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301510 固高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19◇ 通达信沪深京F10
─────────┬────────────────────────────────────────────────
2025-05-15 21:44│固高科技(301510)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机器人领域爆发,公司的技术与产品能否满足其技术需求,有什么发展规划?
答:机器人一直是固高在部件及系统应用层面落地的重要方向,公司已跟进该领域10多年,协助诸多客户完成特定机器人结合应
用场景的系统构建及商业落地。目前公司相关部件和系统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对于未
来的人形机器人及多轮足机器人,公司十分看好。固高在运控、伺服、编码器等传感类部件以及机器人执行关节部分均有布局,团队
正与合作伙伴探索新产品,同时尝试协同客户真实应用场景进行工程化调整,配合主机厂商构建系统,积极挖掘商业场景落地。
2、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产品的竞争格局如何?
答: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去年美国将144个厂商加入实体名单,国内在90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的运动控制系统和工艺系统主要依赖
进口,如刻蚀、CVD工艺主要被发那科、欧姆龙等进口运动控制厂商占据,传片机构主要被布鲁克斯、Yaskawa等国际厂商垄断,国内
相关主机企业基于供应风险考虑在尝试导入国内供应。
固高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在核心部件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在前道晶圆制造先进制程中,产品替代和验证周期较长,目前公司部分
产品已通过一些设备工厂验证并出货。在后道封装领域,以键合、固晶、划片为代表,简单芯片(如SOP、单片机芯片)相关产品已
批量出货,在AI火爆的背景下,光耦合相关的耦合共晶贴片等产业也有批量出货。在先进复杂制程(如异构封装等复杂芯片焊接)方
面,国内设备厂商还在突破阶段,固高正协同这些厂商进行共同研究,产品批量订单可能要等到国产设备厂商在先进制程中通过验证
后才会形成。
3、公司针对半导体、机床、机器人等典型高端装备领域有什么不同策略?
答:在半导体领域,公司已经在高端装备领域坚持了多年的探索。随着中美政治情形的变化,半导体和机床领域替换机会增多,
公司已形成一定产业订单。半导体设备国内复合增长率超过40%,电控系统与部件的价值占比10-15%,市场空间广阔。公司目前在很
多基础领域有技术基础且商业闭环已打通,预计未来三年左右能带来较好营收。 在高端机床领域,细分品类比半导体设备多很多,
各细分领域有不同场景和工艺,工艺迭代和开发需长时间积累,公司积极与第三方团队及自己投资的团队合作,突破各细分领域核心
工艺以扩大营收。
在机器人领域,公司将其零部件作为关键业务,在赛道有所投入,积极加入核心零部件(如一体化关节、运控控制系统小脑)研
发,为客户提供开发底座,进行实验或小规模量产工作。但公司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需时间来实现高价值的应用场景落地,进而
形成批量订单,这个周期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公司注重应用场景的落地,关注机器人构型是否适合场景、功能性能能否做到极致以
及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复杂结构带来的故障来源是公司的优势所在。
4、公司最近发布大股东减持公告,这些股东出于什么考量做出减持决定?
