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88184 帕瓦股份 更新日期:2025-02-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
风格:融资融券、亏损股、破净资产、回购计划、连续亏损、破发行价、专精特新、微小盘股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4-05-22│固态电池 │关联度:☆☆☆
──────┴──────┴────────────────────────────
公司在半固态/固态电池方面,联合中南大学等高校团队,采用原位自聚合策略,利用溶剂
改性,开发了阻燃性优良、高电压稳定的凝胶电解质等。
──────┬──────┬────────────────────────────
2024-01-31│钠电池 │关联度:☆☆☆
──────┴──────┴────────────────────────────
公司与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就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正极前驱
体的合作事宜进一步达成共识, 其中,钠离子电池正极前驱体产品三年合计不少于1万吨。
──────┬──────┬────────────────────────────
2022-09-19│锂电池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业务
──────┬──────┬────────────────────────────
2025-01-25│业绩预亏 │关联度:☆☆☆☆☆
──────┴──────┴────────────────────────────
预计公司2024年01-12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4500万元至-90000万元,与上年
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1281.33%至-824.31%。
──────┬──────┬────────────────────────────
2023-05-15│宁德时代概念│关联度:☆☆☆
──────┴──────┴────────────────────────────
目前公司已成功进入宁德时代供应链,已向宁德时代控股公司湖南邦普和广东邦普供应单晶
型NCM5系三元前驱体产品
──────┬──────┬────────────────────────────
2022-09-19│首日破发 │关联度:☆☆☆
──────┴──────┴────────────────────────────
公司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跌幅为21.76%
──────┬──────┬────────────────────────────
---│不可减持(新 │关联度:☆☆☆☆
│规) │
──────┴──────┴────────────────────────────
公司近20个交易日内跌破发行价,依照减持新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可减持。
──────┬──────┬────────────────────────────
2025-02-14│微小盘股 │关联度:☆☆☆☆☆
──────┴──────┴────────────────────────────
截止2025-02-14公司AB股总市值为:21.92亿元
──────┬──────┬────────────────────────────
2025-02-14│破发行价 │关联度:☆☆☆☆☆
──────┴──────┴────────────────────────────
截止2025-02-14,公司收盘价相对于发行价跌幅为:-67.92%
──────┬──────┬────────────────────────────
2025-02-14│破净资产 │关联度:☆☆☆☆
──────┴──────┴────────────────────────────
截止2025-02-14公司收盘价相对于每股净资产跌幅:-11.64%
──────┬──────┬────────────────────────────
2025-02-05│回购计划 │关联度:☆☆☆
──────┴──────┴────────────────────────────
公司拟回购不超过1500万元(65.5881万股),回购期:2025-01-15至2025-04-14
──────┬──────┬────────────────────────────
2025-01-25│连续亏损 │关联度:☆☆☆☆
──────┴──────┴────────────────────────────
公司2023-12-31、2024-09-30财报归母净利润为负且2024-12-31预告归母净利润为负
──────┬──────┬────────────────────────────
2024-11-13│亏损股 │关联度:☆☆☆
──────┴──────┴────────────────────────────
截止2024-09-30公司扣非净利润为:-40471.7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5.91%
──────┬──────┬────────────────────────────
2023-12-22│专精特新 │关联度:☆☆☆
──────┴──────┴────────────────────────────
公司已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3.事件驱动】
──────┬───────────────────────────────────
2023-01-06│多家锂电正极材料业绩预喜,三元前驱体市场前景广阔
──────┴───────────────────────────────────
近日,长远锂科、帕瓦股份、容百科技等三家锂电正极材料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
盈利均实现大幅增长。根据公告,三家公司报告期内均实现产能与产品出货量的大幅提升,目前
正积极布局锂电材料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
2022-12-16│碳酸锂价格下降,材料电池环节压力或缓解
──────┴───────────────────────────────────
数据显示,近期碳酸理价格小幅下行。12月15日,电池级碳酸锂跌2500元/吨,均价报55.75
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跌4500元/吨,均价报53.45万元/吨。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2016年8月23日,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中汇会审[2016│
│ │]第4255号《审计报告》,帕瓦有限截至2016年6月30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
│ │为5,037.31万元,未分配利润为-962.69万元。2016年8月24日,天源资产评│
│ │估有限公司出具了天源评报字[2016]第0290号《诸暨帕瓦新能源有限公司拟│
│ │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评估报告》,帕瓦有限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净资产 │
│ │的评估值为5,470.92万元。2016年8月29日,帕瓦有限召开股东会并通过决 │
│ │议,同意按经审计的原账面净资产折股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27 │
│ │日,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
