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专用设备 广东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人形机器人 荣耀概念 柔性屏(折叠屏) 液冷概念 数据中心 半导体概念 华为概念 苹果概念
要点二: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是:五金模具、模具零配件、测试治具、非标设备、自动生产线、气动元件、测试仪器的销售。(以上不含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和规定需前置审批的项目),电气传动产品、变频器、伺服驱动器和系统、电梯驱动及工业自动化产品、新能源产品、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太阳能光伏逆变器、风电整机控制系统、智能配电控制设备、工业数控设备、雕刻机、商用自动化设备、数控系统及软件的研发、设计、系统集成、销售和技术咨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经营);国内贸易;经营进出口业务,物业管理。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储能技术服务;太阳能热利用装备销售;太阳能热利用产品销售;太阳能热发电产品销售;太阳能热发电装备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许可经营项目是:五金模具、模具零配件、测试治具、非标设备、自动生产线、气动元件、测试仪器的电气传动产品、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电梯驱动及工业自动化产品、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智能配电控制设备、工业数控设备、雕刻机、商用自动化设备的生产。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治具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客户的智能制造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智能汽车等终端产品的零部件模组和整机的组装、拆卸和加工,以及产品电性能、光学性能、气密性、射频及音频等方面的检测。公司的产品主要在终端产品生产线上的工装和检测环节发挥作用,是智能制造领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此外,公司还有通过外延并购拓展的散热器、无刷电机等终端产品。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智能终端市场 根据IDC的追踪报告,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2.3%,达到12.6亿部。这一增长将是继2024年6.4%增长之后连续第二年改善。预计2025年在全国性政府消费补贴政策的刺激以及AI驱动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有望延续增长趋势。IDC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出货量将增长4%,其中AIPC、AI平板和AI手机总计出货量同比增长20%。 (二)智能汽车市场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4-2029年中国汽车软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销量达580万辆,同比增长78%,占新车销量的18.5%;预计2025年销量将突破95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28%。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也在快速扩大。2024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达到2,85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4,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7.4%。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元。智能驾驶普及率正在加速提升。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L2级智能驾驶在新车中的渗透率达到35%,L2+级达到12%,L3级达到1.5%。预计到2025年底,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达到50%,L2+级达到20%,L3级达到3% (三)AI服务器市场 根据IDC和浪潮信息2025年2月13日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达到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预计2025年将达到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 (四)数字能源市场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4-2029年中国数字能源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中国数字能源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544.2亿元增至2022年的1105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8%。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6万亿元,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综合能源服务等细分领域将成为核心增长点。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技术创新与加工实力 公司始终坚信创新引领进步。技术创新是公司保持竞争力、不断获取收入,并推进战略落地实施的根本保证,技术创新最终落脚于产品创新及解决客户痛点难点。不同领域客户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对公司的非标定制化的技术更新要求高。半导体等新兴领域客户的超精密、异形定制化的需求标准日渐提高,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与加工实力,确保了公司业务稳定发展、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含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拥有的主要专利有:43项发明专利,254项实用新型专利,133项软件著作权证等。 (二)小批量定制化特色业务模式 为适应客户需求和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持续优化研发、采购和生产模式,逐渐形成了“定制化、小批量、快速响应”的经营和服务模式,这种独特的模式为公司深度绑定了核心客户。 (三)基于底层逻辑的市场拓展能力 近年来,公司从早年专注的3C智能终端市场,快速拓展了智能汽车、AI服务器以及半导体、机器人等新型领域,得益于其底层产业链的通用性。从成本拆分视角看,人形机器人机械执行部分与汽车重叠度高、感知与屏幕交互部分与手机重叠度高。核心传感器与手机、汽车重叠度高,供应链复用性较高。除激光雷达依赖汽车供应链外,2D/3D视觉传感器人形机器人主要依赖3C供应链;力传感器主要依赖工业自动化供应链。基于上述不同产线在设计理念及上游供应链的通用性,公司的核心客户已陆续切入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模组或整机代工。为此,公司凭借在电机、电控、电池等领域的工装及检测产品优势和竞争力,伴随客户迅速调整应用场景,快速拓展进入新兴市场,占得先机,提升公司与各领域客户的粘性。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