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300862 蓝盾光电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国防军工、碳中和、节能环保、智能交通、PPP概念、智慧城市、芯片、毫米雷达、商业航
天
风格:融资融券、专精特新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5-04-11│芯片 │关联度:☆
──────┴──────┴────────────────────────────
公司参股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达5.09%。
──────┬──────┬────────────────────────────
2024-08-02│节能环保 │关联度:☆☆☆
──────┴──────┴────────────────────────────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环境监测仪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废气监测、水质监测、综
合立体监测等。
──────┬──────┬────────────────────────────
2024-07-30│商业航天 │关联度:☆☆☆
──────┴──────┴────────────────────────────
公司与上海星思半导体,就5G及卫星通信模块的研发、制造和商业化探索等领域展开合作。
──────┬──────┬────────────────────────────
2024-04-03│国防军工 │关联度:☆☆☆☆
──────┴──────┴────────────────────────────
在军工雷达领域,公司为客户提供军工雷达部件,产品应用于大型空中预警机、现役主力战
斗机等
──────┬──────┬────────────────────────────
2023-02-24│毫米波雷达 │关联度:☆☆☆
──────┴──────┴────────────────────────────
公司前身自主研制了国内第一台毫米波雷达测速仪和国内第一台移动式电子警察产品,公司
交通管理领域产品主要采用了毫米波雷达技术等核心技术,产品和服务覆盖全国近三十个省(市
、自治区)。
──────┬──────┬────────────────────────────
2022-02-17│PPP概念 │关联度:☆☆☆
──────┴──────┴────────────────────────────
公司PPP项目有“铜陵市智能交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
──────┬──────┬────────────────────────────
2021-11-04│碳中和 │关联度:☆☆☆
──────┴──────┴────────────────────────────
公司产品大气温室气体FTIR监测系统主要用于环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甲烷(GH4〉、
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测。公司碳监测产品近几年均有销售。
──────┬──────┬────────────────────────────
2020-12-09│智慧城市 │关联度:☆☆☆
──────┴──────┴────────────────────────────
2020年8月26日互动平台信息显示:公司开发的产品城市管控平台5.0主要是用于智慧城市中
的智能交通建设。
──────┬──────┬────────────────────────────
2020-12-03│智能交通 │关联度:☆☆☆
──────┴──────┴────────────────────────────
2020年8月26日互动平台显示:公司开发的产品城市管控平台5.0主要是用于智慧城市中的智
能交通建设。
──────┬──────┬────────────────────────────
2024-07-30│星链卫星 │关联度:☆☆☆
──────┴──────┴────────────────────────────
公司与上海星思半导体在安徽省铜陵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在研发低成本相
控阵天线, 5G 及卫星通信模块的研发、制造和商业化探索等领域开展合作
──────┬──────┬────────────────────────────
2024-07-30│太空互联网 │关联度:☆☆☆
──────┴──────┴────────────────────────────
公司与上海星思半导体在安徽省铜陵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在研发低成本相
控阵天线, 5G 及卫星通信模块的研发、制造和商业化探索等领域开展合作
──────┬──────┬────────────────────────────
2023-03-04│华为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与华为共建“智慧视觉联合创新实验室”,针对全息路口信号优化方案等交通智能化管
理开展全方位合作;未来,公司将与华为在智慧交通等相关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
2022-01-25│激光雷达 │关联度:☆☆☆
──────┴──────┴────────────────────────────
在军工雷达领域,公司为客户提供军工雷达部件,产品应用于大型空中预警机、现役主力战
斗机等。
──────┬──────┬────────────────────────────
2022-01-13│传感器 │关联度:☆☆☆
──────┴──────┴────────────────────────────
公司生产的监测设备中传感器的获取采用自制和外购相结合的模式,另外自主研发生降水现
象传感器和能见度传感器等。
──────┬──────┬────────────────────────────
2021-10-20│雷达 │关联度:☆☆☆☆
──────┴──────┴────────────────────────────
在军工雷达领域,公司为客户提供军工雷达部件,产品应用于大型空中预警机、现役主力战
斗机等
──────┬──────┬────────────────────────────
2021-10-12│环境监测 │关联度:☆☆☆☆☆
──────┴──────┴────────────────────────────
公司主营为环境监测设备
──────┬──────┬────────────────────────────
2020-08-24│创业板注册制│关联度:☆☆☆
──────┴──────┴────────────────────────────
公司于2020-08-24在深交所创业板注册上市
──────┬──────┬────────────────────────────
2020-08-24│空气治理 │关联度:☆☆☆
──────┴──────┴────────────────────────────
公司环境监测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系列产品
──────┬──────┬────────────────────────────
---│不可减持(新 │关联度:☆☆☆☆
│规) │
──────┴──────┴────────────────────────────
