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88210 统联精密 更新日期:2025-03-29◇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3D打印、智能穿戴、无人机、消费电子、折叠屏、AI眼镜
风格:融资融券、回购计划、基金减仓、专精特新、专项贷款、私募重仓
指数:科创材料
【2.主题投资】
──────┬──────┬────────────────────────────
2025-03-11│智能穿戴 │关联度:☆☆☆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触控电容笔、智
能穿戴设备
──────┬──────┬────────────────────────────
2024-08-19│折叠屏 │关联度:☆☆☆
──────┴──────┴────────────────────────────
公司在折叠屏方向主要是提供铰链的MIM精密零部件。
──────┬──────┬────────────────────────────
2024-08-15│AI眼镜 │关联度:☆☆☆
──────┴──────┴────────────────────────────
公司有智能眼镜配件等精密零部件。
──────┬──────┬────────────────────────────
2024-03-22│无人机 │关联度:☆☆☆
──────┴──────┴────────────────────────────
公司在无人机方向,主要提供了以遥控器转轴支架为代表的相关零部件。
──────┬──────┬────────────────────────────
2023-07-19│3D打印 │关联度:☆☆
──────┴──────┴────────────────────────────
公司有高强合金新材料3D打印工艺技术研发,目前项目已经进入试制阶段,该产品目前主要
应用在新能源汽车,拓扑优化结构件,轻量化结构件的应用场景。
──────┬──────┬────────────────────────────
2021-12-27│消费电子概念│关联度:☆☆☆☆☆
──────┴──────┴────────────────────────────
公司位列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精密金属零部件领域第一梯队
──────┬──────┬────────────────────────────
2024-12-30│荣耀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为客户提供折叠屏手机铰链的MIM精密零部件。公司服务的客户包括苹果、荣耀、亚马
逊、安克创新等国内外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及其EMS厂商
──────┬──────┬────────────────────────────
2024-10-31│定向增发 │关联度:☆☆☆☆☆
──────┴──────┴────────────────────────────
公司2024-10-31公告:定向增发预案已实施,预计募集资金227.95万元。
──────┬──────┬────────────────────────────
2024-10-31│睿远基金持股│关联度:☆☆
──────┴──────┴────────────────────────────
截止2024-09-30,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203.21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为:1.27%)
──────┬──────┬────────────────────────────
2024-01-20│智能指环 │关联度:☆☆☆
──────┴──────┴────────────────────────────
公司作为智能指环精密零部件供应商,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高精度、商密度、形状复杂、外观
精美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 桔密金属零部件。
──────┬──────┬────────────────────────────
2025-03-11│回购计划 │关联度:☆☆☆
──────┴──────┴────────────────────────────
公司拟回购不超过10000万元(330.033万股),回购期:2024-11-04至2025-11-03
──────┬──────┬────────────────────────────
2024-11-18│专项贷款 │关联度:☆☆☆
──────┴──────┴────────────────────────────
2024年11月5日,公司公告:拟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资金来源为自有资
金和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包括建行深圳市分行回购专项贷款)
──────┬──────┬────────────────────────────
2024-10-30│基金减仓 │关联度:☆☆☆
──────┴──────┴────────────────────────────
截止2024-09-30,基金持仓647.54万股(减仓-1628.30万股),减仓占流通股本比例为15.20%
──────┬──────┬────────────────────────────
2024-09-30│私募重仓 │关联度:☆☆☆
──────┴──────┴────────────────────────────
截止2024-09-30,私募重仓持有927.60万股(2.03亿元)
──────┬──────┬────────────────────────────
2022-09-07│专精特新 │关联度:☆☆☆
──────┴──────┴────────────────────────────
公司已入选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3.事件驱动】
──────┬───────────────────────────────────
2024-07-24│苹果或于2026年推出折叠式iPhone,折叠屏有望成为手机硬件升级主要方向
──────┴───────────────────────────────────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正在研究生产可折叠iPhone,最早可能2026年推出。最近几个月苹果
已经在联络亚洲供应商,讨论制作相关配件事宜,目前还无法确定是否一定会推出折叠式手机,
但如果真的推出,将是iPhone历史上最大的硬件设计改革之一。近期一众消费电子巨头在折叠屏
手机上屡屡加码,据媒体报道,三星电子开始开发厚度为7-8mm的可折叠手机,业界预计三星将
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厚度约10mm的机型,并且之后每年都会推出更薄的机型。
──────┬───────────────────────────────────
2024-07-10│华为或将推出全球首个“三折叠”手机 ,有望为产业链激发市场增量
──────┴───────────────────────────────────
TipsterIceUniverse报道有消息人士称华为将成为全球首个推出“三折叠”智能手机的厂商
。这意味着三星可能无法宣称推出世界上第一款“三折叠”智能手机。自发布“GalaxyZFold3”
这款折叠手机以来,三星在折叠手机创新方面的进展就显得非常缓慢。此外,不久前有数据显示
,在可折叠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方面,华为已经超越了三星,成为全球第一。根据IDC以及TrendFo
rce披露数据,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长期保持较高增速,且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预计2028年渗透
率达到4.8%。东方财富证券周旭辉认为,伴随着华为三折屏专利等技术上的逐渐迭代更新,折叠
终端有望打开更大市场空间,重点关注屏幕、铰链等增量较大的零部件产业链。
