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虹普(300384)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专业服务 北京板块 创业板综 深股通 AI智能体 华为昇腾 降解塑料 垃圾分类 华为概念 工业互联 互联金融 大数据 创投

要点二: 经营范围 纺织化工设备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纺织化工工程设计、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销售开发后产品、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电子元器件、机械电器设备、建筑材料、金属材料、通讯设备(除无线电发射设备)、化工设备;信息咨询(除中介服务)。(未取得专项许可的项目除外)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是国际先进的聚合物成套生产工艺技术提供商,拥有完善的自主基础、共性技术体系及工程化成果转化实力,为客户的高端应用需求提供定制化系统集成服务。公司聚焦前瞻性高分子材料技术(广泛应用于化纤、工程塑料、薄膜等领域),长期致力于以工程化为目标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持续将国内外的合成材料、新材料实验室技术或中试技术,系统转化为具备市场化竞争力的成套工艺解决方案,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参与并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点四: 行业背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同时,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的融合性转型催生,以绿色、低碳、循环为重要特征,新的生产力质态加速形成,中国加速自主创新的步伐,行业转型与升级到了关键时期。此外,全球范围内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立,全球规则体系的新调整、世界格局与力量对比的改变,引发了全球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的改变。新变局催生新范式,面对外部环境深刻变革,行业供应链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重构,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建构,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等方式,提升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进一步推动中国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助力中国企业走全球化发展道路,发挥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报告期内,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随着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国内消费较快恢复,投资持续增长,内需贡献稳步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作为首位任务,是党中央从当前乃至长远考虑的战略之举。在此背景下,国家及各行业协会精准研判、科学施策,出台一系列稳健有力的产业引导政策,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向绿色化、高端化、集约化方向转型升级。政策效能持续释放,行业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分化:其中,产业集中度高、具备核心技术创新壁垒的细分领域,已率先突破景气低谷,展现出强劲的复苏韧性与增长动能,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注入了信心。在当前国际复杂形势下,内需市场依然是长丝织造行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的重要支柱。依托国家“两重”“两新”政策红利,在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多元化、个性化、层次丰富的纺织服装需求结构将持续拓展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在服装、家纺、产业用领域的应用创新空间。行业企业需要加速提质升级,不断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功能化、绿色化产品创新,提升供给质量,满足消费需求;同时,积极探索运用数智技术和设备更新改造,推动管理升级和流程再造,为全行业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和场景拓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工程业绩和品牌优势 公司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多项技术大奖。作为公司技术领头人的刘迪董事长个人也获得了包括“何梁何利”产业创新奖、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领军人物奖,第二届“杰出工程师奖”等奖项。刘迪是我国成纤聚合物技术领军人物,参与了1980年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合成纤维研究所的筹建。该所作为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合作建立的研究机构,承担了高分子材料聚合、纺丝及高性能纤维、特种纤维等系列技术攻坚任务。刘迪于1997年—1999年任职于北京吉玛三联纺织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及销售总经理,亲力亲为地推动并促成了1998年仪征化纤涤纶(聚酯)9万吨长丝直纺项目,也是首个技术嫁接项目,并代表技术提供方吉玛公司签约,为后续涤纶国产化技术大发展奠定基础。此后,刘迪于1999年成立三联虹普,带领研发团队打破锦纶的技术封锁,形成的聚合、纺丝成套技术已覆盖国内80%的产能,引领锦纶行业从2000年的30万吨/年产能增长至2021年的415万吨/年,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化纤品种。 (二)持续的技术开发与革新优势 公司核心技术集中在聚合反应工程学领域,主要提供高分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聚合反应工程是以小试放大到工业规模的聚合过程为对象,以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系传递为基础,进行聚合反应器特性的分析和放大设计、聚合过程反应规划和技术开发等应用型基础研究。近年来,公司在成纤聚合物其它材料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并取得样板项目商用落地,标志着公司发展已经实质性进入全新阶段。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及外延并购等方式,不断拓展工艺技术服务领域,从PA6到PA66、聚碳酸酯(PC)、再生聚酯、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并将沿着新材料、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等国际前沿技术方向持续发展,充分验证了公司在聚合工艺技术研究及工程化放大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三)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技术资源整合优势 公司与国内领先的ICT集成服务商合作,打造了化纤行业首个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旨在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工业互联网“端-边-云”协同计算模式有机融入化纤行业核心装备及产线,搭建人机业务闭环,推动化纤产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公司的智能体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实时接入全球超过10万台套高价值、精密复杂的化纤生产设备的在线生产数据,适配化纤行业80%以上大、中、小型企业。方案提供“1柜+1屏+1平台+N应用”的软硬一体产品组合,构建了化纤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连续、高速、高效、数据自动采集与智能分析优化的绿色生产系统,实现工厂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排放等信息数字化采集监控,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复杂工艺场景分析,形成落地的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工厂能效、水效、资源利用率等绿色制造水平。 (四)核心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优势 公司逐步优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在招聘录用、素质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奖惩、培养等各个环节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对各类人才有吸引力的绩效评价系统,力求建立一支素质一流、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职业化员工团队。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方式将公司利益与核心技术人才利益相结合,共同聚焦公司的长远发展。

要点六: 签订1.04亿元重大合同 2018年5月24日公告,公司近期与义乌市五洲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400位12丝饼锦纶6-POY切片纺丝合同》,合同金额为10,400万元,占公司2017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5.47%。如合同顺利履行,将对公司未来2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要点七: 子公司获亿元大单 2018年6月15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Polymetrix AG与PT Veolia Services Indonesia签署了《食品级再生PET项目合同》,合同金额为1,446.2万欧元,约合10,922万元人民币,占公司2017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7.25%。公司表示,公司持有Polymetrix AG 80%股权,本合同成功实施将对公司未来2-3年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要点八: 签订5.85亿元重大合同 2019年4月30日公告,公司近期与南京法伯耳纺织有限公司签订年产40000吨lyocell短纤维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合同金额约合58,524万元,占公司2018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94.46%。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