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88137 近岸蛋白 更新日期:2025-05-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免疫治疗、CXO概念、合成生物
风格:融资融券、回购计划、连续亏损、破发行价、专精特新、微小盘股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4-09-02│免疫治疗 │关联度:☆☆☆
──────┴──────┴────────────────────────────
公司多款产品广泛应用在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领域。
──────┬──────┬────────────────────────────
2024-05-07│合成生物 │关联度:☆☆☆
──────┴──────┴────────────────────────────
公司自主研发了23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关键技术平台涵盖了分子生物
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酶学、生物化学、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
多个生物学核心领域
──────┬──────┬────────────────────────────
2022-10-08│CXO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业务包括提供与重组蛋白相关的CRO服务
──────┬──────┬────────────────────────────
2022-09-29│重组蛋白 │关联度:☆☆☆☆
──────┴──────┴────────────────────────────
公司主营业务为重组蛋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提供与重组蛋白相关的CRO服务。
──────┬──────┬────────────────────────────
2022-09-29│首日破发 │关联度:☆☆☆
──────┴──────┴────────────────────────────
公司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跌幅为28.89%
──────┬──────┬────────────────────────────
---│不可减持(新 │关联度:☆☆☆☆
│规) │
──────┴──────┴────────────────────────────
公司近20个交易日内跌破发行价,依照减持新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可减持。
──────┬──────┬────────────────────────────
2025-05-09│微小盘股 │关联度:☆☆☆☆☆
──────┴──────┴────────────────────────────
截止2025-05-09公司AB股总市值为:23.31亿元
──────┬──────┬────────────────────────────
2025-05-09│破发行价 │关联度:☆☆☆☆☆
──────┴──────┴────────────────────────────
截止2025-05-09,公司收盘价相对于发行价跌幅为:-68.42%
──────┬──────┬────────────────────────────
2025-05-07│回购计划 │关联度:☆☆☆
──────┴──────┴────────────────────────────
公司拟回购不超过2000万元(42.5531万股),回购期:2024-07-27至2025-07-26
──────┬──────┬────────────────────────────
2025-04-29│连续亏损 │关联度:☆☆☆☆
──────┴──────┴────────────────────────────
公司2024-12-31、2025-03-31财报归母净利润为负
──────┬──────┬────────────────────────────
2024-04-18│专精特新 │关联度:☆☆☆
──────┴──────┴────────────────────────────
公司已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3.事件驱动】
──────┬───────────────────────────────────
2025-02-28│AI助力药物研发降本增效,“AI+医疗”行业存在爆发式增长机会
──────┴───────────────────────────────────
据报道,记者采访多家药企获悉,AI技术在创新药早期研发阶段已成功实现“降本增效”,
应用价值体现在缩短研发周期、节省成本、提升试验成功概率等方面。中邮证券指出,“AI+医
疗”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的137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553亿美
元,CAGR为35.5%,行业存在爆发式增长机会。政策面上,国内宏观政策利好AI制药,医疗AI三
类证审批加速。“AI+医疗”相对传统医药研发优势显著,在算法+数据+临床场景闭环构建护城
河,“AI+医疗”细分板块享受估值溢价。“AI+医疗”有望应用于药物研发、癌症诊断、医学影
像、手术机器人等领域,行业或迎来巨变。
──────┬───────────────────────────────────
2023-10-09│诺奖花落mRNA技术先驱,肿瘤疫苗赛道开启
──────┴───────────────────────────────────
诺贝尔大会宣布,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授予两位mRNA先驱——美国科学家DrewWe
issman(德鲁?魏斯曼)与匈牙利科学家卡塔琳?卡里科。该消息瞬间引爆了国内外医药圈,该技
术也多次被认为有希望让相关研究者获得诺奖,这一期望终于在2023年成真。mRNA技术在新冠疫
