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电力行业 辽宁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HS300_ 绿色电力 东北振兴 央国企改革 风能
要点二: 经营范围 电力、热力生产、销售;煤炭产品经营;电网经营;新能源项目、高新技术、环保产业的开发与应用;信息咨询;电力技术开发咨询、技术服务写字楼及场地出租(以下限分支机构)发、输、变电设备检修、维护;通讯业务;水处理及销售。
要点三: 电力、热力生产及销售 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控股的全国性上市发电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电力、热力生产及销售,产业涉及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及煤炭等领域,业务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结构优化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一、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4.9%,总体呈现回升态势,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4%、3.8%、2.8%和3.1%,东部地区用电量增速相对领先。整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电力供应整体充足,供需总体平衡。 (二)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5.73亿千瓦和11亿千瓦,分别同比增长22.7%、54.2%,合计装机规模超过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64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近九成,达到89.9%。新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占总发电量比重超四分之一。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煤炭消费面临结构性调整,氢能、储能等新兴技术需实现规模化应用,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倒逼能源生产端向智能化、低碳化方向深度变革。 (三)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全面开展连续结算试运行的目标,电力交易全面进入“现货时代”。《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保持存量项目政策衔接,稳定增量项目收益预期,重构新能源发展业态,推动新能源行业从“政策哺育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型,对新能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煤炭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2025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明显增长,进口量同比有所下降,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全国共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下降11.1%。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火电发电量下降,煤炭市场整体呈宽松态势,煤炭价格震荡下行,7月以来“迎峰度夏”需求支撑煤价小幅上行。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常规能源布局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常规能源发电业务整合平台,拥有优质的资产结构,展现出稳健且高效的发展态势,资产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火电机组主要聚焦沿江、沿海、沿线及电力负荷中心、特高压外送源头、一体化优势区域。煤电机组清洁高效,6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共72台,占煤电装机容量的71.88%,10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23台,占煤电装机容量的30.96%,持续盈利能力优良。水电机组主要集中在四川大渡河流域、新疆开都河流域及伊犁河流域,均为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实现了流域集控联调,盈利能力较强。 (二)火电转型优势 公司全力推进低碳发展,抢占能源转型制高点。公司积极开展火电综合能源转型,加速融入城市发展,为周边提供综合能源服务,“一厂一策”细化实施路径、量化转型目标,高效建设“发电+”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电、热、冷、气、水等多联供和固废综合利用,打开区域用能“蓝海市场”。火电企业加快新能源开发,降低公司碳排放因子;深化火电机组“三改联动”,更多机组实现20%深调能力,提供长期可靠的有效调节容量,从中获取较高电量和容量电价收入,同时取得一次调频服务、AGC服务等辅助服务收入。 (三)水电资源开发优势 公司水电板块前期开发优势显著,依托国家能源集团协同效应,锁定大渡河、开都河等流域资源,超前储备开发权并系统论证梯级规划。大渡河公司负责建设投运的水电总装机约占四川省调水电总装机1/4,电源点交通便利,距成都负荷中心较近,是省网主力调峰调频电源,是四川省能源保供主力军,大渡河流域水电站2025年计划投产136.50万千瓦、2026年计划投产215.50万千瓦。开都河流域水电建成后可形成大型水电基地,为电网提供稳定零碳电力;水电机组启停灵活,是电网重要的调峰调频资源;流域周边可配套建设风电、光伏项目,形成“水风光储”一体化基地,提升流域周边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0%以上。 (四)成本管控优势 公司挖潜增效,精益成本管控,深入落实全面成本领先战略,推广应用作业成本法,健全全周期成本管控体系,切实提升成本管控水平。扎实做好燃料保供控价,主动开展与外部长协供应商谈判,按照市场价格适时调降煤价。充分利用“煤电路港航”一体化产业协同优势,把握采购结构和节奏,优化采购煤种和热值,深入开展精细配煤掺烧。抓好全流程对标管理,准确掌握标杆企业情况,运用“结构化对标”分析方法,全面提升燃料管理水平。 (五)科技创新驱动优势 公司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应用领航、数据赋能、智算筑基,有序布局实施现场数字化监控、火电低碳发电、风机和燃机控制系统国产化等工作,积极构建“1+M+N”大数据体系,推行“分域分级”治理。统筹推进“AI+”行动计划,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创新实践,按照“高、实、精、快、效”五字方针和“六统一、大集中”建设原则,深度融合AI平台与大数据平台,围绕全业务链挖掘典型“AI+”应用场景,推进应用场景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