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88160 步科股份 更新日期:2025-03-29◇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物联网、智能机器、工业互联、减速器、新型工业、人形机器
风格:融资融券
指数:上证治理
【2.主题投资】
──────┬──────┬────────────────────────────
2025-03-20│减速器 │关联度:☆☆☆
──────┴──────┴────────────────────────────
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减速机在公司伺服模组中已成熟应用。
──────┬──────┬────────────────────────────
2024-02-27│人形机器人 │关联度:☆☆☆
──────┴──────┴────────────────────────────
公司推出了第三代无框力矩电机产品, 面向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领域。
──────┬──────┬────────────────────────────
2023-10-07│新型工业化 │关联度:☆☆☆
──────┴──────┴────────────────────────────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化设备控制核心部件与数字化工厂软硬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以
及相关技术服务
──────┬──────┬────────────────────────────
2022-07-06│机器人概念 │关联度:☆☆☆
──────┴──────┴────────────────────────────
公司布局的低压伺服市场更偏向于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
等领域。
──────┬──────┬────────────────────────────
2022-06-14│工业互联 │关联度:☆☆
──────┴──────┴────────────────────────────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物联网/互联网软硬件的研发
──────┬──────┬────────────────────────────
2021-12-29│物联网 │关联度:☆☆☆
──────┴──────┴────────────────────────────
公司数字化工厂业务,主要依托多年研发积累的工业自动化与工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一系列
软硬件产品以及技术服务,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制造。
──────┬──────┬────────────────────────────
2020-11-12│控制器 │关联度:☆☆☆
──────┴──────┴────────────────────────────
公司推出基于CANopen的分布式运动控制主站技术,可连接轴数较多、扩展方便且成本较低
。
【3.事件驱动】
──────┬───────────────────────────────────
2024-04-24│马斯克:可能在明年年底前出售人形机器人Optimus
──────┴───────────────────────────────────
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可能会在2025年年底之前销售人形机器人Optimus;在今年年底前,
Optimus人形机器人将拥有完成简单的工厂任务的能力。
──────┬───────────────────────────────────
2024-04-09│又一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召开,相关厂商有望驶入发展“快车道”
──────┴───────────────────────────────────
4月9日至10日,北京中关村将举办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
破性进展,人形机器人发展动能愈发强劲,“头脑”聪明、“四肢”灵活的人形机器人正成为未
来产业热门赛道。数据显示,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在2035年达到1540亿美元。开源证券表示,20
24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的召开预计也将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人形
整机厂商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
2024-04-01│中国电子学会: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
──────┴───────────────────────────────────
2024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3月29日举行。会上,上海发布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机遇,
涵盖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机器人方面,目前上海已有多家企业发布人形机器人,正
深化本体、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电驱动关节、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预计三年内
实现1000台的规模化应用示范。3月18日至3月21日英伟达GTC大会上,英伟达推出了Project GR0
0T人型机器人项目——人型机器人基础模型。英伟达表示,基于GR00T人型机器人基础模型,可
以实现通过语言、视频和人类演示,来理解自然语言,模仿人类动作,进而快速学习协调性、灵
活性以及其他的技能,进而能够融入现实世界并与人类进行互动。中国电子学会也预计,到2030
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
──────┬───────────────────────────────────
2023-09-28│傅利叶智能人形机器人开启对外预售,机构持续看好运控部件产业机遇
──────┴───────────────────────────────────
傅利叶智能26日宣布,傅利叶智能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开启对外预售。据介绍,GR-1身高1.
