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众智科技(301361)热点题材主题投资

 

查询个股所属概念题材(输入股票代码):

热点题材☆ ◇301361 众智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智能电网、锂电池、数据中心、储能、虚拟电厂 风格:融资融券、专精特新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4-12-27│数据中心 │关联度:☆☆☆ ──────┴──────┴──────────────────────────── 众智科技冗余并联控制模块---HGM9530N配套潍柴博杜安发动机的高压发电机组成功完成调 试,该系统的成功推出将为国内外各类数据中心及核心项目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 2024-08-15│锂电池概念 │关联度:☆☆☆ ──────┴──────┴──────────────────────────── 公司已推出了低压锂电池保护板和锂电池储能柜系列产品 ──────┬──────┬──────────────────────────── 2022-12-10│储能 │关联度:☆☆ ──────┴──────┴──────────────────────────── 公司开发的BMS系统属于公司全新领域的产品,以锂电池储能系统为基础,根据需要搭配发 电机组控制系统、光伏发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系统 ──────┬──────┬──────────────────────────── 2022-12-09│虚拟电厂 │关联度:☆☆☆ ──────┴──────┴──────────────────────────── 公司的低压备自投,三电源自动控制,旁路开关控制在智能电网、虚拟电网上都有相关应用 。 ──────┬──────┬──────────────────────────── 2022-12-09│智能电网 │关联度:☆☆☆ ──────┴──────┴──────────────────────────── 公司的低压备自投,三电源自动控制,旁路开关控制在智能电网、虚拟电网上有相关应用。 ──────┬──────┬──────────────────────────── 2025-04-29│摩根中国A股 │关联度:☆ │基金持股 │ ──────┴──────┴──────────────────────────── 截止2025-03-31,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持有22.9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 为:0.20%) ──────┬──────┬──────────────────────────── 2025-04-29│境外知名投行│关联度:☆ │持股 │ ──────┴──────┴──────────────────────────── 截止2025-03-31,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持有22.9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 为:0.20%) ──────┬──────┬──────────────────────────── 2022-11-18│传感器 │关联度:☆☆ ──────┴──────┴──────────────────────────── 公司主营产品中包括云控制模块、传感器和通信模块等产品 ──────┬──────┬──────────────────────────── 2022-11-16│创业板注册制│关联度:☆☆☆ ──────┴──────┴──────────────────────────── 公司于2022-11-16在深交所创业板注册上市 ──────┬──────┬──────────────────────────── 2022-11-16│转板A股 │关联度:☆☆☆ ──────┴──────┴──────────────────────────── 众智科技:【430504:2014-01-24至2020-12-17】于2022-11-16在深交所上市 ──────┬──────┬──────────────────────────── 2022-11-18│专精特新 │关联度:☆☆☆ ──────┴──────┴──────────────────────────── 公司已入选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3.事件驱动】 ──────┬─────────────────────────────────── 2023-09-05│工信部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 ──────┴─────────────────────────────────── 工信部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其中提出,发挥电 力装备行业带动作用,同时考虑目标可实现性,通过实施一系列工作举措,稳定电力装备行业增 长,力争2023-2024年电力装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达9%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9%左 右。 ──────┬─────────────────────────────────── 2023-01-13│1月峰谷电价差明显增大,或将提升储能盈利能力和装机意愿 ──────┴─────────────────────────────────── 各地电网公司陆续公布2023年1月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价格,根据行业媒体统计,上海、河南 、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因开始执行尖峰电价,峰谷电价差较上月有明显增大。机构指出,新能 源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背景下,工商业用电峰谷价差有望进一步拉大,提升工商业储能盈利能力 和装机意愿。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2010年11月20日,众智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将有限公司整体│ │ │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 │ │10年12月7日,全体发起人签署了《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 │ │ │》。2010年11月30日,中喜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中喜审字(201│ │ │0)第02295号”《审计报告》,截至2010年10月31日,众智有限经审计的账 │ │ │面净资产为人民币2,717.43万元。2010年12月6日,河南中喜资产评估有限 │ │ │公司出具“豫中喜评报字(2010)第1006号”《资产评估报告》,截至2010年│ │ │10月31日,众智有限评估后的净资产为人民币2,912.09万元。2010年12月2 │ │ │日,中喜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中喜验字(2010)第02031号”《 │ │ │验资报告》,截至2010年10月31日,公司投入的资本为人民币2,717.43万元│ │ │,其中股本2,500.00万元,资本公积217.43万元。