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688559 海目星 更新日期:2025-05-23◇ 通达信沪深京F10
─────────┬────────────────────────────────────────────────
2025-05-19 16:23│海目星(688559):暂不涉及新凯莱半导体相关量检测装备的相关产品
─────────┴────────────────────────────────────────────────
海目星与闽都创新实验室共建“半导体检量测装备联合研发中心”,聚焦Micro LED及第三代半导体检量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暂不涉及新凯莱半导体相关产品。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5006078
─────────┬────────────────────────────────────────────────
2025-05-19 16:20│海目星(688559):正在与中国皮肤科领域的顶级医院进行紧密接触和合作
─────────┴────────────────────────────────────────────────
格隆汇5月19日丨海目星(688559.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对应最快能实现商业化的为毛发再生和胶
原蛋白再生类相关设备产品,目前已实现多台宽带可调谐的中红外飞秒激光器台面系统样机的搭建和医疗设备样机的搭建。在完成样
机送检后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公司正在与中国皮肤科领域的顶级医院进行紧密接触和合作。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5006072
─────────┬────────────────────────────────────────────────
2025-05-19 16:11│海目星(688559):直接交付在美国的收入及订单占集团整体收入及订单的比例较小
─────────┴────────────────────────────────────────────────
格隆汇5月19日丨海目星(688559.SH)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目前海外客户分布以东南亚和欧洲为主,直接
交付在美国的收入及订单占集团整体收入及订单的比例较小,因此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出口影响有限。后续公司也将密切关注相关政
策进展,结合公司全球化产业布局,与客户进行积极协商,共同探索多元化的应对策略。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5006057
─────────┬────────────────────────────────────────────────
2025-05-12 20:00│海目星(688559)2025年5月12日-5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Q1:2025年一季度,公司订单情况如何?今年订单的增长主要由哪些业务拉动?
A: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92亿元(含税),创历史新高;单季度新签订单超30亿(含税),同比增长252.9%,其
中锂电业务占比约70%,光伏和3C业务合计占比15%-20%,其他行业占10%。相较于去年,锂电领域的海外新签订单是主要增量,Q1新
签订单中海外占比56%。
公司将基于对各领域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进行深入分析,预计锂电业务将会起到关键影响,同时也会关注消费电子、储能、光伏
等领域的动态发展,以确保全年新签订单的持续增长。
Q2:今年海外订单的增长情况如何?怎么展望全年趋势?
A:公司海外新签订单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亚太和欧洲的订单,主要的产品是公司所擅长的制片段设备、装配段(含干燥段)线体
及单机设备等,以及新增的物流产业领域产品。
放眼全年,亚太地区订单有望持续增长,欧洲市场也有望形成大规模订单。从协同出海表现看,公司所参与的一些大型项目和增
产改造项目,增长规模有望超去年预期,将成为近期的主要增长动力。
Q3:目前公司在海外和国内的主要锂电客户有哪些?
A:国内的主要客户包括动力电池类的B公司、C公司和中创新航等头部企业;储能类也是与国内几家头部企业展开合作。国外方
面,公司与欧洲部分大客户保持良好沟通,包括英国车企路虎、捷豹等项目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客户。
Q4:公司主要提供哪些固态电池设备?目前订单进展如何?
A:公司是国内首家锂金属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的整线供应商,布局的固态电池核心设备主要围绕在电池结构和材料的革新方面
。公司在前制程中的电池前段极片的激光设备、电池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特种叠片、控制层的负极制程等几款关键设备上具有独特的技
术和创新实力。
目前公司已经签约了2GWh的固态电池量产产线,后续订单将会根据客户需要推进。
当前锂金属固态电池正凭借轻便性、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实现更好的产品体验,正在逐步打开eVTOL、消费电子、机器人等更多
应用领域,新签固态设备订单有望随下游商业化而逐步增长。
Q5:固态电池是否能在低空飞行领域进行应用?是否有相应规划?
A:公司与欣界能源战略合作的固态电池产品已经通过了下游客户亿航智能的专业测试,高倍率下能量密度达到450-500Wh/kg,
电池安全性也通过了客户测试,在全场景、不间断飞行验证中,可以有效提升特定机型eVTOL的续航时长至109%。综合来讲,产品性
能可以较好地满足低空飞行需求。
Q6:公司战略收购的激光塑料焊接业务目前进展如何?
