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矿股份(300837)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专用设备 浙江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转债标的 雅下水电概念 微盘股 动力电池回收

要点二: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矿山机械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矿山机械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生产线管理服务;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技术咨询;软件开发;机械设备研发;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建筑废弃物再生技术研发;建筑砌块制造;建筑材料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矿产资源(非煤矿山)开采;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清运);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以中大型矿山机械设备、资源再生处置利用设备等为主导产品,是集绿色、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能实现成套设备及其智能化管理系统等整个产业链核心装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工作。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砂石骨料市场行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我国砂石矿权投放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同时,砂石企业在需求持续收缩的压力下,拿矿积极性降低。 上半年,我国出让砂石矿权417宗,成交368宗,未成交49宗,未成交率为11.8%,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我国砂石企业开机率、产能利用率均值分别为58%、31%。1~2月份,受雨雪天气以及春节假期停工影响,开机率、产能利用率较低,均值分别为42%、20%;3~6月份,随着基建项目开工率的提升,开机率、产能利用率均值分别提升至66%、36%。注3。(注3数据来源:中国砂石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砂石行业运行报告》)目前,砂石骨料行业承压,供给端供应充足,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需求端方面,砂石需求近年来持续下降,但降幅一直在收窄,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调整阶段,影响砂石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102项重大建设项目,“两重”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及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是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要动力,将为未来砂石需求端提供支撑。 (二)金属矿山市场行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我国是全球铁矿石第一进口大国,也是全球有色金属消费第一大国。2024年,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达到104193.5万吨,同比增加1.2%。2025年1—6月,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50859.8万吨(累计值),产量季度波动较大1-2月产量同比下降12.6%,3月降至14.7%,4月收窄至4.9%,5月进一步降至3.6%,6月回升至8.4%。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23,654.6万吨,同比增长4.9%,创历史新高,供应链脆弱、供应渠道不稳定等问题依然显著。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进铁资源开发计划,支持国内重点矿山建设,强化国内矿产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铁矿资源保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冶金报、中国矿业联合会)。2025年半年度,国内有色金属工业平稳增长,规上有色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7.6%,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4031.9万吨,同比增长2.9%。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14.5%、17.3%、24.7%、16.1%,较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出4.2、8.3、12.6、5.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工业在稳增长及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行业投资热情高涨,民间资本活跃度提升,增长动力强劲,整体稳中向好。从投资结构来看,2025年上半年,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速达46.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投资向产业链上游资源端与新能源等新兴应用领域倾斜,行业正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顺应市场需求的投资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资料数据来源:新华社、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三)资源再生处置行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随着锂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废旧新能源电池回收已逐渐成为实现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也符合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尽管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庞大,但回收规范性却不足,部分资质不全的企业通过旧电池粗加工牟利,不仅影响了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率,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在回收机构鱼龙混杂的背景下,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率较低,目前尚有大量的废旧新能源电池未能得到有效地回收与利用。此外,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与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对回收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研发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浙江制造品字标企业,公司以“高效智能化专用设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专家工作站”为依托,先后申报和实施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参与起草制定了部分装备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成果曾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制造精品、浙江省首台(套)产品等荣誉。公司在矿用装备节能环保化、智能信息化、集约成套化方面不断探索优化,积累和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106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包含美国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3项;申请5项PCT国际发明专利,12项发明专利(包含1项欧洲发明专利)和29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审查。公司研发的“硬岩机制砂石高效加工成套装备技术”入选了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2版),研发的“采矿设备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入选了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2024年,凭借优异的研发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入选了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培育库首批入库企业。 (二)产品优势 经过二十年的耕耘与积累,公司在中大型矿山机械装备的节能、环保化;智能、信息化;集约、成套化等方面取得了领先优势,产品在产量、单位能耗和稳定性上获得客户和市场的认可。公司自2014年开始着力研发设备自动运行系统及智能矿山管理系统,配合设备内置的智能模块和传感器等硬件,现已实现单机设备从启动、运行到正常停机的全过程自动化,助推矿物加工企业实现智能换人。单机自动运行系统配合接入智能矿山管理系统,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分析打通了生产到售后维保再到运营数据分析的矿山生产全过程管理环节,实现了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时监测、故障预判和警示、运行数据分析、易损件维护等,极大地提升了矿山现场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公司在矿山装备行业持续保持产品优势,2025年,由公司自主创新的大型高效铜套旋回破碎机,成功应用于下游客户项目,该型号旋回破碎机为目前国内最大型号,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国产化替代,结束了多年来国内优质的大型旋回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三)全流程服务及成套供应优势 公司下游砂石加工行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中大型新改建项目往往采用成套供应方案,且具有非标准化特征,需要根据岩石性质、现场情况、客户要求等进行个性化设计,不仅对设备的质量、产量、能耗等有较高要求,亦要求装备供应商要熟悉下游行业各种工艺路线,并拥有丰富的全流程参与经验,以保证项目达到设计的产能,获得节能、环保、高效的运营效果。公司位于“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湖州,湖州也是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先行地、践行地。浙矿重工作为设备供应商凭借先发优势,参与了众多国家级绿色矿山项目的实施,拥有较多中大型成套产线(1000吨/小时以上)案例,积累了丰富的绿色矿山项目设计和建设经验,对下游行业工艺路径有深刻理解,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此外,公司成套生产线设计理念领先,在产量、能耗、稳定性、绿色环保等方面行业领先,并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优质的产品质量、专业的售后服务,在中高端矿山装备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在中大型项目的全流程服务及成套供应上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四)团队优势 公司是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始终将“可敬、可信、共创、共和、共赢”贯彻于日常经营中,以追求卓越技术、铸造精良产品、提供一流服务的经营理念管理公司,服务客户。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团队,持续完善的管理体系、生产体系、研发体系、质量体系、营销体系、服务体系,整体提升了公司的经营效率,在提供客户定制化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客户服务需求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公司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深耕行业,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公司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破碎筛选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本项目拟投资23,870万元建设破碎筛选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长兴县和平镇工业集中区,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项目达产后将每年新增破碎设备125台(套)、筛选设备300台(套)的生产能力。项目完全达产后新增年营业收入18,012万元,新增净利润4,283万元,投资利润率21.11%,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6.53年,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8.35%。

要点八: 技术中心建设项目 本项目总投资为6,27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4,664万元、软件使用费756万元,流动资金480万元。技术中心建成后,将对公司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新产品的研发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巩固并提升公司的技术领先优势。

要点九: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十: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