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301603 乔锋智能 更新日期:2025-10-08◇ 通达信沪深京F10
─────────┬────────────────────────────────────────────────
2025-09-19 20:00│乔锋智能(301603)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陈总好!公司合同负债相比去年增长多少?
答:您好。截止到 2025年 6月末,公司合同负债金额 12,962.92万元,比 2024 年年末增长 30.72%,同比 2024 年 6月末增长
60.94%。谢谢您的关注。
2、有没有收购或者参股数控系统的企业,这样会更好的发展。
答:您好。公司暂时没有收购或参股数控系统企业,如发生收购或参股数控系统企业,公司会按照信息披露规则及时履行信息披
露。谢谢您的关注。
3、在机器人这一块有没有收购优质相关的企业?
答:您好。公司有参股机器人公司,如人形机器人公司“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工行业桁架机器人为核心业务的“一工
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暂没有控股收购机器人公司的具体计划。谢谢您的关注。
4、贵公司无论在行业,还是创业板市值都偏低,市值管理有什么计划?
答:您好。公司及管理层一方面会持续做好经营管理,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和市场竞争力,以更好的业绩回报广大股东;同时,也
将切实做好信息披露,积极与投资者沟通,让股票价格可以合理体现公司价值。谢谢您的关注和建议!
5、公司高端产品目前的精度水平?产品均价多少?
答:您好。公司不同型号的数控机床产品,精度有所差异,单价从十几万到几百万都有。谢谢您的关注。
6、中报业绩优异,上半年经营状况是否可以持续?
答:您好。公司生产经营良好,关于 2025年三季度及全年经营情况,公司会在报告期结束后按照信息披露规则披露相应定期报
告,请您届时关注。谢谢您的关注。
7、行业是否存在传统淡旺季之分,公司一直是Q2 业绩最好,是否 Q3/Q4属于淡季?
答:您好。从历史数据看,公司各季度的业务分布整体上相对均衡,部分年度的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会略高于第一、第三季度,
但收入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谢谢您的关注。
8、对机床行业未来几年的整体增速判断?以及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您好。行业层面: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机床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叠加机床更新换代需求旺盛、国
产替代加速、数控化率持续提升等因素,未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层面:随着公司完成上市,以及长期对技
术、品质的重视和积累,品牌力显著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公司东莞、南京新建生产基地投入使用后,有效缓解了公司发
展的产能瓶颈,为公司 3C、新能源等领域大客户的开拓和海外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公司近几年培育的高端卧加、数
控车床、数控磨床和高端五轴加工中心等系列产品陆续开始批量生产及销售,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因此,公司管理层对行业、
对公司发展都充满信心。谢谢您的关注。
9、公司下游主要的应用领域重要客户分别包括哪些?
答:您好。公司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研产销,数控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被誉为“工业母机”,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通用设备
、消费电子、汽摩配件、模具、工程机械、军工、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通讯等行业的客户,机床销售收入排名前三的应用行
业分别是通用设备、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及相关客户。谢谢您的关注。
10、公司会不会收购一些机器人公司?
答:您好。公司有参股机器人公司,如人形机器人公司“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工行业桁架机器人为核心业务的“一工
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暂没有控股收购机器人公司的具体计划。谢谢您的关注。
11、公司产品在通用机械、电子、汽车等下游领域具体加工哪些零部件?
答:好。公司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研产销,数控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被誉为“工业母机”,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通用设备、
消费电子、汽摩配件、模具、工程机械、军工、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通讯等行业。关于公司数控机床产品的具体行业应用及
加工零部件信息,建议您登入公司官网(www.jirfine.com),在产品系列栏查询相关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12、您好,公司拓展大客户后,销售方式是否会向经销商倾斜?是否会影响毛利率下滑?
答:您好。公司包括大客户在内的市场开拓,会延续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销售策略,特别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客户较为集中区域
,仍将以直销为主,但同时也会注重优质经销商开拓。从公司 2025 年上半年数据及市场了解,大客户拓展对毛利率影响相对有限。
谢谢您的关注。
13、公司各个产品条线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
答:您好。公司不同数控机床产品对应着下游不同加工场景的不同加工需求,相互之间不存在明显竞争关系。谢谢您的关注。
14、新建产能什么时候能投产?
