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88678 福立旺 更新日期:2025-04-0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含可转债、光伏、苹果概念、特斯拉、新能源车、消费电子、TOPCon
风格:融资融券、台资背景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3-09-12│含可转债 │关联度:☆☆☆☆
──────┴──────┴────────────────────────────
福立转债(118043)于2023-09-12上市
──────┬──────┬────────────────────────────
2023-06-27│TOPCon电池 │关联度:☆☆
──────┴──────┴────────────────────────────
公司控股子公司强芯科技金刚线母线产品和目前研发的丝网都是用于TOPCON电池片加工工艺
中的耗材。
──────┬──────┬────────────────────────────
2022-08-12│光伏 │关联度:☆☆
──────┴──────┴────────────────────────────
公司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硅片的切割
──────┬──────┬────────────────────────────
2022-01-05│新能源车 │关联度:☆☆☆
──────┴──────┴────────────────────────────
公司产品终端应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包括“特斯拉、蔚来、比亚迪”
──────┬──────┬────────────────────────────
2021-11-03│特斯拉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为全球汽车天窗龙头企业伟巴斯特、英纳法等提供汽车天窗驱动管件及部件、挡风网弹
片、卷帘簧等零部件产品。产品终端用于一线品牌主机厂“奔驰、宝马、大众、通用、阿斯顿马
丁、法拉利”。新能源汽车包括“特斯拉、蔚来、比亚迪”。
──────┬──────┬────────────────────────────
2021-10-12│消费电子概念│关联度:☆☆☆☆☆
──────┴──────┴────────────────────────────
精密金属元器件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主营业务包含精密电子零部件
──────┬──────┬────────────────────────────
2020-12-24│苹果概念 │关联度:☆☆☆
──────┴──────┴────────────────────────────
福立旺核心技术之一“高精密性异型簧成型技术,靠该技术生产的“精密异型卡簧”,品质
稳定性得到下游知名客户的认可,成功应用在AirPods Pro耳机中。
──────┬──────┬────────────────────────────
2024-05-21│富士康概念 │关联度:☆☆☆
──────┴──────┴────────────────────────────
公司已获得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进入了富士康、正崴、莫仕、易力声、伟巴斯特、英纳法
、百得、牧田等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
2022-10-31│科创板做市商│关联度:☆☆☆
──────┴──────┴────────────────────────────
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首批科创板做市商股票
──────┬──────┬────────────────────────────
2022-08-15│比亚迪概念 │关联度:☆☆☆
──────┴──────┴────────────────────────────
公司是比亚迪汽车天窗业务的合格供应商,向比亚迪交付汽车天窗业务的同时,利用公司在
汽车天窗业务的技术优势和快速的研发响应速度,公司取得比亚迪定点开发通知书,为比亚迪开
发汽车门锁和天线业务(主要车型为比亚迪唐、宋、元和秦等新能源车型)。
──────┬──────┬────────────────────────────
2022-08-10│金刚线 │关联度:☆☆☆
──────┴──────┴────────────────────────────
公司2022年1月5日披露“年产6,000万公里金刚石线母线及年产100张太阳能电池光伏丝网项
目”
──────┬──────┬────────────────────────────
2022-08-09│金刚石 │关联度:☆☆☆
──────┴──────┴────────────────────────────
公司生产金刚线母线,相关产品在公司营收占比约8.57%。
──────┬──────┬────────────────────────────
2020-12-23│转板A股 │关联度:☆☆☆
──────┴──────┴────────────────────────────
福立旺:【839734:2016-12-22至2019-08-13】于2020-12-23在上交所上市
──────┬──────┬────────────────────────────
2021-01-21│台资背景 │关联度:☆☆☆
──────┴──────┴────────────────────────────
公司为江苏省首家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台资企业
【3.事件驱动】
──────┬───────────────────────────────────
2025-01-22│京东国补手机销量环比增长200%,手机链厂商有望释放业绩弹性
──────┴───────────────────────────────────
据媒体报道,截至1月20日12点,北京、湖北、江苏、浙江、陕西国补活动已全面上线京东
,其他省市活动也在陆续上线中。国补上线省市中,手机产品销量环比增长200%、平板增长300%
,同时智能手表也受到青睐,尤其是智能儿童手表增长100%。手机热销价格段为3000~4000、平
板热销价格段为3000元、智能手表热销价格段500~1000、智能手环热销价格段200~300。开源证
券认为,手机仍将主导AI终端生态,叠加国补,2025年手机链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从算力、续航
、使用场景等角度分析,AI眼镜等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在中期仍难以取代AI手机在AI终端生态中的
主导地位,AI生态的持续完善将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推动AI手机换机需求增长。AI手机换机需
求叠加国补激励,2025年国内手机市场销量有望显著增长,上游零组件和IC厂商,有望在叠加稼
动率等因素情况下表现出更大业绩弹性。
──────┬───────────────────────────────────
2025-01-09│“廉价版”iPhone新机即将开始量产,苹果产业链机遇凸显
──────┴───────────────────────────────────
据媒体报道,从产业链人士处获悉,苹果春季“廉价版”iPhone新机型将于2025年1月中旬
开始量产。目前iPhone代工生产厂商富士康正在开展招工。产业链人士透露,富士康招工是为iP
hone新机型量产做准备。另有苹果供应链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已向苹果春季iPhone新机型供货
零部件,预计该款机型是售价相对便宜的iPhone产品。分析人士认为,苹果2024年秋季发布的iP
hone 16基础机型需求低于预期,iPhone16系列销量承压,预计新款iPhone的推出有望抵消iPhon
e 16销量疲弱产生的影响。
──────┬───────────────────────────────────
2023-04-27│工信部强调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消费电子获政策支持
