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88443 智翔金泰 更新日期:2025-04-0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创新药
风格:融资融券、亏损股、回购计划、连续亏损、两年新股、破发行价、基金减仓
指数:科创生物、科创成长、科创100
【2.主题投资】
──────┬──────┬────────────────────────────
2023-10-31│创新药 │关联度:☆☆☆
──────┴──────┴────────────────────────────
公司是一家创新驱动型制药公司。
──────┬──────┬────────────────────────────
2025-01-18│业绩预亏 │关联度:☆☆☆☆☆
──────┴──────┴────────────────────────────
预计公司2024年01-12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5845.91万元至-73128万元,与上
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8.74%至7.13%。
──────┬──────┬────────────────────────────
2023-06-20│首日破发 │关联度:☆☆☆
──────┴──────┴────────────────────────────
公司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跌幅为10.19%
──────┬──────┬────────────────────────────
2023-06-07│客户依赖 │关联度:☆☆☆☆☆
──────┴──────┴────────────────────────────
截止2022-12-31,第一大客户:重庆葆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2.69%
──────┬──────┬────────────────────────────
---│不可减持(新 │关联度:☆☆☆☆
│规) │
──────┴──────┴────────────────────────────
公司近20个交易日内跌破发行价,依照减持新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可减持。
──────┬──────┬────────────────────────────
2025-04-03│破发行价 │关联度:☆☆☆
──────┴──────┴────────────────────────────
截止2025-04-03,公司收盘价相对于发行价跌幅为:-24.76%
──────┬──────┬────────────────────────────
2025-04-02│回购计划 │关联度:☆☆☆
──────┴──────┴────────────────────────────
公司拟回购不超过4000万元(100.43万股),回购期:2024-10-15至2025-10-14
──────┬──────┬────────────────────────────
2025-01-18│连续亏损 │关联度:☆☆☆☆☆
──────┴──────┴────────────────────────────
截止2023-12-31公司连续两年归母净利润为负且2024-09-30财报、2024-12-31预告归母净利
润均为负
──────┬──────┬────────────────────────────
2024-11-13│亏损股 │关联度:☆☆☆
──────┴──────┴────────────────────────────
截止2024-09-30公司扣非净利润为:-55031.47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3.22%
──────┬──────┬────────────────────────────
2024-10-30│基金减仓 │关联度:☆☆☆☆☆
──────┴──────┴────────────────────────────
截止2024-09-30,基金持仓2484.45万股(减仓-2747.86万股),减仓占流通股本比例为24.10%
──────┬──────┬────────────────────────────
2024-06-20│两年新股 │关联度:☆☆☆
──────┴──────┴────────────────────────────
公司于2023-06-20上市,发行价:37.88元
【3.事件驱动】
──────┬───────────────────────────────────
2024-03-15│新质生产力细分方向之一,创新药领域是科技进步兑现重要领域
──────┴───────────────────────────────────
机构指出,全球创新药,是科技进步兑现的重要领域;中国创新药产业链,正在崛起;院内
诊疗全面恢复、国家对创新药的鼓励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以及中国药企国际化步伐的推进,行业整
体将迎来业绩与市场表现的同步向上。东海证券研报指出,近期全国两会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了
顶层规划,《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六个方面的工作任务直接涉及医疗健康领域。其中特别值得关
注的是,创新药与生命科学在报告中被提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产业,将会有更多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加速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升级,进一步打开创新药的成长空
间,赛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相关企业有望持续获益。市场空间方面,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
26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5308亿人民币,到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20584亿人民币。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公司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生│
│ │产与销售,公司在研产品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公司在源│
│ │头创新方面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双特│
│ │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两个技术平台;公司在药物开发环节建立了高效│
│ │的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公司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完善从分│
│ │子发现、工艺开发与质量研究、临床研究到产业化实施的全链条平台,加快│
│ │产业化基地建设,致力于为患者持续提供可信赖、可负担的生物技术药物,│
│ │满足人民群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
├──────┼─────────────────────────────────┤
│产品业务 │智翔金泰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
│ │、生产与销售,公司在研产品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截至│
│ │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研产品15个,其中9个产品17个适应症获批进入临床 │
