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05218 伟时电子 更新日期:2025-04-0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特斯拉、智能家居、汽车电子、虚拟现实、OLED概念、消费电子、MiniLED
风格:外资背景、定增预案、股权转让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4-09-26│智能家居 │关联度:☆☆☆
──────┴──────┴────────────────────────────
公司产品有应用于智能家居产品。
──────┬──────┬────────────────────────────
2023-11-13│汽车电子 │关联度:☆☆☆
──────┴──────┴────────────────────────────
公司主要从事背光显示模组、液晶显示模组、触控装饰面板、显示组件、智能显示等产品研
发、生产、销售,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汽车、VR、数码相机、小型游戏机、平板电脑、手
机、智能家居、工控显示等领域
──────┬──────┬────────────────────────────
2022-08-19│虚拟现实 │关联度:☆☆☆
──────┴──────┴────────────────────────────
2021年上半年,公司VR背光显示模组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652.78万元,占公司销售收入7.8
8%。
──────┬──────┬────────────────────────────
2022-08-10│MiniLED │关联度:☆☆☆
──────┴──────┴────────────────────────────
公司目前正在进行miniLED相关技术的研发。截至目前,伟时电子及其子公司已经取得产品
相关专利共计58项。
──────┬──────┬────────────────────────────
2021-11-05│特斯拉概念 │关联度:☆☆☆
──────┴──────┴────────────────────────────
公司是特斯拉的间接供应商,产品应用于TESLA MODEL X车型。
──────┬──────┬────────────────────────────
2021-10-12│消费电子概念│关联度:☆
──────┴──────┴────────────────────────────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触摸屏
──────┬──────┬────────────────────────────
2021-08-11│OLED概念 │关联度:☆☆☆
──────┴──────┴────────────────────────────
公司已开展将热弯曲面玻璃、 触摸屏和 OLED 贴合的工艺研究, 稳步向 OLED 领域布局。
──────┬──────┬────────────────────────────
2024-12-04│智能座舱 │关联度:☆☆☆
──────┴──────┴────────────────────────────
公司在智能座舱方面均取得了进展。
──────┬──────┬────────────────────────────
2024-11-30│定向增发 │关联度:☆☆
──────┴──────┴────────────────────────────
公司2024-11-30公告:定向增发预案董事会通过,预计募集资金48000.00万元。
──────┬──────┬────────────────────────────
2023-11-30│长安汽车概念│关联度:☆☆☆
──────┴──────┴────────────────────────────
公司子公司重庆伟时主要从事汽车内饰及车载显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要客户为福特、长
安、东风、上汽等汽车厂商
──────┬──────┬────────────────────────────
2023-01-13│比亚迪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产品应用到比亚迪仰望车型。此外,公司产品还应用到比亚迪其他车型。
──────┬──────┬────────────────────────────
2020-11-13│触摸屏 │关联度:☆☆
──────┴──────┴────────────────────────────
公司主要从事背光显示模组、液晶显示模组、触摸屏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
2020-09-28│东亚自贸 │关联度:☆☆☆
──────┴──────┴────────────────────────────
公司位于江苏,属于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主营为背光显示模组、液晶显示模组等产品研发、
生产、销售。
──────┬──────┬────────────────────────────
2025-01-28│股权转让 │关联度:☆☆☆☆☆
──────┴──────┴────────────────────────────
公司转让6.00%股权给王晓晴。
──────┬──────┬────────────────────────────
2024-11-30│定增预案 │关联度:☆☆☆
──────┴──────┴────────────────────────────
公司2024-11-30公告定增方案被董事会通过
──────┬──────┬────────────────────────────
2020-09-28│外资背景 │关联度:☆☆☆
──────┴──────┴────────────────────────────
公司实控人渡边庸一与第二大股东山口胜,均为日本国籍。
【3.事件驱动】
──────┬───────────────────────────────────
2023-10-31│国内车企陆续推出搭载电子后视镜的量产车型
──────┴───────────────────────────────────
阿维塔在其官方微博公布了新车“阿维塔12”的更多细节。据悉,即将上市的阿维塔12将首
次搭载“全天候零延迟超清电子外后视镜”,该后视镜包含6.7英寸电子外后视镜,搭配2个高清
内显示屏。电子后视镜(CMS),是用摄像头和监视器的组合来取代传统的光学后视镜,显示模
式为外部摄像头采集图像,处理后显示在舱内显示屏上,同时可以集成类似盲区预警、障碍物提
示等功能。公开数据统计,使用CMS可以使乘用车的风阻系数降低3%~7%,使新能源车的高速续
航里程增加5%。券商表示,目前CMS尚处于0-1起步阶段,未来规模量产将带动全产业链采购成本
和制造费用下降。此外,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CMS还可与ADAS域和智能座舱域进行融合,
进一步减少方案的硬件需求。预计2025年国内电子后视镜(内+外)总体市场规模超过60亿元。
──────┬───────────────────────────────────
2023-09-28│机构预计22-30年OLED显示面板需求面积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1%
──────┴───────────────────────────────────
Omdia最新研究表明,从2022年到2030年,OLED显示面板的需求面积复合年增长率(CAGR)
将达到11.0%。各大品牌正逐步将OLED显示面板应用于电视、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
等更广泛的消费电子产品高端系列中。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显示面板领域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
