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电池 福建板块 专精特新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科创板做市股 固态电池 氢能源 国企改革 锂电池
要点二: 经营范围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锂电池材料及其配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不另附进出口商品目录),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不另附进出口商品目录),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其他未列明制造业(不含须经许可审批的项目);其他未列明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要点三: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主要产品为NCM三元材料、钴酸锂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
要点四: 钴酸锂、镍钴锰/镍钴铝三元材料 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的主要产品为NCM三元材料和钴酸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目录,公司产品属于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中“二次电池材料制造”中的“钴酸锂、镍钴锰/镍钴铝三元材料”。同时,NCM三元材料属于《中国制造2025》鼓励发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中的“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要点五: 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多数拥有较高的专业学历和丰富的研发经验,具备较强的持续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公司自2004年开始介入正极材料研发以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连续攻克了3C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陆续推出了高电压钴酸锂、高倍率型Ni3系、高电压型单晶Ni5系、高电压型单晶Ni6系、Ni8系及Ni9系NCM三元材料等高端产品,配合国内多家电池客户开发出了多款多代新型锂电池。报告期内,公司开发出了新款高电压6系三元材料、超高功率三元前驱体等产品。为巩固和提高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公司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技术研发布局,通过自主的产品升级与新品开发,推动行业技术的升级迭代。报告期,公司除对量产产品进行不断优化升级之外,还对全固态电池材料、补锂技术、钠离子电池材料、高容量功能性材料等进行了开发研究,以满足电池企业及经济社会对更高性能正极材料的需求。
要点六: 广泛认可的商业化成果优势 公司以持续的技术研发为基础,将多项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成为了市场广泛认可的商业化产品。公司是行业内最早的成功开发出高倍率型Ni3系NCM三元产品,并应用到混合动力汽车的正极材料企业;公司也是行业最早实现将单晶Ni6系NCM三元材料大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量产的正极材料企业之一。2018年,公司4.45V钴酸锂材料量试通过认证,产品容量、循环性能、压实密度等性能进一步提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4.48V高电压钴酸锂于2020年实现量产并于2021年大批量供货;2022年,公司4.5V钴酸锂产品和新款高电压Ni6系三元材料均开始批量供货。2021年9月,公司“高能量密度、高电压、高安全性钴酸锂新产品的开发与转化应用”项目经厦门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2020年度厦门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要点七: 品质稳定的规模化量产优势 锂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行业主要的锂电池厂商对于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一致性、供货稳定性、及时性等具有严格的要求,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品质管控及风险预防机制,在正极材料研究和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品控能力和积极响应客户不同需求的及时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品质管控,公司客户满意度达90%以上,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规模化与稳定量产优势。
要点八: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九: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十: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