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88616 西力科技 更新日期:2025-04-0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充电桩、储能
风格:融资融券、微盘股、微盘精选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4-11-08│储能 │关联度:☆☆☆
──────┴──────┴────────────────────────────
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西力拟开展储能类产品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体产品是
为旅游、露营、钓鱼等户外活动提供绿色电源,解决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应急救灾电源
的便携式储能电
──────┬──────┬────────────────────────────
2023-05-18│充电桩 │关联度:☆☆
──────┴──────┴────────────────────────────
公司拥有新能源汽车充电计量用壁挂式、一体式、嵌入式、导轨式等多种直流电能表系列产
品以及基站光伏发电用低压直流电能表系列产品。公司已开发有充电桩监控系统软件。
──────┬──────┬────────────────────────────
2022-09-22│高端装备 │关联度:☆☆
──────┴──────┴────────────────────────────
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几家在国家电网智能电表、 用电采集产品连续中标的企业之一,积极参
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先后参与了16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
2021-03-20│智能电网 │关联度:☆☆☆
──────┴──────┴────────────────────────────
公司主要产品为包括单相智能表、三相智能表在内的智能电表,以及包括集中器、采集器、
专变采集终端在内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和电能计量箱产品。
──────┬──────┬────────────────────────────
2021-12-24│智能电表 │关联度:☆☆☆
──────┴──────┴────────────────────────────
公司主营为智能电表的产研销
──────┬──────┬────────────────────────────
2021-03-20│电力物联网 │关联度:☆☆☆
──────┴──────┴────────────────────────────
公司在配用电新业务方面,通过已经开发的智能计量网关、智慧插座等产品拓展市场应用布
局,并加强与通信运营公司的合作,深耕电力物联网市场。
──────┬──────┬────────────────────────────
2025-04-03│微盘精选 │关联度:☆☆☆☆☆
──────┴──────┴────────────────────────────
公司为微盘精选股。
──────┬──────┬────────────────────────────
2025-04-03│微盘股 │关联度:☆☆☆
──────┴──────┴────────────────────────────
截止2025-04-03公司AB股总市值为:20.31亿元
【3.事件驱动】
──────┬───────────────────────────────────
2022-07-04│户外移动电源大卖,成交额爆增超10倍
──────┴───────────────────────────────────
据报道,近期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随着自驾游、郊区游兴起,能够在户外为手机、电脑
、电饭煲等电器供电的移动电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根据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目前
消费者更加追求“小聚集、大空间”的旅游场景,自驾游、户外活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今年
“618”促销活动开启的5月23日到6月18日期间,户外移动电源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产品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电能计量箱等电能计量产品的│
│ │研发、生产和销售,将高精度计量、软件模块化、数据库、控制电路设计、│
│ │通信、数据安全等核心技术与精密仪表制造相融合,为下游客户提供高精度│
│ │、低功耗、多功能的电能计量产品。 │
├──────┼─────────────────────────────────┤
│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
│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及产品的持续改良,强化新产│
│ │品、新技术研发的经营策略,在研发创新上保持高投入。经过多年的业务实│
│ │践,公司建设了适应自身业务发展的多部门合作的研发体系。在研发与技术│
│ │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了体系化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了研发过程中各阶段人│
│ │员分工、职责权限,对设计开发的策划、决策、管理、设计输入、设计输出│
│ │、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更改、技术成果的转化等过程进行│
│ │严格的控制。公司采取引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策略,不断完善创新人才保│
│ │障制度,并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
│ │研发工作中,公司持续盯紧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信息,并基于公司│
│ │发展规划提出研发需求;经过内部审批后进行研发立项,立项后由研发项目│
│ │组具体实施研发工作;研发的样机需经工艺性评审、全性能测试,并在测试│
│ │完毕后取得测试报告;公司根据新产品的市场情况确认是否进行小批试生产│
│ │,通过小批试生产验证产品设计可加工性及技术文件、设备工装、测试软件│
│ │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小批试生产完成后,抽取样机进行定型测试;研发项目│
│ │经验收评审后编制《新产品项目验收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确认项目验收│
│ │。 │
│ │2、采购模式 │
│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通用电子元件、本地及远程模块│
│ │、继电器、塑料材料、五金件等,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品种、类型和规格较多│
│ │,采购价格基于市场行情。 │
│ │公司制定有规范的《供应商管理制度》《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
