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688737 中自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
2025-04-30 03:35│图解中自科技一季报:第一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减46.91%
─────────┴────────────────────────────────────────────────
中自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收4.03亿元,同比增长7.52%,但归母净利润770.16万元,同比下降46.91%,扣非净利润也大幅下滑,
毛利率仅12.49%,财务费用增加至250.06万元,负债率39.22%。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43000002009.shtml
─────────┬────────────────────────────────────────────────
2025-04-30 01:43│图解中自科技年报: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减227.96%
─────────┴────────────────────────────────────────────────
中自科技2024年营收15.65亿元,同比微增1.35%,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621.16万元,同比扩大161.94%,扣非净利润亏损6853.21
万元,同比大降762.1%。第四季度营收增长20.82%,但亏损进一步扩大,毛利率仅9.52%,财务费用较高,负债率35.84%。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43000001130.shtml
─────────┬────────────────────────────────────────────────
2025-04-29 22:12│中自科技(688737):一季度净利润770万元 同比下降46.91%
─────────┴────────────────────────────────────────────────
格隆汇4月29日丨中自科技(688737.SH)公布第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7.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0
万元,同比下降46.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万元,同比下降45.16%。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94285
─────────┬────────────────────────────────────────────────
2025-04-14 17:31│中自科技(688737)约4909.6万股限售股将于4月22日上市流通
─────────┴────────────────────────────────────────────────
中自科技发布公告,宣布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将于2025年4月22日到期流通。本次涉及6户股东,共计约4909.6万股,占公司
总股本的41.07%,锁定期为42个月。这些限售股主要包括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董事长陈启章及其一致行动人。
http://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1278187.html
─────────┬────────────────────────────────────────────────
2025-03-14 17:22│中自科技(688737):未部署DeepSeek
─────────┴────────────────────────────────────────────────
格隆汇3月14日丨中自科技(688737.SH)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未部署DeepSeek。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56246
─────────┬────────────────────────────────────────────────
2025-03-01 20:00│中自科技(688737)2025年3月1日-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情况如何?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56,229.52万元(未经审计),同比实现小幅增长。报告期内,受期间费用增加、毛利降低及
资产减值的影响,导致公司亏损。
2.公司催化剂在新能源车领域是否会有新的突破?新能源车的增长会影响公司的销量吗?
答: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三大类: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和增程式)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后两类都需要用到我们
的催化剂产品。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混动汽车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驱动力。公司乘用车催化剂产品2024年
销售突破百万套,其中接近一半为配套新能源汽车。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其中,插电式混动汽车
的增长迅速高达83.3%,占新能源汽车比例40%。同时,公司氢能业务正取得长足的进展,2023年公司氢能产品线收入仅几十万元级别
,2024年便突破百万元大关,今年有望继续突破千万元大关。因此,公司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
3.公司预计国七什么时候实施?对公司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根据2025年2月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移动源已成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量显著
,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管力度。
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制定轻型车、重型车的国七标准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五标准,国七标准排放控制技术水平基本上跟欧美接
轨,大概晚两年左右实施,实现排放控制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同时,针对旧标准车型强化机动车排放监管,加快淘汰国四及以
下的货车,严格整治国五货车的超标问题。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全面淘汰国一及以前的工程机械全面淘汰国一及以前的工
程机械,重点区域推进国二工程机械的淘汰。
国七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意味着中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将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控制,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促
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排放法规的升级都会带来限制的污染物类别不断增加和排放限值不断降低,公司作为移动
污染源催化剂的主要供应商将受益于新法规实施带来的市场扩容。
4.储能业务拓展情况如何?主要经营模式是什么?
答:储能与储能+为公司正在打造的第二业绩增长曲线,聚焦国内外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需求,公司已形成“电芯模组+储能系
统+智慧能源管理”的垂直整合能力,取得了IEC、UN、EN等国际和国内认证,产品覆盖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大力发展,储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公司主要提供储能系统销售和运维两大业务,同时也能为客户提供光伏项
目建设、智能微电网整体解决方案等。2023年公司储能和储能+业务的收入不到2000万元,2024年同比实现近4倍的增长,未来公司将
加大力度拓展储能市场,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5.公司开展复合材料业务的原因是什么?公司复合材料业务是做什么产品?下游客户是谁?预计什么时候给公司贡献业绩收入?