──────┬───────────────────────────────────
2022-08-31│电子烟监管政策稳步推进,相关牌照陆续发放
──────┴───────────────────────────────────
消息面上,近日,全国首单国标新品电子烟弹在深圳售出。据媒体报道,由深圳市烟草专卖
局发出的首批国标电子烟产品运抵福田区某电子烟专卖店,随后该店售出悦刻等品牌雾化弹,这
也成为国标电子烟产品的全国首单。同日,电子烟品牌悦刻母公司雾芯科技发布公告称,旗下国
标新品开始在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陆续发售。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2020年4月8日,天职国际出具天职业字[2020]14422号《审计报告》确认, │
│ │截至2020年1月31日,泛海统联有限的账面净资产为人民币24,476.30万元。│
│ │2020年4月8日,沃克森(北京)出具沃克森评报字(2020)第0548号《资产评│
│ │估报告》确认,截至2020年1月31日,泛海统联有限的净资产评估值为24,67│
│ │5.63万元。2020年4月10日,泛海统联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同意泛海统联 │
│ │有限以截至2020年1月31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 │
│ │司。同日,泛海统联有限原股东作为发起人,签署了《深圳市泛海统联精密│
│ │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2020年4月26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 │
│ │一次股东大会,以经天职国际审计的截至2020年1月31日的泛海统联有限账 │
│ │面净资产24,476.30万元,按1:0.245135的比例折股后确定股份公司的股本 │
│ │总额为6,000.00万股,泛海统联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 │4月26日,天职国际对泛海统联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实 │
│ │收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天职业字[2020]22400号《验资报告》。2020 │
│ │年4月29日,公司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完成了整体变更的工商变更 │
│ │登记手续。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MA5DECWG1P。 │
├──────┼─────────────────────────────────┤
│产品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高精度、高密度、形状复杂、外观精美的精密零部件的研发、│
│ │设计、生产及销售,立志成为世界领先的MIM精密零部件制造商和多样化精 │
│ │密零部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
├──────┼─────────────────────────────────┤
│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
│ │公司研发投入受客户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双轮驱动”。通过满足客户对定制│
│ │化产品的需求,公司的研发成果可直接应用或指导生产,能有效缩短新产品│
│ │开发、生产周期,帮助公司获得更多市场份额。通过对先进技术的追随,公│
│ │司能持续保持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也有利于发现和│
│ │拓展新的业务机会。这种研发带动销售、销售保障研发的循环模式,使得公│
│ │司能够保持竞争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具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
│ │务,不仅保证了公司稳定的盈利水平,也推动了公司持续创新发展。 │
│ │2.生产模式 │
│ │公司生产的精密零部件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不同客户、不同应用终端、不│
│ │同的产品型号对产品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定制│
│ │化生产模式。业务部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内部订单,计划部门结合产品需│
│ │求、生产周期、产能情况等因素排配生产计划并交由生产部门进行实施,由│
│ │品质保证部对产品进行全流程检验,确保产品品质满足客户需求。整个生产│
│ │过程中,业务部、计划部、生产部、品质保证部等部门良好的跨部门协作,│
│ │确保了品质稳定、交期可靠的生产达成及客户需求达成。 │
│ │3.销售模式 │
│ │公司采取直接销售模式。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公司在通过终│
│ │端客户的产品验证、认可后进行量产。公司直接客户则主要为终端品牌商指│
│ │定的产业链的组装制造服务商。根据直接客户的订单或需求计划,公司交付│
│ │定制化产品,再由直接客户集成后销售给终端品牌商。 │
│ │4.盈利模式 │
│ │结合产品定制化属性,公司在客户设计初期即开始参与和配合客户进行产品│
│ │整体的方案及设计评审,协同客户进行模具、产品开发并完成各阶段的产品│
│ │验证,推进产品进入量产。量产阶段,公司按照客户需求,批量提供性能可│
│ │靠、品质稳定的精密零部件,从而实现销售收入并产生盈利。 │
├──────┼─────────────────────────────────┤
│行业地位 │国内MIM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 │
├──────┼─────────────────────────────────┤
│核心竞争力 │1、强大的工艺创新能力 │
│ │公司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汇集了跨专业、跨行业的优秀人才力量,他们是公│
│ │司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指导下,这支团队以新│
│ │材料的应用为核心,结合丰富的精密制造行业经验,不断推动着公司整体工│
│ │艺制程的设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不仅能够迅速为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综│
│ │合技术解决方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还能够持续优化制程│
│ │工艺,不断提升效率及良率,从而使公司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强大的工艺│
│ │创新能力,是公司能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的有力│
│ │支撑。 │
│ │2、多样化的精密制造能力 │
│ │公司围绕着新材料的应用,建立了多样化的精密制造能力,覆盖MIM、CNC加│
│ │工、激光加工、线切割、冲压、精密注塑等工艺。复合工艺的结合使得公司│
│ │具备了从材料应用、模具设计到零部件生产制造的全流程能力,能够为客户│
│ │提供一站式的精密制造解决方案。多样化的精密制造工艺相互配合,让公司│
│ │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零部件的需求,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定制需求。公司│
│ │与客户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在公司多方位的技术实力展现的过程中不断递进,│
