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301489 思泉新材 更新日期:2025-05-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石墨烯、一带一路、新能源车、小米概念、消费电子、新材料、小米汽车、AI手机PC
风格:融资融券、基金独门、两年新股、专精特新
指数:深次新股
【2.主题投资】
──────┬──────┬────────────────────────────
2025-04-17│一带一路 │关联度:☆☆☆
──────┴──────┴────────────────────────────
公司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香港思泉新材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全资孙公司越南思泉新材有限
公司并投资建设散热产品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 3500 万美元
──────┬──────┬────────────────────────────
2025-02-08│新能源车 │关联度:☆☆☆
──────┴──────┴────────────────────────────
公司热管理产品在汽车方面主要应用于汽车座舱电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细分领域
──────┬──────┬────────────────────────────
2024-12-12│小米汽车概念│关联度:☆☆☆
──────┴──────┴────────────────────────────
小米系公司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客户,公司为小米消费电子产品及小米汽车提供散热产品
──────┬──────┬────────────────────────────
2024-03-04│AI手机PC │关联度:☆☆☆
──────┴──────┴────────────────────────────
公司目前已拥有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均热板、热管、导热垫片、导
热凝胶、导热脂等较为完整的导热材料产品,应用场景为手机(含AI手机)、平板、笔电(含AIPC)
等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基站等领域。
──────┬──────┬────────────────────────────
2023-10-27│新材料 │关联度:☆☆☆
──────┴──────┴────────────────────────────
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热管理材料、磁性材料、纳米防护材料等
──────┬──────┬────────────────────────────
2023-10-27│小米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主要销售的产品为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等热管理材料,主要应用
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应用领域。目前,公司已成为小
米、vivo、三星、谷歌、ABB、伟创力、比亚迪、富士康、华星光电、深天马、闻泰通讯、华勤
通讯、龙旗电子等的合格供应商。
──────┬──────┬────────────────────────────
2023-10-27│石墨烯 │关联度:☆☆☆
──────┴──────┴────────────────────────────
公司主要销售的产品为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等热管理材料。
──────┬──────┬────────────────────────────
2023-10-24│消费电子概念│关联度:☆☆☆☆☆
──────┴──────┴────────────────────────────
公司主要销售的产品为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等热管理材料,主要应用
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应用领域。
──────┬──────┬────────────────────────────
2023-11-02│无线充电 │关联度:☆☆☆
──────┴──────┴────────────────────────────
公司产品纳米晶软磁合金是一种通过热:处理获得的纳米晶结构的软磁合金,纳米晶软磁合
金是无线充电产品的关键材料。
──────┬──────┬────────────────────────────
2023-10-27│比亚迪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主要销售的产品为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等热管理材料,主要应用
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应用领域。目前,公司已成为小
米、vivo、三星、谷歌、ABB、伟创力、比亚迪、富士康、华星光电、深天马、闻泰通讯、华勤
通讯、龙旗电子等的合格供应商。
──────┬──────┬────────────────────────────
2023-10-27│谷歌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主要销售的产品为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等热管理材料,主要应用
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应用领域。目前,公司已成为小
米、vivo、三星、谷歌、ABB、伟创力、比亚迪、富士康、华星光电、深天马、闻泰通讯、华勤
通讯、龙旗电子等的合格供应商。
──────┬──────┬────────────────────────────
2023-10-27│富士康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主要销售的产品为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等热管理材料,主要应用
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应用领域。目前,公司已成为小
米、vivo、三星、谷歌、ABB、伟创力、比亚迪、富士康、华星光电、深天马、闻泰通讯、华勤
通讯、龙旗电子等的合格供应商。
──────┬──────┬────────────────────────────
2023-10-27│华为概念 │关联度:☆☆
──────┴──────┴────────────────────────────
2021年,公司有对华为销售产品
──────┬──────┬────────────────────────────
2023-10-24│创业板注册制│关联度:☆☆☆
──────┴──────┴────────────────────────────
公司于2023-10-24在深交所创业板注册上市
──────┬──────┬────────────────────────────
2023-10-24│转板A股 │关联度:☆☆☆
──────┴──────┴────────────────────────────
思泉新材:【839556:2016-11-04至2020-03-05】于2023-10-24在深交所上市
──────┬──────┬────────────────────────────
2025-03-31│基金独门 │关联度:☆☆☆
──────┴──────┴────────────────────────────
截止2025-03-31,公司仅出现在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基金的投资前10名股票中
