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房地产开发 江苏板块 破净股 富时罗素 证金持股 沪股通 参股新三板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低空经济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军民融合 国产芯片 人工智能 央国企改革 互联金融 水利建设 长江三角 太阳能 创投 节能环保 新能源 军工
要点二: 经营范围 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开发、生产,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工程设计、施工,科技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园区运营、产业投资、产城综合开发 公司围绕园区运营、产业投资、产城综合开发三大板块业务,积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运营方面,聚焦“医疗器械”、“绿色低碳”两大高新区重点打造产业,加快创新集群建设。年内通过控股医疗器械产业公司,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优势,加快产业园招商、运营、建设等全方位工作,全力构建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圈,加速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高地;绿色低碳产业以分布式光伏运营、绿色建筑、能源站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壮大延伸产业链条,并积极加快产业招引、载体建设等工作,集聚绿色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产业园区运营 在全球经济深度整合、数字化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宏观背景下,产业园区作为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载体,迎来多重机遇与考验。历经四十年演进,我国产业园区已从早期零星的试点探索,逐步壮大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其发展逻辑亦从依赖土地资源的规模扩张,转向存量市场中的精细化运营与生态化协同。 当前,产业园区面临供给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多数园区在产业定位、招商策略及服务功能上缺乏差异化,难以构建可持续竞争力。企业需求亦持续升级——除基础设施外,更强调园区的创新生态、专业化服务及数字化能力,推动运营重心从“空间供给”转向“价值共创”。未来,在国家“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的主战场,正通过“建链补链强链”的方式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二)绿色低碳产业投资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投资》显示,尽管全球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经济前景不确定等不利因素,导致部分投资者对新能源项目持观望态度,但现有项目支出并未受到明显影响。2025年,全球能源领域投资预计增至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约2.2万亿美元将集中投向可再生能源、核能、电网和电气化等领域,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的投资将达到约1.1万亿美元。同时,从2015年到2025年,在全球能源投资领域,中国投资已经占到四分之一以上。 从国家能源局研究制定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的主要目标来看,供应保障能力方面,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10.6万亿千瓦时;绿色低碳转型方面,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新进展。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发展质量效益方面,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保持合理水平,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三)医疗器械产业投资 1、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概况及展望 需求增长、国家支持政策驱动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发展、发展空间较大,但行业集中度较低且高端市场仍由外资主导,预计未来国产替代、价格下行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主旋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业绩分化将加速。受益于创新支持政策、国产招投标采购、集采等政策推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与国际龙头企业的差距快速缩小、国产渗透率不断提高,2024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65个。截至2024年底,国家药监局共批准315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覆盖手术机器人、心肺支持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2025年1-4月,国内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已达34个。 2、医疗设备行业概况及展望 医疗设备行业为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子行业,2024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6,553亿元,其中医用医疗设备、家用医疗设备分别占比约63%、37%。医用医疗设备终端主要为医院,主要可分为医学诊断设备类、治疗设备类和辅助设备类等,外资在中高端产品、大中型医院中占据主导地位,医疗设备整体国产替代空间仍较大。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发布,以及财政贴息、财政资金支持等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地,预计2025年医用医疗设备行业或回暖,国产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家用医疗设备兼具日常消费属性,受集采等医保控费政策影响较小。在健康意识提高、人口老龄化提升、技术创新以及产品迭代的推动下,家用医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相对较快,增速高于医疗器械行业。国内家用设备市场以血压计、按摩器具及健身康复器材为主,其他仍未普及;其中血压仪和按摩器具在家用医疗器械中占比分别为29%、16%左右。 3、耗材行业概况及展望 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高值医用耗材产业市场规模达1,561亿元,五年复合增速约10.42%,其中心血管介入、骨科植入为高值医用耗材最大的两个细分领域。受集采及国内技术水平影响,高值医用耗材不同细分领域国产份额差异较大。目前心脏瓣膜、球囊、冠脉支架、封堵器、创伤类骨科等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高值医用耗材行业整体国产替代空间仍较大,预计未来国产替代继续加速。 我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2023年为1,280亿元,占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的12.4%,五年复合增速为14.83%。注射穿刺类产品占比最大,其次为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产品,两类产品合计占比超过50%。我国低值医用耗材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在高端低值耗材领域,海外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在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方面与国外品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集采的推进,预计未来低值耗材产品价格继续下降,低值耗材产品利润继续承压,行业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高。 