公司近20个交易日内跌破发行价,依照减持新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可减持。
──────┬──────┬────────────────────────────
2021-08-24│专精特新 │关联度:☆☆☆☆
──────┴──────┴────────────────────────────
公司已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3.事件驱动】
──────┬───────────────────────────────────
2023-09-19│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
苏州将建成国内首条“智慧高速”,可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在55个点位布设激光雷达、毫
米波雷达、摄像头、路侧天线RSU等感知设备270套,打造全息感知路段和匝道(互通)感知路段
。分析认为,现阶段,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正在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ADAS技术应用在车
辆中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开始在众多车型中成为主流。在这一背景下,利用毫米波雷达提升车
辆的感知能力,为车辆安装“敏锐”的眼睛就显得十分关键。高工咨询研报表示,毫米波雷达+
摄像头融合成为ADAS系统的主流感知配置。毫米波雷达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实现障碍物检
测,为智能驾驶车辆提供必要的感知和决策依据,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智能驾驶不可
或缺的传感器。未来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
2023-07-19│问界M7智驾版上市在即,激光雷达商业化服务提速
──────┴───────────────────────────────────
据工信部公示的第37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AITO问界M7智驾版的申报
信息被公开。这款车型包括双电机智驾版、标准版单电机版和双电机版三种车型,其中最引人关
注的是问界M7智驾版。该车在车顶安装了激光雷达,并搭载了华为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进
一步提升了驾驶辅助功能。
──────┬───────────────────────────────────
2023-07-14│生态环境部指出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
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在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致辞,近年来,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
候变化国家战略,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
,采取节能降碳减排、建立完善碳市场、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
展。下一步,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深化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基础
能力和治理水平,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推动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
2023-07-07│比亚迪搭载激光雷达车型正式上市
──────┴───────────────────────────────────
比亚迪旗下腾势品牌N7车型于7月3日正式上市,该款车是比亚迪车系中首款上市的搭载激光
雷达车型,搭载双激光雷达的腾势Pilot高阶版可实现高速、城市道路领航功能。据比亚迪发布
的公开消息,下半年将有多款搭载激光雷达车型陆续上市。
──────┬───────────────────────────────────
2023-06-14│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举办
──────┴───────────────────────────────────
6月11日至14日,“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
海)举行。这是国内首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博览会,涵盖6大板块,并将碰撞交流绿色低碳
最前沿科学技术。
──────┬───────────────────────────────────
2023-06-05│为气象预报插上AI翅膀,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已亮相
──────┴───────────────────────────────────
上海徐家汇站本周一高温36.1℃破百年来五月气温最高记录,多家媒体预测全球或迎来创纪
录高温年。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已于4月上线,是全球首个精度超过传统预报
方式的AI模型,可实现20公里范围内、小时级、13层最高精度气象预报,如台风生成时间与移动
硅基的预测准确率达85%以上。政策面上,《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
,“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与气象深度融合应用”。业内分析,在AI时代,智慧气象
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底座之一。
──────┬───────────────────────────────────
2023-05-11│量子激光雷达水下获取3D图像,可用于安全和防御等领域
──────┴───────────────────────────────────
英国科学家首次展示了一种新型激光雷达系统,其使用量子探测技术在水下获取3D图像。该
系统拥有极高的灵敏度,即便在水下极低的光线条件下也能捕获详细信息,可用于检查水下风电
场电缆和涡轮机等设备的水下结构,也可用于监测或勘测水下考古遗址,以及用于安全和防御等
领域。
──────┬───────────────────────────────────
2023-05-04│《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CCER市场重启有望加速
──────┴───────────────────────────────────
国家标准委近日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
系建设指南》,提到推动解决碳排放可量化可交易的问题,支持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减少碳排放
