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星图(688568)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互联网服务 北京板块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 华为概念 无人机 国产软件 央国企改革 大数据 北斗导航 军工

要点二: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销售自行开发后的产品、机械设备、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制造计算机整机(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生成制造环节除外)。(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作为空天信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商业航天产业链条的整合者、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不断深化空天信息、商业航天和低空产业技术创新。公司基于自主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地球平台能力,打造天基能力和空基能力,建设集数据、计算和应用于一体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持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空天信息服务,面向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及地理信息主营方向,开展相应领域软件销售与数据服务、技术开发与服务、专用设备以及系统集成等业务。

要点四: 行业背景 当前,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地理信息三大产业板块互为依托、相互赋能,共同支撑我国空天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不断开辟新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根据泰伯智库发布的《中国空天信息产业链全景图谱(2024)》预测,到2025年,我国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将突破2.8万亿元,并在2030年接近10万亿元。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数据能力 公司围绕“数据要素x”构建的“数据工程”覆盖了全球五大立体对地观测网和五大实体地球圈层,为打造虚实相生的可计算数字地球提供了科学、广泛、丰富的数据资源。现已形成了数据“引接-管理-治理-处理”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建立了智能化、高效化的数据汇聚模式;打造了数字地球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海量多源、多模多态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安全化流转;建立了标准化的数据整编治理体系,实现了针对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精准化治理和快速入库;强化了十圈层数据融合处理能力,基于高性能计算、并行处理、数据挖掘的跨域融合算力网技术,为数据上云、计算上云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处理技术支撑。目前“数据工程”已引接汇聚卫星数据资源350余颗、打造科学数据集1500余个、呈现数据条目2500余万景、落地数据场景应用服务能力140余个,继续夯实了“上游-中游-下游”全面互通的数据及服务全链路。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贵阳、安徽等20个数据交易平台登记上架,数据产品涵盖自然资源、农业、水利、能源等多个行业场景。面向低空领域应用,形成了面向低空飞行的星图云低空全要素数据底座,该数据底座融合了低空地理时空数据、低空气象环境数据、低空电磁环境数据三大核心数据集,为青岛、合肥、厦门等城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的打造奠定了数据基础。 (二)计算能力 公司融合超算、智算、大数据计算及云计算等多元化异构算力资源,自建了数字地球超级计算机,并依托“超算云网”实现与中科曙光及国家级大算力节点的互联互通。基于分布式端到端自适应感知架构,构建四域融合算力调度引擎,打造面向空天信息行业的定制化高性能算力平台。平台形成了强大的跨域调度能力,可面向行业用户提供多架构、多层级的算力资源支撑。 在整合高性能算力底座、海量算料资源、先进算法模型等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空间智能感知产品线全面升级。以百亿级空天一体化多模态大模型——星瞳大模型为内核,深度融合光学、SAR、地理文本等多源异构数据,借“样本标注-数据飞轮-智能合成”构建千万级跨模态样本库,突破光谱-几何-时序多维多模态数据融合难题。基于星瞳大模型,已形成150+类即插即用低空应用算法集和300+场景定制算法,覆盖低空经济、农情监测等15+个垂直领域,支撑地物解译、多尺度推理全流程任务;同步搭载智能体技术,以零/低代码开发环境+标准化接口,实现“自主感知-决策-执行”闭环,产出30余项低空MCP在线服务,标准化封装能力、高效衔接AI大模型,快速构建场景级智能体,破解传统开发瓶颈,助推低空智能化生态;配套全链路空间智能工具,提供“标-训-推-用”一站式服务,携手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生态,加速空间智能从技术突破到行业赋能,驱动数字地球智能化进阶。 (三)服务能力 面向空天信息处理在线化和服务化需求,公司通过在线数字地球建设,将数字地球应用模式从传统的线下转向线上,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线上化改造和业务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云上数据、云上计算和云上应用三大线上服务体系。云上数据方面,打通连接空天基础设施与行业应用的关键路径,为用户提供一致、高效、通用的底图服务和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业务数据服务;云上计算方面,将算力、算料、算法在云端开放,使用密集型“智能计算”为用户提供数据智能处理、信息智能感知、场景智能重建等能力;云上应用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和引接生态企业应用等方式,构建APP矩阵,为用户提供更广泛便捷的应用服务。同时基于空天信息产业链多圈层能力,进一步整合公司的技术、产品和各个行业赛道研究团队的各种资源,包括数据资源、算法资源、算力资源和应用资源,打造空天信息开放服务平台。