答:复合材料为国家关键战略新材料,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领域,公司结合现有产品的布局以及在新
材料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拟进军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开展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其结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公司高端复合材料业务主要产品为预浸料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产能规划为预浸料50万平方米/年、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30
吨/年。终端应用以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为主,亦可应用于轨道交通以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轻量化应用场景。
公司已完成预浸料中试线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制造基地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
6.公司是否有股权激励的筹划?预计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答:公司目前仍在实施回购,股权激励相关信息请以公司公告为准。
https://data.tdx.com.cn/zxfile/pdf_tb_news_jgdyxx/202503/60626688737.pdf
─────────┬────────────────────────────────────────────────
2025-02-27 17:38│中自科技(688737):2024年度净亏损2685.62万元
─────────┴────────────────────────────────────────────────
智通财经APP讯,中自科技(688737.SH)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2亿元,同比增长1.18%;归属于
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2685.6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6899.74万元;基本每股亏损0.22元/股。
http://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1255360.html
─────────┬────────────────────────────────────────────────
2025-02-17 18:53│中自科技(688737):银鞍岭英拟合计减持不超过3.00%股份
─────────┴────────────────────────────────────────────────
中自科技公告显示,银鞍岭英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586,935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
本的3.00%。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195,645股(1.00%),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391,290股(2.00%)。减持期限为公告披露
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3个月内实施。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40672
─────────┬────────────────────────────────────────────────
2025-02-05 17:14│2月5日中自科技发布公告,股东减持56.76万股
─────────┴────────────────────────────────────────────────
中自科技发布公告,股东上海盈鞍众骅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于2024年11月15日至2025年2月4日减持56.7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
747%。减持期间,公司股价下跌5.19%,截至1月27日收盘价为16.27元。以上信息为证券之星根据公开数据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
投资建议。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5020500024871.shtml
─────────┬────────────────────────────────────────────────
2025-02-05 16:16│中自科技(688737)股东银鞍岭英及其一致行动人完成减持 累计减持56.76万股
─────────┴────────────────────────────────────────────────
智通财经APP讯,中自科技(688737.SH)公告,公司收到银鞍岭英及其一致行动人出具的《关于已完成公司股份减持计划告知的函
》,截至2025年2月4日,银鞍岭英及其一致行动人已减持56.76万股公司股票,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http://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1245965.html
─────────┬────────────────────────────────────────────────
2025-02-01 20:00│中自科技(688737)2025年2月1日-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问:公司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营业收入为15.62亿元,净利润亏损2685.62万元,请问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实现小幅上涨但净利润由盈转亏主要是受到以下三方面影响,一是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为保持市场份额公
司对部分产品实施了降价策略,销售毛利率有所降低;二是公司加大了新业务的投入力度,致使期间费用尤其是研发费用大幅增加;
三是公司存货减值有所增加。
问: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对公司产生了哪些影响?公司未来业务布局是如何考量的?
答: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其中,插电式混动汽车的增长迅
速高达83.3%,占新能源汽车比例较去年进一步提高10.4个百分点至40%,已经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能。
公司于2022年获得乘用车大客户定点,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插电式混动汽车的高速增长,公司汽油乘用车催化剂
产品于2024年销售突破百万套,其中接近一半为配套新能源汽车,配套新能源汽车的催化剂产品已经逐步成长为公司贡献业绩的主要
力量。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也在2024年获得了定点公告并实现批量销售。
公司构建了“环境催化剂、储能与储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三位一体的业务矩阵,形成梯次化发展战略。环境催化剂是公司战
略根基业务,依托公司在环境催化材料领域的的技术优势,构建了覆盖机动车尾气净化、工业废气治理、氢能源汽车等场景的完整催
化产品体系,为公司贡献稳健现金流及利润支撑。储能与储能+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聚焦国内外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需求,形
成“电芯模组+储能系统+智慧能源管理”垂直整合能力,已取得IEC、UN、EN等国际和国内认证,产品覆盖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高性能复合材料为公司新兴业务,目前正在进行产能建设,建成后产品应用范围涵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人形机器人等高端领域。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三年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7%以上,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通过构建“基础研究-中试放大-产
业转化”的创新链条,持续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着力打造新材料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产业公司。
问:国七预计什么时候实行?将会给公司带来哪些影响呢?
