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301510 固高科技 更新日期:2025-04-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
2025-03-11 08:58│固高科技(301510)2025年3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公司的产业定位与战略发展机会?
答:固高主要产品包括运动控制、伺服驱动等核心部件与控制系统,这些部件与系统类产品主要服务于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
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机电一体化设备。
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超40万亿,庞大的制造业内部正引发向着汽车、飞机、航船与高铁、芯片等高端制造的结构转变,这个转
向引发的对半导体设备、高端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巨大需求,这可能是未来一个持续数十年的巨大机遇。
公司希望能把握好这个机遇,持续发展运动控制部件与系统相关技术与产品,服务目标的高端装备客户。
2、固高与同行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
答:从公司的观察来看,所有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从内部结构原理来看,大致都由控制单元、伺服驱动单元、电机单元、通信与
感知单元构成。机电系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内部构成单元的具体性能有着特定的要求。
公司一直以来相对擅长与专注的应用领域是高速高精度应用,比如以半导体设备、中高端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微纳加工装备。在半
导体装备领域,目前主要友商是ACS、Aerotech、ELMO、科尔摩根等。
3、公司目前各应用领域营收结构如何?
答:从三季度来看,在半导体/泛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14%。主要来自测试封装等半导体后道加工设备,半导体前道加工工艺
设备进度相对较慢。在数控与工业激光领域营收占比约30%,公司近两年在一些典型的微米级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领域有所进展
,在市场中直面国际顶级系统竞争并实现千万级营收。3C自动化领域营收占比约23%~24%。通用自动化领域有约10%的营收。
4、机器人领域公司怎么看,挑战是什么?
答:公司已经服务机器人领域十多年,公司的运控、伺服、编码器、通信与感知等技术与产品能大致覆盖机器人系统的大脑以下
多个环节需求。
从公司自己的感知来讲,机器人可能比较大的挑战是要价值场景的发掘。我们注意到上周高盛等机构有类似观点,认为机器人需
要有对应的功能价值。这些价值场景能让整个机器人产业链条的商业闭环进入正循环,与此同步,真实的技术、性能需求迭代也能进
行相应迭代,产业链各环节的工程迭代能够形成循环,各种工程、科学问题的解决也能得到进展。
5、请问公司的未来资源投入重心与市场推进重点?
答: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中高端数控未来三五年可能都会是工作重点。这两个细分领域目前有着较好的市场机遇与发展空间
,竞争格局良好,我们预计这两个领域的商业节点会比较明朗。
机器人领域目前预期非常高,公司也立足既有的运控、伺服、编码器相关技术与积累,协同客户在做一些新的工程尝试;目前在
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里有一定的营收,但人形、多足或是其他的构型机器人目前尚无明确的商业节点,这个领域公司会持续跟进
。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3-12/1222771342.PDF
─────────┬────────────────────────────────────────────────
2025-03-06 15:10│固高科技(301510):目前相关部件与系统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
格隆汇3月6日丨固高科技(301510.SZ)于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表示,机器人一直是公司部件与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企业历
经机器人多种应用领域、构型演变。目前公司相关部件与系统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50677
─────────┬────────────────────────────────────────────────
2025-03-06 15:09│固高科技(301510):目前公司在数控与工业激光领域营收占比约30%
─────────┴────────────────────────────────────────────────
格隆汇3月6日丨固高科技(301510.SZ)于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表示,目前公司在数控与工业激光领域营收占比约30%。近两年在一
些典型的微米级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领域有一定的进展。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50675
─────────┬────────────────────────────────────────────────
2025-03-06 15:08│固高科技(301510):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14%
─────────┴────────────────────────────────────────────────
格隆汇3月6日丨固高科技(301510.SZ)于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表示,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14%。主要来自测试封装等半
导体后道加工设备,半导体前道加工工艺设备进度相对较慢。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50673
─────────┬────────────────────────────────────────────────
2025-03-05 02:16│固高科技(301510)2025年3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怎样看公司战略发展机会?
答:我国40万亿规模的制造业内部机构向着汽车、飞机、船与高铁、芯片等高端制造的结构转型升级,由此引发出对半导体设备
、高端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巨大需求,这部分新增需求可能是未来一个持续数十年的巨大机遇。
公司希望能良好把握机遇,持续发展运动控制部件与系统相关技术与产品,为半导体设备、中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3C精密加
工设备等多种高端装备客户提供良好服务。
2、公司在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如何?