答:公司2021年以红筹落地方式完成股改。
目前发布减持公告的股东是IPO之前就完成投资的红筹落地到A股的长期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大部分是在2014年前后投资于公
司,其中股东多数已伴随公司成长超过10年。
这些机构投资者此次减持多是基于自身资金周期,实际需求的正常市场行为。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5-15/1223558827.PDF
─────────┬────────────────────────────────────────────────
2025-05-13 16:33│固高科技(301510):运控系统目前尚无无人机领域业务
─────────┴────────────────────────────────────────────────
格隆汇5月13日丨固高科技(301510.SZ)于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运控系统目前尚无无人机领域业务。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5002678
─────────┬────────────────────────────────────────────────
2025-05-08 13:24│A股异动丨股东拟减持,固高科技跌超5%
─────────┴────────────────────────────────────────────────
格隆汇5月8日|固高科技(301510.SZ)跌超5%报33.93元,市值135.6亿元。消息上,公司昨日晚间公告,股东GRC SinoGreen Fun
d III, L.P.、光远自动化有限公司、澳门明杰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和北京股权投资发展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4.0
2%公司股份。此外据悉,该公司近三年累计发布减持计划公告3次。(格隆汇)
https://www.gelonghui.com/live/1906319
─────────┬────────────────────────────────────────────────
2025-05-07 21:08│固高科技(301510):持股5%以上股东GRC、光远自动化、澳门明杰和北京股权拟减持公司股份
─────────┴────────────────────────────────────────────────
固高科技多名持股5%以上的股东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1.1%。其中,
北京股权拟减持最多1.00%,其他股东减持比例在0.92%至1.1%之间。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99423
─────────┬────────────────────────────────────────────────
2025-05-07 20:58│固高科技(301510)部分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4.02%股份
─────────┴────────────────────────────────────────────────
智通财经APP讯,固高科技(301510.SZ)公告,公司股东GRC SinoGreen Fund III, L.P.、光远自动化有限公司、澳门明杰机械自
动化有限公司和北京股权投资发展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4.02%公司股份。
http://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1290458.html
─────────┬────────────────────────────────────────────────
2025-04-30 07:22│固高科技(301510)2025年一季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
固高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收1.04亿元,同比增长21.76%,归母净利润779.42万元,同比增长65%。毛利率48.56%,净利率7.04%,
每股收益0.02元,同比增100%。但应收账款占净利润比达398.51%,需关注回款风险。公司业务聚焦高端制造,未来有望受益于半导
体、机器人等行业发展。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43000009860.shtml
─────────┬────────────────────────────────────────────────
2025-04-28 18:47│图解固高科技一季报:第一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65.00%
─────────┴────────────────────────────────────────────────
固高科技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1.76%至1.0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65%至779.42万元,扣非净利
润同比上升402.72%至639.0万元。负债率为12.34%,毛利率为48.56%。投资收益为65.24万元,财务费用为-44.62万元。以上数据由
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42800029104.shtml
─────────┬────────────────────────────────────────────────
2025-04-28 16:21│固高科技(301510)发布一季度业绩,归母净利润779.42万元,增长65.00%
─────────┴────────────────────────────────────────────────
智通财经APP讯,固高科技(301510.SZ)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该公司营业收入为1.04亿元,同比增长21.76%。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9.42万元,同比增长65.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39万元,同比增长402.72%。
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
http://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1286297.html
─────────┬────────────────────────────────────────────────
2025-04-26 06:46│固高科技(301510)2024年年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
固高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营业总收入4.18亿元,同比上升3.36%,但归母净利润5023.73万元,同比下降2.19%。第四季度营业
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下降。应收账款占归母净利润比达388.3%,低于分析师预期。毛利率47.51%,净利率11.71%,同比下降。近两
年累计融资4.80亿元,分红1520.04万元。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运动控制、伺服驱动等,目标高端装备市场,如半导体、高端机床、机
器人等。分析师预计2025年净利润1.3亿元,每股收益0.32元。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42600007803.shtml
─────────┬────────────────────────────────────────────────
2025-04-25 01:29│图解固高科技年报: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减5.36%
─────────┴────────────────────────────────────────────────
固高科技2024年年报显示,主营收入4.18亿元,同比上升3.36%;归母净利润5023.73万元,同比下降2.19%;扣非净利润3643.11
万元,同比上升24.15%。其中第四季度主营收入1.22亿元,同比下降10.3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682.63万元,同比上升164.97%。负
债率11.12%,毛利率47.51%。财报数据由智能算法生成,仅供参考。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42500000890.shtml
─────────┬────────────────────────────────────────────────
2025-04-07 06:08│绿色动力环保(01330)与固高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长远合作
─────────┴────────────────────────────────────────────────
绿色动力环保与固高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垃圾焚烧行业智能化升级及固废处理新工艺的探索。双方将在智能巡检机
器人、智慧园区平台建设、碳减排等领域展开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室+产业中试平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此次合作虽短期内不会
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但将提升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运营智能化水平。
http://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1274348.html
─────────┬────────────────────────────────────────────────
2025-03-11 08:58│固高科技(301510)2025年3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公司的产业定位与战略发展机会?
答:固高主要产品包括运动控制、伺服驱动等核心部件与控制系统,这些部件与系统类产品主要服务于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
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机电一体化设备。
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超40万亿,庞大的制造业内部正引发向着汽车、飞机、航船与高铁、芯片等高端制造的结构转变,这个转
向引发的对半导体设备、高端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巨大需求,这可能是未来一个持续数十年的巨大机遇。
公司希望能把握好这个机遇,持续发展运动控制部件与系统相关技术与产品,服务目标的高端装备客户。
2、固高与同行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
答:从公司的观察来看,所有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从内部结构原理来看,大致都由控制单元、伺服驱动单元、电机单元、通信与
感知单元构成。机电系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内部构成单元的具体性能有着特定的要求。
公司一直以来相对擅长与专注的应用领域是高速高精度应用,比如以半导体设备、中高端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微纳加工装备。在半
导体装备领域,目前主要友商是ACS、Aerotech、ELMO、科尔摩根等。
3、公司目前各应用领域营收结构如何?
