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88443 智翔金泰 更新日期:2025-02-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创新药
风格:融资融券、亏损股、回购计划、连续亏损、两年新股、破发行价、基金减仓
指数:科创生物、科创成长、科创100
【2.主题投资】
──────┬──────┬────────────────────────────
2023-10-31│创新药 │关联度:☆☆☆
──────┴──────┴────────────────────────────
公司是一家创新驱动型制药公司。
──────┬──────┬────────────────────────────
2025-01-18│业绩预亏 │关联度:☆☆☆☆☆
──────┴──────┴────────────────────────────
预计公司2024年01-12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5845.91万元至-73128万元,与上
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8.74%至7.13%。
──────┬──────┬────────────────────────────
2023-06-20│首日破发 │关联度:☆☆☆
──────┴──────┴────────────────────────────
公司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跌幅为10.19%
──────┬──────┬────────────────────────────
2023-06-07│客户依赖 │关联度:☆☆☆☆☆
──────┴──────┴────────────────────────────
截止2022-12-31,第一大客户:重庆葆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2.69%
──────┬──────┬────────────────────────────
---│不可减持(新 │关联度:☆☆☆☆
│规) │
──────┴──────┴────────────────────────────
公司近20个交易日内跌破发行价,依照减持新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可减持。
──────┬──────┬────────────────────────────
2025-02-14│破发行价 │关联度:☆☆☆☆
──────┴──────┴────────────────────────────
截止2025-02-14,公司收盘价相对于发行价跌幅为:-34.48%
──────┬──────┬────────────────────────────
2025-02-05│回购计划 │关联度:☆☆☆
──────┴──────┴────────────────────────────
公司拟回购不超过4000万元(100.43万股),回购期:2024-10-15至2025-10-14
──────┬──────┬────────────────────────────
2025-01-18│连续亏损 │关联度:☆☆☆☆☆
──────┴──────┴────────────────────────────
截止2023-12-31公司连续两年归母净利润为负且2024-09-30财报、2024-12-31预告归母净利
润均为负
──────┬──────┬────────────────────────────
2024-11-13│亏损股 │关联度:☆☆☆
──────┴──────┴────────────────────────────
截止2024-09-30公司扣非净利润为:-55031.47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3.22%
──────┬──────┬────────────────────────────
2024-10-30│基金减仓 │关联度:☆☆☆☆☆
──────┴──────┴────────────────────────────
截止2024-09-30,基金持仓2484.45万股(减仓-2747.86万股),减仓占流通股本比例为24.10%
──────┬──────┬────────────────────────────
2024-06-20│两年新股 │关联度:☆☆☆
──────┴──────┴────────────────────────────
公司于2023-06-20上市,发行价:37.88元
【3.事件驱动】
──────┬───────────────────────────────────
2024-03-15│新质生产力细分方向之一,创新药领域是科技进步兑现重要领域
──────┴───────────────────────────────────
机构指出,全球创新药,是科技进步兑现的重要领域;中国创新药产业链,正在崛起;院内
诊疗全面恢复、国家对创新药的鼓励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以及中国药企国际化步伐的推进,行业整
体将迎来业绩与市场表现的同步向上。东海证券研报指出,近期全国两会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了
顶层规划,《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六个方面的工作任务直接涉及医疗健康领域。其中特别值得关
注的是,创新药与生命科学在报告中被提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产业,将会有更多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加速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升级,进一步打开创新药的成长空
间,赛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相关企业有望持续获益。市场空间方面,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
26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5308亿人民币,到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20584亿人民币。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公司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生│
│ │产与销售,公司在研产品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公司在源│
│ │头创新方面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双特│
│ │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两个技术平台;公司在药物开发环节建立了高效│
│ │的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公司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完善从分│
│ │子发现、工艺开发与质量研究、临床研究到产业化实施的全链条平台,加快│
│ │产业化基地建设,致力于为患者持续提供可信赖、可负担的生物技术药物,│
│ │满足人民群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
├──────┼─────────────────────────────────┤
