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工程建设 浙江板块 深股通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转债标的 新型城镇化 建筑节能 装配建筑 乡村振兴 PPP模式 一带一路 央国企改革
要点二: 经营范围 建设工程总承包;建筑工程、人防工程、市政工程、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咨询;路桥工程、机场跑道、机械施工、设备安装;城乡规划编制服务;工程技术开发;建筑机械制造及设备租赁;建筑构配件生产、销售;机电设备、五金工具、建筑材料、金属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化学品及监控品)、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批发及进出口业务;工程技术培训及咨询业务(不含营利性职业资格及职业技能培训);国际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及所需设备、材料的出口;物业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集团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高质量推进建筑施工、工程设计、建筑产业投资、建筑工业制造和建筑专业服务五大板块。集团核心主业为建筑业、工程设计及专业运营服务,培育主业为建筑工业制造。建筑施工业务是集团主要业务板块及收入来源,包括房屋建筑、市政路桥、轨道交通、水利水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施工业务。工程设计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和咨询以及设计引领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建筑产业投资作为集团建筑全产业链当中重要的一环,以投资带动施工,以投资来扩大产业格局,以投资带动建筑施工主业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工业制造业务主要依托建筑施工业务,充分发挥了产业链协同效应,主要业务包括装配式、地铁管片、混凝土以及工程机械、电力施工机械、压力容器等的设计、制造、销售、租赁、安装、改造与维修等。建筑专业运营服务依托于集团施工主业规模,以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和支撑能力为方向,包括工程商贸、工程金融、工程物业和工程租赁等专业服务业,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全面推进集团产业一体化发展进程。
要点四: 行业背景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全国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0.7%,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4.6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5.78%。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9.3%,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同比增长21%。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11.2%,房企到位资金同比下降6.2%,6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比5月上升1.8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回升。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7%,连续三个月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2025上半年,中央财政积极发力、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有所缓解,广义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推动建设好房子”,标志着住房供给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变为追求“质”的提升,7月中旬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建筑业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规模增量建设,而是更多地聚焦于城市存量空间的优化与提升,深度参与到城市更新、品质塑造以及绿色发展等领域。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行业资质优势 公司在主营业务领域获得了一系列行业最高等级资质。目前,集团拥有各类资质共计101类311项,涵盖境内77类284项和境外24类27项,其中行业最高资质达到了56类130项。在建筑业领域拥有37类215项资质,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设计资质9类21项,其中甲级设计资质14项。 (二)国企品牌优势 公司传承红色基因,秉持部队作风,锻造浙建铁军,坚决服从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勇担国企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参与建设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毛主席纪念堂等首都标志性工程;出色完成了杭钢、衢化、镇海炼化等浙江大部分老工业基地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承担了对外经援、抗震抗台、抗疫援建、援川援藏援疆等任务;高水平承建了杭州国家版本馆、之江实验室、之江文化中心、G20峰会工程、杭州亚运会项目、杭州火车东站、浙江音乐学院、杭州国际会议中心、西湖文化广场等省内一大批重点重大标志性工程;高标准建设了省内第一条杭甬高速公路及地铁轻轨项目。承建的华能玉环电厂系浙江省唯一入选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投资建设了一大批“美丽乡村”、未来社区项目,为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施工企业”“浙江省十佳国际投资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以来,集团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持续增强,持续创建省级“红色工地”,推进大走访大对接升级版,各级班子带队跑市场、跟项目、谈合作,实施以“三服务”为主题的蹲点调研,实干攻坚工作作风持续强化。 (三)规模布局优势 公司积极推行政府市场、两外市场(省外及海外)及大业主市场的“三大市场”经营战略,响应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走向,战略性地推进市场建设,有质量地完成市场布局。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业务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泰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英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浙江省建筑业“走出去”发展、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建筑和贸易市场竞争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集团进一步完善市场经营布局,10个省内区域办事处、上海区域总部释放经营活力,梳理优势产品线与培育产品线,“根据地”市场建设多点开花,创新建立经营信息研究联席会议机制,推进“浙建+”“+浙建”商业模式,落地数个省内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新模式项目。 (四)体制机制优势 公司坚持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始终沿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脉络不断前进。公司于1998年完成公司制改造,2009年完成产权多元化改革,201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9年底实现整体上市。公司依法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建立了高效运转、相互制衡、权责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体系持续完善,管理体系持续优化。2025年上半年,集团深入推进以做强二级公司为目的“扩权强企”行动;整合公司律师资源,组建法务共享中心(浙建律所)。 (五)人才和技术优势 集团人才与技术要素资源保障不断强化、支撑有力。截至目前,集团管理人员约1.55万人,建筑工人约15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898人,中高级职称人员7644人(含正高级职称211人,高级职称2006人),国家注册建造师3456人、注册造价师856人。拥有在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全国和省部级劳模13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002人,高技能人才2107人。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省级创新工作室6个。截至目前,集团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36个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5项国际领先、27项国际先进、500余项国内核心技术。2025年上半年,集团加快盘活人才队伍资源,开展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回头看”等专项调研,完成两级中层管理人员“精气神大体检”和结果运用,创新实施内部人才“活水计划”;集团科创及投资平台实现突破,成功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建未来建造中心建成投用,成为集团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承办技术论坛活动、对外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 (六)创新转型优势 集团2025年工作报告明确了打造“国际一流的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产业集团”发展愿景,提出“建筑资源集成商、城市综合服务商、美好生活运营商”的战略方向。在此战略引导下,集团对标我省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和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决策部署,于今年3月召开转型升级发展大会、5月召开科技发展大会,进一步明晰转型战略路径,锚定智能建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城市投资运营、数字经济五大新赛道,建立转型升级工作专班,组建转型提升新赛道攻坚团队。2025年上半年,集团成立智能建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智能建造行动方案》《智能建造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组建智能建造专业工程公司;子公司浙江建材积极推动新材料业务,浙江建机坚定发展高端电力机械装备;发布“浙建·好房子”住宅装饰品牌,布局银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营业务;推进数字化产业服务平台的系统整合,发布面向全省的“浙建采”绿色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要点六: 浙建集团拟借壳上市(已完成) 2019年4月15日公告,公司拟将截至评估基准日的全部资产及负债全部置入下属全资子公司。浙建集团成为公司股东后,公司以其拥有的置出资产与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拥有的部分置入资产的交易定价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同时,公司向交易对方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置入资产超出置出资产定价的差额部分,并对浙建集团进行吸收合并。本次交易完成后,浙建集团目前的全体股东将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本次交易构成重组上市。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东变更为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浙江省国资委。
要点七: 拟收购浙建集团100%股权 2019年3月31日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购买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建集团")100%股权。且该事项可能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本次交易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组上市,亦构成关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