30%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42%,并有望在未来保持稳定增长。
──────┬───────────────────────────────────
2023-09-14│特斯拉汽车将取消实体后视镜,电子后视镜迎发展机遇
──────┴───────────────────────────────────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X平台再次重申,特斯拉未来的汽车将不需要实体测视镜及后视镜。国内
车企近日发布的阿维塔12车型也取消了传统外后视镜,改为了电子版。电子后视镜通过摄像头加
车内显示屏幕来实现观察后方和侧向车辆,由于摄像头尺寸较小,且可具有较宽广的视角,能有
效提高行车安全性。同时,电子后视镜可进一步降低风阻系数,提升续航参数。随着车企的积极
推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地,电子后视镜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
2023-07-20│机构预计23年OLED面板于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将逾五成
──────┴───────────────────────────────────
TrendForce集邦咨询报告显示,OLED在手机市场的比重由于成本持续降低,预估2023年在智
能手机市场渗透率将逾50%。而OLED在电视、笔电市场、平板等其他应用的渗透均不到3%。为了
进一步拓展OLED的市场渗透率,面板厂面临着更严峻的技术挑战来因应规格的提升,同时需要有
效的降低成本来符合市场预期。
──────┬───────────────────────────────────
2023-07-03│电子后视镜加速登场,系统稳定性成破局关键
──────┴───────────────────────────────────
7月1日起汽车电子后视镜CMS新国标GB15084-2022将正式实施,电子后视镜开始加速走上舞
台。事实上,在政策落地前,多家车厂已明确将会搭载CMS,电子后视镜产业链亦在“躁动”。
电子后视镜相较于传统后视镜具有视野更宽、夜晚视野更好、恶劣天气不受影响、体积小巧,风
阻更小等优点,并且可以将外部后视视频信息转化为数字电信号引入车载信息体系,为智能座舱
和自动驾驶视频信息再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多位受访者认为,未来随着产业进阶和规模化,CM
S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探,渗透率和市占率将提升。
──────┬───────────────────────────────────
2023-06-14│全球智能手机OLED面板使用率已达49%,OLED增长态势持续
──────┴───────────────────────────────────
根据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使用OLED显示
面板的比例已达到49%,创造了历史最高值,高于2020年一季度的29%。统计显示,2023年一季度
,OLED面板在售价250美元以上手机中的占比达到了94%。
──────┬───────────────────────────────────
2023-06-07│新标准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多个厂均已明确搭载电子后视镜
──────┴───────────────────────────────────
汽车电子后视镜CMS新国标GB15084-2022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意味着2023年7月
1日起国内取消玻璃后视镜并且搭载CMS的汽车可以合法上路。其中小鹏G7、北汽魔方、广汽埃安
、本田、华人运通等车厂均已明确会搭载CMS。电子后视镜具有视野更加宽阔、减少盲区、自动
实现光线补偿、受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并能够有效降低风阻和风噪,实现节能减排。随着汽车向
着电子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汽车流媒体后视镜产品逐渐成熟,我国新标准将于7月1日正式
开始实施,为国内电子外后视镜的“上车”提供了机遇。券商预计2025年国内电子后视镜(内+
外)总体市场规模超过60亿元。
──────┬───────────────────────────────────
2023-04-18│OLED在汽车显示器市场渗透率或将翻倍提升
──────┴───────────────────────────────────
近期,LGDisplay汽车销售执行董事AhnSang-hyun在参加活动时表示,“OLED在汽车显示器
市场的渗透率将从今年的7%扩大到2026年的15%和2030年的30%”。此外,他还预计车用OLED的平
均尺寸也将从2022年的12英寸增长到2030年的18英寸。据机构测算,2020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
空间为72.8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65.5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7.8%。
──────┬───────────────────────────────────
2023-03-21│科学家发现大规模量产OLED面板的溶液处理方案
──────┴───────────────────────────────────
近日,韩国釜山国立大学近日在量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开发
出了更经济、更卓越的溶液处理(solution-processed)方案。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热交联
聚亚氨基亚芳基(thermallycross-linkablepoly),这是一种耐溶剂的空穴注入层材料,具有
优异的成膜性能、最佳能级和高迁移率,让大规模量产OLED面板成为可能。
──────┬───────────────────────────────────
2023-03-13│苹果明年或首发OLED iPad,国内OLED厂商或将提前布局
──────┴───────────────────────────────────
苹果计划在明年发布首款配备OLED面板的iPad Pro,拥有11英寸和13英寸两个款式。业内人
士称,苹果正在考虑明年首发的OLED iPad的价格,11英寸机型约1500美元左右,13英寸机型约1
800美元左右。与目前的iPad Pro系列相比,11英寸型号贵80%以上,13英寸型号贵60%以上。
──────┬───────────────────────────────────
2023-02-10│打破国外垄断,国产OLED关键材料取得突破性进展
──────┴───────────────────────────────────
国产OLED关键材料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寰采星科技FMM成功实现量产,中国厂商首次打破
日本DNP垄断。FMM是OLED蒸镀工艺中消耗性的核心零部件。目前全球FMM供需比缺口在三成左右
,此前全球只有日本DNP、TOPPAN两家企业供应商,其中DNP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有着垄断性
优势。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公司系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5月25日,伟 │
│ │时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以伟时有限截至2018年1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 │