│ │议批准,由兆远投资、张梅、展诚建设、姚挺和王宝良作为发起人,帕瓦有│
│ │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折股方案为:帕瓦有限以2016年6月30日经审 │
│ │计的账面净资产5,037.31万元为基础,按1.01:1的比例折为股份公司股本5,│
│ │00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剩余37.31万元计入资本公积。2016年9月28日 │
│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中汇会验[2016]4298号《验资报告》,对上述注册│
│ │资本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2016年10月9日,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帕瓦 │
│ │股份核发了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后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
│ │码为91330681307478340A。 │
├──────┼─────────────────────────────────┤
│产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
│ │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NCM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公司NCM三元前驱体可分为单│
│ │晶型NCM三元前驱体和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公司主要产品用于镍钴锰三元│
│ │正极材料的制造,并继而作为锂离子电池关键原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
│ │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动工具等领域。 │
├──────┼─────────────────────────────────┤
│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
│ │基于客户产品需求、产品发展方向和前沿科学探索,公司秉持“生产一代,│
│ │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理念,公司建立了基础研发、小试研发、中试│
│ │研发的研发体系。 │
│ │2、采购模式 │
│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锰等各类合成三元前驱体所│
│ │需的原料。公司结合销售订单、生产计划、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运输周期│
│ │等因素,一般采取“安全库存+适当备货”的采购模式。 │
│ │3、生产模式 │
│ │(1)自主生产模式 │
│ │为了满足向客户及时供货的需求,公司采用“以销定产+适度备货”的生产 │
│ │模式。 │
│ │(2)委托加工模式 │
│ │报告期内,出于降低采购成本和拓宽原料来源的考量,在金属盐类原料常规│
│ │采购之外,公司亦少量采用委托加工模式,即公司直接采购金属原料,委托│
│ │有资质的加工企业将金属原料加工为金属盐后作为生产原料。 │
│ │4、销售模式 │
│ │报告期内,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知名的锂离子电池正│
│ │极材料制造商。 │
├──────┼─────────────────────────────────┤
│行业地位 │专注于NCM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为2.00%,列第九名 │
├──────┼─────────────────────────────────┤
│核心竞争力 │(1)卓越的研发团队 │
│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及研发团队建设,构建了成熟的研发体系。截至2021年末│
│ │,公司拥有70名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22.36%;核心技术人员4名,形成了 │
│ │成熟的研发体系。公司与中南大学等学术科研机构合作密切,产学研结合紧│
│ │密,基础科学研究扎实,能够做到不断推陈出新,实现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
│ │。 │
│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以多重专业背景的研发人员为基础,以外部特聘专家为补│
│ │充,构建了成熟的研发体系和人才队伍。同时,公司研发团队与销售一线、│
│ │生产一线人员密切合作,组成了以基础研发、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三步走为│
│ │核心架构的科研成果研发和转化体系。 │
│ │公司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张宝在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材料领域具有丰富的│
│ │经验。2021年,张宝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 │(2)技术研发优势 │
│ │公司高度重视基础研发和应用转化。目前,公司已掌握窄分布单晶三元前驱│
│ │体合成技术、一次颗粒排列方式可控技术、高活性花瓣状三元前驱体制备技│
│ │术、前驱体湿法掺杂技术等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在单│
│ │晶型中高镍三元前驱体领域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先进地位,使用公司单晶型NC│
│ │M三元前驱体烧结而成的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结构稳 │
│ │定性。 │
│ │公司在多晶型高镍三元前驱体领域亦实现产品量产,产品成功获得下游客户│
│ │认可并实现批量销售。公司参与研发的“难处理镍钴资源材料化增值冶金新│
│ │技术”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 │(3)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优势 │
│ │公司拥有丰富的三元前驱体制备技术。公司产品性能优异,具有品质稳定、│
│ │元素比例控制精准、磁性物质含量低、杂质元素控制效果好的优势。 │
│ │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先进,公司的半连续法生产工艺具有单釜产量高、反应速│
│ │率可控、一次形貌可控、产品微粉少的优势。 │
│ │(4)客户供应链深度介入优势 │
│ │随着下游整车厂对三元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核心指标要求的日益│
│ │提升,三元正极材料厂商需要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即与核心原材料供应商│
│ │就产品的设计性能、控制参数等诸多方面进行协作,从而形成上下游供应链│
│ │在技术、生产、购销方面的深度合作。因此,主流三元正极材料厂商对三元│
│ │前驱体供应商大多设有严格而复杂的认证程序。 │
│ │在此产业模式下,三元前驱体产品需要针对客户的技术路线进行研发、设计│
│ │和生产,并完成客户对产品性能的测试和验证。在此合作模式下,三元前驱│
│ │体生产企业短期内进入下游客户供应链存在较大难度。 │