答:您好。公司东莞、南京新建产能已陆续投入使用,中短期内产能已不再是公司发展的瓶颈,长期产能建设已在规划或建设中
。谢谢您的关注。
15、请问三季度订单相比上半年情况如何?
答:您好。公司三季报将于 2025年 10月份披露,关于三季度业绩情况请您届时关注公司披露的《2025 年三季度报告》。2025
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14 亿元,同比增长50.36%;归母净利润 1.79亿元,同比增长 56.43%。谢谢您的关注。
16、请问贵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是否涉足,主要提供哪些技术支持?
答:您好。公司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研产销,公司数控机床产品可以应用于电池托盘、箱体等结构件加工以及电池生产线自动化
设备的结构件加工。感谢您的关注。
17、请问贵公司 25年全年业绩有没有根据订单情况进行预测能达到多少收入,净利润多少,增长率多少,谢谢。
答:您好。公司 2025 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12.14 亿元,同比增长 50.36%;归母净利润 1.79亿元,同比增长 56.43%。关于
公司 2025 年全年经营业绩情况,公司未曾披露过相关预计或指引,公司会在 2025年度结束后,根据信息披露规则规定统计并披露
2025 年度业绩数据,请您届时关注公司公告。谢谢您的关注。
18、请问贵公司三季度企业经营如何?
答:您好。公司生产经营良好,2025 年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14 亿元,同比增长 50.36%;归母净利润 1.79 亿元,同
比增长 56.43%。《2025 年三季度报告》公司将于 2025 年10 月份披露,关于三季度具体经营情况请您届时关注公司披露的定期报
告。谢谢您的关注。
19、三季度业绩怎样,增长幅度怎样?
答:您好。公司三季报将于 2025年 10月份披露,关于三季度业绩情况请您届时关注公司披露的《2025 年三季度报告》。2025
年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14 亿元,同比增长50.36%;归母净利润 1.79亿元,同比增长 56.43%。谢谢您的关注。
20、乔锋新增的产能有多少?能增加多少业绩?
答:您好。随着新建产能陆续投入使用,产能可以很好支撑公司客户和市场开拓,中短期内产能已不再是公司发展的瓶颈。谢谢
您的关注。
21、公司是宇树科技的供应商吗?
答:您好。关于公司具体合作客户信息,基于保密要求,公司不便披露,请您理解。公司高度重视应用于机器人领域的数控机床
产品、技术的研发和投入,部分机床产品已经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并有相应应用案例及客户。谢谢您的关注。
22、请问公司现在产能利用率是多少?
答:您好。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相对合理,随着新建产能陆续投入使用,中短期内产能已不再是公司发展的瓶颈。谢谢您的关注
。
23、贵公司 2025年净利润增长幅度预计是多少?
答:您好。公司 2025 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12.14 亿元,同比增长 50.36%;归母净利润 1.79亿元,同比增长 56.43%,关于
公司 2025 年全年经营业绩,请您届时关注公司定期报告。谢谢您的关注。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9-22/1224673095.PDF
─────────┬────────────────────────────────────────────────
2025-09-18 20:00│乔锋智能(301603)2025年9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当前机床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柱,广泛应用于通用设备、消费电子、汽摩配件、模具、工程机械
、军工、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通讯等领域,且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前景广阔,核心趋势包括:
(1)国产替代加速,国际化显现:海关数据显示,机床进口增速放缓、出口快速增长;国内机床企业凭借对本土需求的精准把
握、敏捷服务,已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突破,叠加政策支持,国产机床市占率持续提升,海外市场拓展空间
逐步打开。未来随着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及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发展,国产机床企业将与下游客户协同创
新,共同成长,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
(2)市场需求叠加政策支持,助力行业增长:当前机床行业进入设备更新旺盛期,叠加制造业整体复苏,2023-2024年金属切削
机床产量稳步增长,2025 年上半年延续向好态势;政策层面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专项贷款等举措,既激励企业加大
研发投入,也推动下游设备更新需求释放,拉动机床行业产需双向增长。
(3)数控化率持续提高为数控机床企业带来增量机会:数控机床在加工精度、效率上优势显著,目前我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
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政策引导与产业升级驱动下,数控化率将加速提升,为数控机床企业带来更大市场增量。
(4)竞争加剧,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行业内中小企业数量多、市场集中度低,中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凭借产
能扩张、高端技术研发和品牌力优势持续突破,而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资金实力有限,市场份额逐步缩小,行业集中度呈稳步
提升态势。
2、公司 2025 年上半年销售业绩亮眼,服务的主要下游行业及销售占比情况如何?
