(Ni90及以上)系列产品演化,对超高镍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成为了 行业目前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公司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和生产经验积累,已掌握高镍、超高镍产品的研发、 生产制造工艺及性能检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高安全性高镍材料开发。 公司针对混动与增程等领域开发的三元材料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性能,技术优势显著。从未来发展 趋势来看,根据佐思汽研发布的《2023-2024年全球和中国动力汽车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插 电/增程式混动乘用车销量达275.4万辆,同比增长85.5%,高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增幅,已经占新能源乘 用车的30.6%,随着新车型的不断涌现,插电/增程式混动乘用车销量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5年 ,中国插电/增程式混动乘用车销量份额占比将达到40%。 (3)氢能材料 贮氢合金系制作镍氢电池的重要材料,公司产品在动力、民用领域处于行业先进地位。 (4)磷酸铁锂 磷酸铁锂作为锂电正极材料,虽然振实密度低、电压平台低,但高安全性、环保、高寿命较为显著。公 司2023年开发出低温性能突出产品,围绕重点客户进行差异化产品布局,积极推进体系审核和客户开发认证 。 公司不断改进高电压钴酸锂、高功率三元材料、高电压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氢能材料等产品的综 合性能,紧跟优质客户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通过与下游核心客户的紧密合作,持续进行工艺技术优化和产 品迭代。公司保持了在钴酸锂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巩固了在高电压、高功率三元材料领域的技术龙头地位 。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研发、生产与销售钴酸锂、三元材料、氢能材 料等新能源电池材料实现盈利。其中,公司在采购、生产与销售等方面的经营模式情况如下: 1.采购模式 (1)采购策略与成本控制方面 公司采取“低库存、快周转”的经营策略,公司在与客户确定销售订单的同时,尽量同步锁定原材料价 格,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对采购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对于钴、锂、锰、镍类金属盐等主要原材 料,公司与中伟股份、格林美、天齐锂业等知名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公司与雅化集团 、中色国贸、盛屯矿业等企业合资成立公司,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以保证主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品质 稳定。 (2)供应商管理与采购流程方面 公司在与国内外大型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时,通过建立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形成了相 对稳定并动态调整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原辅料供应持续稳定、品质稳定及价格合理。公司通过规范的采 购流程,保证采购活动的规范性和制度性。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原则安排生产,新能源材料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下游不同的电池客户或者同 一客户的不同订单对新能源材料的规格、性能方面一般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公司生产安排主要以销售订 单为基础,同时考虑客户中期需求情况制定排产计划并进行灵活调整,保证销售与生产的匹配与衔接。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直销模式实现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主要应用于3C消费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下游客户以国内外知名的电池制造企业为主,公司主要采取大客户战略和高端产品策略,针对不同客户对正 极材料性能、规格标准提出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公司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需与应用的终端产品、电池产品的研发、设计需求相匹配,终端产品总体的 研发定型周期较长,终端产品生产商需要与电池生产商及电池材料生产商等上游企业合作推出新产品,公司 材料产品的整体销售流程贯穿在下游客户的供应商认证、电池材料产品的送样、测试、检验等流程中。公司 通过客户的评估验厂等程序后,后续根据与客户约定的产品标准进行小规模试产(“小试”),并向客户送 样测试。小试通过后,公司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中等规模试产(“中试”),并向客户交付相关产品供客户检 测,取得生产的稳定性认可。中试完成后,进入量试阶段,量试产品经检验合格满足客户要求后进入量产阶 段,后续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大批量供货。公司在与主要客户持续合作过程中,为满足客户不断更新换代的新 产品开发需求,公司营销、研发部门与客户开展深入沟通,同时质控部门也参与到客户产品的开发中,公司 生产部门会根据客户新电池产品的特殊需求,优化工艺流程及设备结构等,协助客户完成新产品的更新定型 。 公司与下游客户普遍采用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通行的产品定价机制,即“主要原料成本+加工价格”的 定价模式。公司在与客户确定采购订单时,就具体产品提供报价,报价内容由各类金属盐原材料成本及加工 价格构成。其中,各类金属盐原材料的成本为相关金属盐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加工价格则由公司根据具体产 品的加工成本、目标利润及客户议价等情况综合确定。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的主要产品为钴酸锂、NCM三元材料、氢 能材料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目录,公司产品属于重点产品和服务目 录中“二次电池材料制造”中的“钴酸锂、镍钴锰/镍钴铝三元材料”。同时,NCM三元材料属于《中国制造 2025》鼓励发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公司所属细分子行业为锂电池行业。 (2)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 公司所处行业为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主要收入来源为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正极材料作为新能源电池 最为核心的关键材料,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新能源电池容量、安全性等各项性能指标,主要正极材料有钴酸锂 、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材料,上游为镍、钴、锰、锂等金属盐、添加材料及其他辅料供应商,行业下游为 新能源电池的终端应用产业领域,主要为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动力新能源电池领域、智能手机为代表的3C消 费新能源电池领域以及通信基站为代表的储能新能源电池等三大领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前,3C消费市 场是我国新能源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 领域已超过3C消费市场成为新能源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同时,随着通信技术和电网的建设发展,以通信基 站储能、电网储能为代表的储能领域预计在未来带来较大的需求增量。另外,公司部分收入来源于氢能材料 。以下为公司产品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 ①动力市场 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也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 %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6.0个百分点。2013-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长率(数据来 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从技术上看,高电压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的特征成为高续航车 型主流正极材料;2023年,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得益于其成本优势份额持续提高;高功率型正极材料在混动领 域应用广泛。 ②3C消费市场 3C消费市场已处于平稳发展期,传统数码需求基本饱和,可穿戴设备、AR/VR等新兴消费电子发展迅速 ,为正极材料提供了新的需求增长空间。2023年上半年消费锂电市场整体需求量较低。下半年,在新产品发 布的带动下整体市场需求回暖。 从技术上看,伴随电子产品轻薄化和快充需求,钴酸锂高电压化趋势显著;三元材料在对成本较敏感的 低端市场有一定空间;从市场上看,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智能手机和电脑中的应用, 可穿戴设备、无线耳机、电子烟、无人机、AR/VR等新兴消费产品的发展,有望引领消费电子进入新一轮增 速阶段。 ③储能市场 伴随风光新能源的发展风口到来,储能正在成为“标配”,并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柱。储能主 要是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和工商业侧等领域的大型储能,由于涉及电力并网问题,其对于电池的需求比其 它场景要更为复杂。为了更好匹配电力储能特性,电力储能电池未来将会形成一个独立的市场赛道。 储能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关键器件,正在走向更低成本、更长循环寿命、更高安全的专属化、专业 化的产品设计、工艺选择和制造路径。 目前,储能型新能源电池主要采用磷酸盐系正极材料。未来基于钠电正极材料的优良特性,有望逐步在 储能型新能源电池中得到运用。 ④氢能市场 氢能领域中,贮氢合金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龙头企业有望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和 现金流。 (3)主要技术门槛 ①行业准入门槛方面 2021年12月10日,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国家工信部发布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根据前 述规范条件,对生产企业研发经费、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实际产能利用率、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 测能力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 ②行业研发技术壁垒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生产工艺技术复杂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