情期间已经展现了商业化潜力,相关药物刷新了畅销药物榜单,国内医药企业也正在快速追赶。
同时,mRNA技术在肿瘤疫苗方面的应用潜力正在被挖掘,或将成为疫后医学技术进步的主赛道之
一。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发行人系由近岸有限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4月14日,近岸 │
│ │有限召开股东会,决定以整体变更方式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同日,近岸有限│
│ │全体股东共同签署《发起人协议书》,同意以2021年2月28日近岸有限经审 │
│ │计的净资产折股设立股份公司,其中注册资本5,000.00万,其余部分计入资│
│ │本公积。2021年4月15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2021年第一次股东大会,同 │
│ │意以发起方式设立股份公司,并选举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2021│
│ │年4月14日,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容诚审字[2021]200Z0│
│ │330号《审计报告》,确认近岸有限截至2021年2月28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
│ │值为14,787.08万元。2021年4月14日,中水致远评估出具了中水致远评报字│
│ │[2021]第020222号《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拟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
│ │公司项目资产评估报告》,近岸有限截至评估基准日2021年2月28日的净资 │
│ │产评估值为16,257.69万元。2021年4月20日,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
│ │合伙)出具容诚验字[2021]200Z0020号《验资报告》,确认上述出资已实缴│
│ │完毕。2021年4月20日,苏州市行政审批局核发了整体变更后的公司营业执 │
│ │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5096944813703。 │
├──────┼─────────────────────────────────┤
│产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
│ │售及提供生物药、体外诊断、mRNA疫苗药物、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的全│
│ │流程应用解决方案。 │
├──────┼─────────────────────────────────┤
│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
│ │公司设立专门销售部、技术支持部、市场部及商务部门负责公司的销售业务│
│ │。同时,公司制定了完善的销售管理制度,包括了《CRM管理制度》《样品/│
│ │测试装跟进制度》《经销商管理制度》《客户反馈控制程序》及《退换货控│
│ │制程序》等,对合同签订、结算方式、信用政策、退换货政策等方面做了严│
│ │格的规定。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 │
│ │2、采购模式 │
│ │(1)原材料、设备采购流程 │
│ │常规原材料由仓库管理员根据原材料备货清单最低/最高库存要求提交采购 │
│ │申请,其他原材料、设备需求由各部门根据研发、生产计划提交采购申请,│
│ │经审批后采购部门汇总采购需求优先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取合适供应商,通│
│ │过询比价、商业化谈判等方式进行采购。 │
│ │(2)服务采购流程 │
│ │公司基于专业化分工及成本因素考虑,对部分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的服务向│
│ │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进行采购。采购的外包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技术│
│ │服务、物流运输等。具体服务采购流程与公司采购原材料、设备采购流程保│
│ │持一致。 │
│ │3、生产模式 │
│ │公司生产活动均为自主生产。公司下设专门的生产部,在生产全过程中均建│
│ │立了质量监控环节和质量保障体系。公司按照《生产原料管理制度》《蛋白│
│ │原液生产管理制度》《蛋白原液生产工艺管理制度》《蛋白原液生产批号、│
│ │有效期及生产日期管理制度》《成品入库审核标准管理制度》及《产品审核│
│ │、放行标准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严格管控生产全过程,并在生产过程中严│
│ │格执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
│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保证生产过程可控,产品质量 │
│ │稳定。 │
│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和安全库存管理的生产模式。对于常规销售额及订单│
│ │量较小的产品,公司不设定最低/最高库存限值控制,通常由客户订单指导 │
│ │生产,公司结合订单需求量、销售预测、边际成本制定生产计划发出生产指│
│ │令,由生产完成后入库交付客户;对于常规销售额较大的产品,公司按安全│
│ │库存管理的产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边际成本,结合产品的特性,制定最低│
│ │及最高库存限值进行安全库存管理。 │
│ │4、研发模式 │
│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前瞻性研发”为原则,研发模式为自主研发│
