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晶盛机电(300316)最新消息公司新闻

 

查询最新消息新闻报道(输入股票代码):

公司报道☆ ◇300316 晶盛机电 更新日期:2025-10-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 2025-09-29 07:30│东吴证券:给予晶盛机电买入评级 ─────────┴──────────────────────────────────────────────── 晶盛机电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实现晶体生长、加工、检测全链条国产化,技术迈入全球领先行列。公司 突破12英寸晶体生长难题,具备导电与半绝缘型SiC衬底生产能力。SiC凭借高热导率、高深宽比通孔优势,有望替代硅中介层,提升 CoWoS封装散热与集成度,助力英伟达等高端芯片发展。同时,SiC高折射率与导热性使其成为AR眼镜镜片理想基底材料。公司持续扩 产6&8英寸产能,布局12英寸新赛道。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92900001596.shtml ─────────┬──────────────────────────────────────────────── 2025-09-28 20:00│晶盛机电(300316)2025年9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请问公司 12 寸碳化硅衬底材料的进展? 答:9 月 26 日,公司首条 12 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在子公司浙江晶瑞 SuperSiC 正式通线,至此,子公司浙江晶瑞 Sup erSiC真正实现了从晶体生长、加工到检测环节的全线设备自主研发,100%国产化,标志着晶盛在全球 SiC 衬底技术从并跑向领跑迈 进,迈入高效智造新阶段。未来,公司将加速推进产线的量产进程,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大尺寸碳化硅衬底,携手产业链伙 伴,共同推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 2、可否展开介绍一下这次 12 英寸碳化硅衬底中试线的设备情况? 答:子公司浙江晶瑞 SuperSiC 此次贯通的中试线,覆盖了晶体加工,切割,减薄,倒角,研磨,抛光,清洗,检测的全流程工 艺,所有环节均采用国产设备与自主技术,高精密减薄机、倒角机、双面精密研磨机等核心加工设备更是由公司历时多年自研攻关完 成,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自此,晶盛机电正式形成了 12 英寸SiC 衬底从装备到材料的完整闭环,彻底解决了关键装备“卡 脖子”风险,为下游产业提供了成本与效率的新基准。 3、12寸碳化硅衬底相较8寸在产业应用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相较于 8英寸产品,12 英寸产品单片晶圆芯片产出量增加约 2.5 倍,能够在大规模生产中显著减少长晶、加工、抛光等环 节的单位成本,是大幅降低下游应用成本的关键路径。 4、请问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的产能布局? 答:公司积极布局碳化硅产能,在上虞布局年产 30万片碳化硅衬底项目;并基于全球碳化硅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 在马来西亚槟城投建 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供应能力;同时,在银川投建年产 60万片 8英寸 碳化硅衬底片配套晶体项目,不断强化公司在碳化硅衬底材料领域的技术和规模优势。 5、请介绍一下碳化硅衬底材料的应用前景? 答:SiC 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核心代表,因其耐高压、高频、高效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5G 通信等重 点行业。同时,在 AR设备、CoWoS 先进封装中间基板等新兴应用领域,SiC 也正逐步成为推动技术突破的关键材料。 6、除了碳化硅衬底材料,公司其他半导体衬底材料的进展如何? 答:在半导体衬底材料领域,公司拥有碳化硅衬底材料、蓝宝石衬底材料及培育金刚石的规模化产能。公司蓝宝石材料业务取得 了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和规模双领先,已实现 750kg、1000kg 晶锭及4-6 英寸衬底的规模化量产,并研发出 8-12 英寸蓝宝石衬底; 公司自研的 8-12 英寸蓝宝石晶片具有高硬度、高透光、耐高温和耐腐蚀等优异特性,与 GaN 优异的晶体匹配性,使其可作为低缺 陷 GaN 光电以及功率器件的衬底。 金刚石材料是当前单质半导体材料中带隙最宽的材料,同时具有高击穿电场、大饱和载流子速度、高载流子迁移率和低介电常数 等优异电学性质,是制备下一代高功率、高频、高温及低功率损耗电子器件的首选材料,被称为第四代半导体材料。金刚石衬底材料 市场正处于“技术突破 - 场景验证 - 量产爬坡” 的关键阶段。随着量子计算、6G 通信等新兴领域商业化落地,市场规模有望进入 快速增长周期。 7、公司在半导体设备板块的布局? 答: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公司实现半导体 8-12 英寸大硅片设备的国产化,并延伸拓展至芯片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在 化合物半导体装备领域,公司聚焦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装备研发,在晶体生长、加工、外延等环节成功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在新能源 光伏装备领域,公司实现了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环节核心设备的产业链闭环,是技术、规模双领先的光伏设备供应商。 