答: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14%。主要来自测试封装等半导体后道加工设备,半导体前道加工工艺设备进度相对较慢。
3、公司中高端数控系统有什么进展吗?
答:目前公司在数控与工业激光领域营收占比约30%。近两年在一些典型的微米级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领域有一定的进展。
4、机器人领域目前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答:机器人一直是公司部件与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企业历经机器人多种应用领域、构型演变。目前公司相关部件与系统产
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另外公司也在配合一些主机客户进行新构型、应用领域的系统构建,积极进行技术、功能与性能的多样尝试,试图携手伙伴积极
探索与挖掘出机器人系统的商业价值场景。
5、大模型正在与机器人快速融合,现在已有提到“端到端”的概念,未来AI大模型是否能直接替换运控“小脑”?
答:技术发展的可能性确实会很多,但企业这里分析后觉得未来大模型绕开运控【小脑】,直接控制到电机可能性很低。
类似电脑产业,历经70年以上,目前也难以直接绕过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际上发挥了统筹计算机上各种物理资源,包括各种芯
片、接口、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外设,将各种物理世界的元素封装抽象成数字世界的可用资源,来让上层的应用【APP】来调用的
中间作用。
在可见的未来,各种AI模型的演进路径可能更像APP,需要有小脑或者其他名字定义的一个基座来将机器人或者机电设备里的各
种芯片如算力芯片、存储芯片,通信单元、功率单元、传感器,电机等各种千差万别的物理资源进行统筹、组织、封装、抽象后形成
统一接口定义的可调用资源。
大模型直接通到物理层面,暂时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出发,这个工程量难以想象。大模型中提到的“端到端”可能并不是指这里说
的绕开机电系统的基础电控直接通达到机电系统内的物理器件控制。
以上是企业的理解,不一定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6、公司目标在于服务高端装备,那么半导体、机床、机器人几个高端装备典型应用领域公司的策略有侧重吗?
答: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领域是近两年发展较快的领域,竞争格局也比较好,这个细分领域的电控系统、部件的市场空间目前
可预测达百亿以上,公司目前已有相应技术基础,商业闭环也已经走通,接下来三五年会进行重点投入,争取更好的营收。
高端数控领域与半导体类似,这个细分领域市场空间充分,公司有相应的技术与产品基础,也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商业闭环也已
走通,接下来三五年仍然是重点投入的目标,以扩大营收规模。
机器人领域全行业预期很高,公司也有较好的技术与产品基础;但机器人的价值场景尚不充分。公司会跟进行业客户的进度,完
善自身能力,争取发掘出契合企业能力的商业场景,跑通商业闭环。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3-06/1222722825.PDF
─────────┬────────────────────────────────────────────────
2025-03-03 20:00│固高科技(301510)2025年3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公司自身定位以及发展现状?
答:公司自创立起明确自身定位为解决高端装备核心技术问题。
发展至今已形成包括运动控制、伺服、工业通信与多维感知等核心部件,以及数控系统、机器人系统等面向行业的运控系统解决
方案产品。部件与系统广泛应用、服务于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数控机床与工业激光设备、机器人、3C自动化设备、纺织印刷设备
等多个高端装备主机领域,服务2000余客户,完成近百万台套运控部件、系统的商业部署。
公司部件与系统目前在半导体/泛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约14%;在数控机床、工业激光设备领域营收占比30%+;在3C自动化设备领
域营收占比约24%;通用自动化领域占比约10%;公司的运控部件与系统在机器人领域也有一定营收,大致波动在千万到三两千万元之
间,主要来自工业、物流类机器人客户。
2、公司的运控技术与产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答:运控的技术与产品应用非常宽泛,大致机电一体化设备都能归属到运控技术与产品的覆盖范围,包括应用消费场景里面的扫
地机器人、工业场景下的半导体设备、数控机床。
对企业而言,自身比较擅长的领域是有着高速、高精需求的机电一体化装备,这类产品的应用场景与技术需求更契合公司的能力
特征。例如以半导体、高端数控为代表的高端微纳加工设备,就是非常好的应用领域。
3、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目前营收情况、产品进展以及竞争格局如何?
答: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14%,主要来自后道,而前道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测试与沉积这两个大的工艺已有具体产品
型号有着一定的放量,正在走入批量循环。其他如光刻、清洗等节点的前道工艺还处在测试验证阶段,等待配合客户完成验证和机型
上量。竞争格局方面,控制里面碰到较多的是外国的同行ACS等,伺服里面遇到的更多的是elmo和科尔摩根,半导体里碰到最多的还
是ACS。
4、机器人爆发,公司技术与产品能否满足其技术需求,未来有什么对应规划?
