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88105 诺唯赞 更新日期:2025-04-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基因概念、新冠检测、CXO概念、合成生物
风格:融资融券、高市盈率、扣非亏损
指数:科创生物、科创100
【2.主题投资】
──────┬──────┬────────────────────────────
2024-09-24│CXO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产品与服务涵盖基础科研试剂、高通量测序试剂、诊断原料、实验耗材及仪器、诊断试
剂及仪器、医药研发试剂、疫苗评价试剂与疫苗原料、CRO 技术服务等
──────┬──────┬────────────────────────────
2024-05-14│合成生物 │关联度:☆☆☆
──────┴──────┴────────────────────────────
公司研究院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根能力”,进一步完善与升级公司酶/合成生物学平台、生物
分析平台、细胞与免疫平台、化学/材料平台
──────┬──────┬────────────────────────────
2023-11-23│基因概念 │关联度:☆☆☆
──────┴──────┴────────────────────────────
公司开发了适用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测序系列生物试剂包括DNA建库、RNA建库、磁珠、定量
、单细胞扩增、表观遗传学等系列,主要面向我国基因测序服务企业
──────┬──────┬────────────────────────────
2021-11-23│新冠检测 │关联度:☆☆☆☆
──────┴──────┴────────────────────────────
目前公司销售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以抗原检测试剂为主
──────┬──────┬────────────────────────────
2025-01-06│抗流感 │关联度:☆☆☆
──────┴──────┴────────────────────────────
子公司南京诺唯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量子点荧
光免疫层析法)
──────┬──────┬────────────────────────────
2024-10-23│定向增发 │关联度:☆☆☆☆☆
──────┴──────┴────────────────────────────
公司2024-10-23公告:定向增发预案已实施,预计募集资金3891.35万元。
──────┬──────┬────────────────────────────
2024-09-02│猴痘概念 │关联度:☆☆☆
──────┴──────┴────────────────────────────
公司有猴痘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试剂盒产品。
──────┬──────┬────────────────────────────
2024-04-18│阿尔茨海默 │关联度:☆☆☆
──────┴──────┴────────────────────────────
公司全资子公司诺唯赞医疗基于化学发光平台的阿尔茨海默症检测项目立项于2020 年, 项
目方案的检测样本为外周血
──────┬──────┬────────────────────────────
2023-11-23│基因测序 │关联度:☆☆☆
──────┴──────┴────────────────────────────
公司开发了适用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测序系列生物试剂包括DNA建库、RNA建库、磁珠、定量
、单细胞扩增、表观遗传学等系列,主要面向我国基因测序服务企业
──────┬──────┬────────────────────────────
2022-11-29│抗原检测 │关联度:☆☆☆
──────┴──────┴────────────────────────────
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原料对外提供约 10 亿人份,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对外提供约 1.1 亿
人份。
──────┬──────┬────────────────────────────
2022-10-31│科创板做市商│关联度:☆☆☆
──────┴──────┴────────────────────────────
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首批科创板做市商股票
──────┬──────┬────────────────────────────
2022-01-05│体外诊断 │关联度:☆☆☆☆
──────┴──────┴────────────────────────────
目前公司销售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以抗原检测试剂为主
──────┬──────┬────────────────────────────
---│不可减持(新 │关联度:☆☆☆☆
│规) │
──────┴──────┴────────────────────────────
公司近20个交易日内跌破发行价,依照减持新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可减持。
──────┬──────┬────────────────────────────
2025-04-01│高市盈率 │关联度:☆☆☆
──────┴──────┴────────────────────────────
截止2025-04-01,公司市盈率(TTM)为:420.67
──────┬──────┬────────────────────────────
2024-10-31│扣非亏损 │关联度:☆☆☆
──────┴──────┴────────────────────────────
截止2024-09-30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815.65万元,扣非净利润为-2981.89万元
【3.事件驱动】
──────┬───────────────────────────────────
2023-10-23│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处于高峰期状态
──────┴───────────────────────────────────
“支原体肺炎”相关话题近日频登热搜榜,有媒体记者分别从北京、重庆、上海、河南、河
北等地多家医院了解到,9月以来各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数量明显增加。多位专
家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每3~5年呈周期性流行,目前全国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从9月份开始
基本都处于高峰期状态。
──────┬───────────────────────────────────
2022-03-14│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发布
──────┴───────────────────────────────────
据国家卫健委3月11日消息,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
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决定,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
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并制定印发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2020年5月26日,立信出具信会师报字[2020]第ZA14610号《南京诺唯赞生物│