8、可否展开介绍一下公司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备领域的布局? 答:在硅片制造端,公司实现了 8-12 英寸半导体大硅片设备的国产替代,开发出了包括全自动晶体生长设备(直拉单晶生长炉 、区熔单晶炉)、晶体加工设备(单晶硅滚圆机、截断机、金刚线切片机等)、晶片加工设备(晶片倒角机、研磨机、减薄机、抛光 机)以及外延设备和清洗设备,且均已实现批量销售,其中长晶设备在国产设备市场市占率领先。公司大硅片设备客户包括中环领先 、上海新昇、奕斯伟、有研硅、合晶科技、金瑞泓等头部半导体材料制造企业。 在芯片制造和封装端,公司开发了应用于芯片制造的 8-12 英寸减压外延设备、ALD 设备等薄膜沉积类设备,应用于先进封装的 12英寸减薄抛光机、12 英寸减薄抛光清洗一体机、超快紫外激光开槽设备。以差异化的工艺和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 服务。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9-29/1224689236.PDF ─────────┬──────────────────────────────────────────────── 2025-09-26 16:28│晶盛机电涨12.80%,东吴证券二周前给出“买入”评级 ─────────┴──────────────────────────────────────────────── 晶盛机电今日涨12.80%,收报44.95元。东吴证券、中国银河、中邮证券等多家机构近期发布研报,均给予“买入”评级,看好 公司受益于英伟达新一代GPU采用碳化硅中介层带来的SiC衬底新应用,成长空间打开。证券之星数据显示,研报作者周尔双、李文意 盈利预测准确度为58.76%,中金公司苗雨菲团队对该公司盈利预测准确度最高。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92600025690.shtml ─────────┬──────────────────────────────────────────────── 2025-09-24 16:39│晶盛机电(300316):目前不涉及人形机器人领域 ─────────┴──────────────────────────────────────────────── 格隆汇9月24日丨晶盛机电(300316.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涉及半导体装备、半导体衬底材料、半导体耗材及零 部件领域。目前不涉及人形机器人领域。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5088629 ─────────┬──────────────────────────────────────────────── 2025-09-24 14:15│中邮证券:给予晶盛机电买入评级 ─────────┴──────────────────────────────────────────────── 晶盛机电获中邮证券“买入”评级,核心逻辑在于碳化硅衬底与装备双轮驱动。公司突破12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加速8英 寸产品全球客户验证并获国际订单,已在上虞、马来西亚、银川布局产能,强化全球供应能力。在装备端,公司6-8英寸碳化硅外延 设备市占率领先,持续推进减薄、氧化、离子注入等设备的客户验证,助力产业链国产化。预计2025-2027年收入达120.31/129.77/1 40亿元,净利润10.41/12.65/15.46亿元。当前半导体订单超37亿元,增长动能强劲。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92400021309.shtml ─────────┬──────────────────────────────────────────────── 2025-09-23 20:00│晶盛机电(300316)2025年9月23日-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请问公司半导体装备订单情况? 答: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展及国产化进程加快,公司半导体业务持续发展,截至 2025 年 6月 30 日,公司未完成集成电路 及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合同超 37 亿元(含税)。 2、公司在半导体设备板块的布局? 答: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公司实现半导体 8-12 英寸大硅片设备的国产化,并延伸拓展至芯片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在 化合物半导体装备领域,公司聚焦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装备研发,在晶体生长、加工、外延等环节成功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在新能源 光伏装备领域,公司实现了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环节核心设备的产业链闭环,是技术、规模双领先的光伏设备供应商。 3、可否展开介绍一下公司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备领域的布局? 答:在硅片制造端,公司实现了 8-12 英寸半导体大硅片设备的国产替代,开发出了包括全自动晶体生长设备(直拉单晶生长炉 、区熔单晶炉)、晶体加工设备(单晶硅滚圆机、截断机、金刚线切片机等)、晶片加工设备(晶片倒角机、研磨机、减薄机、抛光 机)以及外延设备和清洗设备,且均已实现批量销售,其中长晶设备在国产设备市场市占率领先。公司大硅片设备客户包括中环领先 、上海新昇、奕斯伟、有研硅、合晶科技、金瑞泓等头部半导体材料制造企业。 在芯片制造和封装端,公司开发了应用于芯片制造的 8-12 英寸减压外延设备、ALD 设备等薄膜沉积类设备,应用于先进封装的 12英寸减薄抛光机、12 英寸减薄抛光清洗一体机、超快紫外激光开槽设备。以差异化的工艺和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 服务。