答:机器人一直是公司部件与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
企业已在机器人领域长期存在十余年,历经机器人多种应用领域、构型演变。也协助诸多客户完成了特定机器人产品的系统构建
与商业落地;目前公司相关部件与系统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具体到目前市场高热度的人形/多足机器人:公司与各位一样看好未来的应用前景,并在配合机器人圈子里的客户构建系统做各
种技术、功能与性能的尝试;也在携手伙伴积极探索与挖掘各种机器人的商业价值场景。
5、公司认为机器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我们认为目前市场预期很高的人形/多足机器人可能最大的挑战不是成本与技术,反而是要挖掘出有充分价值、有较大应用
数量的商业落地场景。我们看到业界正在进行诸多尝试,比如巡检、向山上运货等;近期也有政府相关危险场景开放引入机器人的指
导意见等。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商业价值的场景出现,商业场景出现,整个产业链的商业闭环便能随之顺畅,产业内生的动力也能自然
而生。
这个是企业自身粗浅观点供参考。各位投资者请谨慎关注。
6、在机器人方面,公司有无具体的动作与战略?
答:公司应该说一直身处于机器人圈子中,公司的运控、伺服、编码器等部件与系统相关技术、产品沉淀大致能覆盖目前各类机
器人产品内部“小脑(运控)”,以及小脑之下的执行单元。
公司也在立足自身多年积累,依据行业伙伴实际需求展开运控、一体化关节等的迭代、工程化与验证,这些新的尝试目前尚无明
确批量商业节点。
另外从企业角度来看,考虑到未来行业大发展后,机器人产品比如也会出现功能、性能分层,公司会考虑尽量完成相关能力建设
,争取在机器人分层后发掘出与自身能力契合的商业空间。
7、公司数控系统是国产替代,还是服务市场需求?
答:我国目前制造业已有40万亿的巨大规模。40万亿制造业内部结构高端化转变而衍生出的对高端装备与相应控制系统内生需求
,以及中国大陆正在涌现的工程师红利,才是整个行业真正的竞争力底色。
国产替代可能是表象,是阶段性的。逐步本地化、并以高质量技术产品响应以汽车、飞机、船、高铁、芯片等为代表的巨量高端
制造业所带来的对生产力解决方案的需求涌现,才是当下展现出的真正蓝海。
8、公司的产能建设计划有吗?
答:公司现阶段产品生产以外包加工为主,公司目前主要保有组装与测试。有计划并正在进行一定的自有产能建设。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3-04/1222697497.PDF
─────────┬────────────────────────────────────────────────
2025-02-27 01:34│固高科技(301510)2025年2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公司主营业务方向及未来发展前景洞察
答:展望未来发展空间,公司的战略发展机遇可能是伴随制造业高端化而来的,半导体、数控与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生产
工具的电控系统本地化进程中,释放出来的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发展空间。
2、面对高端装备,目前进展如何?
答:当下,公司产品在多个关键领域有着深度布局,其中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以及数控机床领域属于重点深耕方向,公司近年
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积极推进这两个领域的应用落地。
从营收占比的细分维度来看:公司所生产的部件、系统类产品在半导体、 泛半导体设备领域所贡献的营收占比大致处于15%左右
的区间;在数控机床(涵盖工业激光设备)领域,其应用所产生的营收占比颇为可观,超过了30%。
3、机器人领域爆发,公司技术与产品能否满足其技术需求,未来有什么对应规划?
答:机器人一直是公司部件与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
企业已在机器人领域长期跟进十多年,历经机器人行业中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6关节/并联/SCARA/
轮足/四足/人形等多种机器人应用领域与构型演变,也协助诸多客户完成了特定机器人产品的系统构建与商业落地;目前公司相关部
件与系统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具体到目前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公司看好未来的应用前景,正在配合主机客户构建系统,积极探索、挖掘商业落地场景。
4、伴随AI发展,机器人系统中出现大脑、小脑划分,公司的产品与技术在这个架构下的定位怎样?
答:在这个架构下,公司运控产品更契合小脑定位。
另外,相关技术与产品的定位也是在实际的演化中进行不断地磨合调整,公司相关产品也在尝试协同客户的真实场景需求做工程
化的调整。
5、针对人形机器人,公司除了控制类产品,还有其他技术与产品能适配吗?