│ │。公司建立《研发项目管理制度》《重组蛋白开发管理制度》《分子试剂产│
│ │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技术转移管理规程》等制度规范研发过程,保障研│
│ │发成果。 │
│ │公司的研发流程主要包括开发策划、研发立项、研发执行、结项验收等阶段│
│ │。其中,在研发立项阶段,研发部下属项目组提交立项申请,由评审委员会│
│ │评审通过后正式立项;在结项验收阶段,由研发组负责人申请结项,评审委│
│ │员评审验收。 │
│ │5、CRO服务模式 │
│ │公司CRO服务包括两种业务类型,即定制化技术服务和技术包转让。公司下 │
│ │设项目管理部负责公司CRO服务,并制定了《服务项目结项标准管理制度》 │
│ │《服务项目反馈客户标准管理制度》等规范制度。 │
│ │定制化技术服务系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蛋白重组表达、制备或某种工艺开发等│
│ │的技术服务,提供客户相关报告和样品;技术包转让系公司基于已有技术和│
│ │专利所得的研发成果,将其转让于购买方,转让内容为某项专利或技术开发│
│ │成果、对应的样品及相关资料等。 │
├──────┼─────────────────────────────────┤
│行业地位 │重组蛋白试剂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
├──────┼─────────────────────────────────┤
│核心竞争力 │1.技术优势 │
│ │公司坚持创新,自主研发了23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关 │
│ │键技术平台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酶学、│
│ │生物化学、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多个生物学核心领域,并且│
│ │建立了国内少有的从原创研发到应用验证,从规模化生产到质量控制的完整│
│ │体系。 │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研发路径和产品规划契合国家政策导向,特别│
│ │是对应用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创新产品开发能力│
│ │和快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工艺技术和产能。公司重视研发并在mRNA疫│
│ │苗药物、生物药、体外诊断、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 │助力多个mRNA项目、细胞治疗项目、体外诊断项目上市或者进入临床,推动│
│ │表观遗传领域发展。公司具备mRNA疫苗原料酶、诊断原料规模化生产能力,│
│ │可为客户上市产品提供稳定供应。 │
│ │公司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从产品研发、生产、性能检测、质量控制到应用验证│
│ │为一体的综合性体系,产品系各项技术在不同环节综合应用的结果。公司代│
│ │表性产品mRNA原料酶、靶点蛋白、细?胞因子、诊断抗原/抗体、酶及试剂产│
│ │品均系公司核心技术的综合产物。公司Legotein蛋白工程平台、计算机辅助│
│ │蛋白表达设计(CAPE)平台、蛋白分子进化平台、抗体开发平台主要应用在│
│ │公司产品研发环节;规模化生产与质控平台、蛋白质制剂设计平台主要应用│
│ │在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应用技术开发平台主要应用在产品│
│ │性能检测,质量控制和应用评价。 │
│ │2.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整合优势 │
│ │公司紧贴市场,把握细分赛道创新需求、客户痛点,以实际应用需求优化研│
│ │发设计、以实际应用要求生产、以实际应用丰富质控、以实际应用指导销售│
│ │。公司整合产品线和技术平台,形成了多个领域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包括产│
│ │品、服务和技术支持。公司产品和技术覆盖从基因水平、蛋白水平到细胞水│
│ │平的研究,可针对客户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多个环节提供原料、服务和解决方│
│ │案。 │
│ │3.生产和质量优势 │
│ │公司突破了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实现了2000L规模的发酵和分离纯化, │
│ │酶及试剂产品已具备2条2000L规模的高密度原核发酵和纯化生产线,单批菌│
│ │体量超250公斤,单批酶产量超1.2公斤,相关技术具备优势。 │
│ │公司规模化生产工厂和设备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 │设计建设,厂房、设施、设备具有完备的用户需求说明(URS)、工厂验收 │
│ │测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和安装、运行和性能确认(3Q),制订│
│ │了完整的年度验证计划和关键设备的验证方案,保证厂房、设施、设备等硬│
│ │件满足GMP要求。 │
│ │4.人才优势 │
│ │公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拥有多领域、多学科的研发技术团队,公司拥有经│
│ │验丰富和稳定的管理团队以及研发学科带头人,建立了优秀的研发、生产、│
│ │质量控制及营销团队。公司创始人朱化星博士是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交│
│ │通大学客座教授,作为知名重组蛋白质领域专家,深耕重组蛋白质研究与产│
│ │业化领域三十余年。公司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医药行业从业经验,具备极强│
│ │的执行力、经验丰富、视野广阔,独到而敏锐的理解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
