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300600 ST瑞科 更新日期:2025-03-29◇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ST板块、核电核能、风电、智能机器、军民融合
风格:股权转让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5-03-19│机器人概念 │关联度:☆☆☆
──────┴──────┴────────────────────────────
公司配套生产的水下机器人成功通过了各项试验,满足了各项验证指标,并数次成功参与的
海洋科学调查工作。
──────┬──────┬────────────────────────────
2024-09-05│风电 │关联度:☆☆☆
──────┴──────┴────────────────────────────
公司研制的水下吸力锚多锚组远程遥控装置成功于海上风电场施工
──────┬──────┬────────────────────────────
2024-05-21│ST板块 │关联度:☆☆☆
──────┴──────┴────────────────────────────
公司于2024-05-21更名为ST瑞科
──────┬──────┬────────────────────────────
2022-06-20│核电核能 │关联度:☆☆☆
──────┴──────┴────────────────────────────
公司正式收到江苏苏中开关厂有限公司发来的首份3+5台核1E断路器供货订单。
──────┬──────┬────────────────────────────
2021-11-02│军民融合 │关联度:☆☆☆
──────┴──────┴────────────────────────────
公司长期坚持军民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利用军工技术,设施和人才优势开发军民两
用技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科技成果工程化应用。公司不断拓展民品市场,已确立
了军民产业结合的优势地位,其所开发的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外民用船舶
及国内军用船舶。
──────┬──────┬────────────────────────────
2025-01-25│业绩预亏 │关联度:☆☆☆☆☆
──────┴──────┴────────────────────────────
预计公司2024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00万元至-3400万元,与上年同
期相比变动幅度为-103.16%至-46.97%。
──────┬──────┬────────────────────────────
2024-07-24│海上风电 │关联度:☆☆☆
──────┴──────┴────────────────────────────
公司研制的水下吸力锚多锚组远程遥控装置成功于海上风电场施工
──────┬──────┬────────────────────────────
2023-11-20│国企改革 │关联度:☆☆☆
──────┴──────┴────────────────────────────
公司属于国有企业
──────┬──────┬────────────────────────────
2022-05-07│国产航母 │关联度:☆☆☆
──────┴──────┴────────────────────────────
公司作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系统专业供应商,是专门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
及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综合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船舶配
电系统及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等。
──────┬──────┬────────────────────────────
2019-10-17│无人船 │关联度:☆☆☆
──────┴──────┴────────────────────────────
2019年9月24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参与无人船项目的研制。
──────┬──────┬────────────────────────────
---│不可减持(新 │关联度:☆☆☆☆
│规) │
──────┴──────┴────────────────────────────
公司近三年未分红,依照减持新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可减持。
──────┬──────┬────────────────────────────
2024-11-20│股权转让 │关联度:☆☆☆☆☆
──────┴──────┴────────────────────────────
公司转让5.08%股权给深圳高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代表“高申子淩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3.事件驱动】
──────┬───────────────────────────────────
2023-10-13│1-8月份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
1至8月份,我国造船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占世界市
场份额的49%、68.8%和53.9%,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据中国船协统计,上半年,规模以上船
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4.1%,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
──────┬───────────────────────────────────
2023-09-21│前8月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
今年以来,装备制造业是推动工业增长的主力,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向好,产业
规模不断扩大,一批标志性装备取得突破。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产品竞争力提升,为外
贸出口注入新动力,前8月,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增长,全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手
持船舶订单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
的49%、68.8%和53.9%,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
2023-08-28│前7月承接新船订单44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4%
──────┴───────────────────────────────────
1-7月,全国造船完工24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6%。承接新船订单4476万载重吨,同比增
长74%。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27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3.4%。全国完工出口船2029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13.1%;承接出口船订单414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5.6%;7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1885万