│ │公司三元前驱体产品的性能指标均符合客户产品各项需求。公司的技术人员│
│ │在客户产品的设计早期即与客户开展密切技术交流,并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
│ │全流程技术咨询和服务。 │
│ │基于同客户的长期技术合作,公司与杉杉能源、厦钨新能等多家知名正极材│
│ │料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客户的合作稳定性较高。 │
├──────┼─────────────────────────────────┤
│竞争对手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919.SZ)、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002340.SZ│
│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603799.SH)、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 │
│ │有限公司(688005.SH)、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688148.SH)。 │
├──────┼─────────────────────────────────┤
│品牌/专利/经│截至2022年6月14日招股说明书(注册稿)签署日,拥有发明专利36项,实 │
│营权 │用新型专利30项。 │
├──────┼─────────────────────────────────┤
│投资逻辑 │三元前驱体行业具有技术特色的领先企业。 │
├──────┼─────────────────────────────────┤
│消费群体 │国内大型、知名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 │
├──────┼─────────────────────────────────┤
│消费市场 │内销 │
├──────┼─────────────────────────────────┤
│增持减持 │帕瓦股份2024年7月26日公告,公司股东浙商产投、乐皋投资计划公告日起1│
│ │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有│
│ │的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315.8465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截至公告│
│ │日,浙商产投持有公司股份804.6917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4.99%;乐皋 │
│ │投资持有公司股份8.1298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05%。 │
│ │帕瓦股份2024年10月1日公告,公司股东汇毅芯源壹号及其一致行动人汇毅 │
│ │芯源贰号、汇毅芯源叁号计划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其所 │
│ │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483.7615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截至│
│ │公告日,上述股东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281.9683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7.9│
│ │5%。 │
├──────┼─────────────────────────────────┤
│行业竞争格局│在2015年以前国内三元前驱体企业数量在20家以下,企业基本自产自销的形│
│ │式存在,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三元动力电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 │,材料企业加快产能扩张,因此三元前驱体需求迅猛增加,新进入企业增多│
│ │。 │
│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2019年中国三元前驱体企业数量为45│
│ │家,其中外销企业15家,其余均以自产自销为主。2019年国内从事三元前驱│
│ │体生产的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新进入者主要来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
│ │目前从事三元前驱体业务的公司根据性质可分为三类:1)聚焦三元前驱体 │
│ │的企业,在三元材料产业链中主要从事三元前驱体生产这一个环节;2)垂 │
│ │直一体化布局的上游钴镍行业企业,在从事三元前驱体业务的同时,具备上│
│ │游钴镍锰等盐的冶炼能力或具有上游钴镍锰资源的开采;3)主营业务为三 │
│ │元正极材料生产的企业,拥有少量前驱体产能,该产能以自用或用于研发为│
│ │主,少量用于对外销售。 │
│ │虽然国内三元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多数有配套的三元前驱体生产线,但行业普│
│ │遍认为三元正极材料的产能将在未来持续扩张,由于技术和资金壁垒的限制│
│ │,三元正极材料企业难以轻易深入拓展至上游前驱体业务,利用自有产能大│
│ │规模替代三元前驱体公司产能的可能性较低,三元正极材料企业依旧需要通│
│ │过外购前驱体来满足正极材料产能的不断扩张。 │
│ │综上,由于三元前驱体行业兴起的时间较短且技术壁垒较高,市场竞争尚不│
│ │激烈,整体产能利用率较高。随着三元材料逐渐向单晶、高镍方向发展,行│
│ │业将呈现出精细化、健康发展的态势,产品技术实力强、定制化能力强、资│
│ │金充沛的三元前驱体企业将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快速发展。 │
├──────┼─────────────────────────────────┤
│行业发展趋势│(1)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将带动三元前驱体市场不断增长 │
│ │在全球各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鼓励下,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广汽集│
│ │团、吉利汽车、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特斯拉、大众、宝马、奔驰、奥迪、│
│ │丰田、福特等国内外主流汽车厂商纷纷披露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提升新能│
│ │源电动车销量或销量占比,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良好。 │
│ │国内市场方面,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8年-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 │
│ │车销量分别为125.62万辆、120.6万辆和136.7万辆。2021年1-9月,新能源 │
│ │汽车销量为215.7万辆,同比增长1.9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1.6%。高工产研 │
│ │预测,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
│ │量将达750万辆,2020-2025年CAGR为40.6%。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将 │