│ │提高决策灵活性及速度,匹配客户需求,带动公司各板块业务快速发展。公│
│ │司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提升人│
│ │员素质、优化内部管理体制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对有潜力的专业型和技术│
│ │型人才进行内部重点培养,并建立员工持股平台对公司核心骨干员工进行激│
│ │励,保障公司研发团队的创新和活力。 │
├──────┼─────────────────────────────────┤
│经营指标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191,370.39元,同比下降42.09%;实现归属│
│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43,572.51元,同比下降85.84%;归属于上市公│
│ │司股东的净资产2,188,489,498.05元,同比减少0.53%,公司总资产2,298,9│
│ │15,220.36元,同比减少1.48%。 │
├──────┼─────────────────────────────────┤
│竞争对手 │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诺唯赞、菲鹏生物。 │
├──────┼─────────────────────────────────┤
│品牌/专利/经│品牌:报告期内,公司的产品与服务获得了行业与客户认可,获得“亚太区│
│营权 │CGT行业之星——2023年度最优原材料提供商”、“2023未来医疗100强·创│
│ │新医疗商业及供应链服务榜TOP100”、“2023年合成生物学产业价值金榜”│
│ │、“2023年中国生命科学服务企业品牌100强”等多项荣誉称号。 │
│ │专利: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产品400个,新增授权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3 │
│ │项。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数量99项。 │
├──────┼─────────────────────────────────┤
│投资逻辑 │在酶及试剂方面,作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生物试剂之一,其下游应用范围│
│ │非常广泛。公司重点布局mRNA原料酶,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1年度│
│ │公司在国内mRNA原料酶及试剂市场国内厂商排名第一,占据国内市场39.80%│
│ │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
├──────┼─────────────────────────────────┤
│消费群体 │生物药、体外诊断、mRNA疫苗药物、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 │
├──────┼─────────────────────────────────┤
│消费市场 │境内、境外 │
├──────┼─────────────────────────────────┤
│行业竞争格局│公司所处的重组蛋白行业用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导│
│ │向的科研机构或高校实验室,另一类则是工业用户,包含以研发、生产为核│
│ │心的制药企业、疫苗企业以及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商等。 │
│ │抗体药行业与mRNA疫苗药物行业以创新研发型的企业为主,主要资金来源为│
│ │风险投资,2023年以来行业投资总量出现下滑趋势,主要投向细胞治疗、基│
│ │因编辑、ADC、双抗等细分创新领域,市场结构有所调整;体外诊断行业特 │
│ │别是头部企业在过去几年积累了较多自有现金,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对创新│
│ │项目研发投入有所增强;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公共财政持续高强度投│
│ │入,且高端蛋白原料国产替代需求较大。 │
│ │球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长期由国外品牌占据。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
│ │2020年全球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由进口品牌领跑,第一和第二名分别为R&│
│ │DSystems和PeproTech,国内企业在技术、质量和规模等方面与国外品牌存 │
│ │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生物科技产业发│
│ │展迅速,技术进步显著,国内涌现了一批技术先进、具有竞争力的重组蛋白│
│ │厂商。此外,国内生物制药、基因与细胞治疗、体外诊断、mRNA疫苗药物等│
│ │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为重组蛋白行业发展与国产替代创造良机。随着科│
│ │学研究、生物药行业的发展及精准医疗的兴起,科研机构、生物医药和诊断│
│ │企业对于重组蛋白质量的要求显著提升,客户倾向于选择性能优异、质量稳│
│ │定的重组蛋白,提高药物研发及生产的成功率。技术实现能力强、产品质量│
│ │好、品牌影响力强的重组蛋白原料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 │获得市场认可并得到持续发展。 │
├──────┼─────────────────────────────────┤
│行业发展趋势│(1)mRNA疫苗药物领域技术和应用方向更加多样化 │
│ │报告期内,RNA新技术层出不穷,如环状RNA、自复制mRNA、不加帽mRNA的设│
