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环保行业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超超临界发电 核污染防治 垃圾分类 PPP模式 核能核电 节能环保
要点二: 经营范围 环保、电力、化工、水处理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及销售;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仪器仪表的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及销售;工程总承包、施工、安装、调试、技术服务及设备运营;市政公用工程;机电设备安装;高科技产业投资。
要点三: 主营业务 中电环保是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营:水务、固危废、烟气治理,包括:工业水处理、城镇污水及水环境治理;固废危废、污泥耦合、土壤修复及餐厨垃圾处理;烟气及VOCs治理;高端装备及智慧环保等。为工业(电力、石化、冶金、新能源、煤矿、建材等)和城镇环保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研发设计、核心设备制造、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设施运维和项目投资等。
要点四: 行业背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1月14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2025年上半年,围绕“双碳”战略、绿色基础设施更新、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等方向,密集出台系列政策。 1月,生态环境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引导各城市在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等5个方面,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城市建设。2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领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幅提升,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大江大河、重要湖泊、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土壤源头污染、重金属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3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7年,先进技术装备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基本补齐,“长板”技术装备形成国内主导、国外走出去的优势格局;到2030年,环保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自主可控,长板技术装备优势进一步扩大,环保装备制造业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6月,财政部集中下达多项2025年环境治理相关资金预算,包括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第二批)107亿元,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第二批)136亿元,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批)预算13.2亿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预算254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预算50亿。 随着多项生态环境治理政策自上而下逐一落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不断创新,实现污染物治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各细分领域市场空间不断深化扩大。 (一)水务产业 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及《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基本消除农村较大面积黑臭水体;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系统治理;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建立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建设运维机制;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升级;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35年,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江河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文化繁荣发展,影响力显著增强;江河保护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水关系更加和谐。 2025年,大工业水处理领域,核电、火电、石化等行业面临严格的环保合规要求与水资源约束,推动水处理技术向高效化、资源化、智能化升级。公司的大工业脱盐水、中水回用、废污水处理、零排放、海水淡化等水处理业务,以及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分布式水质/水体净化综合治理等业务,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市政污水提质增效、乡镇农村污水治理、流域治理等细分市场前景广阔。 (二)固废产业 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提出推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加强回收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培育一批资源循环领域骨干企业。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基本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利用处置保障能力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30年,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控制在10%以内,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提出禁止审批不符合新污染物管控要求的建设项目;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评等意见。 随着上述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危险废物治理、土壤污染防控等政策的实施,对于量大、面广、类多的固体废物治理面将逐步扩大、深入,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公司固废产业下的污泥干化耦合处理、土壤修复等业务也将迎来进一步发展。 (三)烟气治理产业 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推动铜冶炼发展由产能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鼓励新改扩建铜冶炼项目对照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高水平建设;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域削减、碳减排等要求。2月,工信部发布《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其中环保要求显著提高,明确要求2026年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鼓励企业关停退出烧结机、焦炉、高炉等传统设备,转型发展低碳炼铁、电炉炼钢。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旨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完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随着上述政策实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超低排放、火电烟气治理领域提标改造的市场存量空间以及非电烟气治理细分领域的市场增量空间巨大。公司在烟气治理的战场上,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更大贡献。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生态环境治理综合解决能力优势 公司坚持以“水+固+气”协同治理,以三维生态环境治理为核心战略,聚焦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提升,业务涵盖生态环境治理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技术研发、核心装备制造、设备系统集成(EP)、工程总承包(EPC)、智慧运维等。公司资质体系完备,拥有环境工程设计甲级、环境设施运营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全维度资质,为项目承接提供坚实保障。具备成熟技术团队、标准化实施流程、规模化应用业绩及持续研发储备,确保项目高效交付与长效运营。 (二)业绩、品牌和客户优势 在大工业水处理领域,公司提供从原水、脱盐水及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到零排放全过程业务,综合服务能力突出。其中在某些细分行业,如电力水处理的市场占有率位于全国前列,客户涵盖国家重点工业(包括石化、冶金、煤化工、新能源、煤矿、火电、核电等),已承接实施中石油吉林石化除盐水、中石油独山子石化除盐水、中海油壳牌凝结水、包钢动供总厂总排废水综合整治、宝丰多晶硅水处理、万华化学纯水、中水回用及凝结水、新疆天池能源废水零排放、新疆新特能源废水零排放、陕西延长石油污水处理、内蒙盛鲁废水零排放、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及扬子巴斯夫水岛总承包、盛虹石化除盐水及中水回用、东明石化除盐水、山东鲁清石化脱盐水及冷凝液精制、江苏德邦化工脱盐水、烟台万华脱盐水、连云港虹洋热电补给水、山东威海及霞浦海水淡化等水处理项目,客户遍布全国并拓展至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海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成功实施了巴基斯坦塔尔、巴基斯坦吉航、印度GMR、孟加拉古拉绍等水处理项目,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融合优势 公司联合紫金山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整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等数字科技,共同打造智慧环保一体化平台。平台采用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建设全网运营集中监管平台、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精细化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基于AR智能眼镜的远程维修和设备巡检系统、基于iVAS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服务系统、统一管理门户和多屏互动展示系统,有效实现公司总部对各地环保运营项目的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运营、节能降耗、远程运维。该平台被评为“江宁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公司“国家环保服务业集聚区、江苏省环保产业创新集聚区”的专业优势,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专业、安全、高效的远程运营服务,让环保装备的运营更加节能、环保,减少能源、药剂的消耗,为国家环保产业进入数字化、智慧化助力。 (四)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构建起“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自主研发多项核心技术,包括:高盐废水零排放技术、高效沉淀/气浮三相增强生物反应膜耦合技术和污水模块化装置(CBS)、污泥干化耦合处理技术、面向第四代核电站的凝结水精处理技术(江苏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奖)、盐湖提锂、海水淡化、纳滤膜分离、管式膜电极、颗粒活性污泥、硫自养脱氮、土壤地下水修复等,为公司的市场开拓提供了坚实支撑。 (五)产业创新平台优势 公司打造的产业创新平台,以市场需求导向研发,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孵化高科技企业,赋能公司产业创新发展。近年来,积极创新合作模式,联合政产学研单位,按照股权合作及市场化机制,打造环保产业创新平台。其中:联合南大及其人才团队、省国金集团等,组建“人才创新”平台--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联合东大及其人才团队等,组建“科技创新”平台--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联合紫金集团管理的南京市产业发展基金、江宁开发区所属江宁经开投资等,组建市场化、混合所有制的“产业创新”平台--扬子江环境集团。紧抓“人才+科技+产业化”产业创新要素,以实践载体、市场项目,培育创新人才,研发创新技术,孵化创新产业。 (六)德才兼备且年富力强的人才和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坚定不移地践行“人才强企”战略,实施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实施员工持股(2015年)与限制性股票计划(2018年),构建起“老中青”梯次合理、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管理团队成员均具备深厚的行业经验与敏锐的战略眼光,核心技术团队在环保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与项目实践经验。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员工持股计划和限制性股票计划让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