载重吨,同比增长29%。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4.2%、92
.6%和92.9%。
──────┬───────────────────────────────────
2023-08-16│7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增加22%
──────┴───────────────────────────────────
据英国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克拉克森发布的数据,7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333万修正总吨(
CGT),同比增加22%,其中韩企接单量为146万CGT,占44%,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113万CGT(3
4%)紧随其后。按船只数量来看,韩国和中国分别承接29艘和48艘订单。
──────┬───────────────────────────────────
2023-08-01│前6月我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67.7%
──────┴───────────────────────────────────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消息,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11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2%;新
接订单量37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7.7%。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23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
5%,比2022年底增长17.2%。1-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
占世界总量的49.6%、72.6%和53.2%,较2022年底分别增长2.3、17.4和4.2个百分点,以修正总
吨计占47.3%、67.2%和46.8%,国际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第一。
──────┬───────────────────────────────────
2023-07-17│工信部将加快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化发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是高技术战略性产业,
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工业
和信息化部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突破瓶
颈制约,补齐短板弱项,加快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2023-07-12│2023年上半年中国船企接单量全球居首
──────┴───────────────────────────────────
英国分析机构克拉克森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船舶订单量为678艘,中国船
企接单量为428艘,按多个基准计算均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为全球首位。其中,6月中国获得71
艘船舶订单,占全球80%。
──────┬───────────────────────────────────
2023-06-28│前5月承接新船订单26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5%
──────┴───────────────────────────────────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今年1-5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5月,我国船舶工业保持平
稳发展态势,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船舶企业收入利润持续改善
。随着航运市场逐步回暖,船舶需求旺盛,部分造船企业订单量饱满。1-5月,全国造船完工164
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承接新船订单26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5%。5月底,手持船舶订
单117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5%。
──────┬───────────────────────────────────
2023-06-21│机构预计未来十年新造船投资需求将达1.6万亿美元
──────┴───────────────────────────────────
克拉克森研究发布报告认为,未来十年间将有1.6万亿美元的新造船投资需求,平均每年新
造船订单以数量计达2140艘。节能环保船型及燃料转换推动的船队更新需求将是未来新船订单的
主要驱动力,以总吨计约占整个预测期内新船订单的63%,而余下37%的新船订单需求受贸易增长
推动。
──────┬───────────────────────────────────
2023-05-26│1-4月全国承接新船订单同比增长29%
──────┴───────────────────────────────────
5月25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2023年1-4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4
月,全国造船完工12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3%。承接新船订单198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9%。4
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5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全国完工出口船10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5.0%;承接出口船订单179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1.3%;4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0528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16.8%。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4.3%、90.4%和9
1.5%。
──────┬───────────────────────────────────
2023-05-18│造船订单远超历史最高年份,船舶需求大幅提升
──────┴───────────────────────────────────
近期大量新船订单面临着船厂产能相对不足的限制,新船订单价格上涨。从目前来看,新接
订单积压至数年之后,已经成为各大船厂面临的共同局面。其中不少船厂在一季度新增订单数量
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更有船厂目前在手订单已远超过历史最高年份。
──────┬───────────────────────────────────
2023-05-09│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创2009年2月以来新高,船舶需求提升
