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03122 合富中国 更新日期:2025-02-2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智能医疗、新冠检测、AI医疗
风格:QFII新进、近已解禁、微小盘股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5-02-10│AI医疗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与某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合作人工智能+,创建临床诊断AI辅助系统
──────┬──────┬────────────────────────────
2024-03-19│智能医疗 │关联度:☆☆☆
──────┴──────┴────────────────────────────
公司有临床诊断AI辅助系统。
──────┬──────┬────────────────────────────
2022-03-01│新冠检测 │关联度:☆☆
──────┴──────┴────────────────────────────
公司分子诊断类产品主要为核酸检测相关试剂
──────┬──────┬────────────────────────────
2024-10-24│高盛持股 │关联度:☆
──────┴──────┴────────────────────────────
截止2024-09-30,高盛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持有151.31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38%)
──────┬──────┬────────────────────────────
2024-10-24│摩根中国A股 │关联度:☆
│基金持股 │
──────┴──────┴────────────────────────────
截止2024-09-30,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持有83.9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
为:0.21%)
──────┬──────┬────────────────────────────
2024-10-24│境外知名投行│关联度:☆
│持股 │
──────┴──────┴────────────────────────────
截止2024-09-30,UBS AG持有244.03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61%)
──────┬──────┬────────────────────────────
2024-09-02│猴痘概念 │关联度:☆☆☆
──────┴──────┴────────────────────────────
公司已应部分客户需求,提供了猴痘病毒检测试剂。
──────┬──────┬────────────────────────────
2023-08-14│医疗耗材供应│关联度:☆☆☆
│链SPD │
──────┴──────┴────────────────────────────
公司提供的集采降本服务,以为医院提供?SPD?平台商所做的产品配送服务为基础
──────┬──────┬────────────────────────────
2022-03-01│体外诊断 │关联度:☆☆
──────┴──────┴────────────────────────────
公司分子诊断类产品主要为核酸检测相关试剂
──────┬──────┬────────────────────────────
2025-02-21│微小盘股 │关联度:☆☆☆
──────┴──────┴────────────────────────────
截止2025-02-21公司AB股总市值为:30.57亿元
──────┬──────┬────────────────────────────
2025-02-12│近已解禁 │关联度:☆☆☆☆☆
──────┴──────┴────────────────────────────
公司于2025-02-17有股份解禁,占总股本比例为55.00%
──────┬──────┬────────────────────────────
2024-10-23│QFII新进 │关联度:☆☆☆☆☆
──────┴──────┴────────────────────────────
2024-09-30QFII(2家)新进十大流通股东并持有327.98万股(0.82%)
【3.事件驱动】
──────┬───────────────────────────────────
2022-12-01│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
──────┴───────────────────────────────────
11月30日, 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的公告,自2022年12月1日
起施行。其中提到,政策法规明确禁止销售的药品包括: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配方颗粒。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公司系由合富有限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3月18日,合富有 │
│ │限董事会作出决议,同意以2019年1月31日为基准日整体变更为外商投资股 │
│ │份有限公司,以合富有限截至2019年1月31日的经审计的净资产共计336,001│
│ │,547.75元按照1:0.6310的比例折成212,015,683股,其余123,985,864.75元│
│ │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股份制改造后名称变更为合富(中国)医疗科技股│
│ │份有限公司。同日,合富香港、确资有限、员程合伙、员昂合伙、员意合伙│
│ │、员裕合伙、华金有限签署《关于合富(中国)医疗科技贸易有限公司整体│
│ │变更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协议书》。2019年3月22日,全体 │
│ │发起人召开创立大会暨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整体变更设立│
│ │的相关议案。2019年3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出 │
│ │具《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编号:BSQ201901050)。2019年4月19日│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发行人换发《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91310000703011187G)。2019年4月22日,经上会会计师出具的《验资报告》│
│ │(上会师报字[2019]第3878号)审验,截至2019年4月19日,发行人已根据 │