│ │有力带动上游原材料市场的扩张,进而推动三元前驱体需求的增长。 │
│ │(2)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旺盛,三元锂离子电池及前驱体的市场份额将不断 │
│ │提升 │
│ │消费电池下游应用广泛,包括计算机、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AR/VR │
│ │、消费级无人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娱乐、通信、健康管理等领域│
│ │。钴酸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主要的消费电池,具有电池容量高、结构稳定、│
│ │综合性能突出等优势,但同时其安全性差、成本高、电池寿命短也被终端消│
│ │费者诟病。 │
│ │随着三元锂离子电池朝高镍化方向发展,三元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上不断│
│ │提升,满足消费电池对于高电池容量的要求。同时,相较于钴酸锂离子电池│
│ │,三元锂离子电池成本低、循环性能好、电池寿命长。在消费电池利润率受│
│ │限以及全球钴价维持高位的情况下,三元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池领域的市场│
│ │份额将不断提升,从而带动三元前驱体的需求上升。 │
│ │(3)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单晶化和低钴化成为动力电池技术趋势之一 │
│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成熟,下游终端消费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续│
│ │航时间、安全性、性价比等指标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动力电池亦需要不│
│ │断提升其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性价比并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 │
│ │为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和续航时间的要求,新能源汽车对动力│
│ │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要求日益提升,三元锂离子电池生产商大多通过│
│ │增加三元正极材料中镍的含量来实现上述性能要求,三元正极材料的高镍化│
│ │有望成为动力电池技术趋势之一。 │
│ │然而,三元材料中镍含量的提升会降低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稳定性,从而可│
│ │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缓解三元锂离子电池镍含量提升带来的不稳定性问│
│ │题的技术路径包括表面包覆、体相掺杂、浓度梯度化和材料单晶化等。以上│
│ │技术路径可配合使用以综合各自优势,多角度解决或缓解中高镍三元锂离子│
│ │电池存在的不稳定性问题。 │
│ │多晶三元正极材料由于微粉较多,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容易开裂、破碎,使│
│ │得电池循环寿命缩短。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可以较好克服多晶三元正极材料的│
│ │上述缺点,三元正极材料的单晶化有望成为动力电池技术趋势之一。 │
│ │由于金属钴的价格较高,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三元正极材料钴含量有│
│ │利于降低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提高其性价比。三元正极材料的低钴化有望│
│ │成为动力电池技术趋势之一。 │
├──────┼─────────────────────────────────┤
│行业政策法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版)、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
│ │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加│
│ │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
│ │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
│ │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
│ │技术路线图2.0、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产业 │
│ │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
│ │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 │
│ │贴政策的通知、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 │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
├──────┼─────────────────────────────────┤
│公司发展战略│发行人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三元材料前驱体供应商。公司在巩固传统多晶│
│ │型NCM三元前驱体制备技术基础和单晶型NCM三元前驱体制备技术优势的同时│
│ │,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及市场拓展。 │
│ │公司以单晶型中高镍三元前驱体和多晶型高镍三元前驱体为重点开拓领域,│
│ │紧紧把握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增长带来的市场机遇,致力于发展│
│ │成为三元前驱体行业具有技术特色的领先企业。 │
├──────┼─────────────────────────────────┤
│公司经营计划│1、现有产品改进规划 │
│ │公司将继续发挥在单晶型中高镍三元前驱体领域的技术优势,继续围绕单晶│
│ │型中高镍三元前驱体进行产品性能优化和业务拓展,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的技│
│ │术能力。同时,公司也将着力推进NCM8系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的技术改进 │
│ │,提高公司大规模稳定供应NCM8系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的能力。 │
│ │2、前瞻产品研发规划 │
│ │从短期目标来看,公司将基于在单晶型中高镍三元前驱体领域和多晶型高镍│
│ │三元前驱体领域的技术积累,将高镍的能量密度优势和单晶的结构稳定优势│
│ │充分结合,探索单晶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合成及稳定生产技术,形成具有公司│
│ │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三元前驱体产品。 │
│ │从远期目标来看,公司将紧跟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在现有│
│ │产品技术基础上,持续推进现有技术路径的产品研发。另外一方面,公司将│
│ │尝试探索新型电池技术,为公司未来战略发展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和布局。 │