答:人形机器人,包括多足机器人本质上仍然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备】。任何机电一体化设备,都是由控制单元,伺服驱动或
者电调、电机、传感、通讯几个基本子模块构成。
AI与机器人的结合,使得控制单元更为复杂,业界从逻辑上演化出大脑、小脑的功能单元;但后面的电驱,电机以及配套的减速
器、编码器,感知与通讯等机电系统的基本构成组件仍然相通。
公司目前在控制、伺服(电驱)、电机、编码器、通讯等单元有着较为完整的覆盖。定性来说,公司有能力构建运控与执行单元
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与产品组合,但目前相关产品实际的商业节点不明确。公司仍然与客户在探索与发掘相关的价值场景,争取尽快走
通商业闭环。请各位投资者谨慎关注。
6、机器人行业演变下去,主机客户会否自己下场做部件与系统,将包括公司在内的第三方部件与系统公司排除在外?
答:商业演变是相当复杂的,有一定规模的商业领域,商业生态基本是多样化的。
一定会有主机企业具备自行构建运控部件能力,也一定会有企业采用外部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自己整体系统的构建。这会取决于主
机企业、部件与系统、企业自身能力、特定的专业度、具体商业场景价值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博弈。市场平衡下,企业可能逐渐形
成各主体自身能力与商业利益平衡的结构。
公司预测,机器人行业如果真的发展到市场当下预期的规模,大概率产品、服务呈现、价值量会出现相应分层。从企业角度来讲
,立足自身,做好我们最擅长的技术与产品,在一个复杂多层的商业体系中找到合适的价值定位,并把这些技术与产品兑现成可观的
商业回报,就是公司当下坚持的路径选择。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2-28/1222664058.PDF
─────────┬────────────────────────────────────────────────
2025-02-24 22:06│2月24日固高科技发布公告,股东减持269万股
─────────┴────────────────────────────────────────────────
固高科技发布公告,其股东固丰(香港)有限公司在2024年11月28日至2025年2月21日期间减持26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725
%。尽管股东减持,该股股价却上涨了90.26%,截至2月21日收盘价为49.98元。以上信息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并由智能算法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22400033133.shtml
─────────┬────────────────────────────────────────────────
2025-02-24 20:41│固高科技(301510):股东固丰完成减持269万股
─────────┴────────────────────────────────────────────────
格隆汇2月24日丨固高科技(301510.SZ)公布,公司于2025年2月21日收到股东固丰(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固丰”)出具的《关于
股东股份减持计划实施完成的告知函》,获悉固丰于2024年11月28日至2025年2月2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269万股,权益变动
比例为0.67%。固丰本次股份减持计划已完成。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44530
─────────┬────────────────────────────────────────────────
2025-02-24 19:56│固高科技(301510)股东固丰完成减持0.67%股份
─────────┴────────────────────────────────────────────────
智通财经APP讯,固高科技(301510.SZ)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2月21日收到股东固丰(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固丰”)出具的《
关于股东股份减持计划实施完成的告知函》,获悉固丰于2024年11月28日至2025年2月2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2,690,000股,
权益变动比例为0.67%。固丰本次股份减持计划已完成。
http://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1253631.html
─────────┬────────────────────────────────────────────────
2025-02-21 09:40│异动快报:固高科技(301510)2月21日9点39分触及涨停板
─────────┴────────────────────────────────────────────────
2月21日,固高科技(301510)在盘中触及涨停,涨幅20%,股价达到49.98元。该股属于自动化设备行业,但行业整体呈下跌趋
势。当天,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概念分别上涨0.5%和0.14%。资金流向数据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入8704.34万元,游资和散户资金则
分别净流出7081.25万元和1623.09万元。近5日资金流向显示,固高科技表现突出。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22100008784.shtml
─────────┬────────────────────────────────────────────────
2025-02-20 19:01│2月20日固高科技发布公告,股东减持181.84万股
─────────┴────────────────────────────────────────────────
固高科技发布公告,宣布股东深圳固云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完成了减持计划,减持股份181.84万股,占总股本0.4546%,减持期间
股价上涨62.58%至40.45元。此次减持不影响公司运营,详情见公司2024年三季报公布的十大股东信息。提醒投资者,以上信息由证
券之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22000032613.shtml
─────────┬────────────────────────────────────────────────
2025-02-20 18:30│固高科技(301510):固云完成减持181.84万股
─────────┴────────────────────────────────────────────────
格隆汇2月20日丨固高科技(301510.SZ)公布,公司于2025年2月20日收到股东深圳固云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固云
”)出具的《关于股东减持计划实施完成的告知函》,获悉固云于2025年1月21日至2025年2月19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181.8363万
股,权益变动比例为0.45%。固云本次股份减持计划已完成。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42755
─────────┬────────────────────────────────────────────────
2025-02-18 02:10│固高科技(301510)2025年2月18日-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公司主营业务方向?未来发展空间怎么看?
