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装修装饰 江西板块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新型城镇化 人工智能 一带一路 量子科技
要点二: 经营范围 铝合金模板、爬架等新材料、新设备制品的研发、设计及技术咨询服务;新材料、新设备生产及产品销售、租赁和进出口业务(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技术除外);建筑劳务分包(凭相关资质经营);模板脚手架工程;金属出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绿色新型建筑模架,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建筑,相关新能源,新材料等业务,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租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公司产品涵盖建筑模架(铝模、钢模、钢框木模、爬升式模架、清水混凝土模架、公基建类模架)及装配式建筑(装配式PC、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系列产品)等,实现了“1+N”一站式服务战略模式落地。
要点四: 行业背景 建筑模架行业作为建筑施工体系的核心配套领域,是保障建筑施工安全高效推进、实现工程质量与进度双重目标的关键支撑。当前模架行业面临短期需求压力,下游建材整体需求仍处波动调整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租赁模式管理复杂度高等因素加剧经营压力,但长期来看,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回暖为行业注入信心。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九大任务之首。结合行业来看,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措施。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及“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模架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内建材整体需求降幅有望收窄,“稳增长”的政策逐步落地,“化债”资金改善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专项债支持“两重”“两新”项目建设,“稳住楼市”相关配套政策落地带来房地产行业边际改善,预计将支撑模架行业逐步回暖和高质量发展。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品牌优势 公司曾荣获“中国品牌500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L8贯标认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绿色工厂认证”“碳足迹产品认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马来西亚(CIDB)G7认证”“新加坡(BCA)BAND2认证”、广东省太阳能行业“年度影响力品牌”等多项荣誉,在行业内树立起深厚的品牌影响力与良好美誉度,获得政府、协会及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持续赋能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实现自身愿景与行业价值的同频共振。 (二)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技术研发,连续多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打造了一支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具备深厚的建筑专业知识和产品设计经验,对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及客户需求具有深刻洞察能力,能够持续为客户提供系统性整体解决方案。在持续推动研发创新的同时,公司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布局与保护,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知识产权合计数量为353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83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43项,相关成果已深度融入产品设计方案、生产工艺优化及实际应用场景,为技术创新与产品竞争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智能制造优势 建筑业作为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场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阵地,其转型升级的关键实践路径是智能建造,即通过融合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人工智能及智能机器人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推动建造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助力行业向现代化、高质量方向发展。公司紧扣这一趋势,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系统,构建起覆盖智能装备集成、数据协同管理、技术创新应用的多维度评估体系,形成贯穿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闭环,为建筑模架及装配式建筑产品的高效、高品质生产提供坚实支撑。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度布局与实践成果,公司成功获得国家级“数字化转型L8贯标奖”,标志着公司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生产流程智能化升级等维度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通过智能制造系统的全面落地,公司有效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精准管控、资源配置优化,充分展示新质生产力价值。 (四)成本优势 公司不断探索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精益生产制造,通过提升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工艺效率,有效增强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实现了生产成本的优化。公司凭借颇具体量的生产规模与高效的产线布局,在行业内形成显著的规模优势,不仅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也推动了管理和运营费用的节约。同时,依托规模实力,公司与上游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保障了原材料供应的持续性与成本优势,进一步从采购端控制成本。此外,全国性的产能布局优化了运输半径,有效降低产品运输等销售环节的费用,综合提升成本竞争力。 (五)生产性服务优势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技术,构建起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及销售服务的全方位生产性服务体系。公司依托参数化设计工具与智能工艺系统实现设计效率与质量双提升;以定制化ERP、CRM系统深度整合供应链资源,同步融合智能制造技术推进产线自动化升级;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设计、生产与租赁数据流,构建跨区域设备调度与资源共享网络;同步打造专业复合型人才梯队,强化全流程响应能力。通过将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与人才赋能深度融合,公司已形成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优势。 (六)出海优势 在共建“一带一路”及双循环战略指导下,公司积极投身国内建筑业“出海”浪潮,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通过持续的并购和投资新建,目前公司已在全球设立12大生产基地,在32个国家注册了GETO?国际商标,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14年出海以来,公司以国内供应链成本优势为基础,结合海外生产基地的本土化生产及全周期技术服务体系,快速渗透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在技术端,公司持续研发投入支撑起覆盖设计、施工到智能管理的全方位服务体系,驻场技术团队针对不同地区建筑标准提供定制化服务,从产品研发到施工指导形成闭环,显著增强客户粘性。商业模式上公司采取销售租赁组合模式与预收款策略,有效管控资金风险,同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以标志性工程为支点拓展装配式建筑与绿色新材料领域。通过技术迭代与服务升级,公司正推动业务从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升级,持续巩固全球化竞争优势。 (七)人才优势 公司通过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与强化激励体系,构建起多层次、专业化的人才梯队。一方面,公司重点培育技术研发、生产运营、资本运作、市场拓展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形成稳定的管理层、研发梯队和核心技术骨干团队;另一方面,依托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销售运营与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发挥协同效应,为业务稳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人才的组织管理模式上,公司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并通过设立“志特学堂”,融合行业管理精髓与企业特色经营经验,系统培养专业技术骨干与职业化经理人,打造企业发展的人才“助推器”。同时,公司优化绩效奖励机制,通过股权激励工具绑定核心人才长期利益,有效提升团队稳定性,为战略目标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