│ │折股方案将合富有限截至2019年1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折合股份总额212,0│
│ │15,683股,股本共计212,015,683元。 │
├──────┼─────────────────────────────────┤
│产品业务 │发行人以终端客户实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有效整合上游供应商资源,构建│
│ │了完善的一体化服务体系,针对医疗机构等客户开展集约化销售业务并提供│
│ │增值服务。发行人主要业务为体外诊断产品集约化业务和医疗产品流通业务│
│ │。 │
├──────┼─────────────────────────────────┤
│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
│ │(1)体外诊断产品集约化销售模式 │
│ │发行人集约化销售模式下的客户为医疗机构等终端客户,主要包括医疗机构│
│ │设备、试剂、耗材集约化解决方案(层峰计划)及针对医疗机构特定需求的│
│ │设备、试剂、耗材解决方案(个案销售)。 │
│ │(2)医疗产品流通业务 │
│ │在原厂特定高新技术仪器业务中,发行人向终端客户推介放射肿瘤、眼科等│
│ │领域的高新仪器,提供装机、培训、维修等增值服务并最终完成销售。 │
│ │2、采购模式 │
│ │(1)体外诊断产品集约化业务 │
│ │1、发行人集约化采购模式 │
│ │体外诊断产品集约化业务系终端客户导向的业务,发行人根据终端客户的需│
│ │求选择仪器、试剂、耗材供应商,通过批量化的集中采购获得较低的采购成│
│ │本。发行人与供应商的合作意向确立后,由双方签署框架协议,约定产品采│
│ │购价格、最低采购金额等主要采购条款。 │
│ │2、集约化采购模式和代理商模式的区别 │
│ │相对代理商模式,集约化模式是指与医疗机构签订中长期业务合同,为其提│
│ │供体外诊断产品的整体供应链管理、库存量管理、采购量预估、科室专业培│
│ │训、信息化建设等一揽子服务。 │
│ │(2)医疗产品流通业务 │
│ │医疗产品流通业务系上游导向的业务,发行人取得订单后,如为自身具备代│
│ │理权的产品,直接从对应原厂进行采购,对于自身不具备代理权的产品,发│
│ │行人向对应领域的原厂及其各大代理商进行采购。 │
│ │3、生产模式 │
│ │报告期内,发行人专注于提供流通领域一揽子解决方案,不涉及自身所销售│
│ │试剂、仪器、耗材的生产。 │
├──────┼─────────────────────────────────┤
│行业地位 │在销售业务模式中以集约化采购模式为主导 │
├──────┼─────────────────────────────────┤
│核心竞争力 │1、与供应商之间的无代理义务且不排除竞品的多品牌合作模式 │
│ │有别于传统代理模式下原厂对代理商的销售区域、销售指标及排除产品竞品│
│ │合作的约束,发行人体外诊断产品能够以无代理义务、不承担销售指标、且│
│ │不排除竞品的合作形式与众多品牌的原厂及各大代理商建立合作关系,并据│
│ │以对全国各地的终端医院推动集约化服务。 │
│ │2、客户需求导向的集约化服务优势 │
│ │发行人建立了体外诊断产品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两岸医疗交流平台,主要通过│
│ │自有服务体系向医疗机构提供体外诊断产品集约化销售及全过程供应链管理│
│ │服务,并协助医院从“加强管理、填补漏洞、降低成本、资源共享”等多方│
│ │面提升管理效益。同时,发行人充分利用自身数十年来积累的两岸医疗资源│
│ │,通过与中国台湾各大医疗机构保持良好往来,第一时间获取前沿的医疗技│
│ │术和可借鉴的成功医院管理经验,并通过两岸医疗机构培训交流、科室共建│
│ │等途径促成两岸医疗资源整合互动互助。 │
│ │发行人的集约化服务模式将医疗机构的体外诊断产品采购模式由多元化转变│
│ │为一体化,采购管理优化和规模带量采购提高了下游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
│ │有效降低从原厂到下游客户的采购层级,进而有效降低单位采购成本。以发│
│ │行人为纽带直接在原厂或代理商、医疗机构间建立联系,并通过中间层级的│
│ │削减及阳光采购助力上游及终端客户共用获益。 │
│ │3、高新技术仪器引进优势 │
│ │发行人在竞品较少、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领域,长期追踪国际前沿领域技术│
│ │及仪器,通过公司两岸医疗资源助力原厂进入大中华市场。十余年来,发行│
│ │人已成功代理并引入包括境外原厂Accuray、TearScience、Viewray在内的 │
│ │多项国外先进医疗设备,合作期内获得原厂授予的最佳全球代理商、最佳表│
│ │现等奖项,相关代理产品覆盖70余家医院,并提供科室培训以及长期的维修│
│ │服务。引入该等仪器有助于终端医院客户进一步与国际先进医疗水平接轨,│
│ │提高医院对疑难病症的诊疗水平,也有助于发行人和终端医院的长期合作。│
│ │4、管理团队优势 │
│ │发行人经过多年的发展,聚集了多位拥有丰富体外诊断产品流通与服务领域│
│ │经验的专家型人才,组建了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发行人管理团队成员多│
│ │具有数十年的医疗器械行业从业经历,核心经营团队主要来自于飞利浦、贝│
│ │克曼等跨国医疗公司大中华区的经营团队,了解医疗市场需求并具备产品市│
│ │场前景的判断能力。 │
│ │5、品牌及先发优势 │
│ │发行人是我国体外诊断产品流通与服务领域领先的集约化服务商之一,也是│
│ │国内较早在体外诊断领域提出集约化销售方式的综合服务商。发行人通过不│
│ │断优化服务模式和内容,拓展业务服务网络,与上游供应商保持紧密合作,│
│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多种途径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发行人在集约化服│
│ │务领域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 │
│ │6、渠道优势 │
│ │发行人已经同百余家三级医院主要体外诊断试剂项目建立了战略合作,向其│
│ │提供全面的体外诊断产品集约化采购服务。发行人已经为客户提供了长期、│
│ │稳定、可信赖的服务,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出于采购成本、具有较多品│
│ │类、较高综合服务能力的渠道商稀少的考虑及为保障产品长期稳定供应,客│
│ │户通常不会反复更换供应商。发行人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已经拓展│
│ │蔓延到客户运营的每个环节,双方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 │
│ │7、经验优势 │
│ │发行人在十数年为客户提供体外诊断产品集约化服务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地│
│ │区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需求积累了长期的行业经验,并基于行业地位、品牌│
│ │口碑和已有客户资源不断地拓展新的客户。同时发行人能够为客户提供增值│
│ │服务的过程中,作为桥梁推动两岸医疗机构携手共进、经验交流、资源共享│
