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燃气 四川板块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QFII重仓 储能 青蒿素 天然气 西部大开发 成渝特区
要点二: 经营范围 城市管道燃气的开发及投资、燃气购销,货物进出口业务,燃气器材的购销和维修;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与经营和相关专业技术服务;仓储服务;实业投资;高新科技技术及产品的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及开发。(不得从事非法集资、吸收公众资金等金融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以天然气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供应业务 公司致力于成为一家以天然气清洁能源为主的综合能源供应商,报告期公司主要从事以天然气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供应业务,包括天然气运输、各类燃气管网建设与管理、城市燃气经营与销售、车用加气站投资与运营、CNG/LNG供应、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发与建设。公司气源来源广泛,与国内外多家气源供应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自有管道、槽车形成完善的燃气供应途径,充分满足下游用户的各类需求。
要点四: 行业背景 2025年上半年,受暖冬抑制需求、经济放缓、进口LNG价格高企以及中美关税政策叠加影响,国内天然气市场整体呈现供应总体宽松、成本刚性增加的运行特征。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2119.7亿立方米,同比略下降0.9%;其中: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3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进口天然气86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7.8%。 城市燃气企业在民生工程领域积极拓展,上半年政策层面持续发力: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燃气、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协同管理;住建部同步部署,要求年内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并基本完成已排查的出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持续实施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等民生工程;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进一步系统部署老旧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改造。 此外,国家能源局3月发布《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管网投资与运营业务分离,禁止管网企业参与竞争性业务,旨在打破垄断,推动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同时,调整储气责任分配,并允许企业通过购买市场化储气服务履行义务,为多元化投资提供制度保障。这些政策为城市燃气企业聚焦主业、优化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光伏与氢能方面,公司保持密切关注并采取稳健策略。光伏领域,2025年2月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明确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据国家能源局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1-6月新增装机达212GW,但政策不确定性仍存。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特许经营及政策优势 特许经营权是城市燃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公司在天然气行业深耕多年,以点促面,稳健发展,已逐步成长为全国性布局的城市燃气企业,在多个城市取得燃气特许经营权,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稳固支点。依托特许经营权的政策优势,公司在经营区域内可获得政府支持与资源倾斜,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积极与地方政府协同合作,参与城市更新、老旧管网改造及“瓶改管”等重点工程,积极参与所经营区域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区域业务优势。 (二)管网及气源优势 作为精耕区域市场的能源服务商,公司持续打造“管线基础设施+气源管理”双轮驱动的护城河体系。在管网布局方面,通过合理规划、创新合作,不断优化管网布局,形成覆盖工商业集群与新兴社区的高效供气网络,为燃气业务的深度发展提供设施保障。在气源供应链建设上,公司与“三桶油”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借助国家管网输配平台功能,确保气源供应稳定;同时尝试多气源供应,及时研判,动态锁定LNG等资源,不断增强气源成本优势,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凭借经营区域内发展成熟的燃气管网,与周边区域城市燃气公司在资源调配,互供互保,应急调峰等方面不断强化合作,进一步保障公司可靠供气。 (三)物资集采降本优势 公司通过规模化采购与精细化账期管理,深化内部管理效能,巩固企业竞争力。不断优化物资集中采购模式,强化集团各区域物资动态平衡管理,形成与市场波动匹配的价格机制,有效降低集团物资库存积压与短缺风险,节约整体采购成本。同时,公司持续完善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对准入评估、合同签订、采购订单、验收付款等关键环节强化管理并落实审计监督机制,有效筑牢采购合规与质量防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对20大类,242项物资实施了集中采购,报告期内生产性集采物资采购额2623.03万元,集采率79.4%,同比提升约0.7个百分点。 (四)人才战略优势 公司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人才战略,持续优化人才结构,打造专业化、梯队化的人才队伍。在燃气行业全产业链布局中,公司建立了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核心业务领域的专业人才。面对行业发展变革,公司动态调整产业布局和管理体系,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战略执行力;同时引进具有行业经验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持续提升团队整体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注重“选、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管理,通过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和创新水平,重点培养核心技术人才,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品牌和文化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高品质的服务为核心,持续打造企业品牌形象,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力。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内部活动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各区域市场的深耕运作中,公司始终秉持“客户至上”的理念,与客户建立了长期互信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和卓越的客户体验,在各经营区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企业形象,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信赖。同时,公司通过业务拓展和项目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助力区域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企业和居民创造了更加便利和宜居的发展环境。报告期内,子公司通过开展“啄木鸟计划”、“瓶改管”工作、“惠享报装福利”等活动,在为客户谋福利的同时,进一步畅通了民生服务渠道,让能源服务更贴合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