──────┬──────┬────────────────────────────
2024-10-24│两年新股 │关联度:☆☆☆
──────┴──────┴────────────────────────────
公司于2023-10-24上市,发行价:41.66元
──────┬──────┬────────────────────────────
2023-10-27│专精特新 │关联度:☆☆☆
──────┴──────┴────────────────────────────
公司已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3.事件驱动】
──────┬───────────────────────────────────
2024-08-30│华为Mate 70预计11月发布,新一轮手机换机拐点有望到来
──────┴───────────────────────────────────
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表示,华为旗舰手机Mate 70预计会在今年11月份左右发布。华为Mat
e 70系列采用侧边指纹+3D人脸识别双重解锁方案。系统方面,华为Mate 70系列将首发HarmonyO
S NEXT系统,该系统可以理解为纯血版鸿蒙,同时搭载新一代麒麟处理器。
──────┬───────────────────────────────────
2024-05-30│苹果、三星、小米纷纷入局,AI手机未来出货比例或激增至54%
──────┴───────────────────────────────────
Canalys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16%的智能手机出货为AI手机,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激增至
54%。受消费者对AI助手和端侧处理等增强功能需求的推动,2023年至2028年间,AI手机市场以6
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预计这一转变将先出现在高端机型上,然后逐渐为中端智能手
机所采用,反映出端侧生成式AI作为更普适性的先进技术渗透整体手机市场的趋势。
──────┬───────────────────────────────────
2024-05-24│AI手机今年出货量或达1.7亿部,华为、三星等巨头纷纷布局
──────┴───────────────────────────────────
据行业媒体报道,有消息称,荣耀将在其即将推出的智能手机中,集成谷歌的人工智能(AI
)功能,提供生成式AI体验。2024年,一众AI手机新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此,这一年也被业
界广泛视为AI手机的“元年”。5月16日,AllinAI后的星纪魅族正式发布了全新FlymeAIOS系统
、魅族21Note等产品。此外,本月OPPO、iQOO等厂商还将在AI手机上有新动作。随着AI和5G时代
到来,手机行业对散热材料和器件的要求大幅提升,原因是5G芯片的计算能力比4G芯片至少高5
倍,功耗高出大约2.5倍,需要更强性能的导热材料和导热器件。
──────┬───────────────────────────────────
2023-12-12│多个AI PC产品即将推出,明年有望成AI PC规模性出货元年
──────┴───────────────────────────────────
继10月19日宣布启动AI PC加速计划后,英特尔将在12月14日的“AIEverywhere”发布会上
正式推出其首个AI PC处理器——代号MeteorLake的酷睿Ultra处理器。除英特尔外,三星电子将
于12月中旬推出全球首款AI PC。12月15日,2024华硕酷睿UltraAI PC轻薄本新品发布会将召开
。
──────┬───────────────────────────────────
2023-11-22│AI PC时代即将开启,明年出货量或达1300万台
──────┴───────────────────────────────────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全球PC库存已基本恢复到健康状态。其中,2024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
量有望提升2-5%,2024年大量AI PC推出将提升整体PC销售价格。2024年AI PC大规模出货即将开
启,TrendForce预计2024年全球AI PC整机出货量达到1300万台。多家巨头布局AI PC,引发了市
场对AI PC较高的关注。10月24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展示了联想AI PC。10月20日,
英特尔宣布启动“AI PC加速计划”,计划通过提供工程软件和资源,于2025年前为超过1亿台PC
实现人工智能特性。此外,苹果提出了与Wintel和Windows+ARM阵营相似的概念,将AI作为提升P
C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公司是一家以热管理材料为核心的多元化功能性材料提供商,致力于提高电│
│ │子电气产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热管理材料、│
│ │磁性材料、纳米防护材料等,是国内专注于电子电气功能性材料领域的高新│
│ │技术企业。 │
├──────┼─────────────────────────────────┤
│产品业务 │主要从事电子电气功能性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为热管理系│
│ │列产品和环境适应系列产品两大模块。 │
├──────┼─────────────────────────────────┤
│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
│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实行以产订购的采购模式,其他生产物料和非生│
│ │产物料实行合格供应商询比价采购的采购模式。公司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管理│
│ │制度和流程、规范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并设置了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通│
│ │过系统实施电子化管理。 │
│ │2、生产模式 │
│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精益生产的生产模式。公司制定了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制│
│ │度、表单和流程,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样品试制,客户认证合│
│ │格后进行批量生产。 │
│ │3、销售模式 │
│ │公司实行直销的销售模式。公司制定了高效的销售管理制度和流程,并设置│
│ │了专门的市场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不同市场、不同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
│ │、业务信息收集、合同签订、销售实施过程跟进、售后服务等。 │
│ │4、研发模式 │
│ │公司实行以自主研发为主,并积极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进行合作开发的研发模│
│ │式。公司制定了组织健全、运行高效的研发创新机制,依托公司较强的技术│
│ │实力和科研力量,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以市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热管理材料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
│ │石墨散热片、热管、均热板、导热垫片、导热凝胶、导热脂等。 │