──────┴───────────────────────────────────
4月28日,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录得167.33,连续第13周上涨,主要受到原油轮、气体
船和中大型集装箱船等新造船价格小幅上涨的推动。当前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较今年初上升
3%,较2021年初上升33%,达到2009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23年至今,油轮订单累计117艘合7
43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已达2022年全年油轮订单的81%。
──────┬───────────────────────────────────
2023-04-24│一季度全国造船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超五成
──────┴───────────────────────────────────
1-3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62
.9%和50.8%,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3.0%、62.1%和45.3%,均位居世界第一。1-3月,全国造船新
接订单量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0%。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
6%,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1.0%。1-3月,造船产业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
占全国72.9%;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70.8%;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60.7%。
──────┬───────────────────────────────────
2023-03-21│上海三大船企订单饱满,造船行业或迎利润增长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三大船企一沪东中华造船、江南造船、上海外高桥造船去年
完工交船48艘,新接订单72艘累计手持订单已达183艘,交船期已安排至2027年。三家船企手持
集装箱船订单总量位列全球榜首。
──────┬───────────────────────────────────
2022-06-20│去年新接订单量创2013年以来新高 海军国防装备需求放量
──────┴───────────────────────────────────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我国船舶工业运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我国船舶工业生
产经营逐步企稳回升。截至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02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2%。
2021年船舶行业全年新接订单量达1.2亿载重吨,同比增长77%,创2013年以来新高。
──────┬───────────────────────────────────
2019-06-06│“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开启航行试验
──────┴───────────────────────────────────
2019年6月6日报道,近日,“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开启船舶航行试验。根据此前
建造计划,“雪龙2号”将于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装备了国际先进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的“
雪龙2号”,将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
2018-05-14│首艘国产航母开始海试 相关公司望受市场关注
──────┴───────────────────────────────────
据怀新投资报道,2018年5月13日清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缓缓驶离位于中船重工大船集团
的码头,开始海试。据悉,海上试验主要检测验证动力系统及推进系统等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专家表示,首艘国产航母从设计到建造全部由我国自主完成,性能将全面提升,标志着我国已
掌握了建造中型航母以及后续更大型航母的能力。随着航母海试的展开及后续的交付,我国航母
编队体系建设有望加速,中航光电、瑞特股份等相关公司将受益。
──────┬───────────────────────────────────
2017-09-26│国务院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
──────┴───────────────────────────────────
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快建
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建符合科技创
新规律、技术转移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全面提升科技供给与转移扩散能力
。
据新华社2017年9月26日报道,《方案》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创新主
体活力,加强技术供需对接,优化要素配置,完善政策环境,发挥技术转移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明确了两步走的建设目标:到2020年,适应新形势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基本建成,
互联互通的技术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有机融合,技术转移渠道更加畅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
的国际技术转移广泛开展,有利于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到2025年,结
构合理、功能完善、体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全面建成,科技成果的扩散、流动
、共享、应用更加顺畅。
──────┬───────────────────────────────────
2017-09-18│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将集中亮相北京
──────┴───────────────────────────────────
据新华社报道,从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了解到,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
论坛活动将于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当前国内武器装备军民融合领域最具权威性、综合性
、示范性的一项国家级展览和论坛活动。包括连续3年位居全球超级计算机榜首的“神威·太湖
之光”、龙芯系列自主可控高性能处理器、高精度原子钟、自主水下机器人等在内的一大批军民
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2017年9月18日起将集中在北京亮相。
──────┬───────────────────────────────────
