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工程咨询服务 广西板块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QFII重仓 房屋检测 微盘股 空间计算 数据要素 AIGC概念 地下管网 绿色电力 装配建筑 乡村振兴 车联网(车路云) 人工智能 海绵城市 一带一路 大数据 智慧城市 西部大开发
要点二: 经营范围 对建筑业的投资与管理;国内贸易;企业总部管理;房地产租赁经营;文化会议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公司已经取得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市政行业(燃气工程、轨道交通工程除外)甲级、市政行业城镇燃气工程专业甲级、工程设计轻纺行业制糖工程专业甲级、风景园林工程专项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监理(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多项甲级资质,资质序列覆盖建筑、市政、轻纺、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等行业的多个领域,能够提供文化展馆建筑、医疗建筑、教育建筑、体育建筑、棚户区改造、水循环综合治理、城市立交一体化、城市主干线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轻工制糖、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设计咨询服务,具备为客户提供前期咨询、项目策划、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管理等全过程技术的综合服务能力。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节能管理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工程管理服务;环保咨询服务;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生物质能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电气设备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城乡建设领域一流的集成服务商,围绕建筑生命周期,从土地现状分析到功能策划、规划、建筑物设计与建设,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项目策划、造价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管理、工程监理、运营维护咨询等综合技术服务。
要点四: 行业背景 2025年上半年,设计咨询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新的特点。大型国有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在大型、综合性项目上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一些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区域项目中表现突出。上市公司则通过资本运作,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和市场份额,提升综合竞争力。中小型私营企业继续发挥灵活经营的优势,专注于细分市场,如特色小镇建设、老旧小区局部改造等领域,通过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在特定区域内积累了稳定的客户群体。此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些实力强劲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升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综合服务能力优势 公司现有资质30项,是广西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拥有专业资质数量较多的科技型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取得工程设计轻纺行业制糖工程专业甲级、市政行业城镇燃气工程专业甲级、市政行业(燃气工程、轨道交通工程除外)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风景园林工程专项甲级,以及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工程监理甲级等多项甲级资质,还具有建筑行业(人防工程)乙级、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新能源发电)专业乙级、化工石化医药行业乙级、岩土工程勘察乙级等多项乙级资质。资质序列覆盖建筑、电力、市政、化工、公路、水利、轻纺、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工程监理、工程勘察、施工、压力管道设计等行业的多个领域,可承担建筑装饰、轻型钢结构、建筑智能化系统、照明和消防设施等专项工程设计业务,能够提供文化展馆建筑、医疗建筑、教育建筑、体育建筑、棚户区改造、水循环综合治理、城市立交一体化、城市主干线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轻工制糖、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设计咨询服务,具备为客户提供前期咨询、项目策划、工程咨询、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造价、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管理、监理、施工等全过程管理的综合服务能力。子公司华蓝设计作为广西第一批“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和率先探索工程总承包管理业务的设计企业,正在向设计主导的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拓展,积极向全产业链延伸并实现价值链的提升。 (二)人才优势 公司持续实施人才建设战略,通过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平台,自主培养并吸引了各类高层次人才,并以高层次人才带动高端科创平台的建设。公司持续引进(含柔性引进)院士、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为公司打造华蓝智库、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再创新提供重要基础。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53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当代中国杰出工程师1人、会计领军人才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1人、广西工程勘察设计大师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2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广西高层次人才1人、广西杰出工程师2人、南宁市高级技术人才300余人(含南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南宁市高层次人才)、广西勘察设计协会优秀青年建筑师、设计师33人。与公司多元化业务对应,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各类注册人员达424人,涵盖建筑、规划、结构、设备、电气、化工、造价等各类专业。公司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251名,其中具备正高级职称(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有116名;具备硕士、博士学历的有217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约87.2%;40岁以下员工占比为66.3%。多元专业的人才结构与丰富的资质储备相互赋能,既为公司多元化业务的稳健拓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响应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 (三)数字化技术优势 公司创新产品《基于人工智能的冷热源设备节能优化云控制柜》,凭借领先的节能效果与AI应用深度,成功入选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第二批“人工智能+制造”产品名单。该产品通过实时采集建筑冷热源设备运行及能耗数据,运用AI模型算法精准预测建筑冷热需求,动态优化设备控制参数,以追求整体能效比(COP)最优为目标,有效降低了系统总能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该产品已在多个项目落地实施,如:湖南立方中央空调优化节能项目实现46.73%的综合节能率,为客户节省电量247万kWh,减少碳排放138万kgCO?。江苏国晟世安新能源动力系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现冬季节能率达46%,保底年均节电量270万kWh,年均减少碳排放约150.34万kgCO?。该产品为医院、学校、办公楼、商场、酒店、工厂等各类建筑构建了“监测-分析-优化-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在满足当前节能减排刚性要求的同时,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智慧能源基础,有力助推公司在建筑领域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四)研发和技术优势 公司牵头的《气候变化下基于源头优化削峰的城市排水管网韧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获2025年广西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该项目聚焦破解气候变化下城市内涝及溢流污染风险控制的复杂性、动态性难题,深度赋能海绵城市系统化、精细化建设。通过自主研发“SWMM-人工智能耦合的降雨预测与效能模拟”和“多目标优化算法驱动的低影响开发措施设施性能优化布局设计”等核心技术,融合监测数据、实验参数、管网运行及气候模型输出数据,构建起“监测—实验—模拟—优化”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显著提升源头减排系统对雨水径流的“控量、削峰”性能。该成果适用于新建区与老城区的各类地块场景,包括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建筑小区等,构建起“源头调控—过程模拟—效能评估—优化改造”的闭环管理体系。在满足当前城市内涝防治刚性要求的同时,为应对未来极端降雨事件提供了前瞻性技术储备,助推城市向气候适应性、低碳韧性化转型,支撑广西海绵城市地方标准体系与技术指南的完善。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