──────┴───────────────────────────────────
近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组织召开电子信息领域行业组织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大兴调
查研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了解行业一线情况的积极作用,及时准确反映第一手数据和信息,提
升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监测、预测质量,为行业管理提供坚强保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提
供有力支撑。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2016年6月22日,经昆山市商务局下发昆商资[2016]390号文批复,由福立旺│
│ │有限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以截至2016年3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103,681,5│
│ │40.01元为基数,折为股份公司9,320万股,每股面值1元,超过股本部分计 │
│ │入资本公积。2016年6月30日,公司在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工商变更 │
│ │登记,并取得了注册号为9132058378838423XD的《营业执照》。 │
├──────┼─────────────────────────────────┤
│产品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为3C│
│ │、汽车、电动工具等下游应用行业的客户提供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 │
│ │公司产品按下游应用领域可以分为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汽车类精密金属零│
│ │部件、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其他行业精密金属零部件及金刚线母线│
│ │,按生产工艺可以分为精密弹簧、异型簧、卷簧、冲压件、MIM件、车削件 │
│ │、连接器、天窗驱动管及组装部件。 │
├──────┼─────────────────────────────────┤
│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
│ │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和客户需求预测│
│ │制定生产计划,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结合原材料库存情况,确定采购计划│
│ │,向供应商进行询价,若公司合格供名录中的供应商能够提供所需原材料,│
│ │则优先选择已入库合格供应商;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中的供应商无法提供│
│ │所需原材料,则通过公开询价的方式向其他供应商询价,选择符合公司采购│
│ │准入标准的供应商,经公司合格供应商评审通过后,将其增列为公司合格供│
│ │应商,签订采购协议并向其发出采购订单。 │
│ │2.生产模式 │
│ │公司的精密金属零部件具有定制化的特点,不同客户、不同终端产品、不同│
│ │的产品型号对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的需求各不相同。公司根据订单及需求预│
│ │测进行生产,对于需求稳定且数量规模大的产品适当进行备货。 │
│ │公司接到客户订单后,企划物控部制定生产计划,生产管理部按生产计划进│
│ │行排期生产,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部分非核心工序如机加工、热处理等则│
│ │进行外协加工。 │
│ │3.销售模式 │
│ │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面向客户的直销模式。公司主要客户大多为下游行业知名│
│ │企业。公司订单的获得方式主要有:(1)承接常年稳定客户的订单;(2)│
│ │认可公司产品品牌与质量的原有客户推荐;(3)主动联系目标客户进行产 │
│ │品推广。 │
├──────┼─────────────────────────────────┤
│行业地位 │精密金属元器件领域的领先企业 │
├──────┼─────────────────────────────────┤
│核心竞争力 │1.强大的技术储备及研发实力 │
│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经过多年│
│ │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公司已在精细线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成型、金属嵌件│
│ │注塑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高速连续冲压成型、管件3D折弯成型、微米│
│ │级金属湿拉等金属精密成型工艺和生产环节中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公司拥有│
│ │由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等组成的技术工艺体系,该体系是保障公司长期高质│
│ │量发展的关键。 │
│ │目前,公司核心技术主要包括13项技术:高精密性异型簧成型技术、耐疲劳│
│ │卷簧高效成型及检测技术、高稳定性精密拉簧、压簧、扭簧成型及检测技术│
│ │、高精密大吨位连续冲压成型技术、异型金属驱动管总成生产及检测技术、│
│ │高精密金属射出成型控制技术、高精密车铣复合加工技术、高性能弹性连接│
│ │器生产及检测技术、多工艺组合连线生产技术、电池包铜铝材软硬排焊接、│
│ │高精密金刚石微细母线拉拔技术、高精密微细钢丝扭转性能检测技术和金属│
│ │旋压技术。 │
│ │2.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及战略合作关系 │
│ │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以及同客户形成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受益于│
│ │下游供应链体系有严格的准入流程及标准,随着零部件制造商加工精度与质│
│ │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良品率、产品质量逐年提高,成本逐年下降,形成了壁│
│ │垒。 │
│ │3.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以及专业化的人才梯队 │
│ │经过数年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拥有了一支超350人的专业技术研发人员 │
│ │,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为许惠钧先生、黄屹立先生、许中平女士,公司创始│
│ │人许惠钧先生从事精密金属零部件加工超过40年,作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参│
│ │与了多项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带领研发团队,不断攻坚克难,为客户解决│
│ │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难题,对3C类、汽车、电动工具及光伏领域涉及精密与│
│ │超精密金属零部件加工技术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较深的造诣。 │