答:从三季度来看,在半导体/泛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14%。主要来自测试封装等半导体后道加工设备,半导体前道加工工艺
设备进度相对较慢。在数控与工业激光领域营收占比约30%,公司近两年在一些典型的微米级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领域有所进展
,在市场中直面国际顶级系统竞争并实现千万级营收。3C自动化领域营收占比约23%~24%。通用自动化领域有约10%的营收。
4、机器人领域公司怎么看,挑战是什么?
答:公司已经服务机器人领域十多年,公司的运控、伺服、编码器、通信与感知等技术与产品能大致覆盖机器人系统的大脑以下
多个环节需求。
从公司自己的感知来讲,机器人可能比较大的挑战是要价值场景的发掘。我们注意到上周高盛等机构有类似观点,认为机器人需
要有对应的功能价值。这些价值场景能让整个机器人产业链条的商业闭环进入正循环,与此同步,真实的技术、性能需求迭代也能进
行相应迭代,产业链各环节的工程迭代能够形成循环,各种工程、科学问题的解决也能得到进展。
5、请问公司的未来资源投入重心与市场推进重点?
答: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中高端数控未来三五年可能都会是工作重点。这两个细分领域目前有着较好的市场机遇与发展空间
,竞争格局良好,我们预计这两个领域的商业节点会比较明朗。
机器人领域目前预期非常高,公司也立足既有的运控、伺服、编码器相关技术与积累,协同客户在做一些新的工程尝试;目前在
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里有一定的营收,但人形、多足或是其他的构型机器人目前尚无明确的商业节点,这个领域公司会持续跟进
。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3-12/1222771342.PDF
─────────┬────────────────────────────────────────────────
2025-03-06 15:10│固高科技(301510):目前相关部件与系统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
格隆汇3月6日丨固高科技(301510.SZ)于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表示,机器人一直是公司部件与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企业历
经机器人多种应用领域、构型演变。目前公司相关部件与系统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50677
─────────┬────────────────────────────────────────────────
2025-03-06 15:09│固高科技(301510):目前公司在数控与工业激光领域营收占比约30%
─────────┴────────────────────────────────────────────────
格隆汇3月6日丨固高科技(301510.SZ)于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表示,目前公司在数控与工业激光领域营收占比约30%。近两年在一
些典型的微米级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领域有一定的进展。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50675
─────────┬────────────────────────────────────────────────
2025-03-06 15:08│固高科技(301510):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14%
─────────┴────────────────────────────────────────────────
格隆汇3月6日丨固高科技(301510.SZ)于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表示,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14%。主要来自测试封装等半
导体后道加工设备,半导体前道加工工艺设备进度相对较慢。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50673
─────────┬────────────────────────────────────────────────
2025-03-05 02:16│固高科技(301510)2025年3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怎样看公司战略发展机会?
答:我国40万亿规模的制造业内部机构向着汽车、飞机、船与高铁、芯片等高端制造的结构转型升级,由此引发出对半导体设备
、高端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巨大需求,这部分新增需求可能是未来一个持续数十年的巨大机遇。
公司希望能良好把握机遇,持续发展运动控制部件与系统相关技术与产品,为半导体设备、中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3C精密加
工设备等多种高端装备客户提供良好服务。
2、公司在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如何?
答: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14%。主要来自测试封装等半导体后道加工设备,半导体前道加工工艺设备进度相对较慢。
3、公司中高端数控系统有什么进展吗?
答:目前公司在数控与工业激光领域营收占比约30%。近两年在一些典型的微米级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领域有一定的进展。
4、机器人领域目前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答:机器人一直是公司部件与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企业历经机器人多种应用领域、构型演变。目前公司相关部件与系统产
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另外公司也在配合一些主机客户进行新构型、应用领域的系统构建,积极进行技术、功能与性能的多样尝试,试图携手伙伴积极
探索与挖掘出机器人系统的商业价值场景。
5、大模型正在与机器人快速融合,现在已有提到“端到端”的概念,未来AI大模型是否能直接替换运控“小脑”?