A:随着工程塑料在各行业的普及和各行业轻量化需求的增加,激光焊接因其规模化制造过程质量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成为
首选技术。公司收购了瑞士著名莱丹(Leister)的激光塑料焊接技术、产品及全球业务,在过去30年期间,Leister创造了很多激光
塑料焊接的专利,其技术在汽车、医疗行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工程塑料的各种应用场景上都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
目前,公司正在整合莱丹激光塑料焊接的技术和业务资源,除了传统优势领域外,现在已经与部分汽车行业的客户在接洽中。同
时也正在就规划机器人的关节结构件和相关部件的开发与多家材料厂商进行选材和造型结构等方案的探讨。
Q7:塑料焊接未来是否能应用于机器人领域?是否有接触相关客户?
A:机器人行业对高性能工程塑料需求较大,可以用激光进行焊接,但因其高熔点和高强度特性,焊接难度还需要根据造型结构
来确定具体焊接工艺进行判断,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具体被焊接材料的添加成分、注塑工艺和注塑模具设计的困难点等方
面进行通盘考虑,进行高性能工程塑料整个制造工艺流程的协同。
Q8: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激光焊接相较于超声波焊接的相对优势具体在哪方面?
A:从工作原理看,激光焊接是以激光产生的能量光子直接快速穿透一种材料进入到两个需要连接材料的焊接面上,在焊接中两
个材料之间和材料内部分子没有振动,不会产生粉尘,且能量的损失更少,对材料的限制也较少。超声波焊接通过超声波传导能量,
振动拍打上部塑料表面后,经过上部塑料的分子振动逐步将振动能量传递到两个塑料的焊接面,其能量放射呈圆锥状,对材料的造型
和结构有较大的限制和要求。
高性能工程塑料熔点温度高,虽然也能用超声波进行焊接,但焊接能量损失更大,且振动工作中容易造成材料表面的损伤,而激
光焊接技术的优势会更为突出。
Q9:目前公司在3C领域的订单预期情况?客户合作进展如何?
A:在3C业务上,公司今年订单增速预期翻倍,订单主要来源于消费类电池相关项目,特别是与A客户合作的钢壳电池项目,目前
有四条生产线正在调试,预计年底可以实现交付;除钢壳电池外,公司与A客户正在推进折叠屏手机产品的相关设备合作。非A客户方
面,公司与谷歌、META等国外头部客户在电池设备上保持紧密合作。此外,今年公司预计在汽车电子领域可以获得超亿元订单,同时
也积极扩充芯片、半导体等其他新兴领域设备需求,多维打造平台型设备公司。
Q10:在A客户的钢壳电池项目中,公司提供的设备有哪些?
A:公司提供的核心设备为焊接环节设备,保守预估对应市占率约50%,此外也参与了涂布、打标、自动化线等环节。
Q11:光伏业务,TOPCon+和BC电池新工艺进展如何?全年订单情况如何预期?
A:公司持续推进TOPCon+技术的研发,在行业内率先实现背面减薄技术的落地与量产交付,目前已签约几十个GW;此外公司储备
了正面的相关技术1年左右,推进节奏会根据光伏行业整体状况和客户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BC方向上,公司已与多个客户实现订单意向的确定,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下游客户在BC技术上的推进节奏并不算快。
全年光伏订单目标规划受行业变化影响较大,保守预估TOPCon+将实现百GW的新增订单签约,预计全年订单体量较2024年实现翻
倍增长。
Q12:目前,光伏背面减薄技术设备价值量是多少?预计实现多少提效水平?
A:目前,公司TOPCon+的背面减薄技术可以实现提效0.15%-0.20%,并确保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的双面率,设备价值量约为80
0-1000万/GW。
Q13:公司BC设备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A: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自主开发的激光光源及相关的光路系统,光源与控制系统的配合能够实现标准产品无法达到的功能和精
度,可灵活匹配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客户方面,公司已深度参与行业大客户的BC技术路线研发,从研发线到量产线上都已达到最
佳适配状态。因此一旦下游客户有扩产规划,公司将会是他们的首选合作伙伴。
目前,公司BC设备的技术方案已通过客户验证,产品销售预期主要取决下游客户扩产情况,全年BC设备的推进节奏将视整体市场
需求而定。
Q14:目前公司医疗领域的布局和证书获取情况?