答: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下游行业及营收贡献如下:
公司下游占比最大的是通用设备行业,目前占总收入比重约为36%,2024 年曾小幅下滑,2025 年上半年恢复增长,同比增长接
近10%。其次是消费类电子行业,两年前收入占比仅 5%左右,2025年上半年增长约 190%,占比已超过 20%。占比第三的是汽摩配件
,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占比 14%左右,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 60%。占比第四的是模具行业,占比约为 8%,上半年同比增长约 16
0%。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连续几年下滑后,今年上半年恢复增长,同比增长约 170%,占比约 5%。其他行业占比相对较小,其中航空
航天、医疗器械等行业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3、机床行业是否存在显著季节性特征?公司业绩季度波动是否受淡旺季影响?
答:从行业特性来看,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淡旺季之分。公司业绩在季度间存在小幅波动,但整体分布相对均衡,主要源于两
方面因素:一是下游覆盖通用设备、新能源汽车、3C 电子等多个领域,不同行业的投资节奏、订单释放周期存在差异,形成需求互
补,有效规避单一行业周期导致的季节性波动;二是通过前瞻性产能规划、模块化生产模式及精细化订单管理,灵活响应客户交付需
求,避免因产能错配或交付延迟导致的季度业绩大幅波动。历史数据中,部分年份第二、第四季度业绩略高,但收入不具有明显的季
节性特征。
4、针对行业份额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公司如何看待并构建自身优势?
答:行业份额向头部集中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中国金属切削机床市场容量大,但中小企业居多、市场分散,随着下游对设备
精度、效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需求升级,技术储备不足、品牌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在高端市场逐步处于劣势,而具备研发投入能力、
规模化生产优势及品牌口碑的头部企业将持续扩大份额。
公司依托上市平台优势与长期积累形成的产品口碑和技术沉淀,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1)完成金属切削机床全产品系列布局
,具备提供自动化组线能力;超 250人的研发团队,研发能力强,能快速响应下游市场精密加工需求;(2)健全的销售服务体系,
超 300人销售服务团队,小时级的客户服务响应效率,应用技术团队可为客户提供工艺、设备选型、整体解决方案等在内的定制化解
决方案;(3)打造了研发、设计与生产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大幅提升经营效率;采用单元化、模块化生产方式及贯穿全流程的品质
检测、管控机制 ,保证了产品品质稳定性和产能可复制性。
5、公司产品可用于液冷板加工,当前液冷板加工对设备的需求情况及公司布局如何?
答:液冷板是 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AI服务器需液冷散热应对算力密度提升,新能源汽车需液冷技术升级电池热
管理,其加工对设备的“精度、效率”要求较高,公司高速钻攻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产品,可精准满足液冷板结构成型
、孔位加工等场景需求。
目前液冷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已针对性布局:一是加强销售团队对接液冷散热市场需求,保障与客户高效沟通及敏捷服务;
二是持续优化设备性能,加快新设备开发,更好适配液冷散热加工技术发展趋势,依托公司在精密加工领域的技术和客户积累,把握
行业发展机遇。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9-21/1224672938.PDF
─────────┬────────────────────────────────────────────────
2025-09-09 19:55│乔锋智能(301603)2025年9月9日-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请拆解一下公司2025年上半年各下游行业销售占比及增长情况?
答:公司下游行业各领域需求多点开花。通用设备行业2024年曾小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接近10%,占总收入比重约为3
6%;消费类电子行业2025年上半年增长约190%,收入占比两年前5%左右提升至20%以上;汽摩配件(主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2025
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60%,占比14%左右;模具行业,上半年同比增长约160%,占比约为8%;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连续几年下滑后,
今年上半年恢复增长,同比增长约170%,占比约5%;其他行业:占比相对较小。其中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行业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2、国内数控机床市场分散,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体是什么?
