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工程建设 北京板块 中特估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中字头 HS300_ AH股 低碳冶金 装配建筑 PPP模式 一带一路 小金属概念 央国企改革 太阳能 节能环保
要点二: 经营范围 国内外各类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总承包;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工程设备的租赁;与工程建筑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交流和技术转让;冶金工业所需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建筑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规划、勘察、设计、监理和服务和相关研究;金属矿产品的投资、加工利用、销售;房地产开发、经营;招标代理;进出口业务;机电产品、小轿车、建筑材料、仪器仪表、五金交电的销售。
要点三: 主营业务 中国中冶是以冶金建设为核心主业的特大型建筑央企,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近年来,公司凭借在钢铁冶金全流程、全产业链领域积淀的卓越技术和资质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延伸拓展业务领域,着力打造新的产业支柱和利润增长点,逐步构建了以冶金建设为“核心”,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为“主体”,矿产资源、工程服务、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和能源环保为“特色”的“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多元化业务体系。
要点四: 行业背景 冶金建设行业领域,2025年1-6月份,全国粗钢产量5.15亿吨,同比下降3.0%,折合国内粗钢表观消费4.52亿吨,同比下降5.6%,钢铁行业仍处于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工信部于2025年7月部署新一轮钢铁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对冶金建设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随着钢铁企业产线集中、智能化以及5G+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逐渐普及,相关设备设施的建设规模逐年增长,未来除持续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外,钢铁行业在智能化应用场景拓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钢铁生产工艺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深化应用等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与创新驱动能力 公司在冶金建设、有色冶金、矿产资源及基本建设等领域拥有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致力于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拥有17家科研设计单位、2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5家技术研究院、5.5万余件专利、9户“科改”“双百”企业、6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80项、国家标准686项,不仅在冶金建设领域有极高话语权,还在绿色低碳、智能化建造等新兴领域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凭借着一批行业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贯穿全产业链的多学科、多专业系统集成能力,公司将加快推动绿色化、智能化技术研发与应用,不断提升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二)独特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 公司具有独特的全产业链的系统集成能力,拥有12家甲级科研设计院、15家施工企业,拥有5项设计综合甲级资质、3项勘察综合甲级资质、8项监理综合资质、50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形成了高阶多元的资质矩阵。公司拥有涵盖科研开发、咨询规划、勘察测绘、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土建施工、安装调试、运营管理、装备制造及成套、技术服务与进出口贸易等全流程、全方位的完整工程建设产业链。与一般的工程设计企业、工程施工企业或设备制造企业相比,可在全产业链上进行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综合性的服务。同时,通过有效发挥内部单位“五个联动”一体化作用,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提升了公司在综合项目中的市场竞争力。 (三)绝对领先的冶金建设运营整体方案提供能力 公司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在冶金工程领域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和领导地位。公司在冶金工程领域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积累了贯穿冶金工程各个环节的核心技术优势和设计施工能力,特别是在高炉、转炉、轧钢等方面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公司拥有国内冶金工程领域排名前列的所有最大最强的冶金设计院,主导完成了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冶金联合企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占据国内冶金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全球份额远超其他竞争对手,具备无可撼动的市场影响力。 (四)较强的“一业为主、相关多元”业务综合抗风险能力 公司业务结构具有“一业为主、相关多元”的显著特征,这种业务结构在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化业务协同效应、增强发展韧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公司在冶金建设核心主业方面长期保持绝对竞争优势,凭借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稳定的客户关系网络,构筑了坚固的“护城河”。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房建、市政基础设施、矿产资源、新能源材料、能源环保等业务领域,并已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速公路、特殊地质条件下大型深基坑、超大跨度建筑、超大型复杂高精度机电系统工程建设领域拥有了一大批国际一流的技术,在矿产资源、工程服务、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和能源环保等特色业务领域也形成了先进的技术优势,形成了“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多元业务体系布局。公司的多元业务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波动、分散整体经营风险,同时,公司相关业务之间通过共享技术、客户资源和供应链,有助于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并对拓展新兴市场空间提供有力支持。 (五)传承发展的企业文化软实力 公司的历史可追溯至新中国最早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从1948年投身“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的建设,到建设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先后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是构筑新中国“钢筋铁骨”的奠基者,由此积淀形成了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团结奋斗、敢打能拼为主要特征的优秀传承,成为公司巨大的精神财富。公司锚定“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以“美好中冶”凝聚了人心,以朴实诚实、担当负责、风清气正、奋勇争先引领全体干部员工同向而行,努力奋进,再一次迸发出新的活力。在此过程中形成和沉淀的优秀企业文化,是公司独有的制胜法宝和基业长青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