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工程建设 北京板块 中特估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中字头 HS300_ 雅下水电概念 绿色电力 抽水蓄能 碳交易 特高压 PPP模式 一带一路 小金属概念 央国企改革 水利建设 风能 核能核电
要点二: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勘察;建设工程监理;公路管理与养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水力发电;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工程管理服务;水利相关咨询服务;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工业工程设计服务;基础地质勘查;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土地整治服务;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地质灾害治理服务;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建筑废弃物再生技术研发;生物质能技术服务;土石方工程施工;对外承包工程;金属结构制造;砼结构构件制造;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软件开发;招投标代理服务;货物进出口;人力资源服务(不含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要点三: 工程承包与勘察设计、电力投资与运营、设备制造与租赁及其他业务 公司业务涵盖工程承包与勘察设计、电力投资与运营、设备制造与租赁及其他业务,具有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装备制造和投融资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能够为业主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水资源与环境领域 当前,我国水资源与环境领域呈现“投资稳进、治理深化、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水利工程行业在2025-2030年将迎来重大机遇。从政策导向来看,国家水网建设正处于政策窗口期:《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建成“四横三纵”骨干水网;水利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则要求2025年全面建立省级水网规划体系,推动省市县水网协同建设。在生态治理方面,《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地表水优良比例需达85%。 (二)能源电力领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力行业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发电装机结构加速优化,电力装机规模再创新高,电力交易市场活力增强。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水电新增装机393万千瓦,同比增长3.0%,装机总量达到4.40亿千瓦;火电新增装机2,578万千瓦,同比增长4.7%,装机总量达到14.75亿千瓦,占我国发展总装机容量的比重降至约40%;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1,221万千瓦,同比增长54.2%,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达到11亿千瓦,实现历史性突破,占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总规模近一半;风电新增装机5,139万千瓦,同比增长22.7%,风电装机总量达到5.73亿千瓦。1-6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504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62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635亿元,同比增长5.9%;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911亿元,同比增长14.6%,持续多年高速增长。 (三)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当前,国内外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内外部挑战与政策机遇交织并存。从国际环境看,百年变局正以全方位、深层次态势加速演进,中美博弈不断加剧,导致海外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多。从国内情况而言,有效需求持续偏弱,地方政府化解债务的压力依然较大,产业链上游企业不仅经营压力陡增,投资能力与意愿也明显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受到直接影响,规模增速逐步放缓,产值与利润双双下滑,同质化竞争、内卷式竞争及跨领域竞争愈发激烈。同时,前期“跑马圈地”“运动式”发展模式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与矛盾集中暴露,叠加宏观经济周期调整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行业整体增速较历史高位出现明显回落。然而,在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且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央积极推出一揽子政策,从财政、货币等多个维度持续提振市场信心,释放出积极信号。特别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部署了七大重点任务,包括“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等,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综合来看,尽管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政策有力支撑与长远规划指引下,建筑行业及相关市场的长远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四)国际工程市场情况 全球基建投资缺口扩大。根据G20全球基础设施中心预测,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与现有投入之间的缺口将达15万亿美元,其中亚洲占比超60%。新兴市场城市化率每年提升1.5%,催生能源、市政、交通等领域的EPC项目机会。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蕴含较大市场机遇。全球超过150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88%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GDP和85%的人口。麦肯锡数据显示,2023-2030年全球低碳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预计达9.2万亿美元,可再生能源电站(光伏/风电)EPC合同占比将达35%。全球储能、氢能的应用(包括绿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迎来新的发展期,新能源、储能出海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均蕴含着新质生产力和战新产业的未来与方向。海外矿业工程持续走强。随着全球经济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对矿产品需求日益增加,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矿产资源建设开发投资将增加3万亿至4万亿美元(每年约3,000亿至4,000亿美元),世界银行预计到2050年全球对石墨、锂、钴等关键矿产的需求可能会增长500%。主要经济体增加了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布局,矿业日益成为资源国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为矿业配套产业链的建设企业带来了更多市场机遇。数字化智能化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变革。数字化飞速发展为能源产业带来新机遇,数智化转型成为能源领域重要方向,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等建筑业新技术加快应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将与行业深度融合。中国电建处于全球能源革命、“碳中和、碳达峰”的时代大潮中,能源领域的未来充满市场机遇。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全球水利水电及新能源建设行业领军者 公司持续巩固在全球清洁能源与水利建设领域的领导地位,作为保障国家绿色低碳能源电力供给、水利水资源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的核心战略力量,承担了我国80%以上的河流规划及大中型水电站勘测设计任务,完成了国内65%以上的大中型水电站建设施工,占据国内抽水蓄能电站90%的勘察设计市场和78%的建设份额,并主导全球50%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市场;同时承担了国内60%以上的风力及太阳能发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任务。