65米,体重约55公斤;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搭载自主研发的FSA一体
化执行器,全身总关节执行器数量达44个,最大关节峰值扭矩达230N.m。随着多家厂商产业化进
度提速,“具身智能”浪潮已是大势所趋。券商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需求量约177万台,全
球市场空间有望达1692亿元,2023-2030年CAGR达25%。中短期(3-5年)工商业场景率先应用;
中长期(5-10年后)个人场景应用空间大。
──────┬───────────────────────────────────
2023-09-25│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公布最新进展
──────┴───────────────────────────────────
近日,特斯拉机器人X官方账号发布了最新一期视频,展示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
在控制能力和执行能力方面的新进展,该机器人现在能够仅依靠视觉来对物体进行分类,甚至还
能完成瑜伽动作。对此,马斯克好像也难掩内心激动,在评论区直言:Progress(进步)。
──────┬───────────────────────────────────
2023-08-07│三星电子开始入局人形机器人
──────┴───────────────────────────────────
业内人士透露,三星电子最近开始制定进军机器人市场的战略,由设备体验(DX)部门的规
划团队主导该项目。分析师表示,此举针对的是特斯拉、谷歌和微软正在开发的由人工智能驱动
的人形机器人领域。为此三星还推迟了用于医疗保健的可穿戴机器人的上线。据高盛预测,2035
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券商指出,AI助力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广
阔,2035年或可达千亿美元,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发展,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重要机遇期。
──────┬───────────────────────────────────
2023-07-14│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门店,“小而精”细分市场站上风口
──────┴───────────────────────────────────
近日,特斯拉将其第一款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模型带进线下门店亮相。据悉,Optim
us擎天柱作为一款智能机器人,其设计目标是让机器取代大部分劳动力,为人类执行一些危险或
无聊的任务。根据特斯拉之前的报道,该机器人售价约为2万美元。市场人士指出,当前机器人
电机市场"小而精",人形机器人有望大幅带动机器人电机市场扩容。我国本土电机企业具备供应
链和性价比优势,有望主力特斯拉实现降本目标,未来全球渠道布局成熟后可更优服务全球化生
产。
──────┬───────────────────────────────────
2023-06-29│中国建筑装饰智能建造论坛海口举办,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
中国建筑装饰智能建造管理与创新论坛26日在海口举办。论坛期间,一批建筑装饰“智造”
设备及技术亮相,展示建筑行业最新智能成果。当前身处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出现
在建筑和装修工地上。它们“手脚”并用,技术娴熟,有效地替代人工完成苦脏累险的工作,达
到安全可靠、降本增效的目的。相比于人工,建筑机器人可以聚焦施工重点难点发挥特长,不仅
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成本和劳动力,还能有效提升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服务品质。
──────┬───────────────────────────────────
2023-06-16│机器人和大模型擦出火花,上海发布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
──────┴───────────────────────────────────
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
5年)》,其中对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大模型、算力等多方面作出指引:工业机器人方面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实
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制定“一厂一方案”,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
,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人形机器人及大模型方面,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构建
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领域发展产业生态,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同时,《计划》还提出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机器人应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
实现4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
2023-05-24│OpenAI已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未来有望胜任各类服务场景
──────┴───────────────────────────────────
人民时评文章指出,当前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智能化、网联化、柔性化制造加速推进。发挥
好机器人的撬动作用,不仅能让制造业提质增效,还有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为制造业发展创
