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生物制品 上海板块 沪股通 融资融券 基金重仓 QFII重仓 创新药
要点二: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零售;药品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生物技术(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除外)、医药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交流、技术推广、技术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益方生物是一家立足中国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药物研发企业,聚焦于肿瘤、代谢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公司以解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理念,致力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创造并面向全球的创新药物,持之以恒地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可负担的治疗方案。 公司凭借在药物靶点精准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理及转化医学、化学工艺及制剂开发和临床方案设计及开发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建立了靶点评估筛选平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高通量药物设计和筛选平台、药代动力学和早期毒理学评估平台、药理药效平台,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具有专利保护的创新型靶向药物,治疗领域覆盖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等代谢疾病,以及银屑病等自身免疫疾病。 公司持续关注患者基数较多、治疗需求尚未满足的药物靶点,专注于研发针对肿瘤、代谢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型靶向药物。充分利用自身在药物靶点精准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理及转化医学、化学工艺及制剂开发和临床方案设计及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现有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进度,早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创新药物,不断提升公司在国内外创新药行业的市场地位及国际竞争力。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医药市场概览 在老龄化加剧、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和研发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医药市场在过去保持着稳定增长,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2,667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4,950亿美元,2018年至2022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4.2%。目前全球医药市场主要由化学药和生物药两部分组成,化学药仍是全球医药市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022年全球化学药市场规模达到11,312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的75.7%。预计到2025年,全球化学药市场将达到17,524亿美元,并于2030年达到20,908亿美元。(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2022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为15,541亿元,随着政策扶持、可支付能力的提高和患者群体的不断扩大,未来我国医药市场将以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扩容,预计2022年至2025年和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8.1%和6.0%,预计市场规模于2025年和2030年分别增至19,627亿元人民币和26,245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医药市场由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大板块组成,其中化学药品市场是中国医药市场中最大的细分领域。2022年中国化学药市场规模达到7,107亿元,占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的45.7%。预计到2025年,中国化学药市场将达到7,902亿元,并于2030年达到8,976亿元。(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中国医药市场按化学药、生物药及中药拆分,2018-2030E (二)肿瘤市场概览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GLOBOCAN估计,2022年全球约有1997.65万新癌症病例,其中肺癌是最常见的新发癌症,占12.4%(约248.8万例),其次是乳腺癌(11.6%,约232.3万例)和结直肠癌(9.6%,约192.3万例);2022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约为970万,其中肺癌占18.7%(约180.5万例),其次是结直肠癌(9.3%,约90.0万例)和肝癌(7.8%,约75.5万例)。随着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预计肿瘤发病人数将持续增加,预测到205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增至3,500万,癌症死亡病例将增至1,850万。 2022年中国约有482.47万新癌症病例,其中肺癌是最常见的新发癌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约106.06万),其次是结直肠癌(10.7%,约51.71万)和甲状腺癌(9.7%,约46.61万);2022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约为257.42万,其中肺癌死亡人数居首位,占28.5%(约73.33万),其次为肝癌(12.3%,约31.65万)和胃癌(10.1%,约26.04万)。预测到205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将增至730万,癌症死亡病例将增至480万。 高发率将直接推动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增长。从2017年到2021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1,106亿美元增长至1,81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3.2%。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与不断扩大的患病人群以及患者对创新疗法的支付能力上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预计全球抗肿瘤药市场在2030年达到4,845亿美元。(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在中国药物市场中,抗肿瘤药物市场销售近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1,394亿元增长至2,3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3.5%。癌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癌症治疗方法的进展使得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未来几年也处于上升态势。预计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在2025年将会达到人民币4,005亿元,2021-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4.7%,到2030年达到6,513亿元,2025-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0.2%。(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三)代谢疾病市场概览 代谢疾病指因代谢旺盛、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疾病,包括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痛风等代谢疾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代谢疾病治疗手段有限,如痛风现有治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长期用药安全性待探究,NASH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仅对症处理,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亟待新型药物。