│ │,进一步推动两岸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 │
├──────┼─────────────────────────────────┤
│竞争对手 │上海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塞力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润医疗│
│ │供应链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华润医药集团有限│
│ │公司。 │
├──────┼─────────────────────────────────┤
│投资逻辑 │医疗流通领域的渠道商。 │
├──────┼─────────────────────────────────┤
│消费群体 │医疗机构、体检机构、体外诊断检验科室、疾控中心及血液中心等。 │
├──────┼─────────────────────────────────┤
│消费市场 │大陆地区、境外地区(含中国港澳台与海外地区) │
├──────┼─────────────────────────────────┤
│行业竞争格局│1、行业市场充分竞争,渠道商种类繁多 │
│ │我国体外诊断产品流通与服务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充分化竞争,服务│
│ │商种类繁多。按业务模式划分,既有单纯代理的经销商,又有提供技术支持│
│ │服务的综合服务商;按产品内容划分,既有经销单一品牌多产品种类、经销│
│ │多品牌单一产品种类,也有经销多品牌多产品种类的服务商;按经营区域划│
│ │分,有区域性的服务商和跨地区综合服务商;按流通级别划分,既有与国内│
│ │外体外诊断产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的全国及省级一级代理商,又有大量规│
│ │模较小的依托于一级代理商的二、三级代理商。目前我国体外诊断产品流通│
│ │与服务行业集中度较低。 │
│ │2、区域业务竞争明显 │
│ │由于体外诊断产品的终端用户,包括各级医院及各医学实验室分布在全国各│
│ │地,服务商根据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经销品牌形成不同的主要覆盖区域。目│
│ │前国内服务商大多为区域性公司,企业数量众多,缺乏规模优势,经销品牌│
│ │和品种单一,服务能力较弱,能够提供综合服务、具有规模优势的跨区域服│
│ │务商则数量较少。 │
│ │3、行业竞争发展趋势 │
│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将逐步向具有更多服务网络的跨区域综合服务商│
│ │集中,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行业竞争将体现在产品种类齐全度、服务网│
│ │络和业务规模、仓储管理和物流配送能力、技术支持服务、客户响应能力等│
│ │多领域的综合竞争。全国性的综合服务商数量将逐步增加,业务将向具有规│
│ │模优势且综合服务能力强的服务商集中。 │
├──────┼─────────────────────────────────┤
│行业发展趋势│(1)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趋势 │
│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将向着高端│
│ │免疫进口替代、分子诊断技术升级和POCT便捷化三大方向发展:目前,高端│
│ │的化学发光已成为我国主流的免疫诊断方法,市场规模已达免疫诊断总市场│
│ │的70%以上,且基本被罗氏、雅培、贝克曼等外资巨头垄断。近年随着国内 │
│ │企业对于化学发光技术的突破,不仅在中低端免疫诊断实现了国产化,在海│
│ │外巨头垄断的高端免疫诊断领域亦开始实现了小部分的进口替代。未来随着│
│ │国内优势企业的技术突破、国产化性价比优势以及产业政策助力,有望逐步│
│ │实现高端免疫诊断领域的进口替代。 │
│ │分子诊断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国内企业与海外同行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
│ │分子诊断主要分PCR、基因芯片、基因测序等技术,长期来看基因测序技术 │
│ │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但其成本较高,目前PCR技术仍是分子诊断的主流。受 │
│ │益于精准医疗发展趋势和分子诊断本身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未来相当一段│
│ │时间内分子诊断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
│ │我国正积极推动分级诊疗,使得以中心医院为主的诊治向二级、社区医院转│
│ │移,由此带来的快速检测需求将使POCT发展前景广阔。基层医院方面,受益│
│ │于分级诊疗趋势的影响,将会有更多的患者选择在基层医院接受初步检查。│
│ │由于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是基层医院就诊主流,而POCT在时效性和灵活│
│ │性方面的优势能够满足基本诊断检测需求,同时弥补了基层医院诊断资源不│
│ │足的问题,未来基层医院将会是POCT快速发展的市场。 │
│ │(2)体外诊断产品流通与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
│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将逐步向能够提供一揽子增值服务的集约化综合│
│ │服务商集中,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行业竞争将体现在产品种类齐全度、│
│ │服务网络和业务规模、仓储管理和物流配送能力、技术支持服务、客户响应│
│ │能力等多领域的综合竞争。 │
│ │A、服务网络和业务规模扩容 │
│ │集约化综合服务商的业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在市场网络覆盖的全面│
│ │性和产品种类的完备性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在实现规模效应的同时,取得更│
│ │高的采购成本优势,通过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整体综合服务抢占市场服务商服│
│ │务网络所覆盖的区域越广,越容易得到产品制造商和客户的认可,也有利于│
│ │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稳定、快捷的属地化服务,为客│
│ │户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供应、物流配送和技术服务,为争取更多│
│ │优质客户提供必要的保障。 │
│ │B、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
│ │随着体外诊断产品制造商和服务商分工越来越明确,体外诊断产品终端用户│
│ │对服务商的综合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服务商提供仓储管理、物│