2010年12月8日,公司全 │ │ │体发起人依法召开了股份公司创立大会,通过《公司章程》,选举了公司第│ │ │一届董事会成员及公司第一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成员。2010年12月14日│ │ │,众智科技就上述整体变更事项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为:9141010074923612XG。 │ ├──────┼─────────────────────────────────┤ │产品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内燃发电机组及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自动控制系统│ │ │、新能源/混合能源自动控制系统等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 │ │,致力成为相关领域全球领先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 │ │按照类型划分,公司主要产品可分为控制器类(主要包括陆用和船用发电机│ │ │组及发动机控制器、双电源智能切换控制器、工程机械智能控制器、混合能│ │ │源控制器、BMS、EMS、数字电压调节器等)、组件类(主要包括电气控制柜│ │ │、储能电池柜、蓄电池充电器、发动机加热器、PCS等)以及其他类(主要 │ │ │包括云监控模块、传感器模块、通信模块、电力保护模块、I/O扩展模块等 │ │ │)。 │ ├──────┼─────────────────────────────────┤ │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 │ │公司主要从事内燃发电机组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自动控制系统等相关自│ │ │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发电机组设备生产商或配套厂商等│ │ │下游客户提供控制器等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收入和盈利。 │ │ │2、采购模式 │ │ │公司采用“销售预测+合理库存”的方式进行定量采购。公司采购的原材料 │ │ │主要分为电子电路类、电气配件、辅料、外壳类和液晶显示类。 │ │ │3、生产模式 │ │ │公司具备完备的生产加工体系和适应业务需求的生产组织方式。公司采用备│ │ │货生产和订单式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部分零部件的非核心加工工序采用│ │ │外协加工。 │ │ │4、销售模式 │ │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直接将产品销售给下游客户。公司少量业务采取经│ │ │销模式,通过对经销商的渠道资源、市场信誉、销售实力、售前售后服务等│ │ │方面的综合考察,选定长期合作的经销商。 │ │ │5、研发模式 │ │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公司制定了以实现技│ │ │术优势为目标的前瞻性技术研发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需求型产品研发相│ │ │结合的研发策略。 │ ├──────┼─────────────────────────────────┤ │行业地位 │公司在控制器市场已成为业内头部企业之一 │ ├──────┼─────────────────────────────────┤ │核心竞争力 │(一)技术及研发优势 │ │ │自创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以底层技术创新为驱动,将自主研发确立为核心│ │ │发展战略。凭借不懈的探索与创新,公司成功攻克多项行业核心技术,不断│ │ │突破技术壁垒,开发出多个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打破了对国外厂商核心技│ │ │术及关键部件的进口依赖局面,并实现从模具开发、线路板设计、软件编程│ │ │、测试验证到监控采集等关键技术的全面覆盖。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均具备│ │ │自主设计、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的能力。 │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463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 │ │ │专利25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5项,并作为主要单位之一参与起草了3项国│ │ │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及4项团体标准。 │ │ │(二)产品优势 │ │ │公司致力于打造高质量产品的快速交付能力,坚持全面质量管理,推动精益│ │ │化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并积极推动工业4.0数字化制造车间升级。多年来, │ │ │公司持续加大对生产设备和测试设备的更新升级投入,已建立先进的自动化│ │ │生产线和产品测试中心。自动化生产线可实现自动贴片、自动插件、自动涂│ │ │覆、自动测试和总装生产;产品测试中心可实现包括EMC电磁兼容性测试、 │ │ │环境类测试、真机类测试、失效分析类测试、产品安全测试、产品功能测试│ │ │、原材料测试等主要类型的测试,有效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快速│ │ │交付,是实现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实现进口替代的重要基础。 │ │ │(三)品牌优势 │ │ │公司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 │ │权优势企业、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移动电站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智能工厂、河南省成长创新型优秀民营│ │ │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河南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郑州市电│ │ │子信息企业50强等多项资质及荣誉称号。 │ │ │(四)营销模式优势 │ │ │公司在国内已建立覆盖下游客户聚集区域的完善营销网络,并推行“专家营│ │ │销”模式,即通过配置拥有较强技术背景的销售人员负责开拓市场、维护区│ │ │域客户、了解区域客户需求信息,快速解决客户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完成售│ │ │前、售中、售后全流程服务。在“专家营销”模式下,公司在为客户提供服│ │ │务的过程中便于持续关注客户的切实需求,形成技术和市场的全方位对接,│ │ │也便于公司及时发现区域市场机会并加以转化落地。