2017-09-07│第五届科博会将发布近千项目 军民融合成最大亮点
──────┴───────────────────────────────────
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7日在四川绵阳开幕。本届科博会以“军民融合
科技创新 开放合作”为主题,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百家知名企业、2万余名专业嘉宾参
会。会上将发布科技成果、专利、项目等近1000项,12个科技成果项目进行路演。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产品业务 │公司致力于创建受社会尊敬、让员工自豪、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的海│
│ │事电气、自动化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系统专│
│ │业供应商,是专门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其系统集成的研│
│ │发、生产、销售及综合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
│ │未发生改变,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船舶配电系统及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等。│
├──────┼─────────────────────────────────┤
│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
│ │公司为船东、造船厂、船舶设计院供应船舶配电系统及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
│ │。历经30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客户网络、业务渠道、合作伙伴│
│ │、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公司通过上述渠道可以获取大量的经营信息,并不│
│ │断寻找潜在客户,向潜在客户推荐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努力开拓新客户。 │
│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不设经销商。公司的营销团队和技术团队定期走访传│
│ │统客户和业务伙伴,为客户介绍新的产品,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并积极引│
│ │导客户的需求。同时,公司的营销团队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一旦│
│ │发现经营信息,营销团队和技术团队即与客户建立密切的沟通,准确了解客│
│ │户意图,为客户提供技术方案、设备选型等服务和帮助,加快将客户意图转│
│ │换成订单。公司的营销团队在营销过程中,注重发挥公司电气自动化全船打│
│ │包的优势,以点带面,积极争取销售规模的最大化。 │
│ │公司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与客户洽谈合作意向,再与客户签订技术协议│
│ │后参与竞标。公司中标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以销定产。 │
│ │(2)研发模式 │
│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注自主研发,并利用与│
│ │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进行合作研发,包括共建机构│
│ │、联合开发与项目合作等,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投入与人才引进│
│ │,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充分挖掘技术附加值。 │
│ │(3)采购模式 │
│ │公司实行集中采购与订单采购相结合的模式,以订单采购为主,定期进行合│
│ │格供方考核,严格控制供应商准入管理,切实保障物料的质量与到货的及时│
│ │性,并不断优化采购渠道,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公司制定了《外部供方能力│
│ │评价和管理程序》、《采购管理制度》及《采购控制程序》等规章制度对采│
│ │购过程实施有效管理,因特殊原因选择名录以外的供应商,应办理审批手续│
│ │后方可临时采购。公司产品为非标类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 │原材料及零部件等物资的采购也基本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而部分│
│ │通用型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如铜板、铜排、电线电缆、小型继电器、接线端│
│ │子及门锁铰链等,会采取一定的库存采购。 │
│ │(4)生产模式 │
│ │公司产品以定制为主,通常按照“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主要根据客户订│
│ │单要求和中标项目排程制定生产计划,组织产品生产、软件平台开发和项目│
│ │设计、施工。对于部分结构件的喷漆、电镀锌等工序则采用外协加工方式完│
│ │成。公司也积极探索由定制化转向小批量化、标准化、模块化,提高相关产│
│ │品的集成度、可复制性与推广应用程度,不断优化生产模式。 │
├──────┼─────────────────────────────────┤
│行业地位 │国内主流船舶制造商认可的船用电气与自动化系统供应商 │
├──────┼─────────────────────────────────┤
│核心竞争力 │(一)在市场及行业资源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
│ │公司从舰船电器配套产品起步,通过多年经营,与军队、科研院所及船厂建│
│ │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在舰船配套领域获得了较好的│
│ │认同和良好的声誉。公司民品领域的市场开拓从2005年开始,在海事、海监│
│ │、渔政等公务船、工程船终端客户重点开发了一批客户群,相对于国内民用│
│ │船舶市场,均是中高端客户群,且客户资源相对集中,公司民船配电设备为│
│ │国产高端产品,在业内具有较好声誉。 │
│ │(二)在技术与研发能力上具有较强实力 │
│ │经多年努力,公司积累了雄厚的技术研发经验和制造基础实力,构建了一整│
│ │套技术创新体系,拥有一支由百名科技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涵盖电气、自│
│ │动化、软件、电器、电子、电力电子、结构等专业方向,在船舶配电设备、│
│ │自动化控制设备、船舶通信监控设备、船舶监测控制设备和舰船用断路器等│
│ │专业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产品。 │
│ │(三)生产制造上具有船舶电气产品全链条生产能力 │
│ │公司现有生产用厂房面积约62000平方米,主要设置了钣金车间、机加工车 │
│ │间、成套车间、开关车间、PCB车间、计算机车间、喷塑车间和UUV车间等。│
│ │作为专业的舰船电气设备制造商,配置有行业内较为上乘的数字化生产制造│
│ │设备,包括:尼古拉斯五轴加工中心、哈斯数控加工中心、普通车床等机械│
│ │加工设备;激光切割加工设备、数控冲床、数控折弯机、数控剪板机和水切│
│ │割机等钣金加工设备;全自动PCB贴片机、焊接机器人、触头全自动焊接机 │
│ │、激光焊接机和点焊机等焊接设备;全自动密封条成型机、全自动激光雕刻│
│ │设备、标牌激光打印机等部件加工设备;自动喷塑流水线、框架断路器生产│
│ │流水线、塑壳断路器生产流水线、塑壳断路器包装流水线等生产流水线。从│
│ │整体加工能力来看,具备生产非标及标准化电气产品的能力,也能满足生产│
│ │一些特殊要求产品,初步具备了船舶电气产品全链条生产能力。 │
│ │(四)质量保证及检测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 │公司于1998年建立质量体系,并通过中国船级社ISO9002质量体系的第三方 │