│ │科技有限公司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2020年1至3月)》,截至2020年3月31日│
│ │,诺唯赞有限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69,728.54万元。2020年5月26日,银信│
│ │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银信评报字(2020)沪第0369号《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
│ │有限公司拟股份制改制涉及的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
│ │值资产评估报告》,按照资产基础法评估,截至2020年3月31日,诺唯赞有 │
│ │限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值为94,009.63万元。2020年5月27日,诺唯赞有│
│ │限当时的全体30名股东作为发起人签署《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起人协议书》。2020年5月28日,诺唯赞召开创立大会暨2020年第一次临 │
│ │时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同意诺唯赞有限以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方│
│ │式,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诺唯赞有限以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经审计 │
│ │净资产697,285,361.85元、按照1.936903783:1的比例折合成股本360,000,0│
│ │00股,其余337,285,361.85元计入诺唯赞的资本公积。2020年5月29日,立 │
│ │信出具信会师报字[2020]第ZA14947号《验资报告》,经其审验,截至2020 │
│ │年5月28日,发行人已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及公司折股方案,将诺唯赞 │
│ │有限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经审计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697,285,361.85 │
│ │元,按1.936903783:1的比例折合股份总额360,000,000股,每股1元,共计 │
│ │股本360,000,000元,大于股本部分337,285,361.85元计入资本公积。2020 │
│ │年6月4日,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本次股份公司设立事宜向诺唯赞核发变│
│ │更后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192589435065R)。 │
├──────┼─────────────────────────────────┤
│产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主要围绕生命科学、体外诊断、生物医药三大业务板块│
│ │开展,涵盖生物科研试剂、基因测序试剂、实验仪器与耗材、诊断原料、诊│
│ │断试剂及仪器、生物医药试剂、疫苗原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
│ │疫苗临床/临床前生物样本检测服务、抗体发现等技术服务。 │
├──────┼─────────────────────────────────┤
│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
│ │公司是一家研发驱动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工作包括上游共性技术与工艺│
│ │研发、下游产品应用研发以及仪器设备研发,分别由基础科学研究院、各事│
│ │业部研发中心和仪器研究院负责。 │
│ │(1)上游共性技术与工艺研发 │
│ │上游共性技术与工艺研发由公司基础科学研究院负责,以分子生物学、酶学│
│ │、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为基础,研究领域涵盖蛋│
│ │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 │
│ │蛋白制备等,并形成了相关核心技术平台。 │
│ │(2)下游产品应用研发 │
│ │公司三大事业部—生命科学事业部、体外诊断事业部和生物医药事业部分别│
│ │设立研发中心,针对具体市场需求,结合基础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核心原料和│
│ │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应用级的研发,具体包括:负责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开发、│
│ │新技术的调研、论证工作,并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更新,保证公司相关产品│
│ │的市场竞争力;负责制定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实施本部门有关的质│
│ │量管理体系文件;了解市场行情和需求,配合市场与销售部门进行市场开拓│
│ │;配合生产、质量部门,保证在售产品稳定生产和产品的供应与推广等。 │
│ │公司以客户及市场需求为中心进行产品研发,密切关注行业内的技术前沿信│
│ │息、产品创新方向、市场发展趋势等。针对生物试剂,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
│ │式进行产品销售,销售团队在向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分子诊断│
│ │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CRO企业等进行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过程中, │
│ │通过深入交流能够持续了解上述客户以及市场的最新需求,为后续产品研发│
│ │提供方向;对于体外诊断产品,公司持续跟进医疗机构的产品使用情况,并│
│ │根据效果反馈及临床需求进行产品线扩充以及产品性能优化。 │
│ │(3)仪器设备研发 │
│ │公司设有仪器研究院,从事生命科学仪器、POCT诊断仪器等仪器设备的研究│
│ │与开发,以适配公司生产的生物试剂与诊断试剂,形成包括“试剂-耗材-仪│
│ │器”的解决方案闭环。 │
│ │2、采购模式 │
│ │属于关键性原材料/器件的供应商按一类供应商进行管理,需提供营业执照 │
│ │、质检报告、质量协议、关键工艺说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生产工艺│
│ │说明等;其余的物料根据供应商审核制度中的物料分类规则对供应商进行分│
│ │类,必要时需对有特殊工艺及环境要求的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审核通过后│
│ │方可进行采购。公司同时建立供应商管理档案,每年年末进行更新并输出新│
│ │的合格供应商名录。 │
│ │在发生一般供货质量问题时,由采购部负责向供应商书面或口头反馈信息。│
│ │采购的物料如经常发生质量问题,涉及更换供应商时,则需执行公司内部的│
│ │供应商审核制度。 │
│ │3、生产模式 │
│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并结合市场需求制定产品的浮动安全库│
│ │存。公司产品管理部门根据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产品市场销售与推广计划提│
│ │交产品供应需求,生产部门进而根据供需情况、库存情况、安全库存量、生│
│ │产周期等因素制定生产计划,确保产品的及时供应。 │
│ │(1)关键工序自动化:对主要产线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确保产品的质量 │