│ │流配送、维修保养、及时响应等日常服务,还希望服务商在医院管理等多个│
│ │层面能够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
├──────┼─────────────────────────────────┤
│行业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年修正)、《医疗器械监督管理│
│ │条例》(2017年修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
│ │见》、《医疗器械注册审评补正资料要求管理规范的通告》(2020年第1号 │
│ │)、《国家药监局关于扩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药监│
│ │械注〔2019〕33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
│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国家药品 │
│ │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第83号公告)、《医疗器械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 │》(2015年第50号)、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4年第64号)、《医│
│ │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3号)、《医疗器│
│ │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医疗器│
│ │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8号)、《国│
│ │家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成品放行指南的通告》、《医│
│ │疗器械分类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企│
│ │业质量管理体系年度自查报告编写指南的通告》、《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
│ │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
│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等4个指导原 │
│ │则的通知》、《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
│ │法》、《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
│ │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通│
│ │告》、《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 │《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验收标准》、《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
│ │业(批发)验收标准和开办申请程序》、《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
│ │范围有效覆盖判定原则及认定程序》、《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标准》、《│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临床检验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落│
│ │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
│ │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新冠病毒检测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巩固成│
│ │果提高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能力的通知》、《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
│ │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
│ │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关于推进医疗联│
│ │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关于在│
│ │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 │
│ │产业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实施│
│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医疗器械标准规划(2018│
│ │-2020年)》、《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 │
│ │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
│ │专项规划》、《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
│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科技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
│ │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突发急性│
│ │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 │
│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
├──────┼─────────────────────────────────┤
│公司发展战略│公司未来将立足于体外诊断流通领域,秉持以创新为本,以建构优质的医疗│
│ │服务和促进大健康产业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一家华人市场最大的为医院客户│
│ │提供优质的差异价值服务以及整体体外诊断试剂集中采购服务的综合服务提│
│ │供商。 │
│ │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主要依托自身所搭建的医疗护理及医管人才两岸交│
│ │流培训平台、国内外检验原厂创新商业模式合作企业、创新科技产品进入市│
│ │场拓展业务战略合作伙伴之竞争优势,增加检验试剂集约化采购规模,扩大│
│ │原厂直供比例,持续引进国内外创新科技产品原厂代理项目并实现销售,进│