│ │度》,对供应商的开发和日常管理、物资采购流程和审批、物资检验入库及│
│ │仓库管理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
│ │公司实施合格供应商管理及评价制度,通过考察供应商资质确定进入公司合│
│ │格供方名录的厂商,并按期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响应能力进行评定。在有│
│ │新产品采购需求、优化原有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或改进工艺等情况下,公司│
│ │将开发新供应商,并实施对供应商的考察,重点考察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产│
│ │品质量、单位信誉、资金实力等要素,新供应商物料需经试样及小批试生产│
│ │测试验证,各流程均合格的情况下,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采购总合同、采购质│
│ │量合同等,并将其正式纳入《合格供方名录》。 │
│ │3、生产模式 │
│ │公司采用订单生产模式,在客户向公司下达正式订单后,根据订单中约定的│
│ │交货计划组织生产。公司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了生产过程的追溯机制│
│ │,以提升产品生产效率与质量。公司基于电能表行业的业务特点,结合自身│
│ │对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流程的把握,自主│
│ │研发了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应用于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全流程,实现了 │
│ │精细化生产管理。公司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与ERP系统可实现实时、有效的│
│ │对接,并做到质量控制的可追溯性。 │
│ │4、销售模式 │
│ │公司以境内销售为主,并有部分海外销售,公司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范围的│
│ │销售和技术服务体系。在境内市场,公司主要采用直接销售的模式,业务获│
│ │取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公司主要参加国网、南网及其下属网省公司、地方│
│ │电力公司等客户的招投标进行销售,并开拓了部分工商企业客户。 │
│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会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并组织进行相关│
│ │产品的试验检测,取得合格供应商资质的智能电表企业方可参加已试验合格│
│ │产品的招投标。公司销售部会同总师办、技术部、物资部等根据客户需求组│
│ │织投标,提供产品技术方案,并综合产品成本、市场价格、增值服务、运输│
│ │费用、需求数量等因素审慎报价。客户经综合评标,确定中标单位,公司中│
│ │标后与标包所属网省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并根据各网省公司下达的订单要求│
│ │组织生产并交付客户,实现销售。 │
├──────┼─────────────────────────────────┤
│行业地位 │国家电网中标数量和中标金额均实现稳步增长 │
├──────┼─────────────────────────────────┤
│核心竞争力 │1、持续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优势 │
│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
│ │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
│ │AS)认可的测试中心。 │
│ │公司建立了优秀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拥有成熟的产品设│
│ │计平台、快速的技术响应能力、先进的试验设备和完整的测试体系。经过多│
│ │年努力,公司在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产品领域,拥有高可靠性数据│
│ │存储数据库中间件技术、软件功能模块化设计技术、综合能源管理设计技术│
│ │、智能电表可靠性设计技术、自适应电源管理技术、高可靠性控制电路设计│
│ │技术、高精度计量技术、自动化生产检测及质量控制技术、计量箱可靠性设│
│ │计技术等核心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同时,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
│ │促进了公司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共取得专利107项, │
│ │其中发明专利22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34项,多个研发项目得到浙江省、杭 │
│ │州市政府资助和奖励。 │
│ │2、系统性信息化建设优势 │
│ │公司经过多年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已逐步建成了集成ERP管理系统、PLM产品│
│ │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EMS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 │、E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NQI厂家侧数据采集系统、现场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 │、智能巡更生产安全系统等系统的数字工厂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通过信息│
│ │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实现了企业管理、生产流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提高│
│ │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 │
│ │公司生产过程所应用的信息系统包括西力MES灌胶工序数据采集系统、西力M│
│ │ES变压器激光打标工序数据采集系统、西力MES终端参数设置系统、西力MES│
│ │热熔工序数据采集系统、西力ESAM安全认证测试系统、西力MES生产制造执 │
│ │行管理系统并形成了这些系统的软件著作权。 │
│ │3、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可靠优势 │
│ │公司建立、通过并运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
│ │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相关产品具有完备的CPA计量器具型式 │
│ │批准证书、中国CCC质量认证、荷兰KEMA认证及欧盟MID分供方认证等多项国│
│ │内外权威认证。 │
│ │公司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导入并实施“6S管理”、“ME│
│ │S生产制造执行管理系统”、“ERP管理系统”等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 │规范产品制造质量控制流程,严格进厂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和周期性│