答:根据2025年2月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移动源已成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量显著
,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管力度。
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制定轻型车、重型车的国七标准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五标准,国七标准排放控制技术水平基本上跟欧美接
轨,大概晚两年左右实施,实现排放控制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同时,针对旧标准车型强化机动车排放监管,加快淘汰国四及以
下的货车,严格整治国五货车的超标问题。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全面淘汰国一及以前的工程机械全面淘汰国一及以前的工
程机械,重点区域推进国二工程机械的淘汰。
国七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意味着中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将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控制,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促
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排放法规的升级都会带来限制的污染物类别不断增加和排放限值不断降低,公司作为移动
污染源催化剂的主要供应商将受益于新法规实施带来的市场扩容。
问:公司今年会实施股权激励吗?相关目标是否已制定?
答:公司股份回购正在进行中,公司将在回购完成后视情况择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体信息请以公司正式公告为准。
问:公司公告的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定点目前是什么进展?会给公司带来业绩收入吗?
答:公司去年收到成都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定点通知后,目前正在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供货,根据
合同金额来看,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https://data.tdx.com.cn/zxfile/pdf_tb_news_jgdyxx/202503/59186688737.pdf
─────────┬────────────────────────────────────────────────
2025-01-18 22:44│通威股份与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1月17日,通威股份与中自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高度评价了对方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成就和创新。通威股份致力于提高组
件的可靠性和持续创新,而中自科技则在储能领域迅速发展。双方期望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高质量共赢发展,特别是在海外市场
和产能供需方面进行深入合作。(200字)
http://www.dongtaibao.cn/#/releaseDetail?id=751636
─────────┬────────────────────────────────────────────────
2025-01-17 20:05│中自科技(688737):预计2024年净亏损2600万元-3200万元
─────────┴────────────────────────────────────────────────
中自科技预计2024年净利润将出现亏损,预计为-3,200.00万元至-2,600.00万元,同比下降7,431.86万元至6,831.86万元。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预计为-7,500.00万元至-6,700.00万元,同比下降8,535.08万元至7,735.08万元。汽车行业总体销量增长但
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商用车市场受投资减弱及运价低迷影响,市场表现疲弱。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29039
─────────┬────────────────────────────────────────────────
2025-01-01 20:00│中自科技(688737)2025年1月1日-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
1、公司2024年的业绩预告显示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请问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2024年,汽车行业总体销量增长但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尤其在商用车领域,受投资减弱及运价低迷影响,终端市
场换车需求动力不足,市场表现疲弱。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原因如下:
(1)期间费用影响
报告期内,为满足公司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公司加大了在新材料、新能源产品研发投入和市场开发力度,同时,根据生产经营需
求,增加了金融机构借款,银行利息增加,导致公司期间费用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2)毛利率影响
报告期内,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满足客户降本需求,公司对部分产品进行降价销售。由于产品降价幅度超过了采购成本降
价幅度,导致产品毛利率小幅下降。
(3)资产减值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一贯的计提减值政策进行测算,对与此相关的存货计提了减值损失。
2、2025年汽车行业景气度变化及公司未来发展展望是怎样的?
答:根据中汽协预测,预计2025年汽车总销量3290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中汽协预计2025年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890万辆,
同比增长4.9%;预计商用车市场销量为400万辆,同比增长3.3%;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预计整体市场将保
持稳健增长。
未来公司将继续专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聚焦环境催化剂主业(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和工业催化剂)
,同时积极培育储能与储能+和高端复合材料等业绩增长新曲线,深化核心业务的新赛道探索。
3、公司股份回购计划的目的和进展?