答:(1)生产和成本优势:公司核心零部件自制率高,主要生产工序以自制为主,并通过垂直整合生产体系,实现主轴、动力
刀塔、转台等关键部件自制,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链风险;同时,公司构建了单元化、模块化并行式生产方式,实施供应链集采、精
细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产品和技术优势:重视品质和技术是公司发展的基因,凭借多年的技术和品质的投入,公司已完成金属切削机床的全产品
系列布局;凭借多年市场口碑积累和完成上市,公司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品牌力得到增强。
(3)营销优势:公司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分布,灵活采用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对于华南、华东等客户群体相对集中
的区域,采用直销模式,能够直接与客户沟通,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提高销售效率和利润空间,扩大市场占有率;针对客户分布较为
分散的区域,采用经销模式,借助经销商的渠道资源和本地化服务能力,扩大市场覆盖范围,降低销售覆盖成本。
(4)服务优势:数控机床行业客户销售和服务能力要求较高,多年来公司深耕国内市场,组建了经验丰富、响应迅速、技术完
备的服务团队,并通过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不断提升服务效率,为客户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中提供完整、专业和定制化的解决
方案。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有37个常驻网点,配备充足的销售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高效、高品质的服务。
3、主轴、丝杆、滑轨等核心部件的采购及自制情况如何?
答:公司核心零部件采用自制与外部采购相结合的模式,综合平衡产品性能、客户需求适配、供应链稳定性及国产替代推进等多
维度考量。
(一)外部采购部件:公司会根据机床产品的性能要求、与下游客户生产场景的匹配度、供应链交付周期等因素,自主选择核心
零部件品牌,同时积极推进国产替代布局:
1)数控系统:以发那科、三菱、西门子等国际主流品牌为主(满足高精度、高稳定性需求),同时已与华中数控、凯恩帝、广
州数控等国产数控系统厂商建立合作,逐步拓展国产系统的应用场景;
2)丝杆与线轨:核心选用PMI、THK等行业成熟品牌,保障精密传动性能;此外,公司已与部分国产丝杆、线轨品牌建立合作或
沟通联系,持续推进关键部件的国产替代验证。
(二)自制零部件:主轴、动力刀塔、转台等核心部件公司已实现自主研发并广泛应用,上述部件自制既能从生产源头保障产品
品质一致性,提升下游客户加工效率与使用满意度;又能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链风险,成为支撑公司产品
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4、公司毛利率优于同行业的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在制造端更多采用自制模式,一方面提升了效率和品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部分制造端利润,从而提高了整体毛利率。
其次,公司长期重视产品品质,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有利于公司维持毛利率水平。此外,与华东地区主要采用经销模式的机床企
业相比,公司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模式。经销商需获得一定差价,因此在毛利率上存在一定差异。产品结构方面也存在差异,公
司以立式加工中心为主,标准化程度更高,与华东部分友商以龙门加工中心和大型立式加工中心为主有所不同,这也影响了毛利率水
平。
5、请具体介绍公司的销售模式?
答:公司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户集中度等情况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制造业
较为集中的区域采取直销为主的模式。直销模式下,公司直接与客户签署合同。针对新行业、新领域,公司重点布局突破龙头企业,
针对重点行业组建由销售总监、技术工程师、交付经理三方为核心的大客户销售团队,为大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获得行业龙
头企业的订单能够使公司在目标行业中迅速产生品牌效应,提高行业内其他企业对公司产品的关注度。
公司在客户较为分散、直销渠道覆盖成本较高的区域采取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经销商对当地市场情况更为熟悉,拥有
资源优势,可以帮助公司更快地打开销售市场。公司建立了经销商准入机制,对当地资信情况良好且客户群体广泛的经销商进行销售
授权,经销商在获得用户需求意向后向公司销售部门进行客户报备。经销模式下,经销商与客户签署销售合同,公司与经销商签署销
售合同。
6、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如何,参股上海开普勒机器人对该领域布局有什么帮助?