│产品业务 │截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立项开发的产品12个,包含自身免疫性疾病│
│ │、感染性疾病及肿瘤领域三大疾病领域相关产品。 │
├──────┼─────────────────────────────────┤
│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
│ │公司根据研发业务流程建立了四个研发模块,分别为早期发现、工艺开发与│
│ │质量研究、临床研究和工艺放大与验证研究。 │
│ │2、采购模式 │
│ │公司已建立了完整的采购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关采购管理制度及采购相关的│
│ │执行文件,用于明确从内部审批、供应商管理、采购定价方式、合同签署、│
│ │采购付款和采购后管理的全流程的详细操作要求,确保公司各项采购决策和│
│ │执行均保持统一管理标准。 │
│ │3、商业化及生产模式 │
│ │截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发行人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目前所生产的样品│
│ │仅用于临床研究和前期研究,并未实现自有产品的商业化大规模生产。 │
│ │4、销售模式 │
│ │公司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截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产品│
│ │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销售业务,发行人的在研产品GR1501、GR│
│ │1801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陆续上市,发行人根据在研产品目前的临床进展及│
│ │上市审评进度,已启动专业销售团队的组建工作,未来随着产品获批上市,│
│ │发行人计划通过自有销售团队和寻求合作伙伴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 │
│ │5、质量管理模式 │
│ │公司根据生物药产品不同开发阶段对于质量管理要求不同,分别对临床前研│
│ │究、临床研究、商业化阶段建立了临床前及非注册临床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和│
│ │商业化质量管理体系,两个体系相互协作。 │
├──────┼─────────────────────────────────┤
│行业地位 │公司产品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全球首创 │
├──────┼─────────────────────────────────┤
│核心竞争力 │(1)成熟的技术平台和专业的研发体系 │
│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抗体药物研发,公司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
│ │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不断迭代,技术先进│
│ │且非常成熟,公司开发了多款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创新单克隆抗体药物│
│ │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
│ │在此基础上,公司通过持续跟踪药物临床开发阶段的各项反馈,有针对性的│
│ │加强自身研发实力,并根据全球药物靶点前沿发展动向,结合自身技术特点│
│ │,动态调整药物研发方向,不断迭代演进,驱动企业保持持续创新。 │
│ │(2)核心产品研发进度领先且市场空间广阔 │
│ │公司未来几年预计上市的产品为GR1501、GR1801和GR1802,其中GR1501为国│
│ │内企业首家提交新药上市申请的抗IL-17单克隆抗体注射液,GR1801为国内 │
│ │企业首家狂犬病被动免疫双特异性抗体药物,GR1802为国内企业第二梯队进│
│ │入中重度哮喘II期临床试验的抗IL-4R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上述产品均存 │
│ │在巨大的临床需求,市场空间广阔。 │
│ │除上述产品外,公司在研产品GR1603是国内企业首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抗│
│ │IFNAR1单克隆抗体药物,GR1901是国内企业首家获批临床的CD123×CD3双特│
│ │异性抗体药物,GR1803的研发进度在国内企业也排名靠前。 │
│ │(3)产业资本与创新团队深度融合,助力公司稳健发展 │
│ │公司实际控制人拥有深厚的医药健康产业背景,紧跟时代和技术进步,在20│
│ │14年布局抗体药物产业。公司创新团队均拥有良好教育背景,专业的研发及│
│ │管理经验,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源头创新。产业资本与创新团队深度融│
│ │合,建立了从分子发现、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到产业化实施的全链条平台,│
│ │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患者持续提供可信赖、可负担的生物技术药物,满│
│ │足人民群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助力公司稳健发展。 │
│ │(4)项目开发速度快、效率高 │
│ │在早期发现阶段,公司基于新型的噬菌体呈现抗体库技术平台可以将新型抗│
│ │体药物候选分子的发现周期缩短至6-9个月。在工艺开发和质量研究阶段, │
│ │形成了一整套快速、稳健的工艺开发流程。智翔金泰抗体药物研发速度快、│
│ │效率高,保证了公司研发投入持续高效产出。 │
├──────┼─────────────────────────────────┤
│竞争对手 │百奥泰、君实生物、神州细胞、迈威生物、荣昌生物、东曜药业-B、云顶新│
│ │耀-B、和铂医药-B、迈博药业-B、中国抗体-B、嘉和生物-B、康方生物-B、│
│ │康宁杰瑞制药-B。 │
├──────┼─────────────────────────────────┤
│品牌/专利/经│截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28项中国境内专利,其中│
│营权 │22项为发明专利、6项为实用新型专利;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8项境外专利│
│ │,全部为发明专利。 │
├──────┼─────────────────────────────────┤
│投资逻辑 │公司未来几年预计上市的产品为GR1501、GR1801和GR1802,其中GR1501为国│
│ │内企业首家提交新药上市申请的抗IL-17单克隆抗体注射液,GR1801为国内 │
│ │企业首家狂犬病被动免疫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
├──────┼─────────────────────────────────┤
│消费群体 │经销商、配送商等药品流通或销售企业,以及医疗机构终端、零售终端和基│
│ │层市场终端的终端市场。 │
├──────┼─────────────────────────────────┤
│行业竞争格局│1、单克隆抗体药物竞争情况 │
│ │20世纪70年代的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奠定了现代抗体药物蓬勃发展的 │