此外,公司通过设立海│ │ │外事业部专项负责国外市场的开拓,并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国际展会,结合网│ │ │络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 │ │(五)管理体系优势 │ │ │在发展过程中,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CCSR9001船用产品质量 │ │ │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GB/T2949│ │ │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GB/T2300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双重预防管理体系等认│ │ │证。此外,公司多项产品获得了CE、UL、CCS(中国船级社)、BV(法国船 │ │ │级社)、ABS(美国船级社)等认证。 │ │ │(六)企业文化优势 │ │ │公司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创新、专注、精益求精;诚信、担当、│ │ │合作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导向│ │ │、凝聚和约束作用,让企业文化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良│ │ │好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团队稳定、团结、务实,大部分人员是│ │ │公司创业至今的骨干,且从业经验普遍在十年以上,覆盖公司研发、制造、│ │ │营销、供应链、质量、财务等各个业务部门,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能够带│ │ │领公司向共同目标努力。 │ ├──────┼─────────────────────────────────┤ │经营指标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76.54万元,同比增长8.50%;实现归属于上│ │ │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71.93万元,同比增长8.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 │ │ │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594.83万元,同比增长24.33%;经营活动│ │ │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9.57%。 │ ├──────┼─────────────────────────────────┤ │竞争对手 │英国深海电子(Deep Sea Electronics., Ltd.)、丹麦丹控公司(DEIF A/│ │ │S)、捷克科迈公司(ComAp A.S.)等。 │ ├──────┼─────────────────────────────────┤ │品牌/专利/经│品牌:公司的“SmartGen”系列产品在发电机组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经过用│ │营权 │户多年的使用和市场检验,“SmartGen”品牌以可靠的质量、丰富的功能、│ │ │适中的价格、广泛的适应性和及时专业的售后服务获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 │ │评。 │ │ │专利: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463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实 │ │ │用新型专利25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5项,并作为主要单位之一参与起草 │ │ │了3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及4项团体标准。 │ ├──────┼─────────────────────────────────┤ │投资逻辑 │公司是国内较早专业从事内燃发电机组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自动控制系│ │ │统等相关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制造企业,也是国内较早推出模块化控制的企业│ │ │。公司研发、生产的内燃发电机组控制器、双电源智能切换控制器等产品,│ │ │以可靠的质量、丰富的功能、适中的价格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部分产品已│ │ │实现国产化替代。此外,在某些高端特殊应用领域,公司和行业客户联手,│ │ │已开发出适合特殊行业需求的产品。 │ │ │与公司核心业务直接竞争的企业均为技术领先、研发能力强、历史悠久的跨│ │ │国企业,后者在中高端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近年来,以众智科技为代│ │ │表的国产阵营,凭借产品可靠的质量和稳定的性能,以及多年持续不断的研│ │ │发和创新,核心产品的性能已与跨国企业相当,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同时│ │ │,公司核心产品在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已进入业内一线│ │ │品牌行列。 │ ├──────┼─────────────────────────────────┤ │消费群体 │应急保障、消防抢险、国防系统、工程机械、船舶动力、矿山石油开采、通│ │ │信、基建、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智能大厦、工业互联网、智能微电网、储│ │ │能系统、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多领域。 │ ├──────┼─────────────────────────────────┤ │消费市场 │国内、国外 │ ├──────┼─────────────────────────────────┤ │行业竞争格局│1.非道路用内燃机 │ │ │根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非道路内燃机销量中,│ │ │发电机组用161.97万台,同比增长15.45%;船用5.72万台,同比增长1.24% │ │ │;工程机械用90.66万台,同比下降4.97%;农业机械用521.78万台,同比增│ │ │长31.57%;园林机械用151.04万台,同比增长2.85%;通用18.84万台,同比│ │ │增长16.08%。 │ │ │以柴油作为燃料类型的非道路用内燃机(柴油机)销售中,发电机组用40.8│ │ │6万台,同比增长16.18%;船用5.72万台,同比增长1.24%;工程机械用84.3│ │ │9万台,同比减少5.52%;农机用148.84万台,同比减少4.36%。 │ │ │据海关总署数据整理,2024年内燃机行业进出口总额335.79亿美元,同比增│ │ │长8.80%,其中,进口91.43亿美元,同比增长5.38%,出口244.37亿美元, │ │ │同比增长10.14%。 │ │ │柴油机进口15.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8%,其中船舶用柴油机增长24.34% │ │ │;柴油机出口13.41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其中船用舷外点燃往复或旋转│ │ │式活塞内燃发动机增长5.83%。 │ │ │发电机组进口8.21亿美元,同比增长42.98%,其中小功率375KVA>P的内燃 │ │ │发电机组为负增长,375KVA<P的内燃发电机组增长超29%;发电机组出口54│ │ │.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其中375KVA<P压燃式内燃机发电机组增长超1│ │ │5%。 │ │ │整体来看,2024年全国内燃机行业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累积│ │ │效应持续显现,终端市场拉动,叠加企业年底冲刺,推动销量持续回升并呈│ │ │现向好趋势;另一方面,由于能源结构转型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加深,行业竞│ │ │争加剧,传统能源市场空间受到挤压。 │ │ │2.低压配电(ATS) │ │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数字化、智能化│ │ │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我国双│ │ │电源自动转换开关(AutomaticTransferSwitch,ATS)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 │3.新能源/混合能源 │ │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十四│ │ │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 │ │ │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助力电力装备资金│ │ │有效加大投入,促进内燃发电机组智能化升级,推动电力系统优化配置资源│ │ │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构建和完善新型电力体系。 │ │ │2024年以来,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 │ │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 │ │意见》《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 │ │24—2027年)》等重要政策指导文件,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 │ │展,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 │ │电力系统,充分发挥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 │ │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优势。 │ ├──────┼─────────────────────────────────┤ │行业发展趋势│1.非道路用内燃机 │ │ │尽管面临能源结构转型的挑战,但随着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数字经济基础│ │ │设施建设加速,特别是AI技术驱动下数据中心与智算中心的快速扩张对备用│ │ │电源配套的强需求,为内燃发电机组行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呈现出“传统│ │ │领域提质、新兴场景增量”的发展态势。 │ │ │2.低压配电(ATS) │ │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在性能、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上│ │ │不断提升,逐渐取代了传统开关设备。智能化、模块化产品的普及,为高端│ │ │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也推动了整个低压配电行业的技术升级。 │ │ │3.新能源/混合能源 │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曾在2023年10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 │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引入绿色能源,鼓励算力中心采用源网荷储等技│ │ │术,支持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展融合开发与就近消纳,逐步提高算│ │ │力设施的绿电使用率。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数据中心 │ │ │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表示将新建及改扩建数据中心的可再│ │ │生能源利用目标和方案作为节能审查的重要内容,逐年提升新建数据中心项│ │ │目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根据该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要初步形成算力与电│ │ │力的双向协同机制,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的绿电占比将超过80%。 │ │ │在一系列的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混合能源相关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不断 │ │ │拓展和明确,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 │行业政策法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 │ │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推│ │ │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 │行动方案(2024—2027年)》、《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 │ │。 │ ├──────┼─────────────────────────────────┤ │公司发展战略│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2023-2025),公司将继续秉承“让控制更智能” │ │ │的企业使命,依托自身出色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坚持底层技术创│ │ │新与产品研发,深耕优势细分行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 │,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和服务附加值,逐步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 │ │名的内燃发电机组及发动机自动控制、低压配电自动控制领域整体系统解决│ │ │方案提供商,为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 │ │在上述整体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公司在下一年度仍将保持专注,坚持将“自│ │ │主研发”作为企业战略发展基石,确立“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创新为驱动│ │ │”的发展理念;坚持底层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开发多│ │ │系列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向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和绿色化发│ │ │展;坚持深耕优势细分行业,围绕下游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加│ │ │大对发电机组控制技术、多机并联技术、智能配电控制技术、混合能源控制│ │ │技术等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对产品优化升级、更新迭代;坚持以客│ │ │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和服务附加值。