│ │稳定,减少人工操作偏差和错误率,从而保障产品高质量交付。 │
│ │(2)人员操作标准化:生产部门对员工的日常行为以及生产操作动作均制 │
│ │定了标准的行为规范以及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评价,标准化的动│
│ │作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
│ │(3)生产过程精益化:推进生产和物流部门的5S管理,持续改进时间、空 │
│ │间的浪费,持续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持续提高生产人员素养,保障产品的交│
│ │付质量。 │
│ │4、销售模式 │
│ │公司销售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模式。因生物试剂、体外诊断和技术服务│
│ │面向的客户类型不同,公司对三种业务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并分别运营。│
├──────┼─────────────────────────────────┤
│行业地位 │国内少数具有自主可控开发和产品生产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
├──────┼─────────────────────────────────┤
│核心竞争力 │1、业务延展性优势 │
│ │公司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的建立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酶学、│
│ │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为基础。由于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公司可根据│
│ │自身发展情况、客户及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可选择的研发方向较│
│ │为丰富,并且对于不同细分领域的研发能够互相促进、迭代。 │
│ │2、研发投入与技术优势 │
│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研发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
│ │术,不断地更新迭代现有产品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公司2021、2022、2023│
│ │三个报告期研发费用分别为23,032.15万元、39,610.70万元和33,861.59万 │
│ │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33%、11.10%和26.33%。 │
│ │3、专业团队与人才优势 │
│ │公司业务的稳定增长与持续创新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自创立至今公司初始│
│ │核心技术团队较为稳定,在积累丰富研发创新与管理经验的同时,内部培养│
│ │众多新生技术骨干,满足公司持续性底层技术原始创新与细分领域延展的需│
│ │求。在人才储备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员工总人数的23│
│ │.59%,具备分子生物学、酶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等│
│ │符交叉学科背景。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扩充研发团队、建立│
│ │海外平台、优化薪酬福利与考核激励政策等方式,进一步获得相关专业领域│
│ │的技术人才与资源,充实人才储备。 │
│ │4、客户群资源优势 │
│ │自2012年成立之初,公司立足于生物试剂领域,首先推出PCR、qPCR系列、 │
│ │分子克隆系列等分子类生物科研试剂,陆续服务国内1,000多所高校与科研 │
│ │机构,超过万余客户。公司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通过多年与跨学科、│
│ │跨物种、跨应用领域、从基础科学研究至前瞻性技术探索的大量科研客户合│
│ │作,坚持以“直销+研发支持+销售支持”的业务模式深度参与客户研发与产│
│ │品使用过程,不断收集客户需求与使用反馈,完善产品性能与服务,在提升│
│ │客户粘性的同时,捕捉行业趋势、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
│ │5、自主可控的核心原料研发和生产优势 │
│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与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 │
│ │体发现平台实现了公司生物试剂产品与体外诊断产品核心原料的自主研发与│
│ │生产。公司自主开发的6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25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 │
│ │克隆抗体、120余种化学原料、30余种生化材料等关键原料,是公司重要的 │
│ │竞争优势。 │
│ │6、多种蛋白质表达系统及规模化生产优势 │
│ │在蛋白质制备领域,工业化放大生产的壁垒远高于实验室级别的表达,需保│
│ │证在工业化制备的过程中不损失蛋白质原有的活性和纯度。公司已建成覆盖│
│ │蛋白质的分子设计、改造、重组表达、高密度发酵、分离纯化、质量控制等│
│ │各个环节的完整产线,并拥有大肠杆菌、酵母、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等多种│
│ │蛋白质表达系统,用于酶、抗原及抗体的重组表达制备,目前已保藏表达宿│
│ │主80余种、特有质粒百余种,以应对各类产品的制备需求,形成了规模化、│
│ │多系统的重组蛋白制备平台。 │
│ │7、营销体系优势 │
│ │公司采用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针对生物试剂与体外诊断产品采用│
│ │不同的营销策略,形成了系统化的营销体系,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
│ │的营销服务网络。针对生物试剂,公司在国内20多个重点城市及地区设置直│
│ │销网点,自主开展营销工作,并为客户提供服务。公司生物试剂业务依托于│
│ │上述直销网点,销售团队能够现场解决产品适配性等问题,了解客户及市场│
│ │的最新需求,有利于积累广泛、稳定的客户群体,并不断提升客户粘性。生│
│ │物医药业务客户群体快速拓展,客户数量累计超过1000家。针对体外诊断产│
│ │品,公司的产品已在全国超过30个省市地区的2600多家医疗机构形成销售,│
│ │并积极向海外拓展。 │
├──────┼─────────────────────────────────┤
│经营指标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598.82万元,同比下降63.97%;实现归属于│
│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7,095.62万元,同比下降111.94%。 │
├──────┼─────────────────────────────────┤
│竞争对手 │赛默飞、凯杰、宝生物、纽英伦生物、普洛麦格、KAPA Biosystems、义翘 │
│ │神州、百普赛斯、菲鹏生物、罗氏、雅培、万泰生物、万孚生物、基蛋生物│
│ │、东方生物、圣湘生物。 │
├──────┼─────────────────────────────────┤
│品牌/专利/经│专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整体研发人员数量为637名,占员工总数23.59% │
│营权 │,研发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67.03%;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90项(含│
│ │发明专利申请51项),获得专利授权61项(含发明专利授权26项)。 │