,实现碳中和。日前,生态环境部发文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加
快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
2022-01-24│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
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
,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短板技术装备取得突破,高效低碳环保技术
装备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充分满足重大环境治理需求。行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稳步提高,打造若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细分领域的制造业
单项冠军企业,形成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多元化互补的发展模式更加凸显
。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
──────┬───────────────────────────────────
2021-12-02│中国气象局12月2日将发布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
──────┴───────────────────────────────────
据悉,中国气象局定于12月2日10:30召开新闻发布会,届时将发布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
规划等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而11月24日,中国气象局印发《“十四五”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规
划》,明确主要发展目标和七大主要任务,提出到2025年,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
升,智慧精细、开放融合、普惠共享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
2021-11-16│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
│年版)》
──────┴───────────────────────────────────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
2021年版)》。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
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对能效低于本行业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合理设置政策实施过渡期,引导
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运行能效,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
落后产品。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限期分批实施改造升级和淘汰。对需开展技术改造的项目,各地
要明确改造升级和淘汰时限(一般不超过3年)以及年度改造淘汰计划,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
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力争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坚决
遏制高耗能项目不合理用能,对于能效低于本行业基准水平且未能按期改造升级的项目,限制用
能。
──────┬───────────────────────────────────
2021-09-24│生态环境部部署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
──────┴───────────────────────────────────
2021年9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部署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为支
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对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进行部署。《方案》聚焦区域、城市和重点行业三个层面,开展碳监测评
估试点,到2022年底,探索建立碳监测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发挥示范效应,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提供监测支撑。
区域层面,开展区域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天地一体监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年度变化监测和生态系
统固碳监测;城市层面,选取唐山、上海等16个城市,开展大气温室气体及海洋碳汇监测试点;
重点行业层面,选择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废弃物处理五类重点行业,国家
能源集团、中国宝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光大环境等11个集团公司开展温室气体试点监测。
──────┬───────────────────────────────────
2021-07-08│掘金新赛道 首只“碳中和”基金获批
──────┴───────────────────────────────────
西部利得基金申请的西部利得碳中和混合已经获批,这将成为市场上首只名称中含有“碳中
和”字样的公募基金产品。西部利得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陈保国表示,该基金的投资将核心围绕受
益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和行业,主要关注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负碳排放技术、
信息数字技术等领域中,可能出现的对现有行业产生影响的技术创新点,都有可能成为未来重要
的投资机会。
2021年年初,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
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是实现碳中和道路上的关键一步,而如何精准的核查、监测温室气体排放量
又是碳市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全球共有61个国家实施了碳定价机制。我国虽未征