4、IVD行业概况及展望 2024年新冠疫情影响逐步出清,IVD行业恢复常态化发展;预计2025年分子诊断、生化诊断等细分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继续承压,化学发光、POCT等细分行业国产替代加速、龙头企业或受益。随着新冠疫情红利消退,2023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1,185亿元,同比略有下滑,2024年IVD恢复常态增长。免疫诊断、生化诊断、POCT以及分子诊断为IVD主要细分领域。其中,免疫诊断为IVD第一大细分领域,化学发光为免疫诊断的主流趋势,占免疫诊断市场份额超80%。相较于其他医疗企业细分领域,IVD行业技术迭代更新较快,对企业研发能力要求较高,且一般都是采用仪器与试剂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外资品牌在IVD流水线仪器以及高端IVD试剂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不同的IVD细分领域竞争格局有所差异。随着集采的推进、国产技术的提升,目前生化诊断、分子诊断、酶联免疫等细分领域国产份额占比较高,化学发光、POCT等细分领域试剂的国产份额不断提高但替代空间仍较大。 (四)房地产行业 2025年上半年,地产行业继续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房地产销售基本平稳,新房销售面积同比、金额同比保持稳定;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待售面积连续三个月减少。得益于供给侧的有力调整,2025年土地交易量持续低位,加之拟收储宅地的快速推进,预计将推动行业去库存超过3.5亿平方米,供求关系正在持续加速修复。 全国房地产市场情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5,8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7%。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4,241亿元,下降5.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5.2%。 土地市场方面,根据中指数据,2025年上半年,300城住宅用地推出规划建筑面积为2.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4%,成交1.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5%,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26.7个百分点。出让金方面,2025年上半年,住宅用地出让金0.86万亿元,同比增长27.5%。 苏州房地产市场整体情况。 新房供应及成交方面,2025年上半年苏州新房住宅供应1.80万套,同比去年下降5%;新房住宅网签成交2.03万套,同比去年下降18%,平均成交价格22,706元/平方米,同比下降0.6%。截至2025年6月底,新房住宅市场可售货量8.7万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去化周期25.74个月。土地市场方面,2025年上半年苏州共成交涉宅地块35宗,同比去年提升75%;11宗产生溢价,平均溢价15.03%。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依托区域优势,夯实发展根基 作为园区开发背景的上市国企,苏州高新植根、成长于高新区整体发展之中,区域人才、资源的集聚以及产业的升级,将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加速实现转型战略布局。 (二)构建运营生态,赋能集群创新 公司已开发建成生命健康小镇、东菱振动产业园、绿色低碳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培养了覆盖产业园全生命周期的核心运营能力,与此同时,通过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构建完善的企业服务体系,并借助产业投资孵化机制培育园区优质企业。除此以外,依托国有上市公司背景优势,公司联合中检、中软共建运河数据港ESG创新中心,形成创新载体规模化布局与产业集群高效运营的协同生态。 (三)布局多元投资,驱动产业转型 公司围绕“新兴产业投资运营和产城综合开发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以资本链赋能产业链,构建“以投促招、招投联动”的双向驱动机制,聚焦绿色低碳、医疗器械等公司转型方向,同时积极布局高端装备、AI、半导体、芯片等新兴产业,形成与产业园运营高度协同的产业储备,以投资促转型。目前公司已形成战略投资(对被投企业以权益法核算)、产业投资(通过基金布局高新技术企业)、定增投资(参与高成长性企业定向增发)三大模式。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存量投资项目累计出资金额超55亿元,产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四)深化产城融合,焕新城市动能 公司以产城融合战略为引领,通过产业地产、文旅商贸、节能环保三大业务板块协同推进城市功能升级。创新地产领域,凭借多年项目开发经验,升级打造“璟”系高端产品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夯实品质开发领先地位,蝉联江苏省及苏州市开发企业综合实力前列;文旅商贸领域,以苏州乐园、徐州乐园双IP建设为核心深化主题娱乐价值,同步推动“虹桥品汇苏州港”品牌体系创新,构筑多业态融合的消费新场景;节能环保领域,创新实践“净水清源”理念,依托城镇污水“厂站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全面优化污水处理、管网运维及污泥处置全流程管理,推动区域水环境治理效能稳步提升。三大业务有机联动,共同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要点六: 参股华能苏州热电 公司直接华能苏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30.31%的股权,该公司注册资本2.4亿元人民币,主营火力发电、蒸汽生产。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7.008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 4.6616亿元,净利润5978.94 万元。
要点七: 拟置出代建及酒店资产,置入节能环保资产 2018年6月7日公告,公司拟收购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旗下节能环保领域资产,并置出公司旗下代建及酒店业务资产。拟收购资产包括: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68%股权、苏州苏高新能源服务有限公司47%股权、苏州钻石金属粉有限公司16.84%股权、苏州创智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拟置出资产包括:苏州高新景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50%股权、苏州新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
要点八: 首次实施股份回购 2018年5月30日公告,公司于2018年5月30日首次实施股份回购,公司首次回购股份数量为800,000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比例为0.0670%;成交的最高价为6.31元/股,成交的最低价为6.23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金额为5,028,253.18元。
要点九: 向控股股东出售景枫投资50%股权 2018年12月18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高新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苏州高新景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50%股权以2,552.10万元的交易价格转让给公司控股股东苏高新集团。景枫投资为公司与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组建的合资公司,主要承接区域内学校、医院、动迁安置房等的代建业务。本次将景枫投资股权置出,有利于公司房地产板块业务更专注于向产业地产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