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光伏设备 广东板块 反内卷概念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钙钛矿电池 绿色电力 太阳能 核能核电 深圳特区 新能源
要点二: 经营范围 研发、生产及销售太阳电池芯片、太阳电池组件、太阳能供电电源、太阳能应用产品、太阳能集热板及热水器系统、风力发电设备、太阳电池生产线设备、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逆变器、太阳能应用产品控制软件;设计、安装及销售太阳能热水器工程、风力发电工程、太阳能电站工程、运维及相关技术服务;经营进出口业务;房屋租赁业务;物业管理业务。
要点三: 主营业务 拓日新能是中国光伏行业中率先实现装备自制化、工艺自主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的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较早可同时生产三种太阳电池芯片并且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新能源企业。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持续创新、稳健发展,主要从事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支架、多样化便携型太阳能电源及太阳能照明系统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及运维等业务。拓日新能以开拓、创新、务实、高效为理念,专注于新能源光伏产业,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便携型太阳能清洁能源,也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缺电国家提供了改善民生的清洁照明产品。同时,拓日新能在工商业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EPC承揽建设和运维方面,具备开拓性的技术创新能力及较强的安装运维实力。
要点四: 行业背景 2024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 553GW,同比增长近 30%。全年我国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分别增长 46.3%、12.8%,但主要光伏产品维持“量增价减”的态势。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表明,2024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 277.57GW,同比增长 28.3%,相较于 2023年增速有所放缓。在 2024 年国内新增装机中,集中式新增装机量为 159.39GW,工商业分布式新增装机量为 88.63GW,户用分布式新增装机量为 29.55GW,截止报告期末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突破 880GW。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4 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实际产量分别为 182 万吨(约867GW)、753GW、654GW、588GW。由此可见,2024 年,一方面国内新增装机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持续增长,产业端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产业链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行业面临短期盈利压力,导致多数同行企业陷入亏损处境。展望未来,在政策引导、技术迭代与“双碳”目标落实的共同作用下,光伏产业将在变化中持续重塑格局,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的“主力军”,将继续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公司深耕光伏电站超过十二年,具有专业的电站运营管理团队和丰富的光伏电站运营管理经验,具备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和运营等一体化能力,通过自持光伏电站并积极参与和承建各地区光伏电站,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奠定扎实基本盘。公司在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方面相较于同行企业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体系协同优势,在光伏电站自建和EPC承建项目中,光伏产品的自供比例达到70%以上,其中包括太阳能电池产品(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及核心辅材(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接线盒)以及光伏支架等,项目建设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有效降低,从而在光伏电站建设领域建立了显著的成本壁垒。 (二)产业链多元化优势 公司上市以来坚持以全产业链垂直发展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以技术研发和设备自制为驱动力,已构建起覆盖硅料提纯到组件智造再到光伏电站建设运营的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纵向产业链覆盖上游拉晶铸锭、中游组件和支架制造、下游电站的开发、建设、运维,横向辅材矩阵则聚焦光伏玻璃和光伏胶膜等关键领域,有效打造产业链多元化的优势地位,通过构筑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协同的产业生态应对原材料周期性波动、技术迭代等行业挑战。 (三)技术创新引领优势 公司始终秉持技术研发和设备自制长期发展核心战略,将创新视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成立至今,建立了以董事长为总工程师牵头的核心研发团队,不断致力于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以及加强研发投入,在核心装备自制、工业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公司紧跟行业前沿趋势,积极投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持续发挥创新、创造能力,从装备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编程与控制等方面,实现智能装备与控制编程的有效契合。截止目前公司拥有自制率超过70%的全自动智能太阳电池组件生产线,在高端制造、智能技术领域不断攻克研发壁垒,提升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四)财务风险管控优势 公司始终保持"积极稳健"的核心经营理念应对市场风险,紧抓创新技改与差异化投资机会,坚定稳健发展路线。公司依托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模式,聚焦于大客户供应链配套服务,筑牢风险管控,严格控制整体销售垫资规模,对风险订单采取收缩策略,有效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此外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资本市场、国有银行项目贷等融资途径,持续优化债务结构,完成中长期借款替换短期借款,积极盘活电站资产,将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安全适中水平,并有效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公司始终表现出良好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水平,也为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 (五)卓越管理团队优势 管理层在职年限平均十年以上,年龄结构合理,具备深厚的光伏行业背景和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对公司的发展理念及发展前景高度认可,能够敏锐察觉光伏行业发展态势并与时俱进制定与落实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不断推进创新管理、优化组织架构等综合措施,以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管理团队兼具专业技术和行业洞察,凭借在光伏领域的长期积淀,综合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企业管理模式,涵盖人力资源、财务、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现代化管理制度,并通过各种创新改革有效降低公司的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不断增厚公司的成本优势。
要点六: 涉足光热领域 公司成功开发出国内最新型的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整体热效率(77%)将我国平板式集热器的整体热效率(40%~50%)提高了50%以上,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行列(75%~78%),从而打破了德澳等西方发达国家长期的技术垄断,而且以此为基础的新型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目前已经正式进入产业化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比较小,公司新型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08年6月已被列入国家建设部2008年科技项目目录。随着太阳能热水器的扩大生产,公司将形成以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光伏电池幕墙,太阳能热水器为支柱的产业新格局,使公司成为更全面的可再生能源产品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商。
要点七: 瑞城叶城2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 2018年9月25日公告,公司接到全资孙公司瑞城叶城通知:瑞城叶城2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按初步估算,瑞城叶城2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均发电约2,693万度,将对公司未来整体业绩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