│ │产人民币26,865.32万元为基础,按照1:0.5915的比例折成15,891.00万股 │
│ │,每股面值1元,净资产超过股本总额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整体变更为伟时 │
│ │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5月25日,德勤会计师出具“德师报(审)字(18│
│ │)第S00366号”《审计报告》,根据该审计报告,截至2018年1月31日,伟时│
│ │有限经审计的净伟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招股意向书1-1-63资产为26,865.32 │
│ │万元。2018年5月25日,金证通评估出具“金证通评报字[2018]第0050号” │
│ │《昆山伟时电子有限公司拟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所涉及的昆山伟时电子│
│ │有限公司净资产价值资产评估报告》,根据该评估报告,以2018年1月31日 │
│ │为基准日,伟时有限的净资产评估值为31,574.80万元。2018年5月25日,德│
│ │勤会计师对各发起人投入发行人的资产进行验证并出具“德师报(验)字(1│
│ │8)第00267号”《验资报告》。2018年5月25日,发起人渡边庸一、山口胜、│
│ │宏天基业、宁波泰伟鸿、宁波泰联欣、宁波灿昆、宁波鼎百欣共同签署《伟│
│ │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一致同意以伟时有限截至2018年1月3│
│ │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设立发行人。2018年6月10日,发行人召开│
│ │创立大会暨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成立伟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事│
│ │宜,并签署股份公司《公司章程》。2018年6月15日,发行人取得苏州市工 │
│ │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58375320383│
│ │0Q)。2018年6月22日,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昆开资备│
│ │201800241号”《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对发行人整体变更为股份 │
│ │有限公司的变更事项予以备案。2018年7月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昆山市支局│
│ │向发行人核发了新的《业务登记凭证》,产品(业务)编码为143205832008│
│ │06274244,经办外汇局为国家外汇管理局昆山市支局,经办银行为上海浦东│
│ │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山支行,业务类型为FDI对内义务出资。 │
├──────┼─────────────────────────────────┤
│产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背光显示模组、液晶显示模组、智能显示组件等产品研发、生│
│ │产、销售,形成了以车载显示产品为核心,数码相机、VR、游戏机等消费电│
│ │子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布局。此外,公司还研发、生产、销售橡胶件、五金件│
│ │等产品。 │
├──────┼─────────────────────────────────┤
│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
│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LED、光学膜材、FPC、塑料粒子、电阻、钢材、模具配件│
│ │、LCD等。公司采购根据生产计划并结合采购周期展开。 │
│ │2、生产模式 │
│ │报告期内,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生产模式,并以自行生产为主,外协加工│
│ │采购为辅的模式组织生产。 │
│ │为保障产品质量,公司建立了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对原料、在制品和成品│
│ │都按规定的编号或标记进行标识,公司品质部门和制造部门检验人员负责对│
│ │生产过程及各流程节点制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
│ │3、销售模式 │
│ │(1)发挥自身营销优势获取业务。公司在昆山、东莞、日本和韩国等设立 │
│ │了销售部门,利用自身销售网络公开、公平的获取业务订单。公司通过应用│
│ │市场发展趋势和产品发展方向分析,积极寻找目标客户,并通过与潜在客户│
│ │接洽、谈判,稳步推进合作关系。 │
│ │(2)利用合作商社的客户网络获取业务。公司合作的贸易商均具有供应链 │
│ │管理优势,其购销网络遍布全球,通过合作商社的客户网络资源,积极寻求│
│ │潜在客户。 │
│ │(3)借助合作客户的影响力,拓展新客户。公司主要客户为车载显示领域 │
│ │的供应商,均是在业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行业影响力较高、信誉卓著,│
│ │与公司合作多年,关系稳固。通过主要客户的业内口碑及行业内的影响力为│
│ │公司拓展新的客户资源。 │
│ │(4)积极开发中国大陆和世界其他各地的新客户。 │
├──────┼─────────────────────────────────┤
│行业地位 │全球车载背光显示模组领域领先企业之一 │
├──────┼─────────────────────────────────┤
│核心竞争力 │1、客户优势 │
│ │公司凭借突出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高效高质的产品供应能力和即时响应│
│ │能力,公司已与全球知名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商以及国内外Tier1、Tier2供应│
│ │商建立了合作、信任、共赢和协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同时,优质的客户群体│
│ │和良好的客户关系,增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 │在车载领域液晶显示器件需求稳步增长的大背景下,有利于持续吸引更多优│
│ │质客户与公司开展合作,让公司在竞争中占据相对有利的地位。为保证终端│
│ │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运行的稳定性、成本的竞争优势,公司对供应商进行严│
│ │格审核后与其建立相对稳定的业务关系,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发│
│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2、技术研发优势 │
│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产品研发,是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被江苏省工业和│
│ │信息化厅等部门认定为“2023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被苏州市科技│
│ │局认定为“高性能车载显示模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苏州市工业和信息│