│ │,2个适应症NDA已获受理,2个适应症处于临床III期。在研产品均为自主研│
│ │发,覆盖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治疗领域。 │
├──────┼─────────────────────────────────┤
│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
│ │(1)研发机构设置 │
│ │公司根据研发业务流程建立了四个研发模块,分别为早期发现、工艺开发与│
│ │质量研究、临床研究和工艺放大与验证研究。 │
│ │(2)研发流程 │
│ │公司的研发流程涵盖新型抗体药物候选分子发现阶段、工艺开发与质量研究│
│ │阶段、临床研究申报阶段、临床研究阶段、工艺放大与验证研究阶段以及新│
│ │药上市申报阶段。 │
│ │2、采购模式 │
│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采购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关采购管理制度及采购相关的执│
│ │行文件,用于明确从内部审批、供应商管理、采购定价方式、合同签署、采│
│ │购付款和采购后管理的全流程的详细操作要求,确保公司各项采购决策和执│
│ │行均保持统一管理标准。 │
│ │仪器设备、原辅料、包材、耗材等采购,由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逐级审│
│ │批后形成采购计划;通过比价/招投标等形式确定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
│ │研发服务等采购,公司建立了科学的询比价、招投标、供应商准入、评估和│
│ │管理、信息保密等制度,以确保所采购服务的质量满足研发需求。 │
│ │3、商业化及生产模式 │
│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目前所生产的样品仅用于临床│
│ │研究和前期研究,并未实现自有产品的商业化。 │
│ │4、销售模式 │
│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销售业务,在│
│ │研产品赛立奇单抗(GR1501)两项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公司根据在研│
│ │产品的临床进展及上市审评进度,已启动专业销售团队的组建工作,未来随│
│ │着产品获批上市,计划通过自有销售团队和寻求合作伙伴的方式进行产品销│
│ │售。 │
│ │5、质量管理模式 │
│ │公司根据生物药产品不同开发阶段对于质量管理要求不同,分别对临床前研│
│ │究、临床研究、商业化阶段建立了临床前及非注册临床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和│
│ │商业化质量管理体系,两个体系相互协作。 │
├──────┼─────────────────────────────────┤
│行业地位 │公司产品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全球首创 │
├──────┼─────────────────────────────────┤
│核心竞争力 │1、成熟的技术平台和创新的研发技术 │
│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抗体药物研发,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
│ │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技术先进且非常│
│ │成熟。公司基于前述技术平台开发的多款创新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
│ │体药物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
│ │在此基础上,公司通过持续跟踪药物临床开发阶段的各项反馈,有针对性地│
│ │加强自身研发实力,并根据全球药物靶点前沿发展动向,结合自身技术特点│
│ │,动态调整药物研发方向,不断迭代演进,以新型噬菌体呈现技术作为抗体│
│ │发现的底层技术,在抗体药物结构拓展上开发了单域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和新│
│ │结构重组蛋白药物发现技术,在抗体药物靶点拓展上开发了胞内抗原抗体药│
│ │物发现技术,驱动企业保持持续创新。 │
│ │2、项目开发推进速度快、效率高 │
│ │在早期发现阶段,公司基于新型的噬菌体呈现抗体库技术可以将新型抗体药│
│ │物候选分子的发现周期缩短至6-9个月,可实现每年滚动2-3项创新产品完成│
│ │发现研究并进入临床前开发阶段,促进在研产品的更新迭代。在工艺开发和│
│ │质量研究阶段,形成了一整套快速、稳健的工艺开发流程。抗体药物研发速│
│ │度快、效率高,保证了公司研发项目持续高效产出。 │
│ │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在研产品15个,其中9个产品17个适应症获批进入临 │
│ │床,2个适应症NDA已获受理,2个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他适应│
│ │症分别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
│ │3、符合国际标准、前瞻性的产业化准备 │
│ │公司抗体产业化基地位于重庆国际生物城,一期工程于2019年建设完成,同│
│ │年8月获得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初步具备商 │
│ │业化生产能力;公司已于2022年启动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建设,│
│ │已完成新增20,000L的生物发酵产能,公司已具备24,400L生物发酵产能;公│
│ │司计划建设的二期项目拟新增40,000L的生物发酵产能。公司将根据自身在 │
│ │研产品的进度,逐步推进二期项目建设,扩充现有产能以满足在研产品未来│
│ │的商业化生产需求。 │
│ │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项目、一期改扩建和二期项目的建设均按照中国GM│
│ │P、美国cGMP和欧盟GMP的标准开展,建成后不仅能符合中国GMP的要求,也 │
│ │可开展欧美发达国家临床样品制备。 │
│ │4、核心团队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 │
│ │公司实际控制人拥有深厚的医药健康产业背景,紧跟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
│ │在2014年布局抗体药物产业。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均拥有良好行业背景,专业│
│ │的研发及管理经验,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源头创新,建立了从分子发现│
│ │、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到产业化实施的全链条平台,推动产业化基地建设,│
│ │致力于为患者持续提供可信赖、可负担的创新生物药,满足人民群众未被满│
│ │足的临床需求。 │
│ │公司以自营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产品线商业化团队已初具规模,核心管理│
│ │人员具备丰富的创新药和自身免疫领域药品推广和商业化经验,并对中国自│
│ │身免疫领域生物制剂学术推广有着深刻理解。公司商业化团队建设将会持续│
│ │稳步推进,以满足公司上市产品的商业化推广。 │
├──────┼─────────────────────────────────┤
│经营指标 │截至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131.93万元,亏损较上 │
│ │年同期扩大22495.3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