│ │公司非常注重技术团队建设,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先进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
│ │制,并完善了技术人才的聘用、管理和培养制度。公司持续引进富有经验的│
│ │技术人员,增强公司技术人员的储备,保持研发团队的活力。公司积极开展│
│ │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确保技术人员始终掌握行业内的先进设计思路、研发│
│ │方法和生产工艺。 │
├──────┼─────────────────────────────────┤
│经营指标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163.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9%;实现归│
│ │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849.3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36%;实现归│
│ │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339.81万元,较上年同期│
│ │减少43.17%。 │
├──────┼─────────────────────────────────┤
│品牌/专利/经│专利:报告期内,公司多项研发工作达到预期目标,获得丰富的研发成果,│
│营权 │公司申请知识产权272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215项;获得授│
│ │权知识产权11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0项。截至报告期末 │
│ │,已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3项,授权实用新型280项。 │
├──────┼─────────────────────────────────┤
│投资逻辑 │公司是专业从事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专业制造技术、│
│ │质量管理及自主设计开发的经验与团队,以“智能制造升级、新材料自主开│
│ │发”为目标,全方位打造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及研发中心平台。 │
├──────┼─────────────────────────────────┤
│消费群体 │下游行业知名企业,富士康、正崴、莫仕、易力声、伟巴斯特、英纳法、百│
│ │得、牧田等行业内知名企业 │
├──────┼─────────────────────────────────┤
│消费市场 │内销、外销 │
├──────┼─────────────────────────────────┤
│项目投资 │投建金刚石线母线及光伏丝网项目:福立旺2022年1月5日公告,公司控股子│
│ │公司强芯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拟在南通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6000万公里金刚 │
│ │石线母线及年产100张(长30米×宽1米)太阳能电池光伏丝网项目。项目建设│
│ │周期为24个月,预计2023年底竣工验收并投产。 │
├──────┼─────────────────────────────────┤
│行业竞争格局│1、3C领域 │
│ │近年来,在技术不断创新等因素推动下,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 │渗透率不断提升,消费电子行业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据艾│
│ │媒咨询数据显示,2013-2022年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收入总体较为平稳,相 │
│ │比2021年,2022年市场收入略有下降,为10566.9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1│
│ │1357.2亿美元。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消费电子融合,将会│
│ │加速产品更新迭代,推动电子消费品市场扩大规模。 │
│ │在消费电子行业中,AI大模型正在行业产品的边缘、端侧引领新一轮科技创│
│ │新浪潮。以智能手机为例,已有不少手机品牌或对外宣布将在手机终端嵌入│
│ │AI大模型能力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或已在新品手机终端引入AI大模型。咨询│
│ │机构IDC也预测,到2026年,中国市场中近50%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将带有AI│
│ │引擎技术。AI在消费电子产品的边缘侧、端侧有望迎来大爆发。 │
│ │技术驱动下的产品创新,也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随着各类大模│
│ │型的陆续发布,AI的应用场景延伸到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IoT │
│ │设备领域的趋势明确,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体验有望在AI的赋能下被重新定│
│ │义,手机和IoT设备有望在未来成为万物互联和AI大模型应用的主要流量接 │
│ │入口,将提升下游智能硬件价值量,加速下游消费电子产业的更新换代及复│
│ │苏节奏。 │
│ │2、汽车零部件领域 │
│ │公司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挡风网弹片、天窗横梁等冲压件产│
│ │品,卷帘簧、启动马达卷簧等卷簧、动力电池铜排和门锁和天线业务等产品│
│ │。随着汽车产业朝着轻量化、电动化的趋势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对精密金属│
│ │零部件需求不断增加。 │
│ │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创新高,汽车行业产销形势稳健 │
│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
│ │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年产销│
│ │量双双创历史新高,也是我国连续第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
│ │国。其中,乘用车在汽车出口及新能源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下,市场需求逐步│
│ │释放,产销量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3│
│ │年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增长9.6%和10.6%。 │
│ │汽车零部件行业稳健发展,汽车天窗市场需求保持旺盛 │
│ │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营业收入表现来看,近年来受车市销量低迷影响,自│
│ │2018年起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速放缓,2018年全年零部件企业营收出现下│
│ │滑现象。2020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 │%。但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营业收入仍保持增长态势。经初 │
│ │步统计2022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63%。 │
│ │3、光伏金刚线领域 │