│ │公司产品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
│ │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散热领域。凭借良好的│
│ │产品质量和优异的服务,公司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
│ │关系,已成为小米、vivo、三星、谷歌、ABB、伟创力、比亚迪、富士康、 │
│ │华星光电、深天马、闻泰通讯、华勤通讯、龙旗电子等的合格供应商。 │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加│
│ │强技术研发和积累,提升研发水平。公司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科研力量,│
│ │是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2021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整流器件用│
│ │无铅钎料回流焊焊接推荐工艺规范》(T/CWAN0005-2021)团体标准的起草 │
│ │单位之一,已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被│
│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1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广东省│
│ │科学技术厅认定的“广东省石墨散热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的“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公司被广东知识产权│
│ │保护协会认定为“2020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完成的“高导│
│ │热柔性石墨膜的高温烧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和“高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涂│
│ │布定向成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两项科学技术成果被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认│
│ │定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的人工合成导热石墨片、石墨散热膜、合成石│
│ │墨卷材、金属晶体散热片、高分子包覆合成石墨均热板等产品均被评为“广│
│ │东省高新技术产品”,高导热柔性石墨膜产品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名优高│
│ │新技术产品”。 │
├──────┼─────────────────────────────────┤
│核心竞争力 │(一)技术领先优势 │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
│ │企业,掌握高温烧结、定向成型、表面改性、纳米合成、精密涂覆、真空镀│
│ │膜等核心技术,拥有多项行业内相对领先产品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成│
│ │果。随着与公司业务相关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 │公司也不断研发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满足下游市场快速变化│
│ │的需求。 │
│ │作为行业领先的散热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技│
│ │术积累,持续为行业的创新与进步贡献力量。报告期内,公司重视并加大研│
│ │发投入,研发团队显著壮大,研发人员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2.97%,研发人│
│ │员占比增长1.06%,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56.42%。报告期内,公司新获 │
│ │得15项发明专利(含1项美国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截至报告期│
│ │末,公司共有11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3项(含3项境外专利),实用新型│
│ │专利75项。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实力获得多项认证,先后被认定为东莞市市│
│ │级工业设计中心、广东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东莞市中小│
│ │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专项资金中小企业。高效务实的研发团队、健全的│
│ │研发体系和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为公司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二)成本控制优势 │
│ │公司拥有先进的材料技术、生产工艺和精细化的管理体系,能够较好地平衡│
│ │产品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和自动化设│
│ │备投入,并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原材料利用│
│ │率和产品良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增强公司的盈利│
│ │能力。 │
│ │(三)品牌和客户资源优势 │
│ │公司深耕散热行业多年,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热管理材料、磁性材│
│ │料、纳米防护材料等功能性材料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供商之一,可以一│
│ │站式解决电子电气产品多功能性需求。由于下游行业知名企业有着较为严格│
│ │的供应商准入标准,需要经历漫长且严格的认证过程。经过多年的积累,公│
│ │司已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智能家居、服务器、通信等行业的国│
│ │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产能规模不断扩大、研发技术不断提升、业务范围不断│
│ │拓展,同时借助上市公司平台优势,公司品牌知名度、客户认可度及市场影│
│ │响力显著提升。丰富的产品系列和优质的客户资源,有利于公司充分发挥产│
│ │业协同效应和优化资源配置,在获取行业发展信息和导入新产品方面保持优│
│ │先优势,为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
│经营指标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51.10%。 │
├──────┼─────────────────────────────────┤
│竞争对手 │Panasonic、Kaneka、Graftech、中石科技、碳元科技、飞荣达、深圳垒石 │
│ │热管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品牌/专利/经│专利: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15项发明专利(含1项美国专利)和5项实用新│
│营权 │型专利的授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11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3项( │