│ │成品抽检和型式试验。公司产品在国家质检总局、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多│
│ │次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中均合格。 │
│ │自2019年国家电网对供应商实施分类评级以来,公司电能表、集中器在历次│
│ │供应商绩效评价中均获最高等级A类评价。 │
│ │4、能够快速响应定制化产品需求优势 │
│ │自成立以来,公司借助于多年积累的产品研发经验,在产品规划和设计过程│
│ │中形成了功能模块化、模块标准化、标准平台化的研发管理和设计思路,不│
│ │仅较大程度上解决了产品功能的扩展和兼容问题,也能快速整合已有的标准│
│ │化技术并进行创新性研发,并研发创新技术,快速响应定制化的产品需求。│
│ │5、生产线完整优势 │
│ │在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产品整体发展的同时,公司向产业链上游│
│ │拓展,自主生产了部分变压器、互感器、表壳等器件和部件,在一定程度上│
│ │保障了生产所需器件和部件的及时供应,也降低了产品成本。 │
│ │公司变压器互感器车间配置有专业的生产设备,主要用于生产自有产品使用│
│ │的变压器、互感器;公司结构件车间则主要为公司智能电表产品生产配套所│
│ │需的底壳、罩壳等,相较于完全外购,可一定程度上节约生产成本。 │
├──────┼─────────────────────────────────┤
│经营指标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56,518.2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1%;实现归属于│
│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45.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实现归属于上 │
│ │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689.2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
│ │.32%。 │
├──────┼─────────────────────────────────┤
│竞争对手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601567.SH)、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 │
│ │司(601222.SH)、威胜控股有限公司(3393.HK)、杭州炬华科技股份有限│
│ │公司(300360.SZ)、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882.SZ)、宁波│
│ │迦南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300880.SZ) │
├──────┼─────────────────────────────────┤
│品牌/专利/经│专利: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共取得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 │
│营权 │型专利71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34项;参与了24项电能计量 │
│ │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 │
├──────┼─────────────────────────────────┤
│投资逻辑 │公司成立20余年来,始终立足电能计量行业,通过在电能计量领域的长期积│
│ │累,掌握了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电能计量箱设计、生产的核心技│
│ │术,涵盖高精度计量、软件模块化、数据库、控制电路设计、通信、数据安│
│ │全及生产自动化等领域并应用于公司业务全流程。目前公司电能计量产品系│
│ │列齐全、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
│ │自2019年国家电网对供应商实施分类评级以来,公司电能表、集中器在历次│
│ │供应商绩效评价中均为最高等级A类。 │
├──────┼─────────────────────────────────┤
│消费群体 │国网、南网及其下属网省公司、地方电力公司、工商企业客户、电力工程类│
│ │企业、工程建设类企业等 │
├──────┼─────────────────────────────────┤
│消费市场 │国内、国外 │
├──────┼─────────────────────────────────┤
│行业竞争格局│在智能电网已成为各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动绿色经济、应对环境气候变│
│ │化重要举措的背景下,全球性大规模的智能电网建设为智能电表产品带来广│
│ │阔的市场空间。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等规划的提│
│ │出为智能电表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满足R46标准智能电表新标准的推 │
│ │出对未来智能电表行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
│ │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产品是多项技术的集成应用,涉及诸多高端│
│ │技术领域,涵盖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
│ │料技术等多领域,以及电子装联、计量检测等先进生产、检测工艺,技术水│
│ │平要求高、产品设计方案复杂。 │
│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电网企业希望将电网打造成为应用程度和应│
│ │用水平更高的能源互联网,智能电表将不仅仅作为进行电能计量的产品,还│
│ │将作为信息采集、传输和交互的工具,所以对智能电表的计量精度、功能、│
│ │技术先进性、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寿命周期等要求不断提高。另外,国家│
│ │及电网企业的标准和规划也在不断更新,对智能电表产品的技术要求也随之│
│ │不断提高,业内企业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业务实践和自主研发才能掌握相关产│
│ │品核心技术,新进入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积累,行业具有较高的│
│ │技术门槛。 │
├──────┼─────────────────────────────────┤
│行业发展趋势│1、“双碳”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加快能源互联网及智能配电网的 │
│ │发展 │
│ │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峰会中再次提出中国力争于2030年 │
│ │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
│ │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并明确指出将“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