通过统一的服务入口,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引接汇聚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的应用服务能力,形成空天信息服务的资源门户。 (四)运营能力 面对空天信息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和市场需求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公司聚焦产品能力供给、市场需求和平台生态三大维度,持续提升运营能力,驱动主营业务稳健增长。在供给端,着力构建“空天信息一朵云”平台,不断完善面向合作伙伴、客户及开发者的空天信息云服务综合基础底座建设,以低空经济、地理信息、互联网等场景需求为牵引,持续丰富并开放涵盖云上数据、云上计算与云上应用在内的创新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加速伙伴技术赋能,助力客户持续业务创新。在需求端,全面布局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获客体系,增强规模化获客能力;聚焦关键应用场景创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应用与实践;发力渠道生态建设,贴合客户业务实际需求快速构建联合解决方案,协同挖掘行业新场景机会。在生态端,以星图云、星图低空云、星图太空云为支点,持续撬动技术生态和商业生态升级,广泛吸纳空天信息产业链上下游(如科研院所、高校、开发者、客户、集成商、软件商等)参与产品技术能力研发、服务模式创新、新场景深度挖掘等,扩大空天信息产业“朋友圈”,促进技术、服务与商业模式协同创新,共同驱动产业生态繁荣发展。 (五)创新能力 公司依托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地球智能计算研究中心、卫星互联与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三大科研平台,统筹各子公司研究院协同发展,持续构建空天信息领域创新能力体系。公司作为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单位,重点开展遥感应用创新模式研究和产业共性开放平台——星图云的研发和创新,通过智能云服务加速空天信息普惠化应用,真正让空天信息赋能千行百业,触达大众。同时,公司牵头组建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地球智能计算研究中心,重点面向地球科学和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交叉和融合,研究新一代可计算地球和未来智能地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途径,研制建设涵盖地球超级计算机、地球量化计算引擎、超大规模智能模型的地球智能计算基础支撑平台。公司依托卫星互联与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瞄准商业航天发展,尤其是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中卫星互联、自主管控、智能协同处理和计算等关键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和产业化研究,为实现卫星互联网大规模商业化、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全面支撑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战略。通过高效的组织管理、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以及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协同创新,公司已在地理信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建立了技术优势。未来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一体两翼”战略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为我国空天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GEOVIS 6 数字地球项目 本项目总投资人民币25,000万元。项目含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4.56年,项目建设期3年。项目全部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5.93%,年均销售收入45,933.00万元(营运年平均),以生产能力表示盈亏平衡点为55.95%。上述财务数据说明本项目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要点八: 空天遥感数据 AI 实时处理与分析系统项目 本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5,000万元。项目含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3.79年,项目建设期2年。项目全部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7.02%,年均销售收入26,078.00万元(营运年平均),以生产能力表示盈亏平衡点为60.42%。上述财务数据说明本项目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要点九: 基于 GEOVIS 数字地球的 PIM 应用项目 本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0,000万元。项目含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3.60年,项目建设期2年。项目全部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6.82%,年均销售收入17,333.00万元(营运年平均),以生产能力表示盈亏平衡点为57.73%。上述财务数据说明本项目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要点十: 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项目 本项目总投资人民币5,000万元,项目建设期1年。本项目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有利于促进新增产品的消化及提高渠道管理能力,为公司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长远目标来看,将提升企业营销能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要点十一: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十二: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