公司持续创新水环境治理模式,成功打造了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水环境治理产业集群,其标杆性的茅洲河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重要方案。 (二)引领清洁低碳产业布局和全产业链一体化能力 公司作为全球清洁低碳能源建设的领军企业,依托“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深度整合投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环节,构建了“投融资+EPC+O&M”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通过充分发挥这一纵向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横向覆盖大土木工程领域的“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公司持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强化对传统水电与新型能源基地建设的全链条服务支撑。同时,聚焦新能源领域,通过组建专业化公司,加速布局海上风电、数字建造、新型储能等现代化产业链集群,着力构建“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体系,积极拓展绿电交易、跨省区外送等新业态,培育全产业链利润增长极,切实履行产业链发展的主体支撑与融通带动双重使命。 (三)国际业务转型与“一带一路”成果显著 公司拥有健全的国际营销网络与强大的海外业务风险管控能力,国际化经营水平稳居中央企业前列;通过设立海外五大支持中心和健全国际业务管控体系,成功实现专业化经营与差异化发展的“双轮驱动”,推动国际业务稳健增长,其中新能源、矿业基建业务增速显著、优势突出,接连中标阿联酋超大型光储、埃及苏伊士湾风电、刚果(布)钾盐矿、菲律宾帕基尔抽蓄电站等重大项目;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成果丰硕,出色完成国家元首高访保障任务,成功承办“赞比亚电力发展论坛”,推动中国—非盟能源伙伴关系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成果;公司持续获得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授予全球建筑类企业最高信用等级,在2025年最新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排名中蝉联第一,实现连续六年位居榜首的卓越成就,POWERCHINA、SINOHYDRO、HYDROCHINA等品牌长期在ENR排名中名列前茅,海外影响力持续增强。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精准把握国家战略导向和行业发展趋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4大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深远海风电、氢能、新型储能、地热能、光热利用、水资源与环境、土壤修复、工业软件(工程软件)、工程行业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N个细分领域,构建“4+N”战新产业体系,坚持投建营一体化与工程总承包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国有资本向价值创造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领域集中,形成了产业布局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公司核心能力深度耦合的战新产业高效发展格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战新营业收入占比超四成。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低碳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了电建智慧和电建力量。 (五)自研数字化智能建造技术引领行业迭代 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BIM仿真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涵盖智慧水务、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数字化产品矩阵;运用5G、物联网(IoT)、建筑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实现工地“人机料法环”全要素智能化监控,数字化建造平台已成功应用于云阳抽水蓄能、青海光热发电等300余项重点工程,平均缩短工期15%-30%,降低综合成本超10%;公司主导组建中央企业BIM软件创新联合体,其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河湖安全防控平台”荣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水电工程数字关键技术摘得工程建设科学技术特等奖;作为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单位,在国资委数智化评估中获评优秀,持续引领建筑行业向少人化、无人化的智能建造模式转型升级。
要点六: 签署129亿元海外工程项目合同 2019年1月9日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与尼日利亚拉特利巴蒂蒙有限公司签署了尼日利亚拉各斯州新月岛填海、基础设施、收费公路和桥梁项目设计与施工合同,合同金额18.9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9.25亿元。
要点七: 国有股权划转 引入诚通金控与国新投资 2018年7月23日公告,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公司控股股东电建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公司各471,975,230股股份(各占公司总股本的3.085%)分别无偿划转给北京诚通金控投资有限公司和国新投资有限公司。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北京诚通金控投资有限公司、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将各持有公司471,975,230股股份,分别占公司总股本的3.085%。本次无偿划转不会导致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要点八: 签署8.13亿美元水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2019年3月3日公告,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近日签署了几内亚库库坦巴水电站项目的EPC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8.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4.42亿元。
要点九: 首次回购股份97.45万股 2019年3月15日公告,公司于2019年3月15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了首次回购股份,回购数量97.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1%,购买最高价5.84元/股,最低价5.77元/股,已支付资金总额565万元。
要点十: 拟回购1%-2%公司股份 2018年12月27日公告,公司拟回购股份,回购股份比例不低于当前公司总股本的1%(15,299.04万股),且不超过当前公司总股本的2%(30,598.07万股)。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5.90元/股。按回购数量上限即当前公司总股本的2%(30,598.07万股)、回购价格上限5.90元/股进行测算,预计回购资金总额最高为人民币18.05亿元。
要点十一: 已耗资3亿元回购股份 2019年6月8日公告,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5981.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9%,购买最高价为5.84元/股,最低价为4.86元/股,已累计支付资金总额3亿元。
要点十二: 下属公司被纳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 2018年8月17日公告,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决定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在2018-2020年期间实施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被纳入本次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名单。
要点十三: 前5月新签合同总额增长10% 2019年6月17日公告,2019年1月至5月,公司新签合同总额约为2371.63亿元,同比增长9.57%。其中,国内新签合同额约为1585.53亿元,同比增长5.32%;国外新签合同额折合人民币约为786.10亿元,同比增长19.30%。国内外水利电力业务新签合同额合计约为548.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