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光学光电子 安徽板块 富时罗素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深成500 荣耀概念 柔性屏(折叠屏) 混合现实 算力概念 电子纸概念 元宇宙概念 华为汽车 固态电池 华为概念 小米概念 车联网(车路云) 新能源车 3D玻璃 OLED 虚拟现实 央国企改革 苹果概念 特斯拉 智能穿戴 大数据 石墨烯 LED
要点二: 经营范围 研发、生产与销售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材料、触摸屏及触控显示模组、超薄显示面板、真空光电镀膜产品及其他镀膜产品、显示器件用玻璃和有机材料盖板等电子显示器件及材料、相关光电子元器件及相关光电子设备、零配件、电子原辅材料,为以上产品提供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服务,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车载电子业务和消费电子业务。车载电子业务包括:车载sensor、车载 sensor 模组、车载盖板(2D 和 3D)、车载显示模组、车载屏模组(包含中控屏、后视镜、仪表盘、B 柱、抬头显、正副驾驶显示屏、扶手屏等);消费电子业务包括:超薄液晶显示面板减薄业务、超薄玻璃盖板(UTG、UFG)业务、VR 显示模组、智能可穿戴显示模组、手机显示模组、柔性OLED可穿戴触控显示模组、高端Notebook、Pad模组业务、手机触控显示模组及其全贴合业务。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AI 终端主导消费电子上行,国补提振消费电子需求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 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643 万台,同比增长 3.9%。各价位段新品的集中上市以及部分省市开始的新机购买补贴政策推动整体市场延续了之前 4 个季度的增长趋势。2024 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2.86 亿台,同比增长 5.6%,时隔两年触底反弹。其中,上半年承接 2023 年末开始的市场复苏趋势,Gen AI、屏幕以及电池续航等技术创新驱动消费者换机需求释放明显。但是下半年尤其临近年末,市场需求逐渐放缓。预计 2025 年在全国性政府消费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有望延续增长趋势。 (二)多屏化与智驾升级引爆车载显示需求,车载显示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新战场 2024 年,中国汽车市场智能座舱技术呈现多维度加速渗透趋势。中控屏作为基础配置已接近普及,全年搭载量达 2187 万辆,渗透率攀升至 95.5%,标志着这一配置基本成为行业标配。从屏幕尺寸分布看,2024年市场仍以 10-15 英寸为主流(占比提升至 67%),但大尺寸屏幕正快速渗透市场, 15 英寸以上中控屏占比跃升至 19%,同比增长 10 个百分点,增速显著,在 10-20 万价格区间,15 英寸以上屏幕占比高达 39%,较2023 年大幅提升,展现出该价格区间市场对科技化内饰的强烈需求。具体车型表现方面,汉 DM 以 11.9 万辆领跑该价格段销量榜单,捷途旅行者(10.2 万辆)、唐 DM(9.7 万辆)、深蓝 S07(9.1 万辆)和银河 E5(7.4 万辆)紧随其后,TOP5 车型合计贡献销量近 50 万辆,本土品牌对大屏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印证了大屏化趋势的加速演进。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的逐步演进,各大厂商通过革新显示屏及车载显示技术,以提升用户车内屏幕安全和用屏体验,已经成为了重要趋势。一方面,车企开始逐步标配更高分辨率、更大尺寸、更高清的车内屏幕,同时已经从单一的中控屏逐步走向大屏化、多屏化、连屏化,而显示屏幕种类也开始向隐私屏、透明显示屏、可折叠/卷曲柔性屏等多样化发展。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丰富的客户资源与稳定的客户伙伴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凭借丰富的制造经验、良好的产品品质、卓越的交付能力和优秀的服务口碑,与全球领先的消费类和车载类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对客户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与核心客户深度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高度的相互认同感,而且建立了深度的业务伙伴合作体系,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体系对接和融合。 (二)高度垂直整合能力和出色的战略卡位意识。 公司坚持内生式成长和外延式发展同步。公司在原有ITO导电玻璃业务基础上组建了第一事业部,并先后设立了第二、第三、第五事业部、重庆永信、芜湖长信新显、芜湖东信光电,推动天津美泰的转型发展,形成了从导电玻璃、触控玻璃、减薄加工到触控模组、显示模组,再到触控显示一体化全贴合、显示模组和盖板玻璃全贴合的业务链条。同时,公司通过收购赣州德普特,并在购买世成电子资产的基础上发展深圳德普特、东莞德普特,充分发挥中小尺寸全贴合产品高品质、高良率的优势,快速扩大产能,迅速占领中高端市场。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可为客户提供多品类触控显示关键器件产品及服务,提升了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卓越的品质管控能力与优良的制造工艺能力。 公司在触控显示关键器件领域积累了20余年的专业生产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制造工艺。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销售骨干均对触控显示关键器件的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有深刻的理解。专业的生产经验积累,使公司形成了优良的制造工艺、成熟的产品技术管理能力和精细的现场管理水平。公司现有工艺包括切割、磨边、强化、抛光、镀膜、黄光、二强、CNC、减薄、贴合等;拥有多品类镀膜工艺,包括高电阻、低电阻,减反消影等类别;面板减薄可薄化至单面0.1mm,用于到可折叠盖板的超薄玻璃可减薄至30μm;黄光工艺可多次光罩且保持高良率;手机全面屏领域掌握R/C角切割、U型开槽、单双盲孔等异形切割工艺,COF邦定工艺等关键性工艺;可穿戴模组拥有异形OLED穿戴产品3D贴合对位精度技术、异形OLED穿戴产品3D贴合旋转角度精度技术、结合机器视觉系统组建3D贴合自动定位系统等先进工艺。 (四)敏锐的市场判断能力与突出的创新研发能力。 公司在真空薄膜技术应用的研发上有着多年的积累和优势,并以真空薄膜技术为基础,坚持走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专业化发展之路,技术领域覆盖真空技术、薄膜技术、光学薄膜技术、精密光刻技术、玻璃表面处理技术、材料技术、机械、电气控制及化学等学科;相继在超薄玻璃化学强化技术、大面积多层光学薄膜技术、LCM模组技术、电容式触摸屏Sensor制造技术、大尺寸OGS触控模组技术、On-cell触控技术和触摸显示屏一体化全贴合技术、户外低功耗显示技术等不断创新和发展,具备完整的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研发和生产技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带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稳定,科技人员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强,现已在汽车电子、TFT液晶显示器薄化、UTG、消费电子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906件,其中发明专利73件,实用新型833件;同时,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正在申请的专利为385件,其中发明专利171件,实用新型214件。 (五)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制造能力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公司高度重视设备的基础要素作用。工程中心成立了自动化设备专业团队,通过解决存量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持续累积实战经验,同时,结合技术积累和引进配套技术开展核心设备设计与自制,进而掌握行业核心设备制造的前沿技术。近几年以来,集团不断推动自动化设备团队与外部专业设备工厂进行竞争,一方面提升了自动化设备团队的设计、改造、制造等各方面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公司设备采购金额,提升了设备采购质量和效率。从而最大程度满足各生产单位的产能需求、提效和良率提升。后期公司仍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坚持自动化改造,推动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并着力推进产品测试集成化、智能化,减少直接作业人员,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品质风险,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降低人工成本,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产品制造效率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