│ │润为-81292.85万元,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16756.60万元。 │
├──────┼─────────────────────────────────┤
│竞争对手 │百奥泰、君实生物、神州细胞、迈威生物、荣昌生物、东曜药业-B、云顶新│
│ │耀-B、和铂医药-B、迈博药业-B、中国抗体-B、嘉和生物-B、康方生物-B、│
│ │康宁杰瑞制药-B。 │
├──────┼─────────────────────────────────┤
│品牌/专利/经│专利:2023新申请发明专利28项,新获得发明专利6项。截至2023年末公司 │
│营权 │获得专利42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
├──────┼─────────────────────────────────┤
│投资逻辑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抗体药物研发,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
│ │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技术先进且非常│
│ │成熟。 │
├──────┼─────────────────────────────────┤
│消费群体 │终端消费者 │
├──────┼─────────────────────────────────┤
│行业竞争格局│1、单克隆抗体药物竞争情况 │
│ │20世纪70年代的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奠定了现代抗体药物蓬勃发展的 │
│ │基础,1986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OKT3,此后抗 │
│ │体药物发展迅速,在2015年,美国FDA批准了第50款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2│
│ │021年批准了第100款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自此,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进入│
│ │百抗争鸣时代。 │
│ │我国单克隆抗体药物起步较晚,自2000年我国批准首个进口的利妥昔单抗至│
│ │2021年9月,共批准42个进口抗体药物;其中,2017年之前仅批准11个,201│
│ │8年至2021年9月批准31个。近年来,随着表达产量、大规模生产等技术壁垒│
│ │的突破,以及受益于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我国的抗体药物产业也有│
│ │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21年9月已有31个国产单克隆抗体药物获批上市,其 │
│ │中有21个为2018年之后获批。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 │2、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竞争情况 │
│ │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四款双特异性抗体获批上市,分别为卡妥索双抗(│
│ │靶向CD3和EpCAM,2009年上市,2017年退市)、贝林妥欧单抗(靶向CD3和C│
│ │D19,2014年上市)、艾美赛珠单抗(靶向FIX和FX,2017年上市)和Rybrev│
│ │ant(靶向EGFR和c-Met,2021年上市)。 │
│ │截至2021年底,国内共有两个进口双抗药品获批上市,分别为贝林妥欧单抗│
│ │(靶向CD3和CD19,2020年上市)、艾美赛珠单抗(靶向FIX和FX,2021年上│
│ │市)。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双抗药物研发热情高涨,截至2021年底,国内获│
│ │批临床的双抗药品超过100个,其中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已于2022年6 │
│ │月获批上市,双抗药物也将在2022-2023迎来第一波的上市潮,开始进入商 │
│ │业化竞争阶段。 │
├──────┼─────────────────────────────────┤
│行业发展趋势│(1)生物医药在临床治疗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
│ │与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相比,创新靶向生物药具│
│ │有潜在更佳的疗效与安全性:1)基于分子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等知识研发 │
│ │的靶向生物药产品可与靶点分子高效、特异性结合,实现对病灶的精准给药│
│ │,降低全身性毒性,从而拓宽治疗窗口,提升药物的整体疗效和安全性;2 │
│ │)通过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手段进行结构改良后的生物药也可将潜在免│
│ │疫原性降至最低,提高人体对药物的免疫耐受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3)在整体治疗方案中加入靶向生物药产品,有望减少对于免疫抑制剂、激 │
│ │素和化疗药物等存在明显全身性副作用的传统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而提高整│
│ │体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创新靶向生物药在临床│
│ │治疗方案中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
│ │(2)生物医药市场快速增长 │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病率及患病率│
│ │逐年提升,患者基数不断增长。同时,随着中国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疾病│
│ │宣传科普力度的加大、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基层诊疗规范度的提升以及伴│
│ │随诊断等疾病检测技术的不断普及,我国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检出率│
│ │和诊断率也在不断提升,促进我国生物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到2030年预计达到13198亿 │
│ │元,2018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4.4%。 │
│ │全球生物药市场已从2016年的2202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979亿美元,2016│
│ │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8%。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生物药│
│ │市场规模到2030年预计达到6651亿美元,2018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
│ │计为8.1%。受到病人群体扩大、支付能力提升等因素的驱动,未来生物药市│
│ │场增速将高于同期化学药市场。 │
│ │(3)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 │
│ │相较于全球市场,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中国│
│ │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仅占中国生物药市场的5.85%。近年来,随着国内抗体 │