全球代谢疾病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050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60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9%,预计2032年将增长至4,580亿美元。(数据来源:君圣泰医药招股说明书) 高尿酸血症通常由于尿酸形成过多或排泄不足而发生,它是痛风发生的主要原因。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7.39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9.28亿人,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8%。预期未来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会持续增加,在2025年将达到11.79亿人,2020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9%。预计2030年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将达到14.19亿人。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1.37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1.67亿人,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1%。预期未来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会持续增加,在2025年将达到2.05亿人,2020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2%。预计2030年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将达到2.39亿人。(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痛风为全球常见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全球痛风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1.7亿人增至2020年的2.1亿人,复合年增长率为5.8%。预计到2025年全球痛风人数将达到2.7亿人,并于2030年达到3.3亿人,期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0%和3.7%。中国痛风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2,570万增至2020年的3,420万,复合年增长率为7.4%。预计到2025年中国痛风人数将达到4,540万人,在2030年达到5,220万人。(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目前市场上已上市降尿酸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国痛风患者对高效安全的降尿酸药物仍然有迫切的需求,寻找精准的生物诊断标志物、探究发病机制和挖掘靶点开发新药已经成为当下痛风研究中的重点。 (四)自身免疫疾病市场概览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机体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仅对外来或者危险的物质有反应,而不会对自身组织的抗原出现反应。然而,有时候会出现免疫功能异常,把自身的组织当作外来的,而产生抗体(被称为自身抗体)或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的细胞或组织。这种反应被称为自身免疫反应,它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疾病,影响了大约5%-8%的世界人口,临床需求巨大。截至目前已发现了80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常见的包括银屑病、桥本甲状腺炎、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022年,全球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约有1,323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473亿美元,2022年至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增长至1,767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2022年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约为29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1亿美元,2022年至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4%。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大至199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7%。(数据来源: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全球银屑病患者约有1.25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3年中国银屑病患病人数约有669.3万人,预计到2027年,患病人数将增加到675.6万人,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2%。预计到2030年患病人数为679.8万人,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3%。 截至2023年,全球银屑病药物市场价值约340亿美元,约占免疫性疾病总市场30%。据IQVIA ForecastLink预测,2020年到2029年,全球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3%增长达到335亿美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年中国银屑病药物市场约有14.358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2.54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4%。随着创新药使用渗透率不断提升,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增长至99.4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0%。银屑病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卓越的一站式创新药研发能力和较高的研发效率 公司在上海、北京、美国建立了研发中心,研发团队中拥有多位海归博士,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视野。较高的研发效率得益于公司一站式的自主研发平台,自成立以来,公司已将5个小分子化合物从源头自主发现推进至临床研究阶段,其中贝福替尼二线、一线治疗均已获得NMPA批准上市,且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格索雷塞已于2024年11月获得NMPA批准上市。 (二)具备竞争力的产品管线 公司的产品管线均拥有全球权益,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37项,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38项,全球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有利于公司保持全球竞争力。 (三)核心技术人员学术背景及研发实力突出 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平均拥有超过20年跨国制药公司主持新药研发和团队管理的丰富经验,具体由YAOLINWANG(王耀林)博士、YUEHENGJIANG(江岳恒)博士、XINGDAI(代星)博士、LINGZHANG(张灵)博士等组成。公司核心研发团队技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领域涵盖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包括疾病机理研究、靶点鉴别与确证、化合物筛选和药化结构优化、原料药和制剂工艺开发以及临床研究和药品注册,保证了公司新药研发的进程持续高效推进。 (四)广泛的全球临床合作网络和极强的临床开发能力 公司临床开发团队由首席医学官LINGZHANG(张灵)博士领导,其拥有超过20年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经验,先后担任强生、赛诺菲、默沙东、新基、第一三共等多家跨国制药企业临床高管。公司完整的临床开发团队奠定了较为高效的临床推进能力,自格索雷塞获得临床批件起,团队通过不到2年的时间便推动其进入关键注册性临床试验,展现了公司的临床和注册法规团队极强的综合临床开发能力。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