A:目前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实现突破,正积极推进生产许可证的办理,并组建了医疗销售团队。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三类医疗
器械注册证申请,同时也正在推进与中国皮肤科领域专业技术最TOP医院的合作。
Q15:公司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存货减值计提情况?如何预期未来的减值风险?
A:截至2024年底,公司存货余额为42.7亿元,2025年3月底存货余额为49亿,公司已累计计提超过3亿的存货减值准备,其中202
4年计提约2.6亿、2025年Q1新增计提约6000万。2025年Q1的存货减值主要由常规性的存货减值所致,对部分头部客户的个别亏损合同
进行存货减值计提,整体风险在可控范围。
未来减值风险可以从存货与应收账款分别进行判断:
1)应收账款方面:根据目前回款情况,按账龄计提的减值预计波动不大;专项计提方面,主要应收款集中在大客户,大客户回
款正常。对小客户应收款,管理差异比较大,其中部分2-3年以上的账款,公司将视情况采取法律手段等方式催收并根据催收情况计
提减值。
2)存货方面:2024年以来,公司市场合同订单质量逐步好转,常规减值预计不会增加,一次性计提主要存在于小客户,风险整
体可控。
接待过程中,海目星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
完整、及时、公平。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
https://data.tdx.com.cn/zxfile/pdf_tb_news_jgdyxx/202505/64201688559.pdf
─────────┬────────────────────────────────────────────────
2025-05-08 20:00│海目星(688559)2025年5月8日-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Q1:2025年一季度,公司订单情况如何?今年订单的增长主要由哪些业务拉动?
A: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92亿元(含税),创历史新高;单季度新签订单超30亿(含税),同比增长252.9%,其
中锂电业务占比约70%,光伏和3C业务合计占比15%-20%,其他行业占10%。相较于去年,锂电领域的海外新签订单是主要增量,Q1新
签订单中海外占比56%。
公司将基于对各领域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进行深入分析,预计锂电业务将会起到关键影响,同时也会关注消费电子、储能、光伏
等领域的动态发展,以确保全年新签订单的持续增长。
Q2:今年海外订单的增长情况如何?怎么展望全年趋势?
A:公司海外新签订单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亚太和欧洲的订单,主要的产品是公司所擅长的制片段设备、装配段(含干燥段)线体
及单机设备等,以及新增的物流产业领域产品。
放眼全年,亚太地区订单有望持续增长,欧洲市场也有望形成大规模订单。从协同出海表现看,公司所参与的一些大型项目和增
产改造项目,增长规模有望超去年预期,将成为近期的主要增长动力。
Q3:目前公司在海外和国内的主要锂电客户有哪些?
A:国内的主要客户包括动力电池类的B公司、C公司和中创新航等头部企业;储能类也是与国内几家头部企业展开合作。国外方
面,公司与欧洲部分大客户保持良好沟通,包括英国车企路虎、捷豹等项目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客户。
Q4:公司主要提供哪些固态电池设备?目前订单进展如何?
A:公司是国内首家锂金属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的整线供应商,布局的固态电池核心设备主要围绕在电池结构和材料的革新方面
。公司在前制程中的电池前段极片的激光设备、电池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特种叠片、控制层的负极制程等几款关键设备上具有独特的技
术和创新实力。
目前公司已经签约了2GWh的固态电池量产产线,后续订单将会根据客户需要推进。
当前锂金属固态电池正凭借轻便性、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实现更好的产品体验,正在逐步打开eVTOL、消费电子、机器人等更多
应用领域,新签固态设备订单有望随下游商业化而逐步增长。
Q5:固态电池是否能在低空飞行领域进行应用?是否有相应规划?
A:公司与欣界能源战略合作的固态电池产品已经通过了下游客户亿航智能的专业测试,高倍率下能量密度达到450-500Wh/kg,
电池安全性也通过了客户测试,在全场景、不间断飞行验证中,可以有效提升特定机型eVTOL的续航时长至109%。综合来讲,产品性
能可以较好地满足低空飞行需求。
Q6:公司战略收购的激光塑料焊接业务目前进展如何?