答:机器人行业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具备更多可能性。机器人作为复杂的硬件本体,其大量金
属零部件需要机床加工,因此该行业是具有成长潜力的增量行业之一。目前公司的车床和立式加工中心已在该行业实现应用,并组建
了由国内外专家和技术精英组成的项目组,通过深化与客户的合作,研发适配当前及未来机器人行业需求的核心设备,以提升下游硬
件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尽管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业绩贡献尚小,公司会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投入资源开发。公司通过参股投资下游机
器人企业上海开普勒机器人,通过股权合作和技术业务合作,既助力下游企业硬件制造升级,也推动公司自身在人形机器人加工设备
方面的开发与迭代。7、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下游对设备的机床设备的需求还会旺盛吗?
答:尽管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但从行业趋势、下游实际需求及公司业务反馈来看,新能源领域对数控机床的需求仍具
备多方面支撑,具体可从以下维度理解:一方面,行业“内卷”本质上倒逼产业链技术升级与效率优化,反而对加工设备提出更高要
求。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如电池壳体、电驱系统、电机组件等的精度、一致性直接影响整车性能与成本控制,下游零部件厂商为提
升产品竞争力、降低单位加工成本,需通过更新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控机床替代老旧设备,或引入自动化加工线以提升产能效率。这
一“设备升级需求”并未因行业竞争而减弱,反而呈现结构化增长,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收入同比增长约60%的表现,
也侧面印证了相关需求的实际落地。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仍处于扩容阶段,除整车厂竞争外,上游核心零部件、配套储能设
备等环节的产能规划仍在推进,且国产机床在新能源领域的进口替代趋势持续深化。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高端卧加,如福思泰高端卧
加等产品,已适配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高端部件加工需求,且凭借成本优势、快速服务响应能力,更易获得下游
客户的设备采购订单。此外,公司也会持续跟踪新能源行业竞争格局变化,通过优化产品性能(如提升加工效率、适配更多部件类型
)、深化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动态响应下游需求调整,保障在该领域的业务韧性。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5-09-12/1224658509.PDF
─────────┬────────────────────────────────────────────────
2025-09-05 15:14│乔锋智能(301603):目前公司数控机床产品暂未直接向小鹏汽车供货,而是服务于小鹏汽车的供应商配套体系
─────────┴────────────────────────────────────────────────
格隆汇9月5日丨乔锋智能(301603.SZ)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数控机床产品暂未直接向小鹏汽车供货,而是服务于小鹏汽车
的供应商配套体系,为其相关零部件加工环节提供数控机床支持。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5078585
─────────┬────────────────────────────────────────────────
2025-09-05 09:21│乔锋智能(301603):公司部分机床产品已经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
─────────┴────────────────────────────────────────────────
乔锋智能(301603.SZ)表示,公司是国内领先数控机床企业,部分产品已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拥有实际应用案例和
客户。公司高度重视机器人领域数控机床的研发投入,通过投资并合作开普勒机器人,深度对接滚柱丝杆、行星减速电机壳体等核心
零部件加工需求,实时获取市场反馈,加速适配机器人行业的数控设备研发与迭代。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5078511
─────────┬────────────────────────────────────────────────
2025-09-01 20:00│乔锋智能(301603)2025年9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公司 2025年上半年各下游行业销售占比及增长情况如何?
答:公司下游行业各领域需求多点开花。通用设备行业 2024年曾小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接近 10%,占总收入比重约
为 36%;消费类电子行业 2025年上半年增长约 190%,收入占比两年前 5%左右提升至 20%以上;汽摩配件(主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 60%,占比 14%左右;模具行业,上半年同比增长约 160%,占比约为 8%;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连续
几年下滑后,今年上半年恢复增长,同比增长约 170%,占比约 5%;其他行业:占比相对较小。其中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行业也实
现了两位数增长。
2、国内数控机床行业竞争格局高度分散的背景下,公司在市场中差异化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生产和成本优势:公司核心零部件自制率高,主要生产工序以自制为主,并通过垂直整合生产体系,实现主轴、动力
刀塔、转台等关键部件自制,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链风险;同时,公司构建了单元化、模块化并行式生产方式,实施供应链集采、精
细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产品和技术优势:重视品质和技术是公司发展的基因,凭借多年的技术和品质的投入,公司已完成金属切削机床的全产品
系列布局;凭借多年市场口碑积累和完成上市,公司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品牌力得到增强。
(3)营销优势:公司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分布,灵活采用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对于华南、华东等客户群体相对集中
的区域,采用直销模式,能够直接与客户沟通,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提高销售效率和利润空间,扩大市场占有率;针对客户分布较为
分散的区域,采用经销模式,借助经销商的渠道资源和本地化服务能力,扩大市场覆盖范围,降低销售覆盖成本。
(4)服务优势:数控机床行业客户销售和服务能力要求较高,多年来公司深耕国内市场,组建了经验丰富、响应迅速、技术完
备的服务团队,并通过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不断提升服务效率,为客户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中提供完整、专业和定制化的解决
方案。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有 37个常驻网点,配备充足的销售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高效、高品质的服务。
3、能否详细介绍公司制造体系具备哪些特点?又是如何在产量增加的情况下,保障产品品质的呢?
