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经营范围 资产经营;投资管理;舰船、舰船配套产品、海洋工程及装备、能源装备、交通装备、环保装备和机械电子设备的设计、研制、生产、修理、改装、租赁、销售;进出口业务。
要点二: 主营业务 中国重工为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等五大板块。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要点三: 行业背景 2025年上半年,受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全球新造船市场行情出现一定扰动,加之上年同期新船订单成交量较多,本报告期新船成交量出现阶段性回调,但我国船舶工业依旧表现出相关市场韧性和竞争力,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从中长期来看,全球航运碳减排法规和老旧船舶淘汰催生的更新需求,以及深海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海洋装备提供关键支撑等因素均将支持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要点四: 核心竞争力 (一)军工优势 公司坚持“以军为本”的发展理念,坚决履行强军首责,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一流装备。 (二)科技优势 公司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积累了大批前沿科技创新成果,是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骨干力量。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强大动力,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人才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使用,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经营管理队伍、科技研发队伍、技能人才队伍相结合的人才队伍体系,并拥有两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以及其他技术专家、技能专家等高级人才。在人才机制方面,公司持续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活力,形成了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用人机制,培养了一支极具经验和战斗力的员工队伍。 (四)产业优势 公司产业覆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等,构建了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五)协同优势 中船集团整合融合优势持续发挥,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技术水平、管理效率、资源利用、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与集团各成员单位之间围绕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船舶全产业链业务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实现多层次资源和优势互补,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持续提升。
要点五: 拟11.34亿收购青岛轨道100%股权 2019年4月4日公告,公司拟以11.34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持有的中船重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交易将小幅提升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青岛轨道主要从事隧道掘进机、轨道交通配套装备、机械设备、钢结构设备、船用设备等的设计制造等,由其研发制造的DSUC型双护盾TBM硬岩隧道掘进机,为国内首个应用于城市地铁施工的DSUC型双护盾TBM硬岩掘进机,在国内同类产品研发制造和施工管理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同时,标的公司通过国内外技术合作,积淀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具备研发制造隧道掘进机系列产品及其他轨道交通配套装备的能力。
要点六: 拟4亿-6亿元回购股份 2019年6月13日公告,公司拟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4亿元且不超过6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7.82元/股。公司拟将本次回购的股份全部予以注销以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要点七: 控股股东方面完成增持计划 2019年6月5日公告,自2018年12月10日至2019年6月5日期间,控股股东中船重工累计增持公司股份9281.16万股,占总股本的0.41%,增持均价4.21元/股,累计增持金额3.91亿元。中船重工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1亿-5亿元的增持计划实施完毕。
要点八: 转让两家海工业务资产股权 2018年12月19日公告,为避免海工业务持续低迷对公司整体效益的负面影响,中国重工拟向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出售中国重工下属涉及海工业务的子公司山造重工53.01%股权和青岛武船67%股权。山造重工53.01%的股权价值根据资产评估报告确定为-77,437.86万元,标的股权将以零对价转让予中船重工集团;青岛武船67%的股权价值根据资产评估报告确定为-41,444.32万元,标的股权将以零对价转让予中船重工集团。本次公司拟转让两家标的公司股权,将终止标的公司海工业务持续亏损对公司效益的影响,有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