造新机遇。人形机器人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大工作范围,丰富的动作形态,更高能量利
用效率和出色的人机互动能力,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工作效率。券商指出,OpenAI团队领投人形机
器人公司1X2350万美金进军机器人行业,代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大有可为。
──────┬───────────────────────────────────
2023-04-1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2023年消博会
──────┴───────────────────────────────────
正在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消博会)上,特斯拉如约亮相。不止于汽车,现
场首次在家庭生活场景中展出人形机器人TeslaBot。这款与特斯拉车辆技术同源的TeslaBot,搭
载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能力电脑和神经网络技术,手部拥有6个执行器和11个自由度,能够精准拿
起细小物品,帮助人类干繁琐且重复的工作。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产品业务 │公司是一家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
│ │及机器人核心部件与数字化工厂软硬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技术服│
│ │务,并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控制、机器人动力、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 │
├──────┼─────────────────────────────────┤
│经营模式 │在研发方面,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公司制│
│ │定以实现技术优势为目的的前瞻性技术研发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需求型│
│ │产品研发相结合的研发策略。采用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加强研发规 │
│ │划和研发项目管理,提高研发效率,加快产品创新。 │
│ │在采购方面,公司的采购采用“销售预测+销售订单”的方式进行定量采购 │
│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IC芯片、液晶屏、电子元器件、PCB、触摸面 │
│ │板、IGBT、编码器、磁钢、减速机、五金件等。为保证原材料的品质,公司│
│ │制定了采购控制、供应商管理等相关制度。公司以销售预测、客户订单和历│
│ │史销售数据为基础,制定滚动的生产计划,据此制定物料需求计划和采购计│
│ │划,经审批通过后执行。 │
│ │在生产方面,公司的生产管理采取库存生产和订单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库存│
│ │生产模式下,公司每月底根据商务部门提供的标准产品未来滚动三个月的预│
│ │测销量,结合合理库存原则制定生产计划,并在下月中旬根据当月实际销量│
│ │调整生产计划。对于定制化产品,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 │对于少部分每月销量基本稳定的定制化产品,公司亦储备适量的产品库存数│
│ │应对较短的供货期要求。公司产品由软件、众多电子元器件和塑胶、五金、│
│ │包装等配件构成,公司主要负责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产品等生产工序中的组│
│ │装,测试,包装环节,包括软件烧录、组装、老化、测试、检验和包装等,│
│ │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对于非关键的PCBA加工环节,公司委托专业厂商按照│
│ │公司要求加工,所需原材料的采购由公司完成。公司外协加工以签订订单支│
│ │付加工费的形式进行,主要针对PCB板焊接(即PCBA)采用外协加工模式。 │
│ │在销售方面,公司采取直销与经销并重的销售模式。公司对采购规模较大、│
│ │定制化要求较高的行业战略客户采取直销模式。公司同时通过国内外经销商│
│ │将产品销售给终端用户。 │
├──────┼─────────────────────────────────┤
│行业地位 │人机界面性能参数与国内外先进厂商处于同等水平 │
├──────┼─────────────────────────────────┤
│核心竞争力 │(1)研发优势 │
│ │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一直是公司核心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研发团队则是│
│ │保证研发设计能力持续提升的关键。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建立良好的人才引│
│ │进和激励机制,为扩大研发人员规模、维护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提供了重要基│
│ │础。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研发骨干长期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工业互联网领│
│ │域从事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技术应用等工作,对人机交互技术、伺服驱动│
│ │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低压变频器技术、数字化工厂技术等有深入│
│ │理解,同时拥有长期的下游行业应用积累,并不断付诸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创│
│ │新实践,使公司具备较强的将客户需求快速转化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技术能│
│ │力。 │
│ │(2)综合性的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平台优势 │