│ │含3项境外专利),实用新型专利75项。 │
├──────┼─────────────────────────────────┤
│投资逻辑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
│ │企业,掌握高温烧结、定向成型、表面改性、纳米合成、精密涂覆、真空镀│
│ │膜等核心技术,拥有多项行业内相对领先产品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成│
│ │果。随着与公司业务相关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 │公司也不断研发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满足下游市场快速变化│
│ │的需求。 │
│ │公司深耕散热行业多年,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热管理材料、磁性材│
│ │料、纳米防护材料等功能性材料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供商之一,可以一│
│ │站式解决电子电气产品多功能性需求。 │
├──────┼─────────────────────────────────┤
│消费群体 │北美大客户、小米、vivo、三星等国内外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 │
├──────┼─────────────────────────────────┤
│消费市场 │境内外销售。从销售区域来看,公司产品销售以内销为主。 │
├──────┼─────────────────────────────────┤
│增持减持 │思泉新材2024年11月4日公告,公司股东富海新材拟自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 │
│ │后的3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15.3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 │
│ │数的2%;股东南山基金计划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83.5万股,即不超过公│
│ │司股份总数的1.45%。截至公告日,富海新材持有公司股份340.00万股,占 │
│ │公司总股本的5.8945%。南山基金83.50万股,持有公司股份1.4476%。 │
│ │思泉新材2025年2月8日公告,公司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廖骁飞计划20│
│ │25年3月4日至2025年6月3日,以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
│ │份数量合计不超过100.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7337%;股东、 │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吴攀减持公司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100.00万股,即不超│
│ │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7337%。截至公告日,廖骁飞持有公司股份624.5840万 │
│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8282%);吴攀持有公司512.7220万股(占公司总股│
│ │本的8.8889%)。 │
├──────┼─────────────────────────────────┤
│项目投资 │思泉新材2024年5月16日公告,公司拟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香港思泉新材有 │
│ │限公司出资设立全资孙公司越南思泉新材有限公司并投资建设散热产品项目│
│ │,计划投资总额3500万美元。建设周期:2年。 │
├──────┼─────────────────────────────────┤
│行业竞争格局│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的兴起源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2011年人工合│
│ │成石墨散热膜开始大规模应用于智能手机,随后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 │产品领域得到拓展。发达国家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产业起步较早,拥有丰│
│ │富技术积累及应用推广经验。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在消费电子行业应用之│
│ │初,市场主要由Panasonic、美国Graftech、日本Kaneka等知名生产厂商占 │
│ │据,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
│ │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的发展与下游行业紧密相关,随着消费电子产业链向│
│ │亚洲转移,以及国内相关产业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以中石科技、碳元科技、│
│ │思泉新材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 │凭借价格、区位及服务优势开始对海外龙头企业形成冲击,行业竞争格局从│
│ │垄断竞争向市场化竞争转变。 │
├──────┼─────────────────────────────────┤
│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为石墨散热片、导热垫片、热管、均温板等热管理│
│ │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
│ │终端,以及服务器、通信、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中高端散热领域。 │
│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1.7亿 │
│ │部,同比下降约3.2%,随着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环境改善,以及人工智│
│ │能技术应用,全球手机市场回暖,根据IDC的市场研究报告,预计2024年全 │
│ │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2亿部,同比增长2.8%,此后到2028年将继续保持│
│ │增长。 │
│ │根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2.74亿 │
│ │台,同比下降12.9%。在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下,随着AI大模型的逐 │
│ │步应用,AIPC有望带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复苏。根据Canalys预测,2024 │
│ │年出货量预计到2.67亿台,较2023年增长8%;根据IDC预测,AIPC(不含AI │
│ │平板电脑)在中国PC市场中新机的装配比例将在未来几年中快速攀升,将于│
│ │2027年达到85%,成为PC市场主流。根据IDC预测,2024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
│ │量预计将达到2.654亿台,预计同比增长2.0%。 │
│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可穿戴产品出货量 │
│ │约为1.86亿部,同比增长约2%。2024年,随着经济复苏和新兴市场的增长,│
