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天热电(000692)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公用事业 辽宁板块 机构重仓 QFII重仓 微盘股 东北振兴

要点二: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供暖服务;建设工程施工;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供电业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电气安装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热力生产和供应;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金属结构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储能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住房租赁;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化肥销售;建筑材料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供冷服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集中式快速充电站;风力发电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经营服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供暖服务仍是公司主要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90%以上。具体来说,公司为城市居民及非居民用户提供供热服务,供热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燃煤锅炉燃烧煤炭产热对外供热,煤炭原料外部采购获得;另一种是采用热电联产方式供暖,即向电厂购进热量,再通过公司所属的管网输送对外供热。

要点四: 行业背景 沈阳市作为中国东北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省会城市,冬季供热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基础保障。2025年上半年,沈阳供热行业在经历多年改革发展后,正处于结构优化、技术升级与服务提升的关键阶段。面对"双碳"战略目标和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沈阳市供热行业以"冬病夏治"为抓手,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智慧供热系统建设和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智能高效方向转型。 2025年上半年,沈阳市供热行业发展呈现出鲜明特点:一方面,供热企业利用夏季非供暖期加紧实施"三修"工程(修设备、修管网、修设施),为冬季供暖做准备;另一方面,行业在能源结构调整、智能化改造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同时,面对能源价格波动,行业也面临着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等多重挑战。未来,沈阳将持续探索供暖与能源、生态、经济的深度融合,将以“碳中和”为引领,构建“多能互补、智慧高效、安全低碳”的现代供暖体系。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用户资源优势:公司作为沈阳市大型专业供热上市公司,拥有着逐年增加的稳定热用户,且公司供热管网遍布沈阳市各大主城区及开发区,热负荷充足稳定;同时,公司拥有良好品牌服务形象,市场竞争中有明显优势,是热用户优选的供热服务对象,供热市场资源丰富。 (二)专业技术优势:公司是沈阳市最早成立的一家专业供热公司,至今已有45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公司立足供热行业,并不断为沈阳市供热行业输送专业技术与人才。经过多年的积淀,公司在技术、设计、施工、运行、人才及服务理念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在供热设计施工方面,公司拥有专业化的供热设计研究院和工程公司,具有甲级设计资质及工程总承包资质。近年来,公司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围绕供热技术和关键设备整合国内外先进资源,致力于供热系统优化,全面提升供热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努力构建安全、清洁、经济、高效的供热系统。 (三)业务管理及人力资源优势:公司的业务管理优势明显,在供热服务过程中,通过积极推广集中供热、建立用户档案,及时反馈维修等方式,形成了一整套可有效保证生产运营、提供优质服务的高效管理程序。同时,公司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策略,建立管理干部、生产技术人员、所站长、技术工人等各层级人力资源储备和职业发展规划,持续优化完善职工薪酬体系,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和促进各领域人才的技能提升,有效构筑人才梯队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四)行业政策优势:作为区域内国资背景供热公司,公司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扶持。沈阳市已实施的“蓝天工程”、“暖房工程”、“拆小联大”等政策为公司供热负荷的快速增加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整体接收和兼并存量市场,有效提升市场占有率。

要点六: 获得政府补助 2023年1月31日公司对外公告,政府部门根据“关于做好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央补助等资金相关事宜”的安排,针对2022年改造的老旧小区园区内配套部分改造工程(含水电气热),按照立项批复园区内各项改造因素比例、各单位实际中标金额比例予以政府补助。由市财政下达各地区财政,由各地区财政下达到各项目建设单位(区房产局),由各建设单位分别拨付各单位。2022年度,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收到该项管网改造补助9.9万元。根据关于2021-2022年供热期居民供热贷款贴息的工作安排,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对供热期(2021-2022年)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以煤炭为能源的供热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支持。2022年度,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收到该项贷款贴息补助2,714.06万元。该项政府补助为现金形式,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有关,但不具备可持续性。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