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化纤行业 浙江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深成500 降解塑料 长江三角 化工原料
要点二: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合成纤维制造;合成纤维销售;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新材料技术研发;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要点三: 氨纶纤维、聚氨酯原液、己二酸等聚氨酯制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022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从事氨纶纤维、聚氨酯原液、己二酸等聚氨酯制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深耕聚氨酯行业多年,在重庆及浙江建有生产基地,目前氨纶产能与产量均位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聚氨酯原液和己二酸产量均为全国第一,在品牌、技术、市场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公司经营稳健,在规模及成本、产业一体化、技术创新等方面竞争优势突出,是聚氨酯行业领军企业。
要点四: 氨纶行业 氨纶是一种弹性纤维,最早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成功,后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商品名称为Lycra(莱卡)。中国大陆的氨纶生产始自1989年,经历了十多年的缓慢发展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国内氨纶行业步入了高速成长期,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氨纶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一种功能型面料,随着人们生活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对舒适性需求提升,氨纶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几年在纺服、卫材等领域的添加明显提升,市场需求逐年递增。氨纶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短期存在产能集中释放、环保政策倒逼、行业优胜劣汰趋势加剧等压力,但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行业头部效应日趋明显。未来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及消费需求的升级,氨纶的差异化功能性不断丰富,下游应用持续扩大,在纺织产品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此外,氨纶具有广阔的差异化发展潜力,目前在医疗、汽车内饰等产业领域应用占比较小,预计未来将会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要点五: 研发优势 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集生产工艺研究和产品应用研究于一体的研发、生产与技术服务体系,对研发及生产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司目前已主导或参与起草氨纶及聚氨酯原液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协会标准共43项,均已发布实施。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244件,其中,发明专利185件,实用新型专利56件,外观专利3件。另外还有近100余件发明专利在申请中。
要点六: 产业链集成优势 公司已形成化学纤维、化学新材料、基础化工品三大产业,随着业务领域的拓宽,产业链整合延伸,丰富了上市公司业务类型和产品线,形成从原材料、中间体到产成品的一体化生产体系,具备了规模化的产业链集成优势,能够保障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料的稳定供给,有效缓解外购原料价格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冲击。公司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料环己酮、己二酸、聚酯多元醇不仅可自用,还能用于对外销售,使公司具备了生产与销售不同产品的灵活机动性,加强了公司应对市场激烈竞争和行业周期波动的风险抵御能力,有效提升了公司在聚氨酯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
要点七: 成本优势 公司氨纶、己二酸、聚氨酯原液产量均为全国第一、全球前列,拥有非常明显的规模优势,不但能降低产品单位期间费用和产品单位固定成本,还能形成较大的原材料采购规模,提升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进一步增强成本优势。同时,公司位于重庆涪陵的生产基地在能源、人工、运输等方面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此外,公司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有效平衡物料耗用、促进副产物再利用、提高原材料使用效率;工艺流程的改善及过程控制的提升,又促使产品收率提高、单耗下降。公司依托ERP系统、生产线成本核算模型等现代化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举措,使得生产成本控制、节能降耗等方面保持着全球同行业先进水平,确保了公司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