4、请介绍一下碳化硅衬底材料的应用前景? 答: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核心代表。导电型碳化硅材料制成的功率器件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压、高温工作环境,在新能源 汽车电驱系统、高压充电设施、储能及轨道交通等高压大功率场景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同时由于碳化硅衬底材料具备优异的光学和 散热特性,在 AR 设备、CoWoS 先进封装中间基板等新兴领域,SiC正成为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材料。 5、可否展开介绍一下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业务的进展? 答: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业务已实现 6-8 英寸碳化硅衬底规模化量产与销售,量产的碳化硅衬底核心参数指标达到行业一流水 平,8 英寸碳化硅衬底技术和规模处于国内前列,同时公司积极推进碳化硅衬底在全球的客户验证,送样客户范围大幅提升,产品验 证进展顺利,并成功获取部分国际客户批量订单。公司已实现 12 英寸导电型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突破,12 英寸导电型 SiC 产品各 项技术指标已达行业先进水平。 受益于晶体生长及加工设备的高度自给,公司能够实现设备和工艺的高度融合,促进协同创新,在技术工艺调整、产能投放以及 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并能够根据碳化硅材料下游应用领域的更多探索而灵活调整,快速适配行业发展需求。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半绝缘型碳化硅材料有望在消费电子端打开新的应用市场,公司紧抓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布局研发光学级 碳化硅材料,已掌握 8英寸光学级碳化硅晶体的稳定工艺,并积极推进技术和工艺创新,力求早日实现 12 英寸光学级碳化硅衬底材 料产业化。 6、请问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的产能布局? 答:公司积极布局碳化硅产能,在上虞布局年产 30万片碳化硅衬底项目;并基于全球碳化硅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 在马来西亚槟城投建 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供应能力;同时,在银川投建年产 60万片 8英寸 碳化硅衬底片配套晶体项目,不断强化公司在碳化硅衬底材料领域的技术和规模优势。 7、公司在碳化硅设备板块的布局及进展? 答:在碳化硅产业链装备领域,公司开发了碳化硅长晶及加工设备(研磨、切割、减薄、倒角、抛光、清洗及检测),满足公司 碳化硅衬底规模化产能建设需求的同时,在技术、工艺以及成本方面构筑壁垒,强化公司在碳化硅衬底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产业 链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公司在检测、离子注入、激活、氧化、减薄、退火等工艺环节积极布局产品体系,以高标准研发目标,逐 步实现碳化硅设备产业化市场突破。公司 6-8 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实现国产替代并市占率领先。公司碳化硅设备客户包括瀚天天成 、东莞天域、芯联集成、士兰微等行业头部企业。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9-24/1224678863.PDF ─────────┬──────────────────────────────────────────────── 2025-09-15 16:27│晶盛机电涨8.49%,东吴证券一周前给出“买入”评级 ─────────┴──────────────────────────────────────────────── 晶盛机电今日涨8.49%,收报38.07元。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英伟达新一代GPU或采用碳化硅中介层,有望打开SiC衬底应用新空间 ,公司成长潜力提升,维持“买入”评级。研报作者盈利预测准确度为58.76%,中金公司苗雨菲团队对该公司盈利预测相对更准。信 息来源为证券之星AI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91500020607.shtml ─────────┬──────────────────────────────────────────────── 2025-09-15 16:11│超550家公司获机构调研,晶盛机电最获关注(附股) ─────────┴──────────────────────────────────────────────── 近期机构调研热度持续,一周内超550家上市公司获调研,晶盛机电、石基信息、联创光电等成为焦点。晶盛机电虽上半年业绩 下滑,但碳化硅、半导体等“硬科技”业务进展显著,获超200家机构密集调研。石基信息与Amadeus合作备受关注,有望构建全旅程 旅游技术平台。联创光电营收利润双增长,坚定推进高端装备与自主创新。整体来看,机构偏好向具备技术壁垒、国产替代潜力和产 业地位的“硬科技+高端制造”企业倾斜,凸显对科技驱动型产业升级的长期信心。 https://stock.stockstar.com/SS2025091500019337.shtml ─────────┬──────────────────────────────────────────────── 2025-09-11 20:00│晶盛机电(300316)2025年9月11日-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公司半导体衬底材料的主要布局? 