│ │《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中提到,“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
│ │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20│
│ │23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辛保安提到国家电网2023年电网投资预计将 │
│ │超过5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提速,未来电网投资规│
│ │模将维持稳步增长。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累计将超│
│ │过2.9万亿元,远超“十三五”期间的2.57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合计约3万亿│
│ │的投资将投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
│ │完成“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智能电表作为│
│ │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一环,在电力能源在线监测、双碳目标数据建模及数│
│ │字化服务碳中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基于R46标准的新一代智能电 │
│ │能表将是国内智能电表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全面支撑电网公司电力市场现货│
│ │交易以及边缘计算、负荷调节、状态监测等典型业务场景。 │
│ │2、海外市场迎来电力AMI市场机会 │
│ │全球智能电网建设分为三个典型建设阶段:一为美国、中国、欧盟国家及部│
│ │分发达国家在智能电网投资处于领先阶段;二为东欧、亚洲及拉美部分国家│
│ │处于智能电网改造大规模投资建设期;三为拉美及非洲处于智能电网建设初│
│ │期,多个国家均发布以智能计量为核心的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其智能配用电│
│ │解决方案和产品采购量将显著增加。 │
│ │十年来,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 │
│ │”合作文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共建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提 │
│ │高其工业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获得了技术、资金援助,基于电能应用的发、输、变│
│ │等基础设施正在大规模建设,由此带来的后续配电、用电解决方案和产品的│
│ │需求,也将呈现持续稳定增长趋势。 │
│ │一带一路覆盖全球超过60%的人口(超过40亿),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需 │
│ │求大,本地产业基础薄弱,落后10-15年。一带一路是中国海外电力投资承 │
│ │建项目的主要方向,其中亚洲和非洲是主要项目区域,在全球已经开展项目│
│ │的140多个国家中,亚非项目金额占比高达89.2%。 │
├──────┼─────────────────────────────────┤
│行业政策法规│《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南方电网│
│ │“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
│ │意见》 │
├──────┼─────────────────────────────────┤
│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将坚持实施“多产业、多产品、多市场”的战略发展规划,立足电力计│
│ │量领域,持续做精做细做强电能计量产品并积极拓展配用电市场和新能源及│
│ │其他公共能源计量产品领域,致力于成长为公共能源计量仪表专业厂商和物│
│ │联网能源数据采集服务提供商,并实施以下产品、市场和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 │: │
│ │1、产品发展战略 │
│ │1)在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方面,及时响应两网市场新标准、新需 │
│ │求,及时研发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一代电能计量产品; │
│ │2)在配用电新业务方面,通过已经开发的智能计量网关、智慧插座、智能 │
│ │开关等产品拓展市场应用布局,加强与通信运营公司的合作,深耕电力物联│
│ │网市场; │
│ │3)在新能源和其他公共能源计量产品领域,找准市场定位,加大产品研发 │
│ │组织管理力度,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并具有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尽快取得│
│ │更高的市场份额。 │
│ │2、市场发展战略 │
│ │1)严控产品质量、改进优化生产工艺、降本增效,稳固、提升现有产品市 │
│ │场份额; │
│ │2)预先研判国网市场计量类产品需求变化,适时增加新增产品的开发开拓 │
│ │,丰富国网市场的产品线,提升市场份额; │
│ │3)积极参与产品标准制定工作,及早规划相关新产品研发,掌握新产品落 │
│ │地市场的先机; │
│ │4)加大海外市场布点和新产品开发、资质认证投入力度,增强市场投标资 │
│ │格,拓宽海外销售区域范围,提高产品出口销售规模。 │
│ │3、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
│ │1)人才引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和引进力度,重点引进高层次、知识复合 │
│ │型的成熟人才; │
│ │2)人才使用方面,多岗位交叉、多指标考核,既实现人尽其才,又锻炼提 │
│ │升人才能力、知识结构。 │
│ │3)将研发、生产、销售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作为人力资源 │
│ │发展的重要一环,形成员工主动学习和公司统一培训相辅相成的文化氛围,│
│ │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 │
├──────┼─────────────────────────────────┤
│公司日常经营│公司秉承“质量第一、科技致胜”的发展理念,持续以技术创新为根本,以│
│ │“发展能源计量,服务广大用户”为企业使命,在深耕电力物联网市场基础│
│ │上实施“多产业、多产品、多市场”的发展战略,立足电力计量领域,持续│
│ │做精做细做强电能计量产品并积极拓展配用电市场和其他公共能源计量产品│
│ │领域,以快速的技术响应能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成熟的规模化生产│
│ │体系,为下游客户提供高精度、低功耗、多功能的电能计量产品。 │
│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抓好各种交直流电能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电能│