│ │3、大型客户开拓规划 │
│ │公司在现有深度介入下游大型客户供应链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
│ │,加大公司品牌宣传力度。 │
│ │公司将一方面持续服务现有客户,充分发掘现有客户的需求,深入了解客户│
│ │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继而获取现有客户更多的订单额,另一方面,公司将│
│ │通过参加各类行业展会、进行线上线下品牌宣传等方式,对业内主要客户群│
│ │体进行持续拓展,提高公司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 │
│ │4、人力资源建设规划 │
│ │公司将结合未来发展战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聘招聘等方式,扩充公司发展│
│ │所需的人才队伍。公司将围绕经营方针和业务需求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和部门│
│ │交流,培养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公司将搭建起学习型、知识型企业│
│ │的平台,激发员工活力,推动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持续增长。 │
│ │公司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晋升等方式,有效激发员│
│ │工工作热情。 │
│ │5、内控管理完善规划 │
│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将持续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设置,不断完善│
│ │内控规章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公司将加强人员培训和学习,加强员工内控意│
│ │识,提升执行能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
│ │6、外部资金筹措规划 │
│ │公司将利用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于年产4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抓住新能源汽 │
│ │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提高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助力公司业务发展。│
│ │未来,公司将基于行业发展状况、自身产能利用情况、产品技术更迭情况等│
│ │因素,采用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的手段筹集资金,以促进公司业务的发展。│
├──────┼─────────────────────────────────┤
│公司资金需求│年产4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
├──────┼─────────────────────────────────┤
│可能面对风险│一、技术风险: │
│ │(一)技术路线变动的风险;(二)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失败风险;(三)│
│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四)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被侵害的风险 │
│ │二、经营风险: │
│ │(一)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二)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变化风险;│
│ │(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四)公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的风险;(五)产│
│ │品质量风险;(六)原材料价格波动;(七)下游企业延伸替代的风险;(│
│ │八)公司产品销售结构与主要客户采购结构、行业出货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的│
│ │风险;(九)浮动结算价格方式下面临的风险 │
│ │三、财务风险: │
│ │(一)毛利率波动的风险;(二)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及发生坏账的风险;(│
│ │三)期末存货金额较大及发生跌价的风险;(四)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风险│
│ │;(五)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的风险;(六)公司营运资金紧张的风险 │
│ │四、内部控制风险: │
│ │(一)实际控制人共同控制风险;(二)安全生产风险;(三)业务规模扩│
│ │大带来的管理与内控风险 │
│ │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风险: │
│ │(一)募投项目环境评价无法如期通过的风险;(二)固定资产折旧大幅增│
│ │加的风险;(三)募集资金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 │
│ │六、其他风险: │
│ │(一)新冠疫情导致业务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风险; │
│ │(二)政策性能耗双控实施带来的风险;(三)即期回报被摊薄的风险;(│
│ │四)A股股票价格可能发生较大波动引发的风险;(五)不可抗力因素导致 │
│ │的风险;(六)发行失败风险 │
├──────┼─────────────────────────────────┤
│股东回报规划│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制定未来三年│
│ │(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公司可采取现金、股票或现金与股票相结│
│ │合的方式分配利润。在满足现金分红的条件下,若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增│
│ │速较快,且董事会认为公司股本规模及股权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可在现金分│
│ │红预案之外,提出并实施股票股利分配预案。若采用股票股利进行利润分配│
│ │,应具有公司成长性、每股净资产摊薄等合理因素。 │
├──────┼─────────────────────────────────┤
│战略合作 │帕瓦股份2023年12月19日公告,公司与厦钨新能于2023年12月18日签订了《│
│ │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深度合作│
│ │达成一致。厦钨新能预计向公司采购前驱体产品2024年不少于2万吨,2025 │
│ │年不少于3万吨,2026年不少于3万吨,未来三年合计不少于8万吨,其中, │
│ │钠离子电池正极前驱体产品三年合计不少于1万吨;如未来厦钨新能在海外 │
│ │的正极产线需要配套外采前驱体产品,同等条件下,保证优先考虑向公司采│
│ │购。合作期限自2024年1月1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止。 │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