A:随着工程塑料在各行业的普及和各行业轻量化需求的增加,激光焊接因其规模化制造过程质量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成为
首选技术。公司收购了瑞士著名莱丹(Leister)的激光塑料焊接技术、产品及全球业务,在过去30年期间,Leister创造了很多激光
塑料焊接的专利,其技术在汽车、医疗行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工程塑料的各种应用场景上都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
目前,公司正在整合莱丹激光塑料焊接的技术和业务资源,除了传统优势领域外,现在已经与部分汽车行业的客户在接洽中。同
时也正在就规划机器人的关节结构件和相关部件的开发与多家材料厂商进行选材和造型结构等方案的探讨。
Q7:塑料焊接未来是否能应用于机器人领域?是否有接触相关客户?
A:机器人行业对高性能工程塑料需求较大,可以用激光进行焊接,但因其高熔点和高强度特性,焊接难度还需要根据造型结构
来确定具体焊接工艺进行判断,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具体被焊接材料的添加成分、注塑工艺和注塑模具设计的困难点等方
面进行通盘考虑,进行高性能工程塑料整个制造工艺流程的协同。
Q8: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激光焊接相较于超声波焊接的相对优势具体在哪方面?
A:从工作原理看,激光焊接是以激光产生的能量光子直接快速穿透一种材料进入到两个需要连接材料的焊接面上,在焊接中两
个材料之间和材料内部分子没有振动,不会产生粉尘,且能量的损失更少,对材料的限制也较少。超声波焊接通过超声波传导能量,
振动拍打上部塑料表面后,经过上部塑料的分子振动逐步将振动能量传递到两个塑料的焊接面,其能量放射呈圆锥状,对材料的造型
和结构有较大的限制和要求。
高性能工程塑料熔点温度高,虽然也能用超声波进行焊接,但焊接能量损失更大,且振动工作中容易造成材料表面的损伤,而激
光焊接技术的优势会更为突出。
Q9:目前公司在3C领域的订单预期情况?客户合作进展如何?
A:在3C业务上,公司今年订单增速预期翻倍,订单主要来源于消费类电池相关项目,特别是与A客户合作的钢壳电池项目,目前
有四条生产线正在调试,预计年底可以实现交付;除钢壳电池外,公司与A客户正在推进折叠屏手机产品的相关设备合作。非A客户方
面,公司与谷歌、META等国外头部客户在电池设备上保持紧密合作。此外,今年公司预计在汽车电子领域可以获得超亿元订单,同时
也积极扩充芯片、半导体等其他新兴领域设备需求,多维打造平台型设备公司。
Q10:在A客户的钢壳电池项目中,公司提供的设备有哪些?
A:公司提供的核心设备为焊接环节设备,保守预估对应市占率约50%,此外也参与了涂布、打标、自动化线等环节。
Q11:光伏业务,TOPCon+和BC电池新工艺进展如何?全年订单情况如何预期?
A:公司持续推进TOPCon+技术的研发,在行业内率先实现背面减薄技术的落地与量产交付,目前已签约几十个GW;此外公司储备
了正面的相关技术1年左右,推进节奏会根据光伏行业整体状况和客户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BC方向上,公司已与多个客户实现订单意向的确定,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下游客户在BC技术上的推进节奏并不算快。
全年光伏订单目标规划受行业变化影响较大,保守预估TOPCon+将实现百GW的新增订单签约,预计全年订单体量较2024年实现翻
倍增长。
Q12:目前,光伏背面减薄技术设备价值量是多少?预计实现多少提效水平?
A:目前,公司TOPCon+的背面减薄技术可以实现提效0.15%-0.20%,并确保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的双面率,设备价值量约为80
0-1000万/GW。
Q13:公司BC设备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A: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自主开发的激光光源及相关的光路系统,光源与控制系统的配合能够实现标准产品无法达到的功能和精
度,可灵活匹配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客户方面,公司已深度参与行业大客户的BC技术路线研发,从研发线到量产线上都已达到最
佳适配状态。因此一旦下游客户有扩产规划,公司将会是他们的首选合作伙伴。
目前,公司BC设备的技术方案已通过客户验证,产品销售预期主要取决下游客户扩产情况,全年BC设备的推进节奏将视整体市场
需求而定。
Q14:目前公司医疗领域的布局和证书获取情况?
A:目前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实现突破,正积极推进生产许可证的办理,并组建了医疗销售团队。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三类医疗
器械注册证申请,同时也正在推进与中国皮肤科领域专业技术最TOP医院的合作。
Q15:公司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存货减值计提情况?如何预期未来的减值风险?