│ │基础,1986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OKT3,此后抗 │
│ │体药物发展迅速,在2015年,美国FDA批准了第50款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2│
│ │021年批准了第100款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自此,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进入│
│ │百抗争鸣时代。 │
│ │我国单克隆抗体药物起步较晚,自2000年我国批准首个进口的利妥昔单抗至│
│ │2021年9月,共批准42个进口抗体药物;其中,2017年之前仅批准11个,201│
│ │8年至2021年9月批准31个。近年来,随着表达产量、大规模生产等技术壁垒│
│ │的突破,以及受益于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我国的抗体药物产业也有│
│ │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21年9月已有31个国产单克隆抗体药物获批上市,其 │
│ │中有21个为2018年之后获批。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 │2、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竞争情况 │
│ │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四款双特异性抗体获批上市,分别为卡妥索双抗(│
│ │靶向CD3和EpCAM,2009年上市,2017年退市)、贝林妥欧单抗(靶向CD3和C│
│ │D19,2014年上市)、艾美赛珠单抗(靶向FIX和FX,2017年上市)和Rybrev│
│ │ant(靶向EGFR和c-Met,2021年上市)。 │
│ │截至2021年底,国内共有两个进口双抗药品获批上市,分别为贝林妥欧单抗│
│ │(靶向CD3和CD19,2020年上市)、艾美赛珠单抗(靶向FIX和FX,2021年上│
│ │市)。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双抗药物研发热情高涨,截至2021年底,国内获│
│ │批临床的双抗药品超过100个,其中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已于2022年6 │
│ │月获批上市,双抗药物也将在2022-2023迎来第一波的上市潮,开始进入商 │
│ │业化竞争阶段。 │
├──────┼─────────────────────────────────┤
│行业发展趋势│1、生物药市场快速扩大 │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病率及患病率│
│ │逐年提升,患者基数不断增长。同时,随着中国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疾病│
│ │宣传科普力度的加大、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基层诊疗规范度的提升以及伴│
│ │随诊断等疾病检测技术的不断普及,我国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检出率│
│ │和诊断率也在不断提升,促进我国生物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中国生物药市│
│ │场从2015年的1,453亿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的3,457亿人民币。受到病人群体│
│ │扩大、支付能力提升等因素的驱动,未来生物药市场增速将高于同期化学药│
│ │市场。 │
│ │2、新兴市场比重不断增大 │
│ │目前,欧美等成熟市场的患者支付能力整体较高、商业保险制度较为发达,│
│ │因此即使价格高昂的生物药也已实现较高的病人渗透率。中国等新兴市场通│
│ │过不断提高医保的患者覆盖率,拓展医保对创新生物药的覆盖范围,从而提│
│ │升创新生物药对患者的可及性,解决病人迫切的用药需求。在创新生物药可│
│ │及性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国等新兴市场庞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将得到更│
│ │快释放,创新生物药产业将加速繁荣,也将在全球生物药市场中占据愈发重│
│ │要的地位。 │
│ │3、创新靶向生物药在临床治疗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
│ │与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相比,创新靶向生物药具│
│ │有潜在更佳的疗效与安全性:(1)基于分子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等知识研 │
│ │发的靶向生物药产品可与靶点分子高效、特异性结合,实现对病灶的精准给│
│ │药,降低全身性毒性,从而拓宽治疗窗口,提升药物的整体疗效和安全性;│
│ │(2)通过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手段进行结构改良后的生物药也可将潜 │
│ │在免疫原性降至最低,提高人体对药物的免疫耐受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率;(3)在整体治疗方案中加入靶向生物药产品,有望减少对于免疫抑制 │
│ │剂、激素和化疗药物等存在明显全身性副作用的传统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而│
│ │提高整体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创新靶向生物药│
│ │在临床治疗方案中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
│ │4、中小型创新生物药企不断崛起 │
│ │尽管当前大型药企在全球医药市场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未来他们将面临│
│ │来自中小型创新药企的巨大挑战。创新型的中小型药企通常在某一个细分治│
│ │疗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及更灵活的研发模式,他们从药企内部研发为主│
│ │拓展至外部研发、合作研发、专利授权及研发外包等多种组合形式,多元化│
│ │的研发模式实现了研发资源的共享,提高了研发效率,潜在提高专注在该细│
│ │分领域研发出重磅药品的机率。 │
│ │5、规范化和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 │
│ │由于发展中国家医药行业起步较晚,法规监管相对缺乏,临床前、临床研究│
│ │和药物生产等领域法规监管相对滞后,造成药企存在不合规运营的事件层出│
│ │不穷。随着监管机构审查审批日益严格和常态化的飞行检查,中国生物药市│
│ │场将向规范化过渡。同时,生物创新药通过新靶点或新作用机制可以更有效│
│ │地治疗疾病,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国家政策的│
│ │扶持、对健康与新药创新研发投入的增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等影响因素,│
│ │大力发展创新药将成为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
