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芳源股份(688148)热点题材主题投资

 

查询个股所属概念题材(输入股票代码):

热点题材☆ ◇688148 芳源股份 更新日期:2025-03-29◇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含可转债、锂电池、特斯拉、锂矿、镍金属、电池回收 风格:融资融券、亏损股、连续亏损、拟减持、承诺不减、微小盘股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4-03-07│镍金属 │关联度:☆☆☆ ──────┴──────┴──────────────────────────── 公司长期从事镍钴资源综合利用业务,建立了多渠道,有完善的原材料供应体系 ──────┬──────┬──────────────────────────── 2022-11-07│含可转债 │关联度:☆☆☆☆ ──────┴──────┴──────────────────────────── 芳源转债(118020)于2022-11-07上市 ──────┬──────┬──────────────────────────── 2022-07-14│动力电池回收│关联度:☆☆☆☆ ──────┴──────┴──────────────────────────── 公司早在2018年即与威立雅、贝特瑞等公司在动力电池二次利用以及原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 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投资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威立雅新能源科技(江门)有限公司,充分 利用威立雅在资源回收领域的渠道,进一步保障公司重要原材料的供应。截至目前威立雅江门厂 房已建成,生产设备处于调试状态,尚未开展实际经营。 ──────┬──────┬──────────────────────────── 2021-12-24│锂矿 │关联度:☆ ──────┴──────┴──────────────────────────── 公司募投项目包括1.6万吨氢氧化锂,预计1万吨22年6月投产,0.6万吨23年投产,原料主要 来自电池回收料。 ──────┬──────┬──────────────────────────── 2021-11-18│锂电池概念 │关联度:☆☆☆☆☆ ──────┴──────┴──────────────────────────── 公司是高镍占比最高的前驱体公司,硫酸镍硫酸钴全部自供,下游客户松下占50%,贝特瑞 占30%,当升排第三。公司21年前驱体产能3.6万吨,募投5万吨预计22年6月投产,另2.5万吨预 计23年投产,届时总产能达到11万吨。 ──────┬──────┬──────────────────────────── 2021-08-09│特斯拉概念 │关联度:☆☆☆ ──────┴──────┴──────────────────────────── 公司向松下销售高镍NCA三元前驱体,供松下制造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目前主要用于特 斯拉电动汽车。 ──────┬──────┬──────────────────────────── 2022-06-22│比亚迪概念 │关联度:☆☆☆ ──────┴──────┴──────────────────────────── 公司生产的球形氢氧化镍系列产品进入比亚迪供应商体系。 ──────┬──────┬──────────────────────────── 2021-08-06│转板A股 │关联度:☆☆☆ ──────┴──────┴──────────────────────────── 芳源环保:【839247:2016-10-21至2019-04-02】于2021-08-06在上交所上市 ──────┬──────┬──────────────────────────── ---│不可减持(新 │关联度:☆☆☆☆ │规) │ ──────┴──────┴──────────────────────────── 公司近三年未分红,依照减持新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可减持。 ──────┬──────┬──────────────────────────── 2025-03-28│微小盘股 │关联度:☆☆☆ ──────┴──────┴──────────────────────────── 截止2025-03-28公司AB股总市值为:23.93亿元 ──────┬──────┬──────────────────────────── 2025-03-19│拟减持 │关联度:☆☆☆☆ ──────┴──────┴──────────────────────────── 公司于2025-03-19公告减持计划,拟减持1530.52万股,占总股本3.00% ──────┬──────┬──────────────────────────── 2025-01-25│连续亏损 │关联度:☆☆☆☆ ──────┴──────┴──────────────────────────── 公司2023-12-31、2024-09-30财报归母净利润为负且2024-12-31预告归母净利润为负 ──────┬──────┬──────────────────────────── 2024-11-13│亏损股 │关联度:☆☆☆ ──────┴──────┴──────────────────────────── 截止2024-09-30公司扣非净利润为:-14076.13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3.64% ──────┬──────┬──────────────────────────── 2024-06-19│承诺不减 │关联度:☆☆☆☆☆ ──────┴──────┴──────────────────────────── 公司2024-06-19公告承诺不减持。 【3.事件驱动】 ──────┬─────────────────────────────────── 2024-04-30│工信部:抓紧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 工信部公布2024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将抓紧研究论证起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 理办法等9个项目 ──────┬─────────────────────────────────── 2023-01-06│多家锂电正极材料业绩预喜,三元前驱体市场前景广阔 ──────┴─────────────────────────────────── 近日,长远锂科、帕瓦股份、容百科技等三家锂电正极材料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 盈利均实现大幅增长。根据公告,三家公司报告期内均实现产能与产品出货量的大幅提升,目前 正积极布局锂电材料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发行人系由芳源有限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设立情况如下:2016│ │ │年3月15日,芳源有限召开股东会并通过决议,同意按经审计的原账面净资 │ │ │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为“广东│ │ │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3月15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 │ │ │合伙)出具了大华审字[2016]003344号《审计报告》,经审验,截至2016年│ │ │1月31日,芳源有限的账面净资产值为49,726,114.73元。