│ │化局评为“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和“2021年度苏州市新型显示20强”,被│
│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认定为“省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立足│
│ │自主研发创新,多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平均每年研发费用占公司营业收│
│ │入的比率达到5%至9%,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引进高端研发技术人才,公司│
│ │建立了高效的研发团队,形成了规范化的研发机制,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
│ │保障,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
│ │3、产业链优势 │
│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内部贯通了产品和工艺研发、模具开发制造、结构件生│
│ │产、导光板等精密组件生产、电子器件组立、OCA/OCR贴合等背光显示模组 │
│ │研发和生产主要环节,背光显示模组生产所需模具、五金件、导光板等精密│
│ │器件均能自行生产。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司的内部│
│ │配套需求,大大降低采购成本,而且能保证公司主营产品关键零部件的品质│
│ │,并能根据客户对产品的多样化弹性需求设计开发不同规格性能的零部件,│
│ │实现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功能,及时满足客户交付要求,有效保护了公司自│
│ │主知识产权,为公司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大提高了公司主│
│ │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 │4、产品质量优势 │
│ │公司始终坚持贯彻以客户为中心,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念,以追求质量零缺│
│ │陷为目标,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并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流│
│ │程,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前期开发,到产品试产、量产全过程管│
│ │控。 │
│ │5、快速响应优势 │
│ │对于汽车产业链供应体系而言,响应速度是其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考量│
│ │因素。响应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客户向整车厂交付产品的时间及承担产品│
│ │技术更新风险的大小。 │
│ │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的车载显示背光模组供应商,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
│ │能够迅速研发、设计出不同规格型号、不同安全认证等标准的产品,及时满│
│ │足客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依赖性。 │
│ │6、管理效率优势 │
│ │目前,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品质要求提升│
│ │、产品创新加快等新的变化,对企业管理团队在研发、生产、品质管理、资│
│ │金运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验丰富且具有前瞻性战略思维的管理│
│ │团队作用更加凸显。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将有利于公司在多变的商业环境和│
│ │市场竞争中稳中求进。 │
├──────┼─────────────────────────────────┤
│经营指标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734.7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31%,实现│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5,598.4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56%;扣非后│
│ │净利润为4,653.1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45%;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
│ │司总资产为235,153.61万元,增长32.09%;归属于所有者权益130,433.08万│
│ │元,增长2.73%。 │
├──────┼─────────────────────────────────┤
│品牌/专利/经│专利:公司及子公司新增授权专利8件,均系原始取得。截至2024年12月31 │
│营权 │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3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111件│
│ │,外观设计专利2件,另有37件专利申请正在审查中。 │
├──────┼─────────────────────────────────┤
│投资逻辑 │公司结合客户信息和市场导向,进行前瞻性的技术研发活动,致力于保持和│
│ │巩固在车载背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智能座舱配套产品和高端显示产品研发│
│ │方面走在行业的前列。 │
│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产品研发,是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被江苏省工业和│
│ │信息化厅等部门认定为“2023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被苏州市科技│
│ │局认定为“高性能车载显示模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苏州市工业和信息│
│ │化局评为“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和“2021年度苏州市新型显示20强”,被│
│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认定为“省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 │
│ │公司凭借突出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高效高质的产品供应能力和即时响应│
│ │能力,公司已与全球知名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商以及国内外Tier1、Tier2供应│
│ │商建立了合作、信任、共赢和协同发展的合作关系。 │
├──────┼─────────────────────────────────┤
│消费群体 │终端领域应用的汽车厂商包括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大众、戴姆│
│ │勒、克莱斯勒、福特、通用、T公司、丰田、日产、马自达、本田、沃尔沃 │
│ │、奇瑞、吉利、长城、BYD公司、赛力斯等 │