│行业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临床价值为│
│ │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新药临│
│ │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双特异性抗体类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
│ │则》(征求意见稿)、《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
│ │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订)》、《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
│ │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
├──────┼─────────────────────────────────┤
│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秉承“为病人做好药”的使命,持续提供患者可信赖、可负担的生物技│
│ │术药物,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 │
│ │公司坚持创新为本,技术团队经验丰富,常年深耕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
│ │疾病、肿瘤疾病的研究,对于相关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理解和│
│ │卓越的视野,未来将继续注重创新药物的先进性、独特性和差异性研发,保│
│ │持产品在业内的领先地位。 │
│ │公司推行产业为纲,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完善从分子发现、技术研│
│ │发、临床研究到产业化实施的全链条平台,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患者持│
│ │续提供可信赖、可负担的生物技术药物,满足人民群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 │。 │
├──────┼─────────────────────────────────┤
│公司经营计划│1、加大临床研究的经费投入,保障在研管线进度 │
│ │公司计划加大临床研究的经费投入,推进在研管线进度,未来三年内实现2 │
│ │个产品3个适应症上市,1个产品申请NDA,3个产品进入关键注册临床。 │
│ │2、引入创新科技人才,升级技术平台,丰富在研产品储备 │
│ │积极引入创新科技人才,推动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和双│
│ │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的迭代升级,提升抗体新分子发现的效率,完│
│ │善VHH/TCRm/新结构重组蛋白药物发现技术,推动基于各种平台的创新产品 │
│ │进入临床研究,丰富公司的在研产品储备。 │
│ │3、加快生产基地建设,扩充公司产能 │
│ │加快智翔金泰一期工程改扩建,在2024年实现新增20,000L的发酵产能,尽 │
│ │快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在2025年完成二期工程第一阶段建设,2028年完成二│
│ │期工程第二阶段建设。 │
│ │4、加强募集资金监管,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
│ │本次发行上市募集资金为实现公司的业务发展目标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
│ │有效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公司将加强募集资金监管,│
│ │切实组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 │
├──────┼─────────────────────────────────┤
│公司资金需求│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抗体药物研发│
│ │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
├──────┼─────────────────────────────────┤
│可能面对风险│一、与发行人相关的风险 │
│ │(一)经营风险 │
│ │1、GR1501、GR1801和GR1802的市场竞争风险 │
│ │(1)GR1501的市场竞争风险:1)市场成熟度高、市场已充分竞争的风险;│
│ │2)与在研药品竞争的风险 │
│ │(2)GR1801的市场竞争风险:1)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较低,不能有│
│ │效打开市场空间的风险;2)GR1801产品不被医生和患者认同的风险;3)GR│
│ │1801存在上市时间较晚、市场开拓困难的风险 │
│ │(3)GR1802的市场竞争风险 │
│ │2、GR1501、GR1801和GR1802上市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
│ │3、其他产品的研发风险 │
│ │4、产品未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风险 │
│ │5、药品价格政策调整风险 │
│ │6、药品生产风险 │
│ │7、市场推广及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
│ │(二)技术风险 │
│ │1、新药研发相关风险:(1)核心产品无法获批上市或临床试验结果不及预│
│ │期的风险;(2)公司在研产品临床试验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3)公司在│
│ │研产品不能获准注册上市的风险;(4)公司部分新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尚未 │
│ │得到验证 │
│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
│ │3、知识产权风险 │
│ │(三)法律风险 │
│ │1、生物安全风险 │
│ │2、安全生产风险 │
│ │(四)财务风险 │
│ │1、资金不足的风险 │
│ │2、股权激励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 │
│ │3、资产抵押风险 │
│ │4、2023年亏损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
│ │二、与行业相关的风险 │
│ │(一)医药政策变化的风险 │
│ │(二)生物制品集中带量采购的风险 │
│ │(三)行业内出现革命性或突破性技术的风险 │
│ │(四)产品迭代的风险 │
│ │三、其他风险 │
│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1、研发项目失败风险;2、募集资金投资项│
│ │目实施风险;3、新增产能不能及时消化的风险 │
│ │(二)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风险:1、未能实现盈利将可能被 │
│ │终止上市的风险;2、公司亏损金额可能持续扩大的风险;3、公司存在累计│
│ │未弥补亏损导致短期无法进行分红的风险 │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