│ │药物的密集获批,中国生物药物治疗水平开始与世界接轨。同时,从2017年│
│ │开始,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在单克隆抗体药物覆盖方面显著扩大,将6种疗效 │
│ │确切、副作用少、需求迫切但价格相对较高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首次纳入医保│
│ │乙类药物名单,这将显著提高患者的支付能力并提升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市场│
│ │渗透率。2022年,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增至924亿元,占中国生物 │
│ │药市场的17.9%,2017-2022年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0.92%。随着中国患者基 │
│ │数的不断增长、新型单抗药物的推出、抗体药物渗透率的提高,预计中国单│
│ │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单克隆抗体市场规模将│
│ │达到1816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为34.67%。 │
├──────┼─────────────────────────────────┤
│行业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临床价值为│
│ │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新药临│
│ │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双特异性抗体类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
│ │则》(征求意见稿)、《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
│ │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订)》、《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
│ │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
├──────┼─────────────────────────────────┤
│公司发展战略│智翔金泰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抗体药物的研发、生│
│ │产和销售。公司技术团队经验丰富,常年深耕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 │和肿瘤等治疗领域,对于相关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卓越│
│ │的视野。未来公司将继续注重创新药物的先进性、独特性和差异化研发,以│
│ │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专业人才为核心,保持产品在业内的领│
│ │先地位。公司推行产业为纲,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完善从分子发现│
│ │、工艺开发和质量研究、临床研究到产业化实施的全链条平台,加快产业化│
│ │基地建设,加速产品的研发进度及商业化。致力于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
│ │新药企业,为患者持续提供可信赖、可负担的创新生物药,满足人民群众未│
│ │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
├──────┼─────────────────────────────────┤
│公司日常经营│2023年,在董事会的战略引领下,公司坚持源头创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 │以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信赖、可负担的创新生物药,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
│ │为目标,继续全力推动研发、生产、销售团队建设等工作。公司在这一年克│
│ │服困难、把握机遇、稳扎稳打,多款产品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62039.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6.50%,研发投│
│ │入持续加大。 │
│ │2023年3月公司核心产品赛立奇单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NDA获得受理│
│ │,为公司首款申报新药上市产品,也是国内企业首家提交新药上市申请的抗│
│ │IL-17A单克隆抗体药物;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赛立奇单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
│ │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两项适应症处于新药上市评审阶段,产品商业化在即│
│ │;核心产品GR1801已完成III期临床入组,GR1802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 │
│ │已启动III期临床,GR2001已申请EOP2沟通,其他在研产品均取得重要阶段 │
│ │性进展;同时,公司坚持源头创新驱动,报告期内,2款具有前瞻性、创新 │
│ │性的产品进入公司在研管线,公司管线梯度进一步丰富。 │
│ │产能及商业化准备方面,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新增20│
│ │000L的生物发酵产能,可快速实现赛立奇单抗、GR1802、GR1603等产品的大│
│ │规模商业化生产,以及提高新产品的工艺放大研究和临床样品制备能力;抗│
│ │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处于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公司自身免疫性疾病产品线│
│ │商业化团队已初具规模,核心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创新药和自身免疫领域药│
│ │品推广和商业化经验,团队建设将会持续稳步推进,以满足公司上市产品的│
│ │商业化推广需求。 │
│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工作,募集资金到账后,为公│
│ │司后续持续推进各产品管线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 │为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
│ │公司持续提升研发团队建设,加强技术人才引进,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通│
│ │过持续完善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建立了一支创新、高效的研发、商业化及│
│ │管理团队,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
│ │研发人员数量419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1.8%。 │
├──────┼─────────────────────────────────┤
│公司经营计划│公司将紧紧围绕发展战略,致力于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和商业化于一体的│
│ │全产业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
