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汽车零部件 浙江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AH股 人形机器人 英伟达概念 小米汽车 高压快充 激光雷达 华为汽车 华为概念 无线充电 车联网(车路云) 新能源车 无人驾驶 充电桩 特斯拉
要点二: 经营范围 电子产品、电子元件、汽车电子装置(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光电机一体化产品、数字电视机、数字摄录机、数字录放机、数字放声设备、汽车配件、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动机进气增压器)、汽车内外饰件、橡塑金属制品、汽车后视镜的设计、制造、加工;模具设计、制造、加工;销售自产产品;制造业项目投资;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要点三: 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 均胜电子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服务提供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车联网技术以及高端汽车功能件总成等的研发、制造、服务与销售。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研发和技术,以先进的创新设计、覆盖全球的生产制造体系、可靠的品质管理以及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不断引领全球汽车电子和安全行业的发展,是中、德、美、日等国主要整车厂商与国内各大汽车品牌的长期合作伙伴。
要点四: 行业背景 根据GlobalData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轻型车销量约4,447万辆(不含中国出口数量),同比增长约4.9%,其中中国(不含出口)约1,242万辆,同比增长约11.5%,欧洲约903万辆,同比下降约3.2%,美国约815万辆,同比增长约3.8%。此外,据Rho Motion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约910万辆,同比增长约28%,全球新能源汽车仍保持相对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中汽协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市场占有率达到44.3%;中国品牌乘用车实现销量927万辆,同比增长25%,市场份额提升至68.5%;此外中国汽车产业出口趋势持续扩大,2025年上半年汽车出口308.3万辆,增长10.4%,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地位。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软硬件一体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在底层技术复用、供应链成熟度、精密制造体系、场景适配性及生态整合能力上的优势,通过投资、自研或合作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推动智能机器人加速迈向产业化,下游市场特别是机器人本体厂商对结构件、传感器、域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感知模组的头部、胸腔、底盘等总成件的需求正持续攀升。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丰富稳定的客户资源,多维度的合作领域 从产品预研及新技术联合研发开始,到全球的高效量产及迭代,再到本地化高效服务响应,公司已与全球主流整车厂在多维度领域建立紧密稳固的合作体系,以充分满足主机厂客户对供应商技术领先、品质优异以及量产能力稳定等需求,支持其在快速变革的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潮流中快速迭代产品,公司客户包括国际主流知名整车厂商、国内自主龙头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等超百个品牌,与核心客户已经拥有数十年的合作历史。 (二)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具备强大协同潜力 在汽车安全领域,公司是全球第二大被动安全产品供应商,是全球少数能够设计、开发、测试、验证和量产汽车安全产品的公司,在气袋布料、火药、气体发生器、卷收器、锁扣、预紧器、发泡技术和其他新型材料等核心领域拥有数十年的深厚技术储备,能够满足汽车安全严苛的质量标准,行业竞争壁垒突出。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可以提供横跨座舱域、智驾域、网联域、动力域和车身域的产品解决方案,各项业务呈现多元化及互补性,从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到全球合作研发、供应链、制造及销售,均拥有强大的协同效应、资源共享以及协同发展的潜力。 (三)全球化的研发、供应和生产体系,提供全球化最优解决方案 公司已经搭建高度全球化的平台网络,在中国、亚洲其他区域、欧洲、美洲均设有研发中心及配套制造基地。借助丰富的全球运营经验,公司高效优化全球各区域的资源配置,为整车厂客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顶尖研发、供应链和生产解决方案,同时确保作出快速高效的本地化响应。此外,目前中国汽车产业链凭借智能电动化领域的卓越研发能力、完备高效的供应链及生产运营、高效优质的客户服务及响应速度等已形成了相比于海外汽车市场的多种竞争优势,借助全球化的布局、中国的智能技术优势以及对海外市场和法规的深刻洞悉,公司能够为中国整车厂出海提供本地化的研产服务,助力中国车企出海。 (四)软硬件深度垂直整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汽车电子解决方案 公司具备完整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从底层开始自主开发、设计、生产汽车电子相关产品的核心软硬件及系统集成,涵盖智能座舱/网联系统、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系统等领域。依托软硬件解耦和产品模块化、平台化的开发方式,公司的产品底层技术平台可以跨不同车型平台复用,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进而能敏捷跟进客户迭代进度,具备高兼容性、成本效率和迭代灵活性,此外软硬件的深度自研及垂直整合使公司能更加灵活敏捷响应客户需求,更好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平台化的解决方案。 (五)全球研发布局,技术标准领先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在亚洲、欧洲和美洲设有主要研发中心,研发团队覆盖全球主要汽车产出地,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总数超6,000人,形成了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全球创新网络生态。公司具备完善且高标准的研发体系,并获得国际顶尖主机厂大规模量产验证,开发流程上满足ASIL及A-SPICE等要求,最高等级可取得ASIL-D级别认证,核心研发中心相关实验室取得了CNAS、EMC验证。软硬件开发能力已通过多年国际化大规模量产项目积累了深厚经验及验证背书,并结合中国本地化积累,针对中国地区产品持续进行本土化创新与改良,持续优化开发与验证能力。公司在全球拥有广泛的专利组合,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掌握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储备,并通过设立的新能源研究院、智能驾驶技术研究院、浙江省汽车电子智能化重点实验室,积极布局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前沿技术。 (六)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生产制造能力 公司持续提升生产制造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应用大数据、5G、物联网和MES等数字信息技术,实现现实生产与数字信息的全流程融合,并采用模块化组合与大规模混线生产模式,实现大规模生产,同时兼顾柔性制造与精益生产能力。公司部分工厂获得了浙江“未来工厂”、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中国标杆智能工厂”等奖项。在基础层,公司整合自动化高速生产线的数据,开展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掌握生产数据,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建立模块化、灵活的设备设计与制造标准,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系统建设周期。在增值层,公司实现全流程一站式单件流生产,确保效率与产品质量,并创新开发集装配、检测与测试于一体的自动化高速装配线。此外,公司还注重智能制造流程,包括智能供应链与智能物流,以及绿色生产,采用中央供料系统,确保节能减排。通过这些措施,公司不断提升生产制造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以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公司建立了行业领先的质量管控系统,旗下汽车安全业务、汽车电子业务均已通过ISO9001及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七)全球视野的管理层团队,行业经验丰富 公司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的相关从业经验,对行业趋势、技术研发、客户拓展及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具有深刻的洞见,在汽车安全及汽车电子领域平均从业年限超过20年,公司核心子公司负责人均在全球龙头汽车企业工作多年,具有全球视野,过往从业经验包括国内外顶级主机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科技公司等。
要点六: 高田资产纳入均胜安全 已获新订单约50亿美元 2018年8月8日公告,公司已将KSS公司和高田公司除PSAN业务以外主要资产整合为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均胜安全),理顺管理架构和各区域业务,均胜安全已形成总部和四大区域(中国、欧洲、北美和其他亚洲地区)的两级管理体系,整合顺利推进。自交割之日起,均胜安全已获得大众、宝马、福特、日产等全球整车厂商新订单约50亿美元。公司目前整体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公司控股股东均胜集团有限公司资信状况良好,资金周转正常。
要点七: 首次实施回购366万股 2018年6月13日公告,公司于2018年6月13日首次实施了回购,公司首次回购股份数量为3,660,05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39%,成交的最高价为27.26元/股,成交的最低价为26.36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金额为99,072,023.31元。
要点八: 耗资逾14亿元回购5.94%股份 2018年9月3日公告,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56,359,68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94%,成交的最高价为27.26元/股,成交的最低价为23.51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金额为1,445,451,644.32元(不含手续费、过户费等交易费用)。
要点九: 已耗资逾16亿元回购6.67%股份 2018年11月2日公告,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6329.6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67%,回购价格区间为21.7元/股到27.3元/股,耗资总额为16.075亿元。
要点十: 耗资逾18亿元完成回购计划 2018年11月23日公告,截至2018年11月23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7195.823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7.58%,已实施的回购价格区间为21.26元/股到27.26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金额为18.01亿元(含手续费、过户费等交易费用),公司回购金额已达到回购预案中的回购金额区间,本次回购股份方案实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