收碳税,但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已于2021年初启动,纳入七个试点碳市场的排放企业和单位共有约
2900多家,累计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约62亿吨。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产品业务 │公司是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
│ │高端分析测量仪器的研制和生产、软件开发、数据应用及服务,产品和服务│
│ │主要用于环境监测、智慧交通、气象观测等领域。 │
├──────┼─────────────────────────────────┤
│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
│ │(1)仪器设备及系统类产品的盈利模式 │
│ │公司是分析测量仪器生产制造商,通过销售高端分析测量仪器及系统来实现│
│ │收入,其主要成本为仪器及系统的生产制造成本以及运输费用、检测费用等│
│ │其他费用,需要在用户现场安装调试的还包括安装调试费用及附属材料成本│
│ │。 │
│ │(2)服务类项目的盈利模式 │
│ │①运维服务 │
│ │公司接受相关客户的委托,为其测量分析系统提供现场检查、远程诊断、零│
│ │部件更换与养护、系统运行管理等服务。公司根据运维设备的数量、新旧程│
│ │度、站点分布、零部件更换频率等因素并结合项目所需运维资源、技术资源│
│ │、人力资源投入和预期合理利润来进行定价,其主要成本是运维人员的人工│
│ │成本、运维车辆折旧、零部件更换等其他费用。 │
│ │②数据服务 │
│ │公司自主投入测量分析仪器和系统并进行专业化的维护和运营管理,通过向│
│ │客户提供的测量数据分析服务收取费用,其主要成本包括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 │用以及服务人员人工成本等。 │
│ │2.采购模式 │
│ │公司主要采用集中采购与按需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对于电子元器件及模│
│ │块、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设备、线缆耗材等标准化的零部件,公司主要采用集│
│ │中采购的模式;对于由于项目现场情况不同、客户具体需求不同,需要定制│
│ │机箱等非标准化的零部件,公司主要采用按需采购的模式。 │
│ │3.生产模式 │
│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由于公司产品品种多,不同订单或项目│
│ │具有不同的参数需求和特点,因此公司建立了柔性生产线,以满足不同种类│
│ │、规格、型号产品的生产要求。 │
│ │由于公司产品品种多,不同订单或项目具有不同的参数需求和特点,因此公│
│ │司建立了柔性生产线,以满足不同种类、规格、型号产品的生产要求。 │
│ │(1)仪器设备及系统类产品的生产模式 │
│ │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在获取订单后,计划专员会协同供应商管理部和生产部│
│ │制定生产任务,生产部按照公司产品的工艺设计图纸执行制造、装配、调试│
│ │、测试、老炼、检验等工序;对于需要现场安装完毕才能使用的产品,公司│
│ │的项目人员还要对设备进行安装、软件测试、硬件测试、整机调试等;对于│
│ │电镀、喷漆等非关键工序,公司一般采用外协加工的方式,由公司提出要求│
│ │,委托专业厂家代为加工。 │
│ │(2)服务模式 │
│ │公司具备“售后+运维+数据服务”的综合能力。公司通过招投标或商务谈判│
│ │的方式获得运维服务合同或数据服务合同,服务周期一般为1-8年;其工作 │
│ │内容主要为:每天查看在线监测站点运行状态和数据,关注是否存在设备故│
│ │障或数据异常等情况;每周现场检查线路、通讯、试剂、标样的情况,到期│
│ │及时更换;每月进行样品试验,更换损耗件,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并│
│ │根据当地监管需要报送月度运营工作报告。 │
│ │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服务部门、组建了专业的服务队伍,在组织管理、办事处│
│ │网点建设、人员配备和培训等各方面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为客户│
│ │提供及时、全面、优质的服务;同时,公司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分析,不│
│ │断改进和提升软硬件开发能力,完善客户服务管理方式,让客户对公司信任│
│ │、对产品放心。 │
│ │4.销售模式 │
│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公司主要通过上门拜访、客户回访等方式建立与客│
│ │户之间的沟通联系并获取业务信息;通过参加行业会议和展会、学术交流等│
│ │形式获取市场信息(包括政策方针及行业发展趋势等);通过沟通交流、参│
│ │观考察、样品展示、样机试用等方式让用户了解产品;最终通过参与目标客│
│ │户的项目招投标活动取得业务合同。 │
│ │5.研发模式 │
│ │公司设有研发中心,独立自主开展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公司采取自主研发│
│ │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重视研发体系的优化、技术平台的建设、│
│ │核心技术的积累、技术骨干的培养和产出成果的激励等工作。 │
├──────┼─────────────────────────────────┤
│行业地位 │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内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 │
├──────┼─────────────────────────────────┤
│核心竞争力 │(一)技术研发优势 │
│ │公司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
│ │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拥有自主│
│ │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具备高端分析测量仪器的生产制造能力、应用软件系统│
│ │的开发和集成能力、整体方案的解决能力。 │
│ │公司采用原始研发、集成创新等多种路径,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 │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院士工作站│
│ │、安徽省交通安全与智能交通技术省级实验室、安徽省环境光学工程技术研│
│ │究中心、安徽省气象探测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等多个研│
│ │发平台;公司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单位共建了“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