答:技术发展的可能性确实会很多,但企业这里分析后觉得未来大模型绕开运控【小脑】,直接控制到电机可能性很低。
类似电脑产业,历经70年以上,目前也难以直接绕过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际上发挥了统筹计算机上各种物理资源,包括各种芯
片、接口、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外设,将各种物理世界的元素封装抽象成数字世界的可用资源,来让上层的应用【APP】来调用的
中间作用。
在可见的未来,各种AI模型的演进路径可能更像APP,需要有小脑或者其他名字定义的一个基座来将机器人或者机电设备里的各
种芯片如算力芯片、存储芯片,通信单元、功率单元、传感器,电机等各种千差万别的物理资源进行统筹、组织、封装、抽象后形成
统一接口定义的可调用资源。
大模型直接通到物理层面,暂时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出发,这个工程量难以想象。大模型中提到的“端到端”可能并不是指这里说
的绕开机电系统的基础电控直接通达到机电系统内的物理器件控制。
以上是企业的理解,不一定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6、公司目标在于服务高端装备,那么半导体、机床、机器人几个高端装备典型应用领域公司的策略有侧重吗?
答: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领域是近两年发展较快的领域,竞争格局也比较好,这个细分领域的电控系统、部件的市场空间目前
可预测达百亿以上,公司目前已有相应技术基础,商业闭环也已经走通,接下来三五年会进行重点投入,争取更好的营收。
高端数控领域与半导体类似,这个细分领域市场空间充分,公司有相应的技术与产品基础,也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商业闭环也已
走通,接下来三五年仍然是重点投入的目标,以扩大营收规模。
机器人领域全行业预期很高,公司也有较好的技术与产品基础;但机器人的价值场景尚不充分。公司会跟进行业客户的进度,完
善自身能力,争取发掘出契合企业能力的商业场景,跑通商业闭环。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3-06/1222722825.PDF
─────────┬────────────────────────────────────────────────
2025-03-03 20:00│固高科技(301510)2025年3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公司自身定位以及发展现状?
答:公司自创立起明确自身定位为解决高端装备核心技术问题。
发展至今已形成包括运动控制、伺服、工业通信与多维感知等核心部件,以及数控系统、机器人系统等面向行业的运控系统解决
方案产品。部件与系统广泛应用、服务于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数控机床与工业激光设备、机器人、3C自动化设备、纺织印刷设备
等多个高端装备主机领域,服务2000余客户,完成近百万台套运控部件、系统的商业部署。
公司部件与系统目前在半导体/泛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约14%;在数控机床、工业激光设备领域营收占比30%+;在3C自动化设备领
域营收占比约24%;通用自动化领域占比约10%;公司的运控部件与系统在机器人领域也有一定营收,大致波动在千万到三两千万元之
间,主要来自工业、物流类机器人客户。
2、公司的运控技术与产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答:运控的技术与产品应用非常宽泛,大致机电一体化设备都能归属到运控技术与产品的覆盖范围,包括应用消费场景里面的扫
地机器人、工业场景下的半导体设备、数控机床。
对企业而言,自身比较擅长的领域是有着高速、高精需求的机电一体化装备,这类产品的应用场景与技术需求更契合公司的能力
特征。例如以半导体、高端数控为代表的高端微纳加工设备,就是非常好的应用领域。
3、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目前营收情况、产品进展以及竞争格局如何?
答: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14%,主要来自后道,而前道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测试与沉积这两个大的工艺已有具体产品
型号有着一定的放量,正在走入批量循环。其他如光刻、清洗等节点的前道工艺还处在测试验证阶段,等待配合客户完成验证和机型
上量。竞争格局方面,控制里面碰到较多的是外国的同行ACS等,伺服里面遇到的更多的是elmo和科尔摩根,半导体里碰到最多的还
是ACS。
4、机器人爆发,公司技术与产品能否满足其技术需求,未来有什么对应规划?