答:2023年以来,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为有效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提升投资者回报水
平、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公司已实施了两期股份回购计划。其中,一
期股份回购方案(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已实施完毕,累计回购678,377股,累计回购金额约2,499.58万元(回购股票已于2024
年11月6日完成注销)。随着一期回购实施完毕,2024年6月7日公司公告同步启动第二期回购计划,计划以2000万元至4000万元回购
股份,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公司自2024年6月6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第二期回购方案后,陆续完成了相关
手续,并于2024年6月12日实施了第二期回购计划的首次回购。截至2025年1月31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
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2,062,23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72%,回购使用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998.98万元(不含印花税、交
易佣金等交易费用)。具体回购进展请参考公司发布的相关公告。
4、公司是否考虑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外延式的增长?如有,具体是哪些方向?
答: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未来将遵循行业发展规律,结合实际经营需要,持续积极关注新材料、新能
源领域的并购机会,力求通过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并购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如有确定性的投资标的,公司将按照相关监管规则履行
信息披露义务。
5、公司高端复合材料业务主要应用方向是什么?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答:公司高端复合材料业务主要产品为预浸料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产能规划为预浸料50万平方米/年、航空复合材料零部
件30吨/年。终端应用以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为主,亦可应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等轻量化应用场景。
公司已完成预浸料中试线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制造基地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
https://data.tdx.com.cn/zxfile/pdf_tb_news_jgdyxx/202502/57426688737.pdf
─────────┬────────────────────────────────────────────────
2024-12-06 17:45│中自科技中标兰州石化项目并成功投运
─────────┴────────────────────────────────────────────────
中自科技近日成功中标兰州石化丙烯酸装置尾气处理项目,并顺利投运。该项目进一步巩固了中自科技在贵金属蜂窝催化剂领域
的领先地位,展示了其卓越的技术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与国外产品相比,中自科技的产品性能更优,为实现进口替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自主研发的VOCs废气净化催化剂在技术性能和应用效果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中自科技凭借其科研实力和技术转化能力
,获得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未来,中自科技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http://www.dongtaibao.cn/#/releaseDetail?id=683380
─────────┬────────────────────────────────────────────────
2024-11-29 19:55│中自科技(688737):选举陈启章为董事长
─────────┴────────────────────────────────────────────────
中自科技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选举陈启章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任职期限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
之日起至第四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902197
─────────┬────────────────────────────────────────────────
2024-11-25 10:30│中自科技:收到新研氢能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定点通知
─────────┴────────────────────────────────────────────────
中自科技近日收到新研氢能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定点通知,将成为其催化剂定点开发供应商。公司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
发、试验验证等工作。此举有利于公司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业务的拓展和持续发展,可能对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https://irb.cfbond.com/api/v1/detail.html?newsid=jxYVMjcT0qY%3D
─────────┬────────────────────────────────────────────────
2024-11-24 15:50│中自科技最新公告:收到新研氢能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催化剂定点开发通知
─────────┴────────────────────────────────────────────────
中自科技公告收到新研氢能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催化剂定点开发通知,将成为其定点供应商。公司将按客户要求完成开发和交付
工作,此举有利于公司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业务拓展和持续发展,可能对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对本年度业绩无重大影响。
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4112400000973.shtml
─────────┬────────────────────────────────────────────────
2024-11-24 15:46│中自科技(688737):收到新研氢能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定点通知
─────────┴────────────────────────────────────────────────
中自科技(688737.SH)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成都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定点通知,将成为其催化
剂定点开发供应商。公司将按客户需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型号产品的开发、试验验证、生产准备与交付工作。
https://www.gelonghui.com/news/4898221
─────────┬────────────────────────────────────────────────
2024-11-24 15:40│中自科技(688737)收到新研氢能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定点
─────────┴────────────────────────────────────────────────
中自科技收到新研氢能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定点通知,将成为其催化剂定点开发供应商。公司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发、
试验验证等工作。此次定点通知有助于公司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业务拓展,预计未来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该开发定点不构成
订单或销售合同,对本年度业绩影响有限。
http://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1215043.html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