2016年3月15日, │ │ │沃克森(北京)国际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编号为沃克森评报字[2016]第01│ │ │91号的《江门市芳源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拟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评估│ │ │报告》,经其评估,截至2016年1月31日,芳源有限的净资产评估值为5,488│ │ │.40万元。2016年3月15日,芳源有限股东罗爱平、吴芳、袁宇安、贾自强、│ │ │梁海燕、李莉、贝特瑞、富成创业、铭德隆盛、正德隆盛、新余隆盛作为发│ │ │起人共同签署《发起人协议》。2016年3月30日,大华会计师出具大华验字[│ │ │2016]000273号《验资报告》,经其审验,截至2016年3月30日,芳源环保已│ │ │收到各发起人缴纳注册资本(股本)共计28,000,000元,均系以芳源有限截│ │ │至2016年1月31日止的净资产折股投入,共计28,000,000股,每股面值1.00 │ │ │元,净资产折股后的余额转为资本公积。2016年3月30日,芳源环保召开创 │ │ │立大会暨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 │ │限公司的议案》《关于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按经审计账面净资产值折│ │ │股情况的报告》等议案。芳源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的折股方案为:以│ │ │2016年1月31日为基准日,将经审计的芳源有限账面净资产49,726,114.73元│ │ │折合成股本28,000,000股,其余21,726,114.73元计入芳源环保资本公积。 │ │ │据此,芳源环保总股本为28,000,000股,每股面值1.00元,注册资本为人民│ │ │币28,000,000元。芳源有限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股份公司承继。2016年│ │ │4月27日,芳源环保完成工商变更手续,并领取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 │ │ │信用代码:91440705739866136J)。 │ ├──────┼─────────────────────────────────┤ │产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镍电池正极材料、锂盐、硫酸盐│ │ │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 │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 │ │公司设立了研究院,并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分设有色冶金研究所和新材料研究│ │ │所,分别对技术、研发、设计等方面工作实施管理。 │ │ │公司实行“前沿技术研究、在研产品开发、在产品持续优化”的研发策略;│ │ │加强专利布局,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养掌握创新文化的科技人才和团│ │ │队,积极融入全球的创新体系。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借助“产学研合作”│ │ │、“市场需求开发”、“联合定制开发”等多种模式,充分利用前沿科技资│ │ │源,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满足产业化需求,提升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和电池正│ │ │极材料上游关键原料的研发制造水平: │ │ │(1)基础预研开发:基础预研项目是研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也 │ │ │是研发体系的底蕴所在,公司制定了新产品开发的短期、中期和中长期战略│ │ │规划,并每年滚动更新,定期总结基础研发成果及预研项目的进展情况。 │ │ │(2)“产学研”合作:公司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与中南大学形成长期合 │ │ │作关系,建立了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并成立了“新能源材料及有色金属资│ │ │源综合利用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此外,公司也与湘潭大学建立了博士后联│ │ │合培养机制,引入高校科研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 │ │(3)市场需求开发:公司管理层和市场销售团队敏锐把握市场及技术变化 │ │ │趋势,第一时间将客户产品需求信息反馈给研究院,紧跟市场变化进行集中│ │ │攻关,为客户在最短时间内开发出新工艺、新产品。 │ │ │(4)为客户提供产品定制化服务: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根据客 │ │ │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为客户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及时高效地提供符│ │ │合市场主流以及能够引导市场潮流的产品。 │ │ │2、采购模式 │ │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采购审批流程、供应商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措施,保证原│ │ │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品质稳定。 │ │ │(1)采购审批流程 │ │ │公司金属镍、钴、锂等主原料由经营中心采购部负责采购,根据生产中心制│ │ │定的生产及原材料采购计划,选择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向供应商进行询价、│ │ │议价,并报经部门相关负责人、总裁审批后执行采购。 │ │ │公司原辅料、设备、工程及其他物料由经营中心供应部负责采购,根据相关│ │ │需求部门制定的采购计划或提出的采购申请,执行供应商选择、报价、议价│ │ │等程序,经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执行采购。 │ │ │(2)供应商管理体系 │ │ │公司在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时,建立了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 │ │,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通过评│ │ │估后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对供应商定期进行评估,动态调整合格供应│ │ │商名录,确保原辅料供应持续稳定、质量合格、价格合理。 │ │ │(3)成本控制措施 │ │ │在成本控制方面,根据公司采购流程,由采购部门向供应商进行询价、议价│ │ │,保证原材料品质的同时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 │ │3、生产模式 │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以客户订单为基础、综合考虑客户│ │ │需求预期,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 │ │ │在生产组织方面,生产中心根据客户订单、实际库存量、安全库存量、上月│ │ │出货量、车间生产能力等情况,并综合考虑市场开发进展和客户需求预期,│ │ │合理制定下月的生产计划,并编制相应原材料辅料等采购计划,确保生产计│ │ │划按时完成、准时发货,以满足客户需求。 │ │ │4、销售模式 │ │ │公司产品以直接销售至下游生产厂商即直接销售为主,存在少量产品销售给│ │ │贸易商客户即间接销售的情况。 │ │ │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公司与客户进│ │ │行深入、持续的沟通,以确定相关产品的工艺、型号、技术指标等事项,确│ │ │保产品质量和技术指标满足客户需求;向客户按时交付产品后,公司持续提│ │ │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工作,进一步探索客户需求,在保持工艺技术先进性的│ │ │同时,推动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 ├──────┼─────────────────────────────────┤ │行业地位 │NCA三元前驱体龙头 │ ├──────┼─────────────────────────────────┤ │核心竞争力 │1、技术创新优势 │ │ │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形成多项核心工艺技术。公司“萃杂│ │ │不萃镍”技术改进了国内镍湿法冶金行业的工艺流程、降低了高纯硫酸镍的│ │ │制造成本;自主研发的均相共沉淀技术、一次颗粒形貌调控技术和粒度分布│ │ │调控技术,构建了完备的功能材料合成技术体系,提高了三元前驱体的电化│ │ │学性能、烧结活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锂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安全性│ │ │能及循环性能;锂回收技术实现了低成本从低含锂三元废料中回收锂元素,│ │ │有效提升锂的回收率,实现资源有效综合利用。 │ │ │2、稳定高效的研发体系优势 │ │ │公司拥有稳定、高素质和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专业覆盖化学、材料、工程、│ │ │分析等多学科领域。公司技术团队多年来专注于镍、钴、锂等可循环资源的│ │ │综合利用,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 │ │ │3、高品质控制优势 │ │ │公司2015年引入松下品质控制体系,建立了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对技│ │ │术开发、工艺设计、设备研发以及对生产环节全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 │ │对产品的质量管控。 │ │ │公司在2019年还通过了国际汽车行业质量管理标准IATF16949的认证,即公 │ │ │司的研发、生产、产品质量等各方面均满足全球汽车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标│ │ │准,确保公司产品质量能够满足全球汽车行业标准。 │ │ │4、多渠道原材料供应布局 │ │ │公司长期从事镍钴资源综合利用业务,建立了多渠道、完善的原材料供应体│ │ │系,公司与中国五矿集团的下属公司、松下中国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 │关系。在此基础上还拥有众多镍钴料、含锂原料、回收料供应商作为补充,│ │ │并拓展了境外回收料渠道,进一步丰富公司原材料供应体系。 │ │ │5、高镍产品的先发优势 │ │ │2015年,公司凭借球形氢氧化镍高镍化的技术积累,正式进入高镍NCA三元 │ │ │前驱体领域,针对松下的产品需求,成功解决了镍钴铝难以共沉淀的技术难│ │ │题,实现三元前驱体合成技术的突破;2017年底,公司开始向松下批量供应│ │ │高镍三元前驱体NCA87;2019年底,开始向松下批量供应高镍三元前驱体NCA│ │ │91。公司目前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还包括NCM83、NCM88等,主要在研产品包│ │ │括NCM84511、NCM97、NM7525、NC92、NC98等,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 │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转向充分竞争及需求导向的背景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向│ │ │长续航里程方向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带动│ │ │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高镍化的发展趋势。公司已实现高镍三元前驱体系列产│ │ │品的量产与销售,与国际一流锂电池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行业│ │ │内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 │ │6、客户资源及品牌优势 │ │ │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对供应商实行严格的认证制度,对研发、生产和销售等│ │ │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考察。公司深耕镍电池正极材料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 │ │驱体多年,以领先的行业技术、严苛的品质控制和高效的响应速度,获得世│ │ │界知名动力电池制造商松下的品质认证,并在2017年实现批量供货,在行业│ │ │内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此外,公司还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与国内外│ │ │领先的正极材料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 │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 ├──────┼─────────────────────────────────┤ │经营指标 │受2023年镍钴锂等金属价格持续下跌、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并主动去库存等因│ │ │素影响,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243.2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37%│ │ │;叠加公司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固定资产折旧、人工成本、摊销费用等固定│ │ │支出增加等因素,2023年单位成本上升,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9.40个百│ │ │分点。 │ │ │2023年,受行业去库存因素影响,公司三元前驱体销售量及收入均有所下降│ │ │,实现营业收入163,893.7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77.95%;三元前驱体仍│ │ │为公司核心产品,其中高镍三元前驱体占据主导地位,NCA91、NCM8系等高 │ │ │镍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占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的比例高达94.40%。 │ ├──────┼─────────────────────────────────┤ │竞争对手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优美科长信新材料│ │ │有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兰│ │ │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杉│ │ │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 │ │科股份有限公司。 │ ├──────┼─────────────────────────────────┤ │品牌/专利/经│专利: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共18项,获得专利授权共8项。公司在 │ │营权 │报告期内获得的1项发明专利授权,为“宽分布无微粉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 │ │ │方法”;报告期内新增的8项发明专利申请中,其中5项与锂回收相关,主要│ │ │为通过提升萃取效率、简化萃取流程等方法,降低提锂成本、提升锂的整体│ │ │回收效率和收率。 │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5项、│ │ │软件著作权6项,商标1项。 │ ├──────┼─────────────────────────────────┤ │投资逻辑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含镍钴可循环资源的综合再生利用。公司以“萃杂│ │ │不萃镍”湿法冶炼技术为核心的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具备将镍钴等│ │ │有色金属资源“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的技术和能力,在生产过程中最│ │ │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具备完善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 │ │公司在NCA高镍三元前驱体方面具备优势。公司较早开始高镍三元前驱体的 │ │ │研发,以现代分离技术和功能材料制备技术为核心,在分离提纯和材料合成│ │ │两大关键工艺上实现多项创新和突破,研发的高镍NCA前驱体于2017年通过 │ │ │松下体系认证并开始稳定供货,目前已实现高镍三元前驱体的产业化,主要│ │ │客户包含国内外知名锂电池与正极材料企业,在国内高镍三元前驱体领域具│ │ │有技术先发优势。 │ ├──────┼─────────────────────────────────┤ │消费群体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动工具、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 ├──────┼─────────────────────────────────┤ │消费市场 │境内、境外 │ ├──────┼─────────────────────────────────┤ │增持减持 │芳源股份2024年8月8日公告,公司股东五矿元鼎计划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 │ │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不 │ │ │超过510.1730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截至公告日,五矿元鼎持有│ │ │公司股份4045.076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1017.3053万股的7.93%)。 │ │ │芳源股份2025年2月24日公告,公司股东中科白云计划公告日起3个交易日后│ │ │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510.0│ │ │0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截至公告日,中科白云持有公司股份251│ │ │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1017.3053万股的4.93%)。 │ │ │芳源股份2025年3月19日公告,公司股东五矿元鼎计划公告日起3个交易日后│ │ │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不 │ │ │超过1530.5191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其中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 │ │ │减持的,减持数量不超过510.1730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以大宗│ │ │交易方式减持的,减持数量不超过1020.3461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 │ │)。截至公告日,五矿元鼎持有公司股份2514.55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10│ │ │17.3053万股的4.93%)。 │ ├──────┼─────────────────────────────────┤ │项目投资 │投建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及正极材料生产项目:芳源股份2023年2月23日公告 │ │ │,公司计划投资建设年报废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 │ │ │正极材料项目,开展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总投资金│ │ │额不超过20亿元。从长远来看对公司经营业绩具有积极作用,对公司未来发│ │ │展具有重要意义。 │ ├──────┼─────────────────────────────────┤ │对外投资 │设立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合资公司:芳源股份2022年5月10日公告,公司与 │ │ │飞南资源、超成投资于近日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各方拟共同出资在来│ │ │宾市象州县设立一家项目公司,投资总额暂定10亿元,注册资本为3亿元, │ │ │其中,公司出资1.53亿元,占项目公司股权比例为51%。三方拟围绕三元正 │ │ │极材料前驱体业务开展全方位合作,以广西飞南自产精制硫酸镍为主要材料│ │ │来源,以公司现代分离技术和功能材料制备技术为支撑,以全球锂离子电池│ │ │市场蓬勃的发展趋势为契机,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产│ │ │品,最终形成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生产基地。本次对外投资将对公司未来│ │ │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 ├──────┼─────────────────────────────────┤ │行业竞争格局│1、市场竞争加剧 │ │ │2023年,在碳酸锂价格暴跌、终端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集中释放等多方面压│ │ │力下,国内锂电产业链内呈现结构性过剩。一方面,由于锂电产业供需结构│ │ │失衡,从下游终端到电池、材料端均面临“内卷”竞争压力,各厂商纷纷通│ │ │过价格战术抢占市场份额,竞争愈加激烈;另一方面,在产业链产能过剩和│ │ │资本风向转变的环境下,锂电企业投融资更趋谨慎,投资项目及投资金额较│ │ │2022年均有所下降,市场淘汰赛愈加残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降本│ │ │增利、技术创新、提高产能利用率、提升竞争力等成为关键。 │ │ │2、一体化布局加深 │ │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环保政策的推动,为增强企业自身经营实力,许多企│ │ │业选择加速一体化布局,部分龙头前驱体厂商已在镍冶炼方面进行布局并逐│ │ │步释放产能,一体化比例明显提升。 │ │ │锂电池产业链的加速整合,从纵、横向多个维度持续加深一体化布局,包括│ │ │原料开采、材料制备、电池制造、回收利用等环节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将有│ │ │助于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 │ │3、全球化布局提速 │ │ │目前国内正极材料需求整体较为疲软,海外正极材料产能存在较大的市场缺│ │ │口,叠加欧洲、北美等地区相继出台限制性的贸易政策法案等因素影响,在│ │ │海外布局产能成为国内多家材料企业的重点布局战略。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 │ │所(GGII)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就有超20家锂电材料企业赴海外建厂,包│ │ │括锂电池关键材料以及结构件等大部分环节,规划总投资额超1,150亿元。 │ │ │“出海”对国内锂电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人才和供应链体系、海外市│ │ │场拓展、地方政策法规、社会文化差异等方面均为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企│ │ │业需要多维度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化解潜在的问题与风险,才能拥有更强的│ │ │国际竞争力。 │ ├──────┼─────────────────────────────────┤ │行业发展趋势│根据EVTank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数据显示│ │ │,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202.6GWh,同比增长25.6%;中国锂│ │ │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887.4GWh,同比增长34.3%,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 │ │ │货量的占比达到73.8%。虽然国内外锂电池增幅相较2022年均有所下滑,但 │ │ │仍保持了增长趋势,锂电池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在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 │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下,锂电池行业将朝着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更高│ │ │安全性和更低成本的目标发展,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产品结构也逐渐有了│ │ │明确的发展方向。 │ │ │(1)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单晶化趋势明显 │ │ │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受海外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推动,全球范围│ │ │内高镍三元材料的渗透率已超过50%;国内方面,中高镍型产品渗透率也在 │ │ │进一步提升,2023年高镍材料产量为28.9万吨,同比增长7.0%,已占据国内│ │ │三元材料市场份额约50%,是2023年国内三元材料市场规模的主要支撑力。 │ │ │高镍三元材料使用更少的钴金属,降低了原材料成本,电池单位成本下降,│ │ │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高镍化三元材料将持续成长为长续航车型的主流│ │ │技术,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持续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续航里程发展,高镍化│ │ │三元锂电池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 │ │相较于常规二次球形颗粒团聚的多晶型三元材料,单晶材料具有负载电压更│ │ │高、循环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等性能。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凭借在│ │ │动力端的应用推进,2023年国内单晶型三元材料占比继续上升,2023年国内│ │ │单晶三元材料产量为25.4万吨,同比增长1.3%,占2023年国内三元材料产量│ │ │的43.05%,渗透率较2022年继续提升1.4个百分点;海外方面,部分海外厂 │ │ │商已计划大规模生产单晶结构的正极产品,单晶化路线的产业化应用已提上│ │ │日程。 │ │ │(2)磷酸锰铁锂或成为磷酸铁锂的升级方向 │ │ │磷酸铁锂方面,磷酸锰铁锂被视为磷酸铁锂的下一代升级路线。相较于磷酸│ │ │铁锂或三元锂电池,磷酸锰铁锂在电压、能量密度、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和│ │ │材料成本上更具优势,在下游企业对高端产能急需的背景下,磷酸锰铁锂已│ │ │逐步成为各正极材料和电池厂商布局的新方向。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 │ │)预测,2024年国内磷酸锰铁锂材料出货量将超3万吨,同比增长超500%。 │ ├──────┼─────────────────────────────────┤ │行业政策法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重点新材料首批│ │ │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关│ │ │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增强制造业核心│ │ │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 │ │ │的指导意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 │ │展行动方案》、《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 │ │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 │ │意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 │ │(2021-203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十三五”生│ │ │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色│ │ │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 │ │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 │ │计划》、《中国资源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