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专用设备 浙江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深股通 雅下水电概念 低空经济 飞行汽车(eVTOL) 无人机 海洋经济 核能核电 军工
要点二: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风机、风扇制造;风机、风扇销售;制冷、空调设备销售;制冷、空调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减振降噪设备制造;普通阀门和旋塞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阀门和旋塞研发;阀门和旋塞销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机械设备销售;船用配套设备制造;密封件制造;通用设备修理;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软件销售;软件开发;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要点三: 主营业务 作为专业通风系统解决方案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始终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与智能化技术创新,构建起覆盖轨道交通、核电工程、国防装备、低空经济、海洋科技等领域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依托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公司在多个细分市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形成了以智能通风系统为核心、高效节能环保技术为特色、特种装备为优势的立体化业务布局。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轨道交通领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2381.48公里,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20.70公里,2025年下半年预计还将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约600公里,全年新投运城轨交通线路总长度预计超过800公里。同时,随着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长,设施老化带来的维修与数字化改造需求也在持续增加。作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核心配套,智能通风系统装备需求同步释放,市场规模随新线建设、存量建设及改造稳步扩大。此外,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也迎来了“走出去”的机遇。中东及欧洲地区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其轨道交通建设需求日益增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核电、水电工程 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均提到了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据统计,2022—2024年,我国核电核准机组数量分别为10台、10台、11台,2025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新核准5个核电项目共10台机组,截至目前,“十四五”期间我国已经累计核准46台核电机组,核电迎来持续的高景气度。同时截至2025年6月30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8台,在建核电机组32台,第三代/第四代核电技术(如华龙一号、CAP1400)的推广及存量机组安全升级需求,也为核电通风设备市场创造长期增量空间。 2024年1月,工信等七部门联合发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聚焦核聚变等未来能源领域,打造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推动相关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高温超导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推动可控核聚变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与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形成协同布局,预计分别于2035年及2030年建成。政策扶持叠加技术突破,核聚变装备产业有望从试验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相关配套设备需求将伴随产业进程持续释放。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要求加快推进水电基地建设,重点推动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中游及黄河上游等重点河段的水电项目开工建设,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到2025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约3.8亿千瓦。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4亿千瓦,占全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的20.4%,其中常规水电3.79亿千瓦,抽水蓄能6129万千瓦。《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4000万千瓦,2030年预计常规水电装机将达到4.2亿千瓦。 (三)国防装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据我国国防预算公开数据,2022年至2024年之间,我国国防预算增幅依次是7.1%、7.2%、7.2%。我国国防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特种装备配套需求持续增长。 (四)低空经济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工信部、科技部等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鼓励飞行汽车技术研发、产品验证及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其中,包括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行汽车、无人机在内的各类飞行器是低空经济的主要载体,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是低空经济未来的主赛道。从未来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来看,测算中期存量国内旅游观光场景、通勤场景可分别带来2.4万架和8.5万架的eVTOL需求,整机存量销售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从eVTOL零部件价值量来看,动力系统在eVTOL核心结构中的集成成本占比最大,根据Lilium公司的数据,eVTOL的动力系统占比约为40%。eVTOL动力系统市场规模主要以eVTOL整机需求规模为基准,以2500亿整机存量销售市场规模以及eVTOL成本结构测算,中期存量eVTOL动力系统市场空间可达1,000亿元的水平。 (五)海洋科技 根据《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及海工装备增速均超9%。2025年3月12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深海科技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潜力进一步凸显。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研发平台优势 依托省级企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及CNAS/AMCA认可实验室四大研发平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开发的全链条技术转化能力。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研发联盟,聚焦前沿技术攻关,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持续突破轨道交通、核电、水电工程、国防装备、低空经济、海洋工程等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打造高性能通风系统研发策源地。 (二)团队优势 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具有长期从事通风领域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工程服务的经验,对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同时,公司打造"三位一体"复合型研发人才矩阵,技术研发团队由特聘专家领衔,形成"学科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技能工匠"的梯队结构;此外,公司拥有一支兼具技术功底与市场敏锐度的营销团队,不仅在维系客户关系、稳固市场份额、开拓新兴市场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同时能够及时反馈市场最新变化,为公司新产品的研发设计提供信息支持,公司整体人才优势明显。 (三)市场品牌优势 公司一直专注于中高端通风系统领域,凭借在技术、生产、市场及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与各主要领域客户建立了良好且持久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在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国防装备、核电工程领域均具有较强的优势与较高的市场美誉度,长期深受客户的信赖,在通风系统细分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四)经营管理优势 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核心团队拥有三十多年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通过“扁平化架构+数字化运营”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在组织建设上,公司建立直销服务模式与三级人才梯队,配套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团队活力;在供应链端,推行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实现成本管控与交付效率双提升;在服务网络布局上,公司构建“直销+属地化服务”体系,在国内多个城市或地区设立了办事处,形成“招投标响应-方案设计-安装调试-运维服务”全周期快速响应服务体系。通过ISO9001与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双认证,公司产品不良率常年低于0.5%,客户满意度持续保持98%以上,形成“技术—产品—服务”三位一体的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