│ │一步将发行人体外诊断产品集约化服务的成功经验应用至更广范围的耗材领│
│ │域。 │
├──────┼─────────────────────────────────┤
│公司经营计划│1、集约化服务不断延伸 │
│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现有客户的黏着度,提升服务品质及内涵;通过各种途径│
│ │推广体外诊断试剂集中采购服务,扩大公司客户群体,并将体外诊断产品集│
│ │约化服务的成功经验应用至更广范围的耗材领域。 │
│ │根据本次公司募集资金项目安排,公司将通过自建或引入各地战略合作伙伴│
│ │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营销网点,形成覆盖全国的营销及服务网络,提│
│ │升核心销售市场的技术服务能力和影响力,让公司业务覆盖更广阔的地域,│
│ │直接提升公司效益。 │
│ │公司计划在现有客户方面,藉由长期试剂供应及产品售后等客户服务,培养│
│ │长期客户关系,再搭配灵活的库存管理及品牌的多样化,挖掘客户需求,深│
│ │耕客户服务,提升对客户整体的专业服务质量,通过提供客户配套管理软件│
│ │等措施,帮助客户完成智能化医疗体系的构建,同时配合国家卫健委对于医│
│ │疗机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为现有客户提供相应的两岸资源,以达到客户人│
│ │才梯队培养,专科技术精进的目标,落实经营固定用户群的计划。 │
│ │另一方面,公司拟通过两岸交流等学术活动以及引入各地战略合作伙伴的方│
│ │式,结合公司长久以来的集采经验以及与各上游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为现有│
│ │医疗机构提供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效益的服务方案,促成与医疗机构│
│ │间的长期合作方案来扩大客户群。 │
│ │2、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整合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及高新技术项目,扩 │
│ │大公司业务版图 │
│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医疗│
│ │器械产品需求增加。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与中国医疗器械贸易│
│ │额达63.61亿美元,与同期相比增长7.70%,占中国同期对全球医疗器械对外│
│ │贸易总额的15.12% │
│ │公司旨在服膺国家和卫健委政策下,以临床及健康需求为导向,探寻与国内│
│ │外知名厂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
│ │极整合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新科技,将“先进产品+优质售后”的服 │
│ │务体系带进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公司的业务版图,迈向国际化│
│ │发展。 │
│ │3、搭建两岸医疗信息系统共享平台,推进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建设 │
│ │公司自成立以来便积极的整合两岸的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两岸卫生单位及医│
│ │疗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在两岸医院资源共享上具有先发优势。随着国内医│
│ │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的构建更是成为了医疗资源建设的重要一环│
│ │,公司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发力,为国内医院引入作业流程的数字化措施并优│
│ │化公司的信息化平台,在向医院提供试剂耗材库存管理以及使用效率追踪和│
│ │分析的应用软硬件的同时建立云平台,将终端医院客户的库存信息纳入统一│
│ │管理,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市场把握能力和对销售预期的管控能力。进一│
│ │步的,公司将帮助医院大力发展内部移动化的医疗信息服务,促进医院利用│
│ │信息整合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医院以外。 │
│ │公司将通过推进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在推动两岸卫生单位及医疗机构交│
│ │流的同时,与公司现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加强与医院客户的合作力度,从│
│ │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
│ │4、深化供应商战略合作,强化公司供应链管理,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
│ │随着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不断发展,公司在追求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也在│
│ │通过供应商战略合作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强大的供应链管理是公司可持续发│
│ │展的有力保障。 │
│ │未来公司会在充分平衡内外部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供应商战略合作,扩│
│ │大战略合作供应商范围,不断完善各种形式的合作机制,响应国家卫健委关│
│ │于降低耗占比等相关政策的要求,加大加深与上游供应商的紧密合作,营造│
│ │整个供应链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取得量采所带来的效益并将效益反馈给客│
│ │户,共同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
├──────┼─────────────────────────────────┤
│公司资金需求│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及放肿高新仪器引进项目、信息化升级和医管交流中心│
│ │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
├──────┼─────────────────────────────────┤
│可能面对风险│一、政策及市场风险: │
│ │(一)行业监管的风险;(二)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
│ │二、经营风险: │
│ │(一)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二)“两票制”推行的风险;(三)新冠肺│
│ │炎疫情风险;(四)产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