│ │计、递送方式升级(如靶向特定组织或器官、加强递送效率等方向)。应用│
│ │领域持续拓展,从传染病疫苗拓展到治疗性mRNA肿瘤疫苗、mRNA蛋白替代疗│
│ │法、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等。传染病疫苗从单价到多联多价,并进一步拓展│
│ │到动保领域,mRNA相关产品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mRNA疫苗药物的产业化周│
│ │期较长(疫苗研发周期一般需要8到10年,蛋白类药物平均研发周期为10年 │
│ │),国内外的mRNA疫苗药物研发管线丰富,但除mRNA新冠疫苗外尚未有产品│
│ │上市。随着更多疫苗管线产业化进程的推进,mRNA原料需求未来有望逐步放│
│ │量。 │
│ │(2)单抗药物研发热度趋缓,双/多抗和ADC等细分领域活跃度升高 │
│ │单抗药物研发热度趋缓,双/多抗和ADC等细分领域活跃度升高,2023年有十│
│ │余款双/多抗和ADC药物顺利出海,数量及金额创历史新高,国内药企创新实│
│ │力愈发受到全球的关注和认可。 │
│ │(3)基因与细胞治疗领域发展迅速,原料国产化替代将加速 │
│ │根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2010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共有2555 │
│ │项免疫细胞疗法相关临床试验登记,其中中国1234项(48.3%),2016年起, │
│ │中国已成为免疫细胞临床试验主要开展地区。 │
│ │中国细胞疗法发展迅速,目前已有5款细胞治疗药物上市,多个CAR-T、CAR-│
│ │NK、TIL、TCR-T获批IND。AAV产品共有32款获NMPA批准进入临床,其中2023│
│ │年就有16款,目前已有三款产品推进到临床Ⅲ期,随着中国基因治疗药物的│
│ │快速发展,未来将有多个基因治疗药物进入BLA申请阶段。 │
│ │(4)体外诊断领域 │
│ │①POCT产品满足诊断能力下沉的市场需求,将成为未来分子诊断产品重要发│
│ │展方向 │
│ │未来体外诊断市场核心驱动因素来自人口老龄化和疾病防控意识提升所带来│
│ │的患者增长,以及县级、基层医院在政策驱动下对于检测试剂/设备采购需 │
│ │求的上升。《“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要求大力推动创新产品研发,│
│ │重点发展体外诊断等领域的医疗器械,疾病筛查、精准用药所需的各类分子│
│ │诊断产品。 │
│ │随着医疗诊断时间、便利性等方面要求升级,叠加分子诊断企业寻求技术产│
│ │品创新的市场竞争需求提升,POCT产品因其适用于医院急诊、基层医疗单位│
│ │、家庭等多种检验场景,满足诊断能力下沉的市场需求,将成为未来分子诊│
│ │断产品重要发展方向。 │
│ │②可冻干/冻干原料需求增加 │
│ │受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集采价格压力影响,体外诊断企业出海成为大趋│
│ │势,冻干产品相较液体试剂具有明显的运输成本和稳定性优势,出海企业对│
│ │可冻干原料、冻干微球等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国产诊断原料替代空间广阔│
│ │。 │
│ │③动物诊断需求增强 │
│ │随着畜禽类规模化养殖的检疫程序将更加完善、宠物数量上升及老龄化问题│
│ │的出现,检疫和医疗需求不断上升将直接带动诊断试剂市场积极发展。根据│
│ │艾瑞咨询披露的数据,中国动物诊断市场规模2020年为114亿元,2025年预 │
│ │计增长至224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4.5%。动物诊断试剂需求的上升对│
│ │上游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原材料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
│ │此外,类器官除广泛用于器官发育、再生医学、药物筛选、基因编辑、疾病│
│ │建模等领域,在体外诊断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精准医疗方面,类器│
│ │官相关试剂盒已在医院/医检所被用于药敏等研究,目前已有相关产品获得 │
│ │医疗器械备案。 │
├──────┼─────────────────────────────────┤
│行业政策法规│《蛋白原液生产管理制度》、《“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重组蛋│
│ │白开发管理制度》、《蛋白原液生产批号、有效期及生产日期管理制度》、│
│ │《技术转移管理规程》、《蛋白原液生产工艺管理制度》、《规划》、《成│
│ │品入库审核标准管理制度》、《产品审核、放行标准管理规程》、《分子试│
│ │剂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
│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生产│
│ │原料管理制度》、《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
├──────┼─────────────────────────────────┤
│公司发展战略│公司战略目标为以创新蛋白质技术与蛋白质应用技术创新为依托,为生物医│
│ │药行业提供便捷、高效和创新的蛋白质原料、工具及解决方案,构铸以创新│
│ │蛋白质原料为基础的产业链生态,推动生命科学及应用领域创新与产业化进│
│ │程,提供生命科学领域底层创新驱动力。 │
│ │公司发展战略: │
│ │1、密切关注科技新动向,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底层创新推动行业创新 │
│ │,坚持前瞻性布局。 │
│ │2、坚持蛋白质技术与蛋白质应用技术相结合,以创新原材料与技术解决方 │
│ │案推动下游应用发展,以工具创新为杠杆提升下游效率。 │
│ │3、以蛋白质原料在生物医药、mRNA、诊断、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为 │
