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601998)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银行 北京板块 中特估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HS300_ AH股 央国企改革

要点二: 经营范围 保险兼业代理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提供保管箱服务;结汇、售汇业务;代理开放式基金业务;办理黄金业务;黄金进出口;开展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保险资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依托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综合禀赋优势,以全面建设“四有”银行、跨入世界一流银行竞争前列为发展愿景,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实施“五个领先”银行战略,打造有特色、差异化的中信金融服务模式,向政府与机构客户、企业客户和同业客户提供公司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国际业务、交易银行业务、托管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向个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业务、个人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养老金融业务、出国金融业务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全方位满足政府与机构、企业、同业及个人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要点四: 行业背景 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经营状况基本平稳,总资产保持增长,金融服务持续加强,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流动性指标保持平稳。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67.3万亿元,同比增长7.9%。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1.97%,较上季末上升3.84个百分点。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当前银行经营环境处于深刻变革和调整之中,商业银行准确认识和把握形势变化,保持足够的政策敏感性和市场敏锐度,不断优化资产负债业务总量与结构,全面加强风险内控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公司治理规范高效 本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建设,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通过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管理,不断健全公司治理和业务运营体制机制,形成了管理高效、分工专业的组织架构体系。参照现代银行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党建工作要求,搭建了“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按照前台、中台、后台相分离的原则,建立起涵盖总行部门条线和分支行板块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本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各治理主体规范运作,有效履职。 (二)综合协同优势明显 本行充分发挥集团“金融全牌照、实业广覆盖”优势,遵循“一个中信、一个客户”发展原则,深化集团协同和行内协同,推动协同与业务发展及客户经营深度融合,打造金融“五篇大文章”及资本市场、跨境金融、低空经济、风险化解等特色协同服务场景,着力筑牢协同护城河,向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多场景、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将协同打造成本行差异化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三)开拓创新活力凸显 本行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并以屡创中国现代金融史上多个第一而蜚声海内外。创新不仅是深植于本行的基因,也是驱动本行发展的新引擎。本行传承和发扬“开拓创新”的中信风格,持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投行业务、跨境业务、机构业务、交易银行、财富管理、出国金融、养老金融、外汇做市等业务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风险防控科学有效 本行持续健全“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质效。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有效传导稳健的风险偏好。深入推进“五策合一”5,聚焦国家战略重点,深耕行业研究,根据形势变化、政策导向、监管要求及时调整授信策略,前瞻做好资产投放引导,持续优化授信结构。坚持控新清旧,靠前管控资产质量,切实防范风险下迁。多措并举拓展处置渠道、优选处置方式,放大资源撬动作用,在保持资产质量整体稳定的同时,提升处置价值。持续推进数字化风控建设,提升“技防”“智控”水平。 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本行始终坚持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为业务发展全面赋能,推动本行成为一流科技驱动型银行。本行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驱动管理、经营和运营模式数字化转型;构建云原生技术和能力体系,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应用深度渗透到业务各领域,金融科技综合赋能能力全面跃升,成为本行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和驱动力。 (五)文化厚植发展底蕴 本行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扎实推动“五要五不”在经营发展和业务实践各个环节深植践行,以正确的业绩观、经营观和发展观自觉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为本行打造“五个领先”银行厚植价值导向和思想根基。报告期内,本行制定印发《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专项行动方案》,加快培育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中信银行特点和贴近业务理解的特色金融文化,为本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动能。组织开展文化沙龙、读书讲坛、公益慈善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教育全员爱岗敬业、感恩奉献,以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素养、家庭和个人美德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六)人才队伍专业优秀 本行深入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突出能力和价值贡献导向,系统推进全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落地,一体优化职位体系、考核体系、薪酬体系,深层次激活组织、激励人才、激发效能。持续健全适配战略、支撑发展、驱动转型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纵深推进《中信银行“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人才配置,大力弘扬“凝聚奋进者、激励实干者、成就有为者”的人才观,升级“百舸千帆”全行级人才队伍体系,实现各专业领域全覆盖,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升级,发挥条线部门主体作用,提升培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支撑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和服务“五个领先”银行战略的干部人才队伍。 (七)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本行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高质量金融品牌,打造“值得托付未来的价值银行”。报告期内,多维度诠释“让财富有温度”的品牌主张,以品牌传播为引领,制定《中信银行2025年度品牌建设方案》,统筹全行三级品牌管理。以业务传播为支柱,高质量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中信实践,开展“提振消费”主题专项传播,推动品牌与业务同频共振。以日常传播为基石,统筹协同营销传播,融入节气节日元素,使得品牌浸润人心。报告期内,本行蝉联Brand Finance“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第19位,品牌价值增幅位居中国内地银行业第一,体现了市场对本行品牌的高度认可。

要点六: 股份无偿划转暨控股股东权益变动 2023年3月8日公司对外公告,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行”)于 2022 年 6 月 22 日收到本行控股股东中国中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有限”)通知,中信有限将向中国中信金融控 股 有 限 公 司 ( 简 称 “ 中 信 金 控 ” ) 无 偿 划 转 其 持 有 的 本 行 A 股 股 份28,938,928,294 股和 H 股股份 2,468,064,479 股,合计 31,406,992,773 股股份,占本行总股本的 64.18%(简称“本次股份无偿划转”),并已于 2022 年 6 月 22 日与中信金控分别签署了关于无偿划转本行 A 股股份、H 股股份的无偿划转协议。本次股份无偿划转完成后,本行控股股东将由中信有限变更为中信金控,本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仍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集团”)。2022 年 11 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保监会”)出具《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中信银行股权变更及有关股东资格的批复》(银保监复﹝2022﹞794 号),同意中信有限向中信金控无偿划转中信有限持有的本行31,406,992,773 股股份。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次股份无偿划转涉及的其他监管机构审批事项正在推进中,尚未完成股份过户。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