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农牧饲渔 北京板块 反内卷概念 2025中报扭亏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深成500 合成生物 粮食概念 水产养殖 北交所概念 消毒剂 转基因 乳业 农业种植 乡村振兴 猪肉概念 互联金融 移动支付 生物疫苗
要点二: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畜牧和兽医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动物营养保健品的技术开发;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服务;销售饲料;出口本企业生产的饲料、动物营养保健品;进口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表仪器及零配件;销售兽药(严禁经营兽用预防用生物制品);饲料加工(限分公司经营);经营电信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经营电信业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所处的行业主要围绕作物科技与动物科技两条主线,涉及种业行业(生物育种及常规育种)、饲料行业、生猪养殖行业及疫苗动保行业等业务板块,未来将更聚焦农业科技产业。
要点四: 行业背景 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农业的“芯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并在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提出指导意见,包括强化种质资源保护,筛选挖掘大豆和玉米等优异品种和基因资源,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等;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等。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该规划强调,高水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育种攻关取得显著进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化;加强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实施育种联合攻关,实施生物育种重大专项,选育高油高产大豆、耐盐碱作物等品种,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农业农村部于2025年6月召开全国种业振兴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加快种质资源鉴定改良,健全种质资源分类管理和共享利用机制;要加快选育推广突破性品种,完善科研育种成果评价机制;要着力培育壮大优势种业企业,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全面提升种业基地现代化水平,优化种源基地布局;要持续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着力提高育种原始创新水平。 据《2024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2023年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500亿元,达到1,563亿元,其中,四大作物占比达到60%,玉米473亿元,水稻241亿元,小麦245亿元,大豆63亿元。我国农作物种子持证且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有8,721家,实现利润总额129.81亿元。其中,商品种子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11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任务中,企业牵头比例均超过一半,企业已成为种业科研投入的重要力量,种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2023年69家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资产总额达800.86亿元,占全部企业的24.46%,比2022年增长28.29%。216个国家级制种基地种子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供种保障率提高到75%以上。生产用种需求有效保障,杂交玉米新产种子17.39亿千克,比2022年增长27.77%,杂交水稻新产种子3.41亿千克,比2022年增长20.49%,常规水稻新产种子12.91亿千克,比2022年增长9.22%,有效保障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供种需求。我国种企整体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加速向优势企业聚集,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阵型企业引领作用凸显,优势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文化与人才优势 人是大北农发展的关键要素。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公司以专家队伍为支柱,企业家群体为核心,干部队伍为中坚 (二)战略与布局优势 物科技两条产业主线,形成了以饲料产业为基础,集种业、动保疫苗、生猪养殖等产业相互协同发展的产业综合布局。 (三)研发与创新优势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源动力,公司新总部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自2022年底开始投入使用,配套仪器设备1,200余台(套),是综合性农业科技创新园,致力于建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硅谷”、全球农业创新高地。围绕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未来将以多种方式在国内外建立多个优势生命科学研发平台,以粮食安全、现代食品、绿色发 (四)模式与规模优势 种业业务方面,种业产品收入从2020年的4.1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4.3亿元;公司围绕深入农业生产的全链条,通过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种子、种植技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购销流通等全程化服务方案,打造产前、产中、产后,育、繁、推一体化服务生态,从而推动产业服务能力的升级,助力种植户增产增收。
要点六: 拟5.35亿元收购金色农华26.74%股权 2018年9月16日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北京科高大北农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拟用自有资金或以并购贷款等方式融资资金收购李绍明、季卫国等57名自然人(员工)股东共计持有的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4%的股权。金色农华系公司设立的主要经营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子的控股子公司,此次总体估值为20亿元整,根据各转让方各自所持标的股权的比例确定本次股权收购总价为53,476.2417万元。
要点七: 实控人筹划涉及公司重大事项 2018年11月25日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邵根伙正在筹划有关公司的战略合作事项,可能涉及北京市国资下属某国有企业或关联公司受让其部分股份,可能涉及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动,目前各方正在就股权出让事宜开展沟通,具体方案尚需充分磋商。公司股票自2018年11月26日上午开市起停牌,停牌时间预计不超过五个交易日。
要点八: 与华夏银行北京分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 2018年11月8日公告,公司与华夏银行北京分行于2018年11月8日签署《银企合作协议》。双方加强在投融资领域的合作,旨在支持公司发展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公司与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将共同探讨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共同建立投融资平台,完善投融资体制建设。华夏银行北京分行为公司提供合作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服务。
要点九: 实控人拟与北京市属企业首农食品集团战略合作 2018年12月2日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邵根伙就股权转让与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沟通与磋商,双方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就战略合作达成初步共识。公司积极配合首农食品集团委托的相关中介机构开展必要的尽职调查工作。首农食品集团作为北京市属大型企业集团,与公司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公司更稳健发展。公司股票自2018年12月3日上午开市起复牌,公司股票复牌后,交易各方将继续加快推进该事项的相关工作。
要点十: 调整回购股份事项,回购资金上限增至10亿元 2018年7月9日公告,公司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调整回购股份事项的议案》。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意公司拟增加回购股份资金的额度(回购资金上限由3亿元增至10亿元),即使用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0亿元的自有资金回购公司A股部分社会公众股,并加快回购公司股份的实施进度。
要点十一: 拟3.3亿元转让3家控股子公司股权给参股子公司农信互联 2018年9月11日公告,公司基于自身业务调整需求及与参股子公司农信互联与新一轮投资方北京数聚鑫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聚能合生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的股权转让条款,拟将控股子公司北京农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北京农信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农信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农信互联,促使农信互联业务模式形成农业数据+电商+金融的生态闭环,提升公司的长期价值。本次转让金额合计32,96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