├──────┼─────────────────────────────────┤
│消费市场 │中国大陆、日本、其他 │
├──────┼─────────────────────────────────┤
│行业竞争格局│1、2024年,汽车工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 │
│ │攀升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
│ │消费拉动效应显著,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生产重心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我国国民经│
│ │济和汽车产业技术工艺持续快速发展,叠加国家多项政策举措促进汽车产业│
│ │升级和鼓励汽车消费,汽车行业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报告期内,根据群│
│ │智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达到9,050万台,同比增长约2.3%。 │
│ │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再次蝉联全球第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全│
│ │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 │,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40%│
│ │,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
│ │2、汽车工业景气与政策支持,利好车载显示市场 │
│ │车载显示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汽│
│ │车工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先后│
│ │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规划,如2023年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
│ │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金融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七部门联合│
│ │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2022年5月30日,国家│
│ │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
│ │35年)》;2017年4月25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三部委联合印发 │
│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中都对汽车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
│ │了路线规划,在政策端为汽车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汽车产业│
│ │链上游的车载显示行业也将受益。 │
│ │3、国际产业转移,车载背光显示行业前景广阔 │
│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初期,行业内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 │等地,主要企业有美蓓亚、韩国E-LITECOM公司、中国台湾的瑞仪光电和中 │
│ │强光电等。过去若干年以来,液晶产业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受此带动,我│
│ │国大陆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较快,行业内涌现出众多企业。背光显示模组│
│ │行业作为液晶显示行业的配套产业,其分布与液晶显示行业息息相关,同样│
│ │呈现出较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目前,我国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背光显示模│
│ │组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
│ │现阶段,我国大陆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中小企业较多,同质化严重,竞争较为│
│ │激烈;公司凭借自身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的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
│ │创新,通过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下游优质客户需求,顺利进入│
│ │到技术门槛较高的下游领域,在产品、技术、服务和客户等方面确立了竞争│
│ │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成为行业认可的少数优质供应商之一。│
├──────┼─────────────────────────────────┤
│行业发展趋势│1、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产销两旺,新能源汽车增长趋势明显 │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
│ │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
│ │中汽协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将继续稳中向好发展,汽车产销将持续增长。│
│ │预计2025年汽车总销量3290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
│ │望达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 │
│ │2、车载背光显示模组需求放量,消费类背光显示模组未来可期 │
│ │3、Mini--DLED增速迅猛,将成为显示领域发展新方向 │
│ │近年来,平板显示行业技术的变革及下游行业新态势的出现引领了背光显示│
│ │模组行业在技术、市场及产品结构上的趋势,车载背光显示模组市场规模在│
│ │汽车智能化进程带动下得到快速提升,大屏化、轻量化已成为下游显示屏市│
│ │场的消费趋势,下游客户定制化需求更加突出。 │
│ │根据亿渡数据预测,未来几年Mini-LED市场快速增长,预计2026年Mini-LED│
│ │背光显示模组市场空间将达到1250亿元。 │
│ │4、VR产品应用广泛,销量未来可期 │
│ │着眼未来,从VR相关细分市场的规模来看,我们可以预见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 │。随着消费者对娱乐体验要求的提高,以及相关硬件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
│ │低等因素的影响,VR产品市场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
│ │5、消费电子领域不容忽视的市场——便携式游戏机 │
│ │随着Switch2的推出,预计2025年全球游戏机用面板出货量将出现上升趋势 │
│ │。 │
├──────┼─────────────────────────────────┤
│行业政策法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