├──────┼─────────────────────────────────┤
│投资逻辑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基于酶、抗原、抗体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及自身│
│ │高效的研发体系能够快速、高效、规模化的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已成功推出│
│ │了包含PCR系列、qPCR系列、分子克隆系列、逆转录系列等多个系列的生物 │
│ │试剂以及包含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胃功能等8个系列的POCT诊 │
│ │断试剂,并形成了覆盖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分子诊断试剂生产│
│ │企业、制药企业、CRO企业、医院等医疗机构等多种客户群体的客户组合。 │
│ │同时针对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公司可快速响应,及时│
│ │研发出相应的检测试剂原料、终端检测试剂等产品与服务。 │
│ │公司为研发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包括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建设高标准的研│
│ │发实验室、提供充足的研发场所等。在技术储备方面,公司拥有分子生物学│
│ │、酶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等多学科技术,建立了多│
│ │项共性技术平台,多技术平台组合形成了多个生物试剂产品系列、POCT诊断│
│ │试剂产品系列,并可拓展提供疫苗临床CRO服务、抗体筛选、工艺技术优化 │
│ │等延伸服务,可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需求。依托先进的技术平台、高效的研│
│ │发效率和充足的研发人员储备,近年来公司每年推出的新产品超过百余种,│
│ │推动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通过不断进行产品的改进和迭代,公司已实现│
│ │在多个细分领域接近或达到进口产品的技术水平,逐步推进进口替代。 │
│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工作,不断强化研发实力与产品开发能力。截至本报告期│
│ │末,公司整体研发人员为637名,研发人员数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为67.│
│ │03%。在知识产权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获得202项知识产权授│
│ │权,其中79项为发明专利授权。 │
├──────┼─────────────────────────────────┤
│消费群体 │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分子诊断、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研发、动物养殖│
│ │及动物检疫等领域。 │
├──────┼─────────────────────────────────┤
│消费市场 │境内、境外 │
├──────┼─────────────────────────────────┤
│行业竞争格局│(1)生物试剂行业 │
│ │国外企业垄断-由于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与国产企业起步较晚,中国生物试剂 │
│ │市场中以国外龙头企业为主,约占90%的市场份额,众多国产厂家目前处于 │
│ │快速发展阶段并且较为分散,总体约占10%的市场份额。 │
│ │高技术壁垒-生物试剂行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的行业,对产品性能和服务 │
│ │有较高要求。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产品研发、│
│ │生产技术、性能指标以及产品品类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
│ │足下游用户科研与生产需求,限制我国生物试剂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
│ │质量体系不完善–受行业起步晚、研发投入不足、生产技术限制等因素影响│
│ │,同时生物试剂产品品类繁多、客户需求复杂多样,难以制定统一的技术与│
│ │质量标准,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缺乏完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
│ │量良莠不齐,与国际竞争对手存在较大实力差距。 │
│ │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的不断推出,科研资│
│ │金预算不断增大,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在数量、质量等多个维│
│ │度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推动了生物试剂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 │。 │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与预测,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的整体规模在2015│
│ │年达到128亿美元,并以6.9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0年的182亿美元 │
│ │,预计于2025年达到272亿美元,2020-2025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
│ │生物试剂行业的发展与基础科研、体外诊断、疫苗、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产│
│ │业的快速进步相辅相成,虽然我国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
│ │来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82亿元以1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
│ │增长至2020年的151亿元,增速远高于上述同期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增速 │
│ │。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432.8亿元人 │
│ │民币,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21.1%,增长潜力巨大。 │
│ │(2)体外诊断行业 │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全球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9│
│ │4亿元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6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1%。至2024年,全│
│ │球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40亿美元,2019-2024年的年均复合│
│ │增长率为6.9%。除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应用直接促进了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
│ │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基数、慢性病及传染病等发病率的提高以及新兴国家市│