答:在半导体衬底材料领域,公司拥有碳化硅衬底材料、蓝宝石衬底材料及培育金刚石的规模化产能,蓝宝石材料实现技术和规 模双领先,8英寸碳化硅衬底技术和规模处于国内前列,并突破 12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 2、请介绍一下碳化硅衬底材料的应用前景? 答: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核心代表。导电型碳化硅材料制成的功率器件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压、高温工作环境,在新能源 汽车电驱系统、高压充电设施、储能及轨道交通等高压大功率场景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半绝缘型碳化硅则凭借低载流子浓度与优异 的微波损耗特性,成为 5G/6G基站射频前端器件的核心衬底材料,同时由于具备优异的光学和热学特性,在 AR眼镜、散热等终端应 用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3、可否展开介绍一下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业务的进展? 答: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业务已实现 6-8英寸碳化硅衬底规模化量产与销售,量产的碳化硅衬底核心参数指标达到行业一流水平 ,8英寸碳化硅衬底技术和规模处于国内前列,同时公司积极推进碳化硅衬底在全球的客户验证,送样客户范围大幅提升,产品验证 进展顺利,并成功获取部分国际客户批量订单。公司已实现 12英寸导电型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突破,成功长出 12英寸碳化硅晶体。 受益于晶体生长及加工设备的高度自给,公司能够实现设备和工艺的高度融合,促进协同创新,在技术工艺调整、产能投放以及 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并能够根据碳化硅材料下游应用领域的更多探索而灵活调整,快速适配行业发展需求。随着光学技术的 发展,半绝缘型碳化硅材料有望在消费电子端打开新的应用市场,公司紧抓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布局研发光学级碳化硅材料,已掌握 8英寸光学级碳化硅晶体的稳定工艺,并积极推进技术和工艺创新,力求早日实现 12英寸光学级碳化硅衬底材料产业化。 4、请问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的产能布局? 答:公司积极布局碳化硅产能,在上虞布局年产 30万片碳化硅衬底项目;并基于全球碳化硅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 在马来西亚槟城投建 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供应能力;同时,在银川投建年产 60万片 8英寸 碳化硅衬底片配套晶体项目,不断强化公司在碳化硅衬底材料领域的技术和规模优势。 5、如何看待 8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片的市场发展? 答:8英寸碳化硅衬底在利用效率、缺陷控制及规模化降本方面优势显著,正推动产业链加速向 8英寸切换。随着 8英寸技术逐 步成熟和产业生态完善,有望进一步加快碳化硅功率器件在下游领域的渗透。未来,在规模降本、产能扩张及新应用驱动下,碳化硅 产业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 6、公司在半导体设备板块的布局? 答: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涉及半导体装备、半导体衬底材料以及半导体耗材及零部件领域。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公司实现 半导体 8-12英寸大硅片设备的国产化,并延伸拓展至芯片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在化合物半导体装备领域,公司聚焦第三代半导体 碳化硅装备研发,在晶体生长、加工、外延等环节成功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在新能源光伏装备领域,公司实现了硅片、电池片及组件 环节核心设备的产业链闭环,是技术、规模双领先的光伏设备供应商。7、公司在碳化硅设备板块的布局及进展? 答:在碳化硅产业链装备领域,公司开发了碳化硅长晶及加工设备(研磨、切割、减薄、倒角、抛光、清洗及检测),满足公司 碳化硅衬底规模化产能建设需求的同时,在技术、工艺以及成本方面构筑壁垒,强化公司在碳化硅衬底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产业 链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公司在检测、离子注入、激活、氧化、减薄、退火等工艺环节积极布局产品体系,以高标准研发目标,逐 步实现碳化硅设备产业化市场突破。公司 6-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实现国产替代并市占率领先。公司碳化硅设备客户包括瀚天天成、 东莞天域、芯联集成、士兰微等行业头部企业。 8、请问公司半导体装备订单情况? 答: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展及国产化进程加快,公司半导体业务持续发展,截至 2025年 6月 30日,公司未完成集成电路及 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合同超 37亿元(含税)。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9-12/1224655727.PDF ─────────┬──────────────────────────────────────────────── 2025-09-09 17:09│晶盛机电(300316):碳化硅衬底材料业务已实现6-8英寸碳化硅衬底规模化量产与销售 ─────────┴──────────────────────────────────────────────── 格隆汇9月9日丨晶盛机电(300316.SZ)于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表示,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业务已实现6-8英寸碳化硅衬底规模化量 产与销售,量产的碳化硅衬底核心参数指标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并实现12英寸导电型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突破,成功长出12英寸碳化 硅晶体。