│ │计量箱等主营业务的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履约服务、成本控制等工作,保│
│ │证了主营业务业绩的稳定;在22年启动户外移动电源、二轮车动力电源、工│
│ │商业储能等新能源业务的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生产线组建的基础上注资成│
│ │立了浙江西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独立开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
│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在2023年国家电网│
│ │实施的二批次招标中,公司中标金额34946.60万元,较上年增长了49.28%;│
│ │电能计量箱中标金额9195.46万元,较上年增长了75.77%;同时,新增出口 │
│ │及其他市场各类产品订单26557.10万元,较上年增长了24.61%。 │
│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力度,全年研发投入占比达到6.│
│ │08%,完成了“2020版标准国网单相智能电能表系列产品升级改进”、“202│
│ │0版标准国网三相智能电能表系列产品升级改进”、“专变采集终端Ⅲ型” │
│ │、“户外移动共享电源”等新产品的研发,成功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24│
│ │年度“尖兵领雁+X”研发攻关计划第一批项目“面向储能电站电池热失控等│
│ │多级安全监测与智能预警技术研究”科技项目;全年新增实用新型专利5个 │
│ │、外观设计专利5个、软件著作权9个,获评“浙江省知识产权奖三等奖(工│
│ │频变压器自动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控制方法)”。 │
├──────┼─────────────────────────────────┤
│公司经营计划│一、总体目标 │
│ │继续贯彻执行“质量为本,科技制胜”的发展理念,做精做细做实做强主营│
│ │业务,调整、优化新产业培育、发展方向和目标,达成主营业务业绩利润持│
│ │续稳定并进一步提升、新市场新产业初步启动并开始成为公司新的营收增长│
│ │点的目标。 │
│ │二、工作计划: │
│ │1、持续抓好主营业务各类电表和采集系统终端产品的市场开拓、产品研发 │
│ │、履约服务、成本控制等工作,稳步提升主营业务业绩,保证主营业务利润│
│ │同步稳定提升,做实企业发展基石。 │
│ │2、加大全资子公司浙江西力电能计量箱和其他注塑件产品市场拓展力度, │
│ │新增JP柜等配网产品和市场的开发开拓,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和工艺,进一│
│ │步加大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力度,降低采购、制造和产品服务成本,使浙江西│
│ │力电能计量箱业务得到稳步增长、其他注塑件产品启动稳定批量业务并JP柜│
│ │等配网产品具备准入市场的条件,开始启动市场拓展,真正达成浙江西力为│
│ │公司产生效益并逐渐增厚公司发展实力的目标。 │
│ │3、调整、优化全资子公司西力新能源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方向和组织管理 │
│ │体系,加强新能源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方向论证和把控,加大对新能源业务│
│ │开展的指导、支持和协调力度,促使新能源业务尽快成型并开始成为公司新│
│ │的营收增长点。 │
├──────┼─────────────────────────────────┤
│公司资金需求│本公司已从多家商业银行取得银行授信额度以满足营运资金需求和资本开支│
│ │。 │
├──────┼─────────────────────────────────┤
│可能面对风险│(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
│ │(1)技术开发风险 │
│ │拥有先进性的自主核心技术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智能│
│ │电网向信息集成、高度智能的方向发展,下游客户对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
│ │集终端均提出更智能化、更集成化的高要求,这需要公司持续进行新技术、│
│ │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公│
│ │司的研发能力不能持续提升,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把握市场发展潮流,可能造│
│ │成公司无法及时、有效地推出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继而影响公司│
│ │的核心竞争力。 │
│ │(2)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
│ │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涉及高精度计量、软件模│
│ │块化、数据库、控制电路设计、通信、数据安全、精密仪表制造等综合技术│
│ │,属于技术密集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目前,行业内│
│ │高级复合型人才不足,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竞争较为激烈,如果公司核心人│
│ │员流失,则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
│ │(3)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 │
│ │经过长时间的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掌握了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
│ │集终端、电能计量箱等产品研发、生产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保护措施是│
│ │否有效直接关系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如出现重要技术人员流失、专利│
│ │及核心技术保护措施不力等情况,则可能会导致核心技术泄露,一旦核心技│
│ │术泄露,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
│ │(二)经营风险 │
│ │(1)对主要客户国家电网存在依赖的风险 │
│ │公司的业务集中于电力行业,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下属网省│
│ │公司,其中第一大客户为国家电网及其下属网省公司。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
│ │,业务对国家电网存在一定依赖,如果国家电网由于自身原因或宏观经济环│
│ │境的重大不利变化减少产品需求,而公司又不能及时规模化拓展其他客户,│
│ │则公司将面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
│ │(2)在各批招标中存在中标情况不确定的风险 │
│ │国家电网对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能够参与│
│ │投标的企业较多,市场竞争激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