在巩固公│ │ │司传统业务在优势市场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拓新能源/混合能源等 │ │ │新业务领域,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 ├──────┼─────────────────────────────────┤ │公司日常经营│报告期内,公司以内燃发电机组及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自动控制│ │ │系统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核心业务,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丰富的行业经验和│ │ │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在相关领域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同时,公司积极顺│ │ │应能源转型趋势,将新能源/混合能源自动控制系统相关产品和服务作为战 │ │ │略新业务,逐步加大布局力度,致力于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公司可持│ │ │续发展。依据下游行业类型,公司业务可划分为以下三大板块: │ │ │1.内燃发电机组及发动机板块 │ │ │报告期内,公司在该板块的业务主要为发电机组控制器、工程机械控制器、│ │ │船用机旁控制器和系统配套产品,以及相关解决方案。 │ │ │(1)发电机组控制器 │ │ │公司研发的内燃发电机组及发动机控制系统,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于│ │ │一体,不但提供开机、停机、数据测量、判断与控制和故障保护功能,而且│ │ │还提供电量测量、电量显示和电量保护等功能,通过与发动机、发电机系统│ │ │集合,提升动力系统的整体效率,提升全系统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 │ │ │(2)工程机械控制器 │ │ │工程机械类用控制器系列产品主要包括柴驱空压机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 │ │发动机CAN监控仪、水泵机组控制器、消防水泵机组控制器和压裂车控制器 │ │ │以及综合电量采集保护模块等配套,适用于燃料驱动、电力驱动的水泵、灯│ │ │塔、空压机、压裂车、钻井机械等工程机械,可广泛应用于灌溉、消防、矿│ │ │山开采、石油钻井等场景。 │ │ │(3)船用机旁控制器 │ │ │船用机旁控制器系列产品可用于船舶设备与海洋工程等方面,主要应用于各│ │ │种类型船舶的动力推进装置、发电用发动机控制系统、海上风电发电机组控│ │ │制系统以及配电系统中。 │ │ │(4)数字电压调节器 │ │ │公司推出的数字电压调节器(DVR)可实现自动电压调节和励磁电流调节, │ │ │适用于各种无刷交流同步发电机如永磁励磁发电机,辅助绕组励磁发电机,│ │ │自励磁发电机等,是近年来公司的又一系列国产化替代产品。 │ │ │2.低压配电板块 │ │ │报告期内,公司在该板块的业务主要为双电源、三电源智能控制系统产品及│ │ │解决方案,具体包括智能切换控制器、自动转换开关等ATS产品及相关系统 │ │ │配套,可适用于国家规定的一级负荷,如数据中心、智能大厦、通信基站、│ │ │矿山石油开采、船舶、工业园区、医疗卫生、军事设施等陆用、船用场景。│ │ │3.新能源/混合能源板块 │ │ │新能源/混合能源为公司的新业务板块,主要涉及智能微电网、光储充一体 │ │ │化充电站、柴储一体机、工商业储能等分布式能源系统中与储能系统控制及│ │ │能源管理需求相关的产品、解决方案,目前已推出能量管理系统(EMS)、 │ │ │电池管理系统(BMS)、锂电池保护板以及储能柜系列产品。该板块产品可 │ │ │搭建能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又能相对独立的小型电网,也可实现储能系统与│ │ │风、光、油、气等的多能互补,同时也能实现数据采集上传、监测、保护、│ │ │均衡控制等功能,满足智能微电网及相关储能系统的需要。 │ │ │报告期内,储能变流器(PCS)研发、测试进程正在有序推进,已有客户试 │ │ │用。 │ ├──────┼─────────────────────────────────┤ │公司经营计划│2025年度,公司将继续围绕既定发展战略规划,抓住良好的政策环境及市场│ │ │机遇,加强政策研判及各下游行业市场需求的总结研究,并保持对前沿科技│ │ │趋势的关注,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满足终端应用场景自动化、数字化、智能│ │ │化和绿色化的需要,进而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 │ │公司拟采取以下措施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 │ │ │1.持续优化公司运营环境,提升运营效率,使运营管理水平与业务发展速度│ │ │相匹配; │ │ │2.持续提升现代化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建立更加科学可行的│ │ │现代化公司治理架构; │ │ │3.严格资金、成本和投资管理,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体系│ │ │,从严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积极实现全面降本增效目标; │ │ │4.倡导创新文化,完善技术开发和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 │采取对外引进和对内整合的办法,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 │ │配套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的高级科研人才。同时,继续整合企业内│ │ │部的研发力量,建立健全自主研发体系和高效的研发队伍,夯实公司在市场│ │ │竞争中的核心技术优势; │ │ │5.推进绩效考核体系改革,完善增量绩效考核体系,落实考核责任,促进公│ │ │司整体绩效的提高; │ │ │6.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用人环境,以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与专业│ │ │水平,并通过多种方式大力扩充人才队伍,不断改善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 │ │结构和专业结构,建立符合企业快速发展需要的人才梯队; │ │ │7.深入推进核心产品国产化、全国产化替代战略,继续加大一系列重点研发│ │ │项目及新业务的研发投入,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