答:公司整体上归口为工控企业,直接客户是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机电设备产业。公司与客户一起服务
广大制造业,实际上是在为制造业提供生产力解决方案。
从世界各工业强国的发展经历来看,基本都会有个一般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阶段性发展过程。我国也有类似特征出现,改革开
放后、特别是加入WTO后的近二十年,大陆的制造业已经快速冲到40万亿规模;接下来再冲到60、70万亿的规模可能会有压力,但可
明显看到现在这40万亿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纺织、服装类制造业有一定的外迁东南亚等地的压力;但结构中生产车、船、高铁
、芯片、飞行器的比例在快速增加。
这个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事实上会引发生产工具及各种生产设备的变化。以半导体设备、数控机床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相关
的需求可能正在呈现规模性的释放。同样这些装备内部的电控部件与系统也可能发展处一个周期较长、空间较大的市场。
固高自成立之日,基于自身的能力特征,就形成了致力于解决高端装备核心技术问题的定位,并基于此定位进行了多年的技术、
产品、市场迭代的沉淀,应该说对今日高端装备的市场空间释放已经做了相对充分的准备。
2、公司产品目前在各领域应用结构怎样?
答: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数控机床是公司重点应用领域,一直在努力推进中;另外3C自动化领域今年有回升。
具体来看,公司部件、系统类产品在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领域应用的营收占比约15%左右;在数控机床(含工业激光设备)领域
的应用营收有30%多;3C自动化领域有所回升,约24%;在机器人领域的营收占比5%~6%;通用自动化领域营收占比不到10%的样子。
3、从技术角度来看,固高在擅长的领域有什么特点与竞争优势?
答:从技术与产品角度剖析,企业在高速高精设备领域有着较好的优势,比如微纳精度的机电设备、半导体设备、中高端数控机
床等。
这些领域通常对电控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与技术门槛,竞争格局比较良好;商业上也能为公司带来较好的回
报。
4、公司在半导体和泛半导体领域的现状如何?
答:固高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前道和后道设备的进速存在差异。半导体后道设备中低端部分,已经开始存在一定的价格压力;而
前道设备更多还处于国产替换前期阶段,半导体前道业务进入难度较大,周期较长,仍在等待批量进入的机会节点。
5、人形机器人预期很高,公司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人形机器人是现阶段市场热点。从公司来看,有以下几点与大家探讨:
所有的机器人都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不管机器人构型、应用场景如何,比如人形或轮足与四足、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内部
功能部件与单元构成大致相通,基本都会有控制、驱动、电机、通信、编码器与其他感知单元。公司的技术与产品线能契合并服务到
各种机器人技术发展,公司会寻求适配的商业对象展开更为深入的工程、商业相关工作。
人形机器人(狗或其他构型)可能还是要回归到具体场景下的应用价值本身。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已十多年,历经机器人领域内几
个产品形态的演变,工业/物流/服务/医疗/特种机器人等,公司的部件与系统在此领域也有一定的营收。目前伴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
兴起,各界对搭载大模型的通用机器人形成了乐观的预期。公司认为这些为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预期,也会持续跟
进机器人行业技术演变,与主机客户深入发掘各种应用落地场景,打通商业循环路径。
6、公司在研发上一直保持了较大投入,请问公司对今后的营收发展与研发支出有什么看法?
答:公司研发投入一直较大,历史上常年保持在营收20%比例的规模。
目前看来,国内以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装备领域正在释放对电控系统的需求,公司未来三五年会力争
把握这个机遇期,并在研发投入上保持较高强度;但随着整体营收基数的增长,研发投入占比可能会略下降。
7、公司的未来发展计划?
答:半导体和数控是公司未来3到5年,甚至10年的重点拓展方向。这两个细分领域目前正在释放对于微纳伺服控制部件与系统的
较好需求,公司会力争把握此机遇,在营收、利润上获得预期中的回报。
另外对机器人、中高端医疗生物设备等可能具备大爆发力的领域,公司也会积极跟进,配置相应资源与行业伙伴一起持续演进、
迭代相关技术与产品,争取在合适节点形成匹配的能力并获取相应的商业回报。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2-20/1222581520.PD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