│ │场的需求也推动着体外诊断行业的持续发展。 │
│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5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75亿元, │
│ │占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比例为14.70%,年复合增长率为24.32%。未来数年体│
│ │外诊断试剂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到2024年,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
│ │预计将达到1930亿元,2020-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75%,占医疗器 │
│ │械市场规模的比例将达到17.1%。 │
│ │在预测期内,中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市场增长迅速,其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是│
│ │慢性病负担的增长,以及人们对早期疾病检测和检测的关注提升。此外,传│
│ │染病的流行对疾病的迅速检验也产生了极大的需求。相比于整体医疗器械市│
│ │场的增速,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市场增速更快,主要原因是自2020年以来,体│
│ │外诊断在公共卫生防控中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出入境、机场、火│
│ │车站、基层医疗单位等场景得以广泛应用,操作的简易性节约了医疗资源、│
│ │提高了检测效率,其优势进一步展现。同时,针对新疾病的检测需求以及新│
│ │型治疗药物发现等,亦推动了IVD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
├──────┼─────────────────────────────────┤
│行业发展趋势│1、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趋势 │
│ │(1)国产份额不断扩大 │
│ │随着国产生物试剂的种类逐步丰富、品质逐步提高,且国产生物试剂在价格│
│ │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我国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
│ │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CRO企业等对国产生物试剂的接受度逐渐提高, │
│ │国产生物试剂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进口生物试剂受复杂国际形│
│ │势影响出现了价格提升、供货紧张等现象,使得生物试剂的本土化供应链得│
│ │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些优质品牌的生物试剂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进一步推│
│ │动生物试剂的进口替代进程。 │
│ │(2)试剂品种和应用场景不断增加 │
│ │随着包括高通量测序、CRISPR技术在内的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试│
│ │剂的品种不断增加,应用场景随之增加,从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的生命科│
│ │学研究逐渐开始应用到高通量测序、动物检疫、体外诊断等新兴领域。 │
│ │(3)试剂质量不断提高 │
│ │由于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起步较晚,国内生物试剂与进口产品仍然存在一定差│
│ │距。近年来,在我国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和下游应用发展的大力支持下,国产│
│ │生物试剂企业在技术水平方面有所提高,国产生物试剂与进口产品的差距逐│
│ │步缩小。 │
│ │2、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趋势 │
│ │(1)原料关键技术逐步得到重视 │
│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关键原料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国内企业逐步重视原料│
│ │关键技术的研发。 │
│ │2020年初以来,体外诊断试剂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带动上游关键原料的市场│
│ │需求亦相应大幅增加,国外供应商出现了价格上涨或供货紧张的现象,使得│
│ │国内企业进一步认识到研发体外诊断试剂关键原料的重要性。 │
│ │(2)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
│ │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新兴市场,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快速增加,罗氏│
│ │、雅培等海外体外诊断试剂巨头加速了在我国的市场布局,在高端市场的竞│
│ │争中占据优势。国内企业依靠产品价格相对较低、销售渠道相对较成熟,主│
│ │要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优势。未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国产产品的市场份│
│ │额有望逐步提升。 │
│ │(3)产业集中度提高 │
│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具有行业企业数量多、市场集中度低的特征,大多数│
│ │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企业规模较小,且产品同质化严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
│ │制改革,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有望得到提升,将有利于减少低│
│ │水平竞争成本、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及行业内企业个体实力。 │
├──────┼─────────────────────────────────┤
│行业政策法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
│ │《“健康2030”规划纲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关于推进│
│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
│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
├──────┼─────────────────────────────────┤
│公司发展战略│自成立至今,公司坚持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与底层通用技术研究,始终围│
│ │绕功能性蛋白进行技术研发和应用级产品开发,提高生产制造能力,致力于│
│ │将更多国产优质生物试剂、体外诊断产品以及耗材仪器供应至科研院校、基│
│ │因测序服务企业、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CRO企业及疫苗企业 │
│ │、医院等终端用户。公司将秉承“用科技改善人类健康生活”的企业使命,│
│ │坚守“精英团队,专业服务”的宗旨,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不断拓│
│ │展核心技术的应用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