│ │公司是同时拥有人机界面、伺服系统、步进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变频│
│ │器等工控核心部件产品的生产商,主要产品覆盖工业自动化控制主要领域。│
│ │公司工控核心部件品种规格丰富,可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需求。公│
│ │司逐步打造工业自动化与工厂数字化核心技术平台,建立了完整的拥有自主│
│ │知识产权的产品线,公司通过产品与技术研发、整合,深入各细分领域,充│
│ │分发挥自有的人机交互、控制、驱动、通信、机电一体化设计、机器物联网│
│ │等技术和产品的优势,结合MES、WMS/WCS等信息化技术,实现SaaS软件应用│
│ │,推出面向数字化工厂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工厂车间数字化、可视化│
│ │、柔性化、模块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基于互联网的产销协同和设备的远程│
│ │运维。 │
│ │(3)较为完整的机器人核心部件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
│ │公司基于综合性的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平台,深入机器人行业应用场景│
│ │,为工业移动型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泛服务机器人提供显示│
│ │、控制、驱动等多维度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对行业痛点的洞察,与机器人客│
│ │户深度链接,结合产品研发优势,持续进行创新,推出引领行业的移动机器│
│ │人专用低压伺服系列产品、一体化伺服轮、协作机器人专用无框力矩电机、│
│ │机器人专用人机界面、机器人控制器等产品,形成较为完整的机器人核心部│
│ │件能力。 │
│ │(4)客户服务优势 │
│ │公司采用矩阵式营销策略,行业销售与区域销售协同,实现交叉营销和更大│
│ │范围的客户覆盖。行业销售重点关注公司战略行业需求,拓展行业标杆客户│
│ │,与客户深度链接。区域销售方面,公司根据所处行业及客户分布的地域特│
│ │点,采取直销与经销并重的销售方式,对采购规模较大、定制化要求较高的│
│ │行业战略客户采取直销模式,同时建立起广泛的经销商网络,在全国多个城│
│ │市设立服务网点,可及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
│ │后的全方位服务。 │
│ │(5)客户资源优势 │
│ │公司在工业自动化行业深耕多年,以“聚焦行业”为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下│
│ │游应用市场拓展,在机器人、医疗影像设备、机床附件、3C、纺织、包装等│
│ │众多行业积累了诸多优质客户资源。在细分战略行业,公司作为合格供应商│
│ │获得主流客户认证,保持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提升了公司市场竞争力和│
│ │持续盈利能力。 │
│ │(6)质量优势 │
│ │公司工控核心部件产品是智能制造装备的核心,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公司自│
│ │设立以来始终重视产品品质,严格按照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
│ │行研发设计及生产等,并进行严格的设计论证、样机验证和可靠性测试等,│
│ │以确保产品质量。公司取得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多项产品获│
│ │得CE、UL等认证。同时公司的产品质量获得客户认可,成功进入众多国内外│
│ │知名设备厂商配套体系,如西门子医疗、联影医疗等。优秀的产品品质使得│
│ │公司产品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为公司开拓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
├──────┼─────────────────────────────────┤
│经营指标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648.03万元,同比下降6.09%;实现归属于母│
│ │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068.34万元,同比下降33.36%;截至2023年12月31日│
│ │公司总资产95,143.37万元,较期初增长6.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
│ │产74,848.00万元,较期初增长4.09%。 │
├──────┼─────────────────────────────────┤
│竞争对手 │德国西门子、法国施耐德、日本松下、日本三菱电机、日本安川、台湾台达│
│ │、汇川技术、新时达、英威腾、埃斯顿、信捷电气、蓝海华腾 │
├──────┼─────────────────────────────────┤
│品牌/专利/经│品牌:公司通过持续品牌推广,加深客户及潜在客户对“Kinco步科”品牌 │
│营权 │的认知和了解,提升“Kinco步科”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
│ │专利: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取得国内外专利117项,其中发明专 │
│ │利15项。报告期内新增申请专利22项,新增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新增获得 │
│ │专利12项,新增获得软件著作权9项。 │
├──────┼─────────────────────────────────┤
│投资逻辑 │公司拥有从机器物联网到人机交互、控制、驱动和执行等一系列较为完整的│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控产品线,以及数字化工厂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公│
│ │司的主要产品已进入机器人、医疗影像设备、机器物联网等行业,且与众多│
│ │下游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人机界面和伺服系统产品拥有较好│
│ │的市场占有率,公司是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知名企业之一,并且能够│