A:截至2024年底,公司存货余额为42.7亿元,2025年3月底存货余额为49亿,公司已累计计提超过3亿的存货减值准备,其中202
4年计提约2.6亿、2025年Q1新增计提约6000万。2025年Q1的存货减值主要由常规性的存货减值所致,对部分头部客户的个别亏损合同
进行存货减值计提,整体风险在可控范围。
未来减值风险可以从存货与应收账款分别进行判断:
1)应收账款方面:根据目前回款情况,按账龄计提的减值预计波动不大;专项计提方面,主要应收款集中在大客户,大客户回
款正常。对小客户应收款,管理差异比较大,其中部分2-3年以上的账款,公司将视情况采取法律手段等方式催收并根据催收情况计
提减值。
2)存货方面:2024年以来,公司市场合同订单质量逐步好转,常规减值预计不会增加,一次性计提主要存在于小客户,风险整
体可控。
接待过程中,海目星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
完整、及时、公平。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
https://data.tdx.com.cn/zxfile/pdf_tb_news_jgdyxx/202505/64201688559.pdf
─────────┬────────────────────────────────────────────────
2025-05-07 20:00│海目星(688559)2025年5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Q1:2025年一季度,公司订单情况如何?今年订单的增长主要由哪些业务拉动?
A: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92亿元(含税),创历史新高;单季度新签订单超30亿(含税),同比增长252.9%,其
中锂电业务占比约70%,光伏和3C业务合计占比15%-20%,其他行业占10%。相较于去年,锂电领域的海外新签订单是主要增量,Q1新
签订单中海外占比56%。
公司将基于对各领域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进行深入分析,预计锂电业务将会起到关键影响,同时也会关注消费电子、储能、光伏
等领域的动态发展,以确保全年新签订单的持续增长。
Q2:今年海外订单的增长情况如何?怎么展望全年趋势?
A:公司海外新签订单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亚太和欧洲的订单,主要的产品是公司所擅长的制片段设备、装配段(含干燥段)线体
及单机设备等,以及新增的物流产业领域产品。
放眼全年,亚太地区订单有望持续增长,欧洲市场也有望形成大规模订单。从协同出海表现看,公司所参与的一些大型项目和增
产改造项目,增长规模有望超去年预期,将成为近期的主要增长动力。
Q3:目前公司在海外和国内的主要锂电客户有哪些?
A:国内的主要客户包括动力电池类的B公司、C公司和中创新航等头部企业;储能类也是与国内几家头部企业展开合作。国外方
面,公司与欧洲部分大客户保持良好沟通,包括英国车企路虎、捷豹等项目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客户。
Q4:公司主要提供哪些固态电池设备?目前订单进展如何?
A:公司是国内首家锂金属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的整线供应商,布局的固态电池核心设备主要围绕在电池结构和材料的革新方面
。公司在前制程中的电池前段极片的激光设备、电池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特种叠片、控制层的负极制程等几款关键设备上具有独特的技
术和创新实力。
目前公司已经签约了2GWh的固态电池量产产线,后续订单将会根据客户需要推进。
当前锂金属固态电池正凭借轻便性、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实现更好的产品体验,正在逐步打开eVTOL、消费电子、机器人等更多
应用领域,新签固态设备订单有望随下游商业化而逐步增长。
Q5:固态电池是否能在低空飞行领域进行应用?是否有相应规划?
A:公司与欣界能源战略合作的固态电池产品已经通过了下游客户亿航智能的专业测试,高倍率下能量密度达到450-500Wh/kg,
电池安全性也通过了客户测试,在全场景、不间断飞行验证中,可以有效提升特定机型eVTOL的续航时长至109%。综合来讲,产品性
能可以较好地满足低空飞行需求。
Q6:公司战略收购的激光塑料焊接业务目前进展如何?
A:随着工程塑料在各行业的普及和各行业轻量化需求的增加,激光焊接因其规模化制造过程质量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成为
首选技术。公司收购了瑞士著名莱丹(Leister)的激光塑料焊接技术、产品及全球业务,在过去30年期间,Leister创造了很多激光
塑料焊接的专利,其技术在汽车、医疗行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工程塑料的各种应用场景上都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
目前,公司正在整合莱丹激光塑料焊接的技术和业务资源,除了传统优势领域外,现在已经与部分汽车行业的客户在接洽中。同
时也正在就规划机器人的关节结构件和相关部件的开发与多家材料厂商进行选材和造型结构等方案的探讨。
Q7:塑料焊接未来是否能应用于机器人领域?是否有接触相关客户?
