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专用设备 广东板块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并购重组概念 新型工业化 机器人概念 汽车芯片 军工
要点二: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范围: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物料搬运装备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喷枪及类似器具制造;风动和电动工具制造;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模具制造;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模具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伺服控制机构制造;涂装设备制造;通用设备修理;电气设备修理;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机械设备研发;民用航空材料销售;机械设备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伺服控制机构销售;智能物料搬运装备销售;液气密元件及系统销售;涂装设备销售;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风动和电动工具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电气机械设备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包装专用设备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照明器具生产专用设备销售;特种设备销售。许可经营范围:货物进出口。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以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相关智能技术为核心,提供新质生产力的高端装备设计制造集成公司,专注于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相关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及成套装备的设计、研发、制造、装配和销售、提供高质量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下游应用覆盖汽车、航天航空、环保等领域。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全球高端装备市场 高端装备是指在制造业领域中,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知识密度和高精度的装备,其涉及领域众多,覆盖面广泛。工业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装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态势与高端装备整体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高端装备发展的一大重要缩影。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以下简称“IFR”)发布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2023年全球工厂共安装的54万余台工业机器人,连续第三年突破50万台大关,彰显出自动化生产的强劲势头。 从安装规模的地区分布来看,2023年新安装工业机器人72%在亚洲/澳大利亚、17%在欧洲、11%在美洲。 (二)中国高端装备市场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国家持续强化对高端装备产业的战略引导,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升级。相关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自动化设备的普及率。一方面,需要着力推动机器人在制造环节的渗透率实现跨越式增长;另一方面,拓展机器人在多元场景的创新应用,通过强化智能装备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深度,持续释放其对产业升级的支撑效能。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趋紧,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用工成本攀升与技能人才短缺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加速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升级成为化解压力的关键路径。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高端装备作为其重要载体与创新引擎,通过技术创新与智能化赋能,推动传统生产力向现代化转型,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引入高端装备替代劳动密集型工序,企业不仅能显著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更可借助数据驱动的精准控制提升产品品质。与此同时,消费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升级正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方向发展。企业亟需借力更先进的制造装备、构建更灵活的生产布局,才能高效响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多重驱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实力稳步攀升,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健全,市场规模稳步扩容。据IFR《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达27万余台,占全球总量50%以上,新增规模居全球首位。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丰富的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升级及建设实施经验 汽车制造行业是自动化程度高、机器人应用广泛的行业之一。汽车制造及供应链相关企业在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的选择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供应商具备高水平的集成整合能力和多方位的综合服务能力,从品牌、规模、资质、经验、技术能力等维度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并倾向于选择有长期合作关系、产品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完善的供应商。公司作为定制化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从事相关定制化、个性化研发制造工作多年,是国内最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之一;公司的日本子公司的前身,平松机械制作所,成立于1961年,是全球最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之一。公司能够动态把握客户对于智能化建设的技术需求及发展趋势,根据客户的业务模式和生产特点,为客户定制差异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制造过程中多个环节的需求,已与汽车龙头企业建立良性且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满足客户高标准的要求基础上,通过合作研发等方式与客户协同发展,持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积累丰富的项目解决经验。 (二)前瞻的技术发展规划和应用布局 汽车制造及相关技术:公司的技术覆盖汽车整车生产四大工艺中的焊装及总装,通过自主研发拥有“智能化、自动化汽车生产装备的设计及集成技术”、“白车身柔性高速智能化总拼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业务技术具备“柔性化”特点。在汽车行业正经历由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驱动的深刻变革中,公司与龙头企业协同发展,向汽车新能源化的方向进行创新发展,不断拓宽和深化公司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的应用,强化从设计到集成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推动公司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行业地位的提升。同时,公司将持续深耕汽车产业链创新升级,以技术协同创新、客户需求深挖、产业链高效整合等为方向,提升新质生产力,向自动化、智能化、高附加值领域纵深拓展,逐步构建“自动化装备+自动化装置及配件+自动化核心元器件+自动化专业服务”的一体化业务生态。 (三)可持续的研发体系 资源:公司持续对市场需求和技术难点进行归纳总结,为研发课题的立项提供支撑,保证技术方向的市场准确性;公司在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项目数据及经验能为技术攻坚提供有力保障;公司布局的全球产业资源,使得公司能快速感知国际先进的技术应用案例,实现技术引进及本地化改造的能力。公司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优秀企业资源充分交流合作,包括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以及机器人等领域国内外优秀的企业交流,探索高层次的综合性技术合作机制,加大新市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发和发展力度,实时跟进行业技术的发展动向,多角度保持技术创新优势,并在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下建立“国环信邦环保智能装备研究中心”。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为企业研发创新注入发展活力。 (四)高质量的业务伙伴 高端装备客户:公司的下游合作伙伴,多为高端装备密集型企业,大部分为汽车制造及供应链相关头部企业。其对于产品的技术、质量和工期等方面要求较高,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有严格的标准。公司凭借出色的工艺设计能力和技术保障、丰富的项目经验、优异的产品稳定性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并实现了全球化业务布局。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公司契合下游应用领域智能化、个性化、差异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满足客户高标准的前沿技术要求,得到客户在品质、管理等方面的高度认可。 (五)国际化的发展布局 海外收购:公司收购的海外子公司日本富士,成立于1961年,具备深厚的项目经验积淀及技术优势。日本富士借助公司的资源支持,充分发展了销售渠道,拓展了境内、境外客户资源,实现了业务规模的增长及经营业绩的改善。公司充分利用日本富士丰富的优质项目经验及先进的设计制造理念,一方面获得了日本富士多年形成的优质项目经验、技术窍门、技术文档资料等,另一方面将其国际经验与国内市场需求相结合加速形成了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公司通过日本富士在海外开展业务,业务延伸至墨西哥、泰国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化业务渠道。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
要点九: 2022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 2022年9月22日公司对外发布2022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公司2022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2022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公司以截止2022年6月30日的总股本110,266,6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628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0,004,722.48元,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在2022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披露日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若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化,公司将以未来实施分配方案时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按照分配总额不变的原则对分配比例进行相应调整。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2年9月27日,除权除息日为:2022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