答:(1)效率和品质兼顾的生产体系:由公司管理层带队历经多年打磨,形成涵盖 26道大生产工序、170多项检测的全流程体
系,实行“专职质检+下道工序验证”的双重检验模式,从原材料到成品全流程把控;结合单元化、模块化生产模式,将整机拆分为
标准化单元与模块,通过预配制物料和标准化作业,缩短生产周期的同时,确保各环节效率与品质一致性。
(2)产研一体化协同:整合研发、设计与生产环节,公司汇聚具备知名机床厂商背景的人才,加速产品迭代速度,快速响应市
场需求(比如部分定制化订单从需求、论证到交付的全流程闭环)。(3)柔性化生产模式:采用“以销定产”为主、通用机型备货
为辅的模式,既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如标准机型选配论证后快速调整工艺),又保障常规订单的交付效率。
4、主轴、丝杆、滑轨等核心部件的采购及自制情况如何?
答:外部采购部件:公司综合机床性能需求、匹配度、下游市场客户偏好及供应周期等多方面因素自主决定选配的数控系统、丝
杆、线轨等核心零部件品牌。
数控系统方面主要选择发那科、三菱、西门子,同时已与华中数控、凯恩帝、广州数控等国产数控系统品牌建立合作;核心部件
丝杆、线轨方面主要选择 PMI、THK等,同时公司已与部分国产丝杆、线轨品牌建立合作或联系。
自制零部件:主轴、动力刀塔、转台等核心部件公司已实现自主研发并广泛应用,上述部件自制既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提升生
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又降低采购成本,成为公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5、目前在机器人领域的业务有哪些具体进展?当前阶段该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如何?
答:机器人行业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具备更多可能性。机器人作为复杂的硬件本体,其大量金
属零部件需要机床加工,因此该行业是具有成长潜力的增量行业之一。目前公司的车床和立式加工中心已在该行业实现应用,并组建
了由国内外专家和技术精英组成的项目组,通过深化与客户的合作,研发适配当前及未来机器人行业需求的核心设备,以提升下游硬
件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尽管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业绩贡献尚小,公司会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投入资源开发。此外,公司通过参股投资
下游机器人企业,如开普勒机器人,通过股权投资和技术业务合作,既助力下游企业硬件制造升级,也推动公司自身在人形机器人核
心加工设备方面的开发与迭代。
6、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将来自哪些方面?
答: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将从行业机遇与自身发展双维度获得支撑:
(1)行业层面:在国家政策对机床产业的大力扶持、智能制造及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叠加机床设备更新换代需求
持续释放、国产替代进程深化、数控化率稳步提升等趋势,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为公司业务增长提供了良好外部环
境。
(2)公司层面:一是上市后品牌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加上长期技术与品质积累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地位和产品口碑;
二是东莞、南京新建生产基地投入使用,有效突破产能瓶颈,为 3C、新能源等领域大客户拓展及海外市场突破提供产能支撑;三是
近年培育的高端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磨床及高端五轴加工中心等系列产品已陆续进入批量生产及销售阶段,将成为新的增
长引擎。基于此,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7、公司产品在折叠屏手机中是否有应用?
答:针对折叠屏转轴相关的零部件加工,公司已有大量应用,并推出了多款适用的设备。分别应对不同零部件加工需求,其中加
五轴加工中心和钻攻系列产品在转轴加工的精度、关联度、转角速度及整体效率方面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