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5080577 ─────────┬──────────────────────────────────────────────── 2025-09-08 21:25│中国银河:给予晶盛机电买入评级 ─────────┴──────────────────────────────────────────────── 晶盛机电2025年上半年营收57.99亿元,同比下滑42.85%;归母净利润6.39亿元,同比下滑69.52%,主要受光伏行业下行影响, 材料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公司半导体业务持续突破,12英寸硅外延设备交付头部客户,碳化硅衬底实现6-8英寸规模化量产,12英 寸导电碳化硅晶体成功生长,获国际客户批量订单。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格局优化,光伏产业链有望企稳。下调2025年净利润预测至 10.9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4.82元,关注半导体国产化及碳化硅产能扩张进展。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90800032377.shtml ─────────┬──────────────────────────────────────────────── 2025-09-08 20:00│晶盛机电(300316)2025年9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请问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的进展? 答: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业务已实现 6-8英寸碳化硅衬底规模化量产与销售,量产的碳化硅衬底核心参数指标达到行业一流水平 ,并实现 12英寸导电型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突破,成功长出 12英寸碳化硅晶体。受益于晶体生长及加工设备的高度自给,能够实现 设备和工艺的高度融合,促进协同创新,使公司在技术工艺调整、产能投放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并能够根据碳化硅材料 下游应用领域的更多探索而灵活调整,快速适配行业发展需求。同时,公司积极推进碳化硅衬底在全球的客户验证,送样客户范围大 幅提升,产品验证进展顺利,并成功获取部分国际客户批量订单。 2、请问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的产能布局? 答:公司积极布局碳化硅产能,在上虞布局年产 30万片碳化硅衬底项目;并基于全球碳化硅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 在马来西亚槟城投建 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供应能力;同时,在银川投建 8英寸碳化硅衬底片 配套晶体项目,不断强化公司在碳化硅衬底材料领域的技术和规模优势。 3、可否介绍一下碳化硅衬底材料的应用前景? 答: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核心代表。导电型碳化硅材料制成的功率器件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压、高温工作环境,在新能源 汽车电驱系统、高压充电设施、储能及轨道交通等高压大功率场景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半绝缘型碳化硅则凭借低载流子浓度与优异 的微波损耗特性,成为 5G/6G基站射频前端器件的核心衬底材料,同时由于具备优异的光学和热学特性,在 AR眼镜、散热等终端应 用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4、如何看待 8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片的市场发展? 答:8英寸碳化硅衬底在利用效率、缺陷控制及规模化降本方面优势显著,正推动产业链加速向 8英寸切换。随着 8英寸技术逐 步成熟和产业生态完善,有望进一步加快碳化硅功率器件在下游领域的渗透。未来,在规模降本、产能扩张及新应用驱动下,碳化硅 产业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 5、请问公司在碳化硅设备领域的布局情况及下游客户? 答:在碳化硅产业链装备领域,公司开发了碳化硅长晶及加工设备(研磨、切割、减薄、倒角、抛光、清洗及检测),满足公司 碳化硅衬底规模化产能建设需求的同时,在技术、工艺以及成本方面构筑壁垒,强化公司在碳化硅衬底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产业 链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公司在检测、离子注入、激活、氧化、减薄、退火等工艺环节积极布局产品体系,以高标准研发目标,逐 步实现产品产业化市场突破,6-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实现国产替代并市占率领先。公司碳化硅设备客户包括瀚天天成、东莞天域、 芯联集成、士兰微等行业头部企业。 6、请问公司半导体装备订单情况? 