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环保行业 湖南板块 创业板综 生物质能发电 新型城镇化 土壤修复 储能 碳交易 医废处理 雄安新区 充电桩 太阳能 智能电网 节能环保 新能源
要点二: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大气污染治理;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固体废物治理;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对外承包工程;土壤及场地修复装备制造;土壤及场地修复装备销售;生活垃圾处理装备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生态环境材料制造;生态环境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农村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环境卫生管理(不含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检查,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的处置服务);专业保洁、清洗、消毒服务;打捞服务;城市绿化管理;物业管理;城市公园管理;汽车销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再生资源加工;再生资源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供电业务;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餐厨垃圾处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清运);报废机动车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要点三: 环保业务、双碳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环境综合服务企业,凭借在环保领域掌握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国内领先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环保工程实施案例,可以为污染排放及碳排放重点行业的企业提供一揽子优质高效的污染治理修复,双碳咨询服务和可再生能源建设运营技术解决方案。
要点四: 节能环保服务 随着国家“十四五”发展目标及相关政策标准的相继出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垃圾分类+综合利用+焚烧发电”的绿色低碳模式逐步成为固废利用处置的主流思路。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应强化国家政策指导的顶层设计,加强基础性和引领性标准的制定,设定近期和远期的工作规划,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多元化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相关环节碳排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及国家加快推进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战场将会向县级地区转移,由此将释放大量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要点五: 市场领先的研发能力与技术实力 在“新能源优质资产运营商”战略下,公司立足“双碳技术领先企业”发展目标,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已在固(危)废处置、垃圾发电、清洁能源、大气治理、场地修复、耕地治理等领域掌握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相关产业领先优势。进一步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固废风险智能感知与数字化管控技术、智慧固(危)废收转运、处置及高值资源化利用、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开发、光储一体化融合技术研发等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研究,基本打造形成领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公司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开拓,以新能源技术、运营从源头减少污染,以优质环保工程从末端治理好环境污染。公司积极探索减碳、节能、增效路径,组建了专业从事碳咨询、碳资产开发、新能源项目投资运营的专业团队,开展包括碳咨询、绿色能源和储能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碳中和技术开发、碳资产管理等业务,并以产业服务为导向,打通了从开发投资、工程建设到资产运营的业务闭环,加快在光伏发电、储能电站、碳资产等方面的布局,践行“新能源优质资产运营商”的战略定位。
要点六: 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优秀的管理能力 作为国内最早专门从事环境修复的公司之一,公司拥有多年污染场地和农田修复项目实施经验,是国内拥有成功案例最多的企业之一。公司与美国IST共同研究分析与调查美国区域当地重金属污染特征,研发形成土壤修复前沿及关键技术成果,依托美国IST公司承担北美地区土壤修复研发示范及工程项目13项,为美国多个大型企业及美属维京群岛、欧洲、南美、亚洲等地提供一流综合环境服务。公司承担了多种污染场地和农田典型修复项目及运营服务,以及多个环境修复方向具有较高技术难度和代表性的标志性项目。包括雄安新区1号生态修复工程——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国家级土壤修复示范试点项目——江苏靖江场地修复工程、运用两大修复技术联合治理的原江苏南通纺织染厂场地修复工程等多个项目。其中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期工程污染治理工程入选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和湖南省环境保护先进技术示范工程。
要点七: 人才和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持续强化组织能力建设,提升团队竞争力,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进技术经验丰富的人才,同时通过聘请高级专家顾问、邀请专家交流讲座、企业内部培训等多种模式,加强内部骨干及后备人才的培养,并且注重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改善,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各业务团队的拓展能力,以适应公司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和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在公司高素质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公司战略调整稳步推进,核心业务不断凸显,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