│ │消费电子行业面临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可穿戴设备有望在2024年实现进一步│
│ │增长,IDC预计设备出货量将达到5.597亿部,较2023年增长10.5%。 │
│ │公司热管理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根据韩国调研机构SNER│
│ │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达到705.5GWh,同 │
│ │比增长38.6%,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预计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有望达到1│
│ │.2TWh,同比增长接近35%,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仍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测,2024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1,100G│
│ │Wh,同比增长超27%,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超820GWh,同比增长超20%。 │
│ │以上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将给公司的热管理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
│ │将在2023年稳健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在│
│ │服务器、通信、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业务,推动公司│
│ │持续健康发展。 │
├──────┼─────────────────────────────────┤
│行业政策法规│《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
│ │换新行动方案》、《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加力支持大规│
│ │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
│ │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
│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通知》、《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
│ │》 │
├──────┼─────────────────────────────────┤
│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将秉持“成为全球高可靠电子系统防护与热控技术的领航者”的企业愿│
│ │景,深度聚焦电子电气可靠性工程领域,以热管理与防水密封的协同设计为│
│ │核心优势,构建起一套全面且深度集成的失效解决方案,覆盖从芯片级至设│
│ │备级全维度。通过公司的技术与方案,助力于3C电子、AIOT、数据中心、新│
│ │能源、高端装备等行业在极端工况下突破性能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 │
├──────┼─────────────────────────────────┤
│公司日常经营│1、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北美大客户订单增量较大 │
│ │2024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了公司业绩的显著提升。公司订单充足,│
│ │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51.10%。北美大客户是公司重要客户之一│
│ │,2024年该客户订单大幅增长,公司在北美大客户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
│ │2、多维布局,积极发挥业务协同效应 │
│ │报告期内,在产能扩张、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积│
│ │极布局和优化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布局了散热风扇、液态硅胶、电子胶粘│
│ │剂、液冷等多项新业务,从而使得汽车领域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在智能│
│ │家居、无人机、储能等客户开发方面继续有所突破,成功与相关行业知名客│
│ │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在AI服务器、光模块等领域,公司积极推进重要客户的│
│ │认证,为后续业务合作奠定基础。 │
│ │3、募投项目产能释放 │
│ │公司自2023年10月上市以来,积极推动募投项目建设。报告期内,随着募投│
│ │项目的逐步投产,主要产品的产能逐步释放,公司有能力承接更多订单,从│
│ │而推动业绩显著增长。 │
│ │4、技术研发升级 │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积极推进多个在研项目进展│
│ │,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生产效率,以精准匹配市场与客户需求,驱动│
│ │业绩增长。 │
├──────┼─────────────────────────────────┤
│公司经营计划│2025年,主要围绕以下方面推进公司发展战略: │
│ │1、多业务板块协同共进,深耕战略客户 │
│ │持续提升市场份额,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各业务协同发展。一方面,继续巩│
│ │固和提升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既有优势,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汽车、储能│
│ │、服务器、智能家居等市场。一方面,积极发挥业务协同效应,依托现有客│
│ │户资源、技术积累和研发力量,发挥新业务与现有业务的协同效应,以热管│
│ │理材料为战略原点,深化与北美大客户、小米、vivo等重要客户的长期战略│
│ │合作,打造多业务板块协同共进的增长新引擎,实现公司快速、高质量、可│
│ │持续发展。 │
│ │2、加强关键技术储备,持续进行研发投入 │
│ │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工艺改造,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与客户需求,│
│ │不断提升公司在石墨膜、散热模组、半导体芯片散热材料、精密制造、数字│
│ │化生产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构建│
│ │核心竞争力。 │
│ │3、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
│ │围绕公司未来战略方向以及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业务布局、技术研发、产│
│ │品规划和产能规划,重点推进石墨膜扩产项目、液冷产品生产项目、石墨烯│
│ │&合成石墨垂直取向热界面材料项目、高性能导热散热产品建设项目(二期│
│ │)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从而加快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
│ │4、推行精益管理,持续提升运营水平 │
│ │围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