│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在《全球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到2030 │
│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要达到11000GW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 │
│ │电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90%。 │
│ │技术进步不断推动行业降本增效,光伏行业步入N时代 │
│ │在“双碳”目标及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加上行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光伏│
│ │行业步入N时代,N型硅片推动减薄,PN切换推动150um到130um渗透。随着N │
│ │型硅片的渗透,硅片薄片化需求持续提升,硅片切割难度加大,切割技术门│
│ │槛进一步提高。金刚线细线化有助于推进下游光伏硅片行业向大尺寸、薄片│
│ │化的方向发展。强芯科技目前金刚线母线31μm、32μm以及34μm细线化产 │
│ │品已经批量生产,母线的细线化将有助于金刚线更加细线化,推动光伏行业│
│ │降本增效。 │
├──────┼─────────────────────────────────┤
│行业发展趋势│受制于宏观经济复苏缓慢、消费电子行业终端市场需求下滑、行业低迷等因│
│ │素影响,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增长乏力。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 │
│ │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1.7亿部,同比下滑约3.2%。手机的创新性不足以及│
│ │功能过剩导致换机周期延长,与智能手机相关的精密零部件产品的市场规模│
│ │也受到一定影响。 │
│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VR、MR、AR出货量约为670万台,同比下滑│
│ │约23.5%。 │
│ │受到终端消费需求不足、内容应用有待丰富以及价格普遍昂贵等因素的影响│
│ │,VR和MR出货量没有达到预期,但给消费电子行业未来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 │根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约为1.86亿部 │
│ │,同比增长约2%;2023年全球TWS智能无线耳机出货量约为2.95亿部,同比 │
│ │增长约2.4%。虽然面临终端消费需求低迷的情况,智能可穿戴设备和TWS智 │
│ │能无线耳机产品的市场规模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未来伴随着智能交互│
│ │、AI助理等软硬件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发展,上述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迎│
│ │来更快的增长。 │
│ │近年来,随着AI人工智能的到来,AI走向移动端已然是主流发展趋势,AI手│
│ │机、AIPC、AIPad、AI眼镜等新产品有望成为消费电子转型的契机。AI和消 │
│ │费电子之间是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关系。 │
│ │消费电子让AI有了一个完美的落地载体,获得更多的变现机会;而AI给消费│
│ │电子赋能之后,大幅提升了原有产品的竞争力,以及创新出新形态的消费电│
│ │子产品,促进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和向前发展。AI技术嵌入智能手机及其他消│
│ │费电子终端,将对行业技术创新带来颠覆式变革,进而带动产业链新一轮软│
│ │硬件产品换新,将激活低迷已久的消费电子市场。 │
├──────┼─────────────────────────────────┤
│公司发展战略│公司依托自身出色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成型经验,以“智│
│ │能制造升级、新材料自主开发”为目标,全方位打造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及│
│ │研发中心平台。 │
│ │未来,公司将不断加大自主创新,顺应下游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医疗器│
│ │械、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行业发展趋势,紧抓AI赋能消费电子趋势带来的│
│ │新产品及新应用场景为精密金属零部件行业带来的市场机遇,不断研发及制│
│ │造精密度高、稳定性强和良品率高的专业化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
│ │拓展业务领域、完善产品体系,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
├──────┼─────────────────────────────────┤
│公司日常经营│2023年内,公司3C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56529.44万元,同比增长5.│
│ │03%,毛利率为33.54%,同比减少1.76个百分点。 │
│ │2023年内,公司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18434.75万元、同比增长│
│ │4.03%,毛利率为11.45%,同比减少4.91个百分点。 │
│ │2023年内,公司光伏金刚线母线业务实现主营收入10322.62万元,同比增长│
│ │15.19%,毛利率为38.86%,同比减少6.68个百分点。其中36μm以下的细线 │
│ │出货量占公司母线出货量约80%。随着母线核心原材料黄铜丝第一条生产线 │
│ │的投产,公司的产能也随之提升,截至目前母线产能已达500万公里/月。 │
│ │2023年内,公司电动工具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11521.24万元、同比│
│ │增长28.43%,毛利率为17.91%,同比减少15.83个百分点。 │
├──────┼─────────────────────────────────┤
│公司经营计划│2024年公司讲持续贯彻“始终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各类精密金属│
│ │零组件产品,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使命,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2024年公司将围绕以下重点工作展开: │
│ │1.稳固现有市场,项目持续推进 │
│ │在保持现有存量产品在工艺和成本上的显著优势的同时,公司正积极推进横│
│ │向和纵向的战略发展。横向上,公司正不断开发新产品,以丰富其精密金属│
│ │零部件的产品线,从而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纵向上,公司致力于提升产│
│ │品在客户单品中的价值量,实现从单一零部件向零组件业务的转型升级。 │
│ │凭借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工艺制造实力,公司正持续深化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
│ │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还将进一步推动其北美│
│ │大客户业务的深入拓展。同时,公司也在不断提升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 │以确保其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 │