│ │1、推动技术平台建设,丰富在研产品种类 │
│ │公司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双特异性抗│
│ │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技术先进且成熟。公司开发的多款创新单克隆抗体药│
│ │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 │公司将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推动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
│ │现技术平台的迭代升级,提升抗体新分子发现的效率,不断完善单域抗体药│
│ │物发现技术、新结构重组蛋白药物发现技术及胞内抗原抗体药物发现技术,│
│ │推动更多基于新技术平台的抗体药物产品进入研发管线,丰富公司的在研产│
│ │品储备。 │
│ │2、加速商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能力 │
│ │公司在研产品管线丰富,在研产品15个,其中9个产品17个适应症获批进入 │
│ │临床,核心产品赛立奇单抗注射液2个适应症NDA已获受理,产品商业化在即│
│ │。公司已开展市场营销及产品生产布局前期工作。市场营销方面,公司自身│
│ │免疫性疾病产品线商业化团队已初具规模,核心管理人员均来自于跨国药企│
│ │及知名内资企业,具备丰富的创新药和自身免疫领域药品推广和商业化经验│
│ │。营销团队将通过市场、医学、销售、准入四轮驱动,高效整合资源,加速│
│ │商业化进程,推动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公司商业化团队建设将会持续│
│ │稳步推进,以满足公司上市产品的商业化推广。 │
│ │产业化能力方面,公司于2022年启动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建设,│
│ │目前已完成新增20,000L的生物发酵产能,公司已具备24,400L生物发酵产能│
│ │;公司抗体产业化基地二期项目拟新增40,000L的生物发酵产能。 │
│ │3、人才引进和培养 │
│ │公司立足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全产业链,结合产品开发各环节,持续重点引│
│ │入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匹配公司发展各阶段,通过一套完善的创新型人才│
│ │培养、评价以及奖励激励的体系,确保人才招得进,留得住,有发展,打造│
│ │一支高素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质量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助力公司长远可│
│ │持续发展。 │
│ │4、持续提升加强公司治理水平 │
│ │公司将持续加强、优化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三会”管理体系│
│ │的建设,并确保执行的落地,以确保公司运营始终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公司│
│ │管理制度的要求。此外,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公│
│ │司内部管理效率,加强研发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内控│
│ │管理体系建设,同时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公司运营的信息化管理,有│
│ │效提升公司效率。 │
├──────┼─────────────────────────────────┤
│公司资金需求│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抗体药物研发│
│ │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
├──────┼─────────────────────────────────┤
│可能面对风险│(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
│ │随着公司产品研发进度的推进,公司研发费用将持续增长,且公司研发支出│
│ │对应产品在未取得新药上市批准前均按费用化处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未│
│ │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存在一定期间内无│
│ │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 │
│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
│ │公司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亏损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情形,将导│
│ │致公司未来一定期间无法盈利或无法进行利润分配的风险、收入无法按计划│
│ │增长的风险。 │
│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
│ │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发展处于加速阶段,新技术层出不穷,并逐步具备工业│
│ │化的可行性,技术升级推动了制药工业的前进,也给制药公司带来了竞争压│
│ │力。公司核心技术及在研产品存在由于行业内出现革命性或突破性技术导致│
│ │竞争力下降或商业价值受损,进而对公司研发、市场、财务等方面造成不利│
│ │影响的风险。 │
│ │创新能力是公司存续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持续高度依赖│
│ │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尽管公司高度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养│
│ │,但仍面临其他医药企业对人才的竞争。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可能对公司研│
│ │发及商业化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战│
│ │略产生不利影响。 │
│ │(四)经营风险 │
│ │1、市场竞争风险 │
│ │赛立奇单抗(GR1501)的主要适应症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中轴型脊柱关│
│ │节炎。根据药智咨询统计,截至本报告期末已有三款同靶点进口生物制品在│
│ │国内获批上市销售,该靶点药物国内在研企业也较多。赛立奇单抗(GR1501│
│ │)上市后,存在无法有效打破市场格局,销售收入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 │
│ │2、药品价格政策调整风险 │
│ │近年来,受到国家医保价格谈判、带量采购制度等政策或措施的影响,部分│
│ │药品的终端招标采购价格逐渐下降,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未来上市药│
│ │品可能面临药品降价风险,从而对公司未来的产品收入构成一定的潜在负面│
│ │影响。 │
│ │3、市场推广及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
│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尚无产品获准上市销售,无商业化销售的经验。虽然│
│ │公司自身免疫性疾病产品线商业化团队已初具规模,核心管理人员具备丰富│
│ │的创新药和自身免疫领域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