│ │推动着公司业务的稳定增长。 │
│ │3、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 │
│ │公司的主要客户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品牌厂商,其对产品技术的前瞻性和│
│ │创新性及供应商的响应速度均有较高要求。公司内部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渠道│
│ │,及时收集和分析客户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快速反应提供高质量的技术解│
│ │决方案。凭借丰富的跨行业精密制造经验和综合制程能力,公司能在较短时│
│ │间内实现制程工艺的系统整合和优化,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和市场的变│
│ │化。 │
│ │4、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
│ │目前,公司的主要制程工序皆已实现自动化,并在持续的技术迭代中逐步向│
│ │全制程自动化、智造化升级。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使得部分生产线在无需人工│
│ │干预的情况下能够连续运行,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停机时间和生产中断│
│ │,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和产能利用率;也有助于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
│ │的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设备能够精准地执行预设的生产流程,减少了人为│
│ │操作的误差和波动,提升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实│
│ │时监控和调整,公司可以迅速响应生产线上的变化并及时调整,保证生产过│
│ │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
│ │5、优质的客户资源 │
│ │公司凭借快速响应能力及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与苹果、荣耀、亚马逊等行│
│ │业内优质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获取了持续稳定的订单,提升了│
│ │对市场趋势的洞察力,也能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更好地适应│
│ │市场的变化。同时,公司能够通过对行业内最佳实践的学习,吸收到先进的│
│ │管理经验和技术理念,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此外,由于这些客户在│
│ │行业内具备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与他们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行业认可│
│ │度和市场地位,有利于公司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和客户群。 │
│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也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其│
│ │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
│ │心竞争力受到影响的情形。 │
├──────┼─────────────────────────────────┤
│经营指标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171.88万元,同比增长10.43%,其中,MIM精 │
│ │密零部件业务收入为32119.08万元,同比基本持平,非MIM精密零部件业务 │
│ │收入为22772.46万元,同比增长38.67%。并且,受益于非MIM精密零部件方 │
│ │向新项目需求的释放,公司在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380.91万元,同比增│
│ │长28.37%,环比增长21.39%。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77│
│ │.16万元,同比下降38.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
│ │的净利润为5250.35万元,同比下降28.02%。 │
├──────┼─────────────────────────────────┤
│竞争对手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昶联金属材料│
│ │应用制品(广州)有限公司、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全亿大科│
│ │技(佛山)有限公司、东莞成铭电子有限公司。 │
├──────┼─────────────────────────────────┤
│品牌/专利/经│专利:报告期内,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也在逐步完善,新增授权5项发 │
│营权 │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58项,其 │
│ │中发明专利17项,另有在审发明专利12项。 │
├──────┼─────────────────────────────────┤
│投资逻辑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凭借创新性的定制化精密零部件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可靠│
│ │的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公司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信赖。 │
│ │公司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汇集了跨专业、跨行业的优秀人才力量,他们是公│
│ │司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指导下,这支团队以新│
│ │材料的应用为核心,结合丰富的精密制造行业经验,不断推动着公司整体工│
│ │艺制程的设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不仅能够迅速为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综│
│ │合技术解决方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还能够持续优化制程│
│ │工艺,不断提升效率及良率,从而使公司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 │
├──────┼─────────────────────────────────┤
│消费群体 │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品牌厂商 │
├──────┼─────────────────────────────────┤
│消费市场 │内销、外销 │
├──────┼─────────────────────────────────┤
│行业竞争格局│根据ResearchandMarkets的数据,2022年及2023年全球MIM市场规模均在为3│
│ │5亿美元左右。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普及率提升以及金属3D打印技术和MIM技│
│ │术的融合,预计截至2027年,全球MIM市场规模将增至57.5亿美元,2023年 │