│ │为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控制、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2023年,公司人机界面│
│ │销量为323,548台,保持在稳定水平;公司伺服系统销量为370,913台,同比│
│ │增长11.70%。根据MIR睿工业《2023年中国直流伺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 │
│ │在2022年直流伺服供应商市场份额中,步科(Kinco)以13%的市占率位列第│
│ │一;在2022年移动机器人行业直流伺服TOP供应商格局中,步科(Kinco)以│
│ │42%的市占率位列第一;在2022年医疗行业直流伺服TOP供应商格局中,步科│
│ │(Kinco)以7%的市占率位列第四。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 │
│ │据显示,步科股份为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配套伺服电机销量最多的厂商。│
├──────┼─────────────────────────────────┤
│消费群体 │工业移动机器人(AGV/AMR)、协作机器人、工业4/6轴、服务机器人、医疗│
│ │影像设备、智能物流等领域 │
├──────┼─────────────────────────────────┤
│行业竞争格局│自2021年以来,工信部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医│
│ │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 │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环保装备制造业高 │
│ │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规划文件,标志着智能制造概念和│
│ │技术已在若干战略性产业中进入了落地生根、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规划文件│
│ │普遍强调系统创新、融合发展、底层关键技术突破、深化推广应用、构建产│
│ │业生态、提升产业供应链安全性等关键任务。为包括公司在内的本土自动化│
│ │和智能制造企业进一步打开了发展空间。 │
├──────┼─────────────────────────────────┤
│行业发展趋势│2023年,工业自动化行业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与格局影响,短期内下游制│
│ │造业整体需求复苏较预期偏弱,工业自动化行业仍然处在周期性的调整中,│
│ │项目型市场小幅增长,但OEM市场需求处于筑底阶段。但从中长期来看,自 │
│ │动化行业的成长有着较强的确定性。宏观层面,中国制造业升级正在带动工│
│ │业自动化行业的同步升级和创新,本土自动化厂商与国际品牌的技术、性能│
│ │和质量差距不断缩小,成本和服务优势不断扩大,自动化部件的国产化率逐│
│ │步提升;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人口结构老龄化将成为全社会不得不面对│
│ │的问题,制造型企业不断通过自动化来替代人工、提升效率,用更高的人均│
│ │产值来覆盖人力成本的提升已成为趋势。未来,伴随着产业升级带来的自动│
│ │化需求提升,以及自身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持续创新,本土自动化厂商市场份│
│ │额预期将不断提高。 │
├──────┼─────────────────────────────────┤
│行业政策法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
│ │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 │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智能光伏产业创新│
│ │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
│ │(2022-2025年)》 │
├──────┼─────────────────────────────────┤
│公司发展战略│公司以“智造美好生活”为愿景,以“让中国制造成为全球顶级制造”为使│
│ │命,秉承“致良知于成长,执匠心以创新”的价值观。一直以来,公司以智│
│ │能制造为战略发展方向,不断夯实机器人、工业自动化与工厂数字化的核心│
│ │技术。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进行战略梳理和升级,提出进一步巩固并围绕│
│ │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优势,以机器人为核心的一,洞察并切入机会行业│
│ │N,形成1+N的战略行业布局。聚焦行业山头客户并与之建立深度链接,提供│
│ │创新的高质量低成本的自动化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高质量的国产化替代│
│ │。从建立1+N的行业领先优势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智能制造领先企业。 │
├──────┼─────────────────────────────────┤
│公司日常经营│1、行业经营方面 │
│ │机器人行业: │
│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机器人行业,通过自身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平台为工│
│ │业移动机器人(AGV/AMR)、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泛服务机器人等行 │
│ │业客户提供运动控制及显示交互解决方案。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拓展产品创新│
│ │思路,从提供单件产品逐渐过渡至向客户提供综合交付价值更高的解决方案│
│ │型产品,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运动控制器、动力一体化解决方案及│
│ │机器人专用人机界面等。 │
│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 │