│ │认证,于2003年通过中国新时代公司GJB9001质量体系的第三方认证,公司 │
│ │生产的产品均满足相应的规范,并通过军检,以及“CCS”、“LK”、“DNV│
│ │”、“GL”、“ABS”、“BV”、“NK”、“LR”等中外船级社的检验。 │
│ │公司成立了测试事业部,配置有齐全的检测设备和环境试验设备,可以保证│
│ │常规产品的试验检验和研发项目的各种摸底试验。测试事业部具有大容量三│
│ │相低压电源、大容量单相低压电源、合成回路直流分断试验设备、大功率电│
│ │阻负载、各种规格断路器保护特性调试检验设备等电性能检测设备;具有大│
│ │型步入式恒温室、冲击试验台、振动试验台、高低温环境试验箱、湿热试验│
│ │箱、盐雾试验箱、防护等级试验室、电磁兼容试验室、深海压力试验设备等│
│ │环境试验设备,具备较强的测试及检测实力。目前已有28个项目取得CNAS认│
│ │可。 │
├──────┼─────────────────────────────────┤
│经营指标 │2023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96165020.39元,实现净利润25351933.7│
│ │0元。 │
├──────┼─────────────────────────────────┤
│竞争对手 │寺崎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镇江赛尔尼柯电器有限公司、镇江康士伯船舶电气│
│ │有限公司、浙江永宏电器有限公司、温州市博弘电器有限公司、锦州北方航│
│ │海仪器有限公司 │
├──────┼─────────────────────────────────┤
│品牌/专利/经│专利:子公司杭州海创具有自主产权的国产化软硬件平台基本成型;核心元│
│营权 │器件国产化方面,通过专利快速通道,全年新增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 │
│ │利1项、外观专利1项;核电用断路器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通过了全部试验│
│ │的考核,被国内核电巨头指定为安全级配电板配套产品。 │
├──────┼─────────────────────────────────┤
│核心风险 │军工订单拓展不及预期;募投项目实施不及预期。 │
├──────┼─────────────────────────────────┤
│投资逻辑 │公司于1998年建立质量体系,并通过中国船级社ISO9002质量体系的第三方 │
│ │认证,于2003年通过中国新时代公司GJB9001质量体系的第三方认证,公司 │
│ │生产的产品均满足相应的规范,并通过军检,以及“CCS”、“LK”、“DNV│
│ │”、“GL”、“ABS”、“BV”、“NK”、“LR”等中外船级社的检验。 │
├──────┼─────────────────────────────────┤
│消费群体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
│消费市场 │内销、外销 │
├──────┼─────────────────────────────────┤
│增持减持 │ST瑞科2024年11月20日公告,公司股东龚瑞良与深圳高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代表“高申子淩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于2024年11月19日签署股份转 │
│ │让协议,龚瑞良拟将其持有的公司1494.3525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 │
│ │数的5.08%)以5.704元/股的价格,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给深圳高申资 │
│ │产管理有限公司(代表“高申子淩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
│实控人或控股│瑞特股份2020年8月21日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深圳分 │
│股东变更 │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龚瑞良、苏州瑞特投资有限公司与浙│
│ │江省二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二轻集团”)(6694.65万股股份,占 │
│ │公司总股本的22.54%)的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已完成,过户日期为8月20日。 │
│ │公司的控股股东由龚瑞良变更为二轻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浙江省国│
│ │资委。 │
├──────┼─────────────────────────────────┤
│行业竞争格局│1、报告期内船舶工业总体运行情况 │
│ │2023年,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
│ │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行业收入利润持续回升。根│
│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全部增长,全国造船完工│
│ │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
│ │;手持订单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我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
│ │14年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稳固。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
│ │、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0%。2023年 │
│ │,船舶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
│ │(1)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
│ │2023年,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
│ │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
│ │.2%、66.6%和55.0%,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较2022年分别增长2.9、1│
│ │1.4和6.0个百分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60.2%和│
│ │47.6%。骨干船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分别有5家、7家和6家企业位居世界│
│ │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 │
│ │(2)高端装备建造取得突破,船海产品全谱系发展 │
│ │2023年11月,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于2024年1月1│
│ │日正式商业首航,标志着我国已形成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我国船│
│ │企交付了20艘全球最大24000箱超大集装箱船,4艘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运 │
│ │输船,以及全球最大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五代│
│ │“长恒系列”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顺利出坞。一批新型深远海大型风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