│ │至2027年对应CAGR达9.7%。 │
│ │从国内MIM市场来看,尽管2023年,受消费电子领域部分产品线出货量下行 │
│ │的影响,国内MIM市场销售规模同比略有下降,在84.3亿元左右,但在下游 │
│ │创新产品的驱动下,预计2024年整体销售规模将恢复并增至93.9亿元左右,│
│ │2028年销售有望增至157亿元左右。2023年至2028年CAGR值为13.27%。 │
│ │从需求类别而言,我国MIM产品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行业,2023年 │
│ │,手机、电脑、智能穿戴三项消费电子领域的需求合计占整体MIM行业需求 │
│ │的74.5%,其他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医疗、五金等。下游应用的需求 │
│ │变化,将直接带动MIM行业的发展变化。 │
├──────┼─────────────────────────────────┤
│行业发展趋势│从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MIM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①多元化的材料体系 │
│ │当前,国内MIM产品主要的原材料仍以不锈钢及铁合金粉末为主,随着下游 │
│ │多种创新性的应用的出现、技术的发展及客户需求的提高,多元化的材料体│
│ │系成为了未来MIM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如钛合金材料、高性能不锈钢、铜 │
│ │合金、镍合金、铝合金等均成为了行业研究的方向。 │
│ │②产品向更高精度、更复杂结构、更为轻量化探索 │
│ │下游应用的日益丰富及产品设计的迭代创新,对MIM产品在精度、复杂结构 │
│ │和轻量化方面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精度方面,MIM产品向微粉末注射成形 │
│ │(即更小更精密的产品)方向及超大件注射成形(即超大尺寸MIM产品)两 │
│ │个方向进行拓展和延伸。而终端产品的轻量化趋势,对MIM产品在结构复杂 │
│ │度、材料的密度和性能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
│ │③工艺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 │
│ │随着高精度、微小型、复杂结构零部件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仅靠人工已经│
│ │无法满足产品的高精度加工要求。通过提高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
│ │水平,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制程造成的不可控影响,提升良率和效率,进而│
│ │提升整体制程的盈利水平。近年来,行业内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
│ │和检测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快速提升。 │
│ │④MIM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结合 │
│ │间接3D打印是一项将MIM技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该项技术通过3D │
│ │打印生产高精度的生坯件,打印完的生坯经过脱脂和烧结等MIM后工序,最 │
│ │终形成致密化的零件。间接3D打印技术有助于进一步突破MIM工艺中因为模 │
│ │具制造中对于产品结构的限制,赋予产品设计更大的自由度,同时,有利于│
│ │提高效率,实现快速原型制作,缩短产品制造时间,大幅提升开发灵活性。│
├──────┼─────────────────────────────────┤
│行业政策法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
├──────┼─────────────────────────────────┤
│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秉持“守正”、“向善”、“务实”、“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将“创│
│ │新改变世界、精密成就美好”作为公司使命,坚持技术创新引领发展,以现│
│ │有MIM技术及产品作为基础,将材料为核心的横向及纵向延伸及以技术融合 │
│ │为目标的战略衍生品作为公司发展战略,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精密零组件│
│ │制造商。 │
│ │未来,公司将持续跟进行业及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求,积极布局包括人工智│
│ │能、折叠屏手机、3D打印技术等新兴行业、产品及技术,把握行业及技术发│
│ │展带来的市场机遇,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实现行│
│ │业、客户的多元化发展、销售规模的增长及盈利能力的提升。此外,公司实│
│ │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进行产能布局,以满足海外客户不断增长的业务│
│ │需求,为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
├──────┼─────────────────────────────────┤
│公司日常经营│(一)拓展新业务,稳定输出价值创造能力 │
│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工艺创新,稳定地向目标客户正向输出价值创造能力,│
│ │获得了更多新业务的机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171.88万元,较上年度增长│
│ │10.43%。在MIM精密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导入折叠屏铰链业务对冲了 │
│ │部分原有产品线受需求波动造成的下滑影响,实现销售收入32119.08万元,│
│ │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在非MIM精密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持续输出高质 │
│ │量、高价值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递进│
│ │,实现销售收入22772.46万元,较上年度增长38.67%。 │
│ │(二)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核心技术能力 │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8264.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48%,占营业 │
│ │收入的比例为14.71%,公司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有力支撑了客户新产品的开发│
│ │,促进了生产效率及良率的提升,同时也为公司对前沿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保│
│ │障。并且,公司在报告期内共计获得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
│ │新型专利2项,截至报告期末,在审发明专利12项。 │
│ │(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长期竞争能力 │
│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引进行业优秀人才、招收大学生,扩充人才队伍。同时│
│ │,结合新员工跟踪培养、专业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个体能力,│