│ │在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巩固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关系,为西门子医疗、联影│
│ │医疗等客户提供磁共振MRI病床运动及隧道控制系统、CT旋转控制系统、DR │
│ │运动控制等解决方案,推出小型化、安全型医疗专用低压伺服驱动产品。同│
│ │时,公司持续推进与医疗影像设备客户的深度合作,拓展产品在动物CT、手│
│ │术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为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受下游客户订单需求短期波│
│ │动影响,2023年,公司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486.92万元,同比│
│ │下降21.42%。 │
│ │机器物联网行业: │
│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机器物联网云平台以及│
│ │HMI产品的软硬件研发投入。继续完善了F2/G2系列产品,成功发布了DTools│
│ │Pro全新一代组态软件等产品,帮助客户实现设备数字化及核心部件的高质 │
│ │量国产化替代,提高设备开发效率。在客户拓展方面,公司坚持直达客户的│
│ │营销理念,在锂电、光伏、面板、3C、机床、包装等细分领域都取得进展。│
│ │报告期内,公司机器物联网行业收入15,662.87万元,同比下降7.40%。 │
│ │通用自动化行业: │
│ │报告期内,针对通用伺服驱动市场的需求,公司上市了FD5P系列经济型伺服│
│ │驱动器、SMK系列伺服电机,可广泛应用于高端装备、3C、物流、机床周边 │
│ │、纺织等领域。同时,公司上市了KC100系列书本式变频器和物联型K6系列P│
│ │LC产品。 │
│ │2、研发进展方面 │
│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继续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
│ │新,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研发水平。 │
│ │3、品牌与营销方面 │
│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公司“1+│
│ │N”战略布局为导向,加大对于机器人行业“1”的宣传力度,同时带动其他│
│ │行业“N”的品牌宣传。 │
│ │4、组织变革方面 │
│ │报告期内,公司由点到面全面梳理公司营销、销售、服务等体系要素,优化│
│ │了销售管理团队,强化了销售部门例行化管理,进一步聚焦山头客户,客户│
│ │关系显著提升。公司加强“LTC(从线索到回款)及MCR(管理客户关系)”│
│ │流程执行,持续提高面向各行业重点客户的“铁三角”销售项目组的运作质│
│ │量,进一步提高营销团队质量、提升营销组织活力、加强营销部门建设。继│
│ │续推进销售与服务系统组织结构调整,增强重点行业销售与服务团队的资源│
│ │配置,形成行业和区域销售并进的作战队形。 │
│ │5、公司治理方面 │
│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公司法》《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
│ │票上市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持续│
│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规范治理水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推动上市│
│ │公司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相关管理制度,保障内部控制│
│ │体系的有效性,持续完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组成的│
│ │治理机构,强化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提高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 │、合理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升公司的治理和规范运作水平,为公司业务│
│ │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
├──────┼─────────────────────────────────┤
│公司经营计划│1、市场拓展计划 │
│ │夯实战略核心机器人行业“1”:①持续深化公司在工业移动机器人AGV/AMR│
│ │应用领域的布局,并拓展在包括协作机器人、工业4/6轴机器人、特种机器 │
│ │人、公共服务机器人、重载机器人、无人叉车等行业的低压伺服应用,巩固│
│ │低压伺服产品在机器人部件领域的品牌与竞争力优势。②以低压伺服为核心│
│ │,同时拓展人机界面在该行业的应用,丰富公司在机器人部件领域的解决方│
│ │案。③坚持直达行业客户,洞察客户需求,紧抓核心客户的重点项目,为客│
│ │户提供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④坚定落地矩阵式营销策略,提升机器人行业│
│ │销售网络覆盖,进而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 │
│ │2、研发发展计划 │
│ │承接公司“高质量、低成本、快交付”战略,秉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
│ │品的商业成功为目标。在研发规划方面,继续推进IPD(集成产品开发)流 │
│ │程体系的落地,有效地进行研发规划,加快市场响应速度,提升研发效率,│
│ │提高新产品的市场满意度。公司将继续不断完善研发管理机制和创新激励机│
│ │制,对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专利申请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技术研发人员均│
│ │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 │
│ │3、营销体系提升计划 │
│ │持续提升营销体系优化,①持续完善面向各行业重点客户的“铁三角”销售│
│ │项目组运作机制,加强人员配备和员工培训,以多角色分工协同工作的方式│
│ │服务重点客户的业务全过程,提升客户满意度,实现重点客户突破和销售额│
│ │增长。②加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