│ │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与东南大学共建“东南大学-蓝盾光电联合研发中心”。创新平台在环 │
│ │境监测、智慧交通、气象观测领域具有国内一流的研发实力。 │
│ │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
│ │积极开发新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牵头申报的“空-地一体化智能高光谱水 │
│ │生态环境监测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立项、“│
│ │云边端一体城市级道路交通态势全息感知与协调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项目获安徽高等研究院校企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立项。公司自主研发│
│ │的LKH-01温湿度拉曼激光雷达被认定为安徽工业精品。 │
│ │(二)业务结构优势 │
│ │公司充分利用多年来在光、机、电、算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从横向方面,不│
│ │断拓展产品及服务领域,由成立之初的交通管理拓展至环境监测、气象观测│
│ │等领域,产品种类覆盖面广,尤其在环境监测领域,产品覆盖了大气环境、│
│ │水环境、环境噪声和废气污染源等;公司还实现了多领域业务的协同,开发│
│ │出如交通气象站等多领域集成化产品,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纵向方面│
│ │,公司由单一的产品供应商向运维服务、数据服务、社会化检测等方面延伸│
│ │,使公司逐步由产品供应商向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公司的运维服务、│
│ │数据服务业务在扩大收入规模的同时,增强了客户黏性,为公司产品优化升│
│ │级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促进了公司产品和业务的开发。 │
│ │(三)营销及服务优势 │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拥有齐全的运维资质和完整的运维服务│
│ │网络,运维服务覆盖环境监测、交通管理、气象观测等领域。公司在全国设│
│ │立了30余个运维及数据服务中心,在运维驻地设立质控实验室、备品、备件│
│ │和备机库,拥有运维、走航服务专用车150余辆,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辐 │
│ │射国内主要区域,建立了系统、完善的运维、数据服务体系。公司成立运维│
│ │、数据服务部门,组建了一批经验丰富又具备技术能力的服务队伍,有效保│
│ │证运监测维服务和综合环境数据服务工作稳定开展。 │
│ │公司不断推进本地化营销和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子分公司管理统筹,提升了│
│ │沟通管理效率,提高了市场开拓效率,通过高效获取和满足客户需求,进一│
│ │步提高了售后服务满意度。同时,公司不断加强运维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提│
│ │升了客户的产品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还扩大了公司品牌影响,助力公司│
│ │的市场开拓,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 │(四)管理及人才优势 │
│ │公司拥有一支管理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涵盖学科面广、年龄结构合理的│
│ │管理团队,核心管理人员在高端分析测量仪器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
│ │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司将质量管理贯穿市场分析、产品研发、物料采购、生│
│ │产制造、检验、运输、销售、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公司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
│ │管理、研发、销售、服务经验,使得企业从产品设计研发到产业化进程的各│
│ │个环节均拥有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管理水平日益完善,在行业内赢得了良│
│ │好的口碑。 │
├──────┼─────────────────────────────────┤
│经营指标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943.1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22%;归属│
│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8.5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4.55%。 │
├──────┼─────────────────────────────────┤
│竞争对手 │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雪迪龙、天瑞仪器、理工环科、易华录、千方科技、│
│ │银江股份、高新兴、中威电子、华云集团、长望科技、希迈气象 │
├──────┼─────────────────────────────────┤
│品牌/专利/经│获得174项专利和225项软件著作权。 │
│营权 │ │
├──────┼─────────────────────────────────┤
│投资逻辑 │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服务部门、组建了专业的服务队伍,在组织管理、办事处│
│ │网点建设、人员配备和培训等各方面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为客户│
│ │提供及时、全面、优质的服务;同时,公司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分析,不│
│ │断改进和提升软硬件开发能力,完善客户服务管理方式,让客户对公司信任│
│ │、对产品放心。 │
│ │公司充分利用多年来在光、机、电、算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从横向方面,不│
│ │断拓展产品及服务领域,由成立之初的交通管理拓展至环境监测、气象观测│
│ │等领域,产品种类覆盖面广,尤其在环境监测领域,产品覆盖了大气环境、│
│ │水环境、环境噪声和废气污染源等;公司还实现了多领域业务的协同,开发│
│ │出如交通气象站等多领域集成化产品,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
├──────┼─────────────────────────────────┤
│消费群体 │科学研究、工业生产、智能制造、环境监测、交通管理、气象观测、医疗健│
│ │康等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