│ │保证人才质量。以研发人员为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总数│
│ │达到239人,同比增长27.13%。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0岁及以下年龄段人 │
│ │员占比持续提升,研发人员结构持续优化。 │
│ │(四)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扩大规模化精密制造能力 │
│ │报告期内,为推动公司业务发展,公司加大了固定资产投入,推进产能扩充│
│ │计划。公司位于湖南长沙的MIM精密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建筑工程于2023年1│
│ │2月完成竣工验收,后续进入根据客户需求逐步投产阶段;公司位于广东惠 │
│ │州新增加的非MIM精密零部件产能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逐步产生经济效益 │
│ │。 │
├──────┼─────────────────────────────────┤
│公司经营计划│1.加大研发投入,以创新谋发展 │
│ │公司始终坚持以创新作为发展的基石不动摇。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为出│
│ │发点,围绕新材料的应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拓宽精密制造能力边界│
│ │,夯实技术竞争优势。基于不断迭代的工艺创新,持续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
│ │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赢得更多业务机会,实现公司规模的稳│
│ │步发展。 │
│ │2.推进客户多元化布局,拓展客户群体 │
│ │公司持续推进客户多元化布局,推动业务稳健发展。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做│
│ │深做透大客户,深化、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持续挖掘其多样化精密零部│
│ │件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份额和渗透率。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市场变化,寻求│
│ │与国内外不同领域优质客户的合作,构建多元化客户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
│ │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
│ │3.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强化组织效率 │
│ │公司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构建高效的研发和管理团队。通过系│
│ │统培训和学习计划,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拓展员工的知识面和│
│ │技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以应对公司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同时│
│ │,公司也将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激励员工发挥个人潜能,激发员│
│ │工的创新和创造力。 │
│ │4.持续提升运营能力和运营品质,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
│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关键职能部门能力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
│ │、追踪体系,提升管理、优化运营效率,实现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同时兼│
│ │顾长期业务发展机会,加强公司研发、生产、质量、供应链管理,提升智能│
│ │制造和数字化水平,不断改进、完善并夯实科学管理流程体系,保障公司长│
│ │期、高效、可持续发展。 │
│ │5、提高资金利用率,防范财务风险 │
│ │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有效利用符合公司需求的相关金融财务工具,提高暂│
│ │时闲置的自有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的利用效率,持续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
│ │优化公司债务结构。同时,强化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始终坚持以保值作为外│
│ │汇管理的目标,加强对汇率波动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制定相应的风险管│
│ │理策略,以规避和防范汇率波动风险。 │
├──────┼─────────────────────────────────┤
│公司资金需求│湖南长沙MIM产品(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泛海研发中心建 │
│ │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
├──────┼─────────────────────────────────┤
│可能面对风险│(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
│ │技术创新与迭代的风险 │
│ │公司主要产品所处下游消费电子行业,一项新技术的运用或一款新产品的发│
│ │布,就可能掀起一股新的潮流,如果公司未能正确理解行业及相关核心技术│
│ │的发展趋势,或在新材料研究、技术革新、工艺创新等方面,不能持续投入│
│ │研发资源、不断更新技术、对市场和行业的变化技术做出快速反应,可能导│
│ │致公司存在因技术升级迭代速度缓于行业发展速度,造成公司产品核心竞争│
│ │力降低的风险。 │
│ │(二)经营风险 │
│ │1.公司内部治理风险 │
│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资产和业务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
│ │提升,这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的管理能力不能适应│
│ │扩大的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规模,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发展速度和业│
│ │绩水平,甚至给公司带来风险。针对内部治理的风险,公司将不断完善公司│
│ │内部治理,强化创新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
│ │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
│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如果未来客户主要经│
│ │营策略或采购计划发生重大调整、公司产品及技术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或│
│ │公司与上述客户的合作关系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流失重要│
│ │客户的风险,进而对公司后续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
│ │(三)财务风险 │
│ │公司外销收入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