答:机器人一直是公司部件与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
企业已在机器人领域长期存在十余年,历经机器人多种应用领域、构型演变。也协助诸多客户完成了特定机器人产品的系统构建
与商业落地;目前公司相关部件与系统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具体到目前市场高热度的人形/多足机器人:公司与各位一样看好未来的应用前景,并在配合机器人圈子里的客户构建系统做各
种技术、功能与性能的尝试;也在携手伙伴积极探索与挖掘各种机器人的商业价值场景。
5、公司认为机器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我们认为目前市场预期很高的人形/多足机器人可能最大的挑战不是成本与技术,反而是要挖掘出有充分价值、有较大应用
数量的商业落地场景。我们看到业界正在进行诸多尝试,比如巡检、向山上运货等;近期也有政府相关危险场景开放引入机器人的指
导意见等。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商业价值的场景出现,商业场景出现,整个产业链的商业闭环便能随之顺畅,产业内生的动力也能自然
而生。
这个是企业自身粗浅观点供参考。各位投资者请谨慎关注。
6、在机器人方面,公司有无具体的动作与战略?
答:公司应该说一直身处于机器人圈子中,公司的运控、伺服、编码器等部件与系统相关技术、产品沉淀大致能覆盖目前各类机
器人产品内部“小脑(运控)”,以及小脑之下的执行单元。
公司也在立足自身多年积累,依据行业伙伴实际需求展开运控、一体化关节等的迭代、工程化与验证,这些新的尝试目前尚无明
确批量商业节点。
另外从企业角度来看,考虑到未来行业大发展后,机器人产品比如也会出现功能、性能分层,公司会考虑尽量完成相关能力建设
,争取在机器人分层后发掘出与自身能力契合的商业空间。
7、公司数控系统是国产替代,还是服务市场需求?
答:我国目前制造业已有40万亿的巨大规模。40万亿制造业内部结构高端化转变而衍生出的对高端装备与相应控制系统内生需求
,以及中国大陆正在涌现的工程师红利,才是整个行业真正的竞争力底色。
国产替代可能是表象,是阶段性的。逐步本地化、并以高质量技术产品响应以汽车、飞机、船、高铁、芯片等为代表的巨量高端
制造业所带来的对生产力解决方案的需求涌现,才是当下展现出的真正蓝海。
8、公司的产能建设计划有吗?
答:公司现阶段产品生产以外包加工为主,公司目前主要保有组装与测试。有计划并正在进行一定的自有产能建设。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3-04/1222697497.PDF
─────────┬────────────────────────────────────────────────
2025-02-27 01:34│固高科技(301510)2025年2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公司主营业务方向及未来发展前景洞察
答:展望未来发展空间,公司的战略发展机遇可能是伴随制造业高端化而来的,半导体、数控与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生产
工具的电控系统本地化进程中,释放出来的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发展空间。
2、面对高端装备,目前进展如何?
答:当下,公司产品在多个关键领域有着深度布局,其中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以及数控机床领域属于重点深耕方向,公司近年
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积极推进这两个领域的应用落地。
从营收占比的细分维度来看:公司所生产的部件、系统类产品在半导体、 泛半导体设备领域所贡献的营收占比大致处于15%左右
的区间;在数控机床(涵盖工业激光设备)领域,其应用所产生的营收占比颇为可观,超过了30%。
3、机器人领域爆发,公司技术与产品能否满足其技术需求,未来有什么对应规划?
答:机器人一直是公司部件与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
企业已在机器人领域长期跟进十多年,历经机器人行业中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6关节/并联/SCARA/
轮足/四足/人形等多种机器人应用领域与构型演变,也协助诸多客户完成了特定机器人产品的系统构建与商业落地;目前公司相关部
件与系统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具体到目前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公司看好未来的应用前景,正在配合主机客户构建系统,积极探索、挖掘商业落地场景。
4、伴随AI发展,机器人系统中出现大脑、小脑划分,公司的产品与技术在这个架构下的定位怎样?
答:在这个架构下,公司运控产品更契合小脑定位。
另外,相关技术与产品的定位也是在实际的演化中进行不断地磨合调整,公司相关产品也在尝试协同客户的真实场景需求做工程
化的调整。
5、针对人形机器人,公司除了控制类产品,还有其他技术与产品能适配吗?
答:人形机器人,包括多足机器人本质上仍然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备】。任何机电一体化设备,都是由控制单元,伺服驱动或
者电调、电机、传感、通讯几个基本子模块构成。
AI与机器人的结合,使得控制单元更为复杂,业界从逻辑上演化出大脑、小脑的功能单元;但后面的电驱,电机以及配套的减速
器、编码器,感知与通讯等机电系统的基本构成组件仍然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