A:机器人行业对高性能工程塑料需求较大,可以用激光进行焊接,但因其高熔点和高强度特性,焊接难度还需要根据造型结构
来确定具体焊接工艺进行判断,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具体被焊接材料的添加成分、注塑工艺和注塑模具设计的困难点等方
面进行通盘考虑,进行高性能工程塑料整个制造工艺流程的协同。
Q8: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激光焊接相较于超声波焊接的相对优势具体在哪方面?
A:从工作原理看,激光焊接是以激光产生的能量光子直接快速穿透一种材料进入到两个需要连接材料的焊接面上,在焊接中两
个材料之间和材料内部分子没有振动,不会产生粉尘,且能量的损失更少,对材料的限制也较少。超声波焊接通过超声波传导能量,
振动拍打上部塑料表面后,经过上部塑料的分子振动逐步将振动能量传递到两个塑料的焊接面,其能量放射呈圆锥状,对材料的造型
和结构有较大的限制和要求。
高性能工程塑料熔点温度高,虽然也能用超声波进行焊接,但焊接能量损失更大,且振动工作中容易造成材料表面的损伤,而激
光焊接技术的优势会更为突出。
Q9:目前公司在3C领域的订单预期情况?客户合作进展如何?
A:在3C业务上,公司今年订单增速预期翻倍,订单主要来源于消费类电池相关项目,特别是与A客户合作的钢壳电池项目,目前
有四条生产线正在调试,预计年底可以实现交付;除钢壳电池外,公司与A客户正在推进折叠屏手机产品的相关设备合作。非A客户方
面,公司与谷歌、META等国外头部客户在电池设备上保持紧密合作。此外,今年公司预计在汽车电子领域可以获得超亿元订单,同时
也积极扩充芯片、半导体等其他新兴领域设备需求,多维打造平台型设备公司。
Q10:在A客户的钢壳电池项目中,公司提供的设备有哪些?
A:公司提供的核心设备为焊接环节设备,保守预估对应市占率约50%,此外也参与了涂布、打标、自动化线等环节。
Q11:光伏业务,TOPCon+和BC电池新工艺进展如何?全年订单情况如何预期?
A:公司持续推进TOPCon+技术的研发,在行业内率先实现背面减薄技术的落地与量产交付,目前已签约几十个GW;此外公司储备
了正面的相关技术1年左右,推进节奏会根据光伏行业整体状况和客户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BC方向上,公司已与多个客户实现订单意向的确定,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下游客户在BC技术上的推进节奏并不算快。
全年光伏订单目标规划受行业变化影响较大,保守预估TOPCon+将实现百GW的新增订单签约,预计全年订单体量较2024年实现翻
倍增长。
Q12:目前,光伏背面减薄技术设备价值量是多少?预计实现多少提效水平?
A:目前,公司TOPCon+的背面减薄技术可以实现提效0.15%-0.20%,并确保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的双面率,设备价值量约为80
0-1000万/GW。
Q13:公司BC设备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A: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自主开发的激光光源及相关的光路系统,光源与控制系统的配合能够实现标准产品无法达到的功能和精
度,可灵活匹配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客户方面,公司已深度参与行业大客户的BC技术路线研发,从研发线到量产线上都已达到最
佳适配状态。因此一旦下游客户有扩产规划,公司将会是他们的首选合作伙伴。
目前,公司BC设备的技术方案已通过客户验证,产品销售预期主要取决下游客户扩产情况,全年BC设备的推进节奏将视整体市场
需求而定。
Q14:目前公司医疗领域的布局和证书获取情况?
A:目前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实现突破,正积极推进生产许可证的办理,并组建了医疗销售团队。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三类医疗
器械注册证申请,同时也正在推进与中国皮肤科领域专业技术最TOP医院的合作。
Q15:公司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存货减值计提情况?如何预期未来的减值风险?
A:截至2024年底,公司存货余额为42.7亿元,2025年3月底存货余额为49亿,公司已累计计提超过3亿的存货减值准备,其中202
4年计提约2.6亿、2025年Q1新增计提约6000万。2025年Q1的存货减值主要由常规性的存货减值所致,对部分头部客户的个别亏损合同
进行存货减值计提,整体风险在可控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