│ │公司正充分发挥其核心优势,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提升盈利能力│
│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并为股东│
│ │和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
│ │2.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
│ │公司将持续加大市场投入,积极拓展不同领域的业务。通过深入挖掘潜在客│
│ │户和市场机会,公司将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寻求新的增长点。同时,公司将│
│ │密切关注3C消费电子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等行业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紧跟│
│ │市场需求变化,结合自身产品的独特优势,使产品研发更加贴近客户需求。│
│ │为了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快速落地,公司将加强内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 │。通过整合内部研发、生产、销售等资源,提高协同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 │通过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伙伴,拓展业务渠道和资源来源,提升公司的整体竞│
│ │争力。 │
│ │未来,公司将致力于提升品牌在行业内的口碑和声誉。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
│ │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
│ │和美誉度。同时,公司将不断将新机遇转化为可持续的新业务增长点,为公│
│ │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 │3.配合数字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积极降本增效 │
│ │2024年度,公司将继续强化管理优势,抓好管理维度,探索管理深度。在信│
│ │息管理方面,公司致力于优化U8流程,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实现生│
│ │产自动化和管理流程化。通过推动技术研发演进和产品迭代,不断提升公司│
│ │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注重成本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突出│
│ │过程控制,深挖内部管理效益,着重强调重点原辅材料的降本增效。 │
│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科学筹划、精准布局,着眼产品性能和自主创新│
│ │能力。通过继续挖掘市场潜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的业务响应│
│ │能力与整体服务水平。这些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公司的盈│
│ │利能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 │4.健全制度流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 │公司将积极推进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落地,建立以绩效和价值为导向的长效│
│ │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股权激励将员工的薪酬待遇与公司的业绩目│
│ │标相结合,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人员梯队建设,引│
│ │进专业人才,合理优化队伍,促进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公司以内部培养与│
│ │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人才梯队持续扩容。公司将通过外部招聘与内│
│ │推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司人才渠道,加大储备力度。 │
│ │新的一年,公司管理层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
│ │目标,脚踏实地聚焦主业,众志成城谋发展,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
│ │效率,以更好的业绩回报股东。 │
├──────┼─────────────────────────────────┤
│可能面对风险│(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
│ │近年来,公司依靠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客户提│
│ │供精密金属零部件,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
│ │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而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
│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才,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若未来公司核心技术人│
│ │员流失甚至核心技术或关键生产工艺泄密,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
│ │响。 │
│ │(二)经营风险 │
│ │1.产能扩张及利用率不足的风险 │
│ │2.汇率变动风险 │
│ │3.存货跌价风险 │
│ │4.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
│ │报告期内,公司对外采购主要原材料分为金属原材料、外购件及定制成品。│
│ │5.核心技术或工艺泄密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
│ │报告期内,公司依靠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客户│
│ │提供精密金属零部件,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也│
│ │是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而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的研究、开│
│ │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才,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若未来公司核心技术│
│ │人员流失甚至核心技术或关键生产工艺泄密,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
│ │影响。 │
│ │(三)财务风险 │
│ │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度,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1.22%、33│
│ │.88%、32.23%、2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