│ │立足点,积极综合前沿生命学科科学特别是在NGS/AI/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 │
│ │最新成果,拓展蛋白质及应用技术新的应用领域。 │
│ │4、积极推进人才战略,吸引全球人才,营造自主创新环境,鼓励和培养有 │
│ │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 │
│ │5、积极把握国产替代的时代机遇,利用上市公司资源优势整合资源,为生 │
│ │命健康领域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
│ │6、在人才、技术与市场等方面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整合全球范围内生命 │
│ │科学新技术,服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 │
├──────┼─────────────────────────────────┤
│公司日常经营│公司秉承“专注底层创新,赋能生物医药行业”的理念,专注于重组蛋白质│
│ │技术与应用解决方案,致力于为下游客户提供及时、稳定、优质的产品及服│
│ │务,以蛋白质工具和技术的创新,助力全球生物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技术│
│ │与产品创新升级。公司从下游客户的应用需求出发,专注各应用领域业务,│
│ │夯实重组蛋白核心竞争力,全面整合公司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和23项核心技 │
│ │术,推动从技术导向转变为向客户提供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积极发挥原料│
│ │与技术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以蛋白质原料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构建│
│ │,完善并强化针对十余个细分领域市场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为公司高质量发│
│ │展奠定基础。 │
├──────┼─────────────────────────────────┤
│公司经营计划│2024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主营业务,铸造产业链新生态,有序推进公司战略│
│ │规划和业务布局,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
│ │高生产及管理效率,以期公司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能够保持增长态势。 │
│ │1、完善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
│ │围绕重组蛋白质技术与蛋白质应用解决方案创新,升级优化现有产品,不断│
│ │丰富和拓展公司核心产品线品类,加大推进mRNA、生物药、细胞培养、类器│
│ │官、体外诊断等领域的相关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升级,综合定制化技术服务,│
│ │完善不同应用方向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深度探掘客户需求,提升产品与定制│
│ │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能力。 │
│ │2、持续拓展市场份额 │
│ │公司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业务团队,加大营销网络的覆盖│
│ │力度;继续推动整合营销和数字化营销,扩大公司知名度,解决更多客户需│
│ │求;加强客户拓展力度,强化科研市场布局,通过产品和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 │增加客户粘性,形成“点-线-面”的销售网络,提升市场份额。建设海外业│
│ │务团队,加大在海外市场的线上线下推广,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
│ │品牌知名度,拓展海外业务。 │
│ │3、优化人才队伍和体系建设 │
│ │公司将持续引入各层次、多学科领域研发技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进一步│
│ │提升企业研发和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薪│
│ │酬福利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的培养、评价和监督机制,构建复合型高│
│ │素质人才梯队,实现公司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 │不断优化和完善各职能部门及相应管理体系建设,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财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等,进一步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制度落地,提升公司│
│ │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 │
│ │4、降本增效,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
│ │公司将不断强化管理协作,优化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计划、生产流程与库存│
│ │管理,降低产品的生产与管理成本,降低库存周期,加快产品周转周期。强│
│ │化矩阵式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公司将通过引进、培训、交流等│
│ │方式提高相关技术岗位的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