答: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展及国产化进程加快,公司半导体业务持续发展,截至 2025年 6月 30日,公司未完成集成电路及 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合同超 37亿元(含税)。 7、请问公司半导体装备业务进展? 答:公司依托半导体装备国产替代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机遇,积极推进半导体装备的市场推广。 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 12英寸常压硅外延设备顺利交付国内头部客户,其电阻率、厚度均匀性、外延层缺陷密 度、生产效率以及工艺重复性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推进12英寸干进干出边抛机、12英寸双面减薄机等新产品的客户验 证。12英寸硅减压外延生长设备顺利实现销售出货,设备采用单温区、多温区闭环控温模式,结合多真空区间精准控压技术,确保外 延生长过程的高度稳定性,其独特的扁平腔体结构和多口分流系统设计,能够显著提升外延层的膜厚均匀性和掺杂均匀性,满足先进 制程的高标准要求。成功开发应用于先进封装的超快紫外激光开槽设备,填补国内高端紫外激光开槽技术领域的空白,实现国产替代 。 在化合物半导体装备领域,公司紧抓碳化硅产业链向 8英寸转移的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在碳化硅产业链装备的核心技术优势 ,加强 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以及 6-8英寸碳化硅减薄设备的市场推广,积极推进碳化硅氧化炉、激活炉以及离子注入等设备的客户 验证,相关设备的市场工作进展顺利,为规模化量产奠定坚实基础。 在新能源光伏装备领域,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技术创新,在产品技术和工艺、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先进制造模式等领域持续进行创 新,以创新产品为下游客户提效。在电池端,持续完善金属腔、管式、板式三大平台设备体系,针对 TOPCon提效以及 BC 创新,积 极推进 EPD、LPCVD、PECVD、PVD以及 ALD等设备的市场推广和客户验证,EPD设备持续强化行业领先的技术和规模优势,ALD设备验 证良好,在推动产业创新的同时,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8、请问公司半导体零部件的进展? 答:子公司晶鸿精密坚持以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为目标,不断强化精密加工、特种焊接、组装测试、半导体级表面处理等核心制造 能力,持续加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攻关和产业化建设,产品质量持续提升,产品品类日益丰富。强化零部件产品的市场拓展,聚焦客 户需求,构建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半导体产业链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供 应和服务能力,公司不断拓展真空腔体、精密传动主轴、游星片、陶瓷盘以及其他高精度零部件等系列产品的客户群体,推动市场规 模持续提升。 9、请问公司半导体耗材的进展? 答:在半导体耗材领域,公司凭借技术和规模的双重优势,实现半导体石英坩埚的国产替代,产品市占率领先并逐步提升,成功 突破大尺寸半导体合成砂石英坩埚技术瓶颈。同时,延伸布局石英制品等关键辅材耗材,相关产品通过客户验证并进入产业化阶段。 10、请问公司蓝宝石业务进展? 答:公司蓝宝石材料业务取得了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和规模双领先,已实现 750kg、1000kg 晶锭及 4-6英寸衬底的规模化量产, 并研发出 8-12 英寸蓝宝石衬底。在 LED 二次替换、Mini/Micro LED等新应用领域拓展、以及消费电子行业复苏等下游需求拉动下 ,公司蓝宝石材料实现同比增长。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9-09/1224646366.PDF ─────────┬──────────────────────────────────────────────── 2025-09-07 16:20│东吴证券:给予晶盛机电买入评级 ─────────┴────────────────────────────────────────────────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英伟达新一代GPU或于2027年在CoWoS封装中采用碳化硅(SiC)中介层,以解决高功耗带来的散热问题。SiC 具高热导率(490W/m·K)和高深宽比通孔加工能力,可显著提升封装效率与性能。测算显示,若H100全部替换SiC中介层,2024年即 需约7.6万片12英寸衬底,未来需求持续增长。晶盛机电已突破12英寸SiC晶体生长技术,具备量产能力,有望受益于新应用带来的增 量市场。维持公司“买入”评级,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为10.1/12.5/15.4亿元。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90700004594.shtml ─────────┬──────────────────────────────────────────────── 2025-09-05 16:38│晶盛机电涨18.24%,东吴证券一周前给出“买入”评级 ─────────┴──────────────────────────────────────────────── 晶盛机电今日涨18.24%,收报35.0元。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虽设备验收放缓影响短期业绩,但公司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布局前景广 阔,维持“买入”评级。研报作者盈利预测准确率58.76%,中金公司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