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远股份(600955)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化学原料 山东板块 沪股通 环氧丙烷 锂电池 新材料 化工原料

要点二: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材料技术研发;再生资源销售;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轻质建筑材料销售;建筑材料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生产;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热力生产和供应。(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一直专注于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业务,公司产品分别属于酚酮业务相关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品、专用化学品和工业气体相关产品。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酚酮相关产品 苯酚:2025年上半年,国内苯酚市场涨跌互现,价格驱动主要受原料、供需因素主导,现货价格围绕6400-8000元/吨区间波动,处近五年中低水平。纯苯高位回落,苯酚与纯苯价差逐步拉大,酚酮企业利润空间有所修复。下半年,需关注酚酮及下游双酚A新增装置的投产预期,上下游装置投产错配直接影响供需变化,随着国内供应增加,进口或有减少可能,预计整体市场表现比上半年有所改善。 丙酮:2025年上半年丙酮市场表现比较平淡,供应及成本因素对市场指引明显。上半年丙酮价格相对原料价格跌幅不大,整体利润水平逐渐修复,且存在提升趋势。2025年下半年,国内工厂检修或者停产的逐步增多,下游行业开工率逐步上涨,因此预计下半年丙酮价格存在明显价格支撑,市场对下半年行情预计普遍比较乐观。 双酚A:2025年上半年双酚A暂无新增产能释放,原料成本压力缓解为双酚A利润修复提供空间,整体产能利用率同比提升。同期下游PC行业运行负荷创新高,环氧树脂受风电强劲需求推动产能同比大增,使得双酚A需求增长首超供应增长。 异丙醇:2025上半年,中国异丙醇行业供需与成本交替变化,供应面增加,需求面需求有限,不过成本价格下行,异丙醇现在存在差价,利润略有改观。2025年下半年丙酮法异丙醇装置预计仍存在差价,利润也会进一步提升。 (二)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品 聚碳酸酯:2025年上半年国内聚碳酸酯行业暂无新增产能,报告期内国内聚碳酸酯产量及产能利用率双攀新高,分别达到167.38万吨、80.94%,同比均大幅提升。随着产量增加,对进口聚碳酸酯的替代脚步加快,国内聚碳酸酯进口量随之迅速下降。当前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PC消费市场,且仍保有一定中高端供应缺口,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国产PC有望在高端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碳酸二甲酯:2025年上半年碳酸二甲酯市场呈现"先抑后扬、结构分化"格局:上半年受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产能同比增30.46%)及终端需求疲软影响,价格低位震荡。不过下半年预计出口放量及技术升级(电池级产品占比提升)支撑复苏,检修季叠加政策驱动(欧盟碳关税倒逼工艺升级),下半年预计价格有所反弹。 (三)专用化学品 丙烯:2025年上半年丙烯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与产业格局变化中跌宕前行,需求方面虽产能同步增量,但终端需求乏力导致的装置波动等因素也不断重塑新的供需关系。下半年,国内供需体量继续提升,不过地缘因素波及、关税政策变动、金融属性增强或给予市场新的转折点,丙烯行业继续找寻新的平衡与发展机遇。 环氧丙烷: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装置技术改造、更换催化剂等途径,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售产品稳步进入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及碳酸二甲酯、丙二醇醚、阻燃剂、乳化剂等各个领域,实现了各行业消费量相对平稳。 双氧水:2025年上半年,国内双氧水装置多套轮流检修,市场价格平稳上行,改进文件要求行业老旧生产工艺装置改造,小型企业存在一定的整改压力,产量释放速度存下降预期,公司上下游配套,装置稳定运行,一体化发展优势明显。 (四)气体相关产品 工业气体下游应用范围广泛,其主要下游为冶金、钢铁、石油化工、电子电气等行业,应用覆盖面大,用途广,是一种基本的生产原料。2024年受基础冶金、化工行业表现一般的影响,普通工业气体行业表现也比较一般。2025年以来普通工业气体行业的市场走势与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以及产业升级息息相关。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双链融合”的产业链优势 公司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发展思路,聚焦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方向,致力于成为“价值链中高附加值创造者和价值链顶端整合者”。在夯实“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聚碳酸酯改性合金”产业链的同时,逐步构建“丙烷-丙烯-环氧丙烷-电解液溶剂”新能源产业链,由此成为高分子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链“双链融合”的链主企业,打造成为国内产业链完整、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有机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基地。这种互补型产业链布局不仅保障了生产环节原材料的稳定供给,显著降低了对外部依赖、物流成本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更实现了中间产品的高效转化利用,大幅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核心地位,统筹推进产业链优化与创新驱动战略,确保主导产品在成本与技术层面保持行业领先。依托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齐鲁工匠创新工作室、东营市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特别是与四川大学共建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公司构建了“企业实践主体、高校创新智库、市场需求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通过深化与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研发合作,充分发挥“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的平台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与协同创新。在产品开发方面,持续开展PC/ABS合金及改性PC新产品的试验研发工作,探索推进PC/PBT、1.5mmV0本色阻燃PC、1.0mmV0黑色阻燃PC、光扩散PC、黑色高流BDP阻燃PC/ABS、阻燃PC/ASA、PMMA/ASA等产品的研发进程。通过不断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对实现了产业转化的产品采取系列降本提质措施,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卓越品质品牌引领优势 公司坚持“技术先进性、环境友好性、市场广阔性、产业先导性”的项目开发原则,通过国际技术合作与产业链整合,构建全产品、全产业链布局,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公司始终秉持“品质至上”理念,建立了覆盖全员、贯穿全流程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遵循并有效运行ISO9001、ISO14001、ISO45001等国际标准认证。通过强化原辅材料分析、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的精准管控,确保持续稳定提供高品质产品,奠定了“质量第一、值得信赖”的品牌基石。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绿色生产实践,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及“中国创新品牌500强”等权威荣誉,显著提升了“利华益维远”品牌的高端形象与市场美誉度。 (四)精细化管理优势 公司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筑牢安全根基、严控质量生命线、激发创新效能并优化成本结构,全方位驱动高质量发展。安全管理方面,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持续优化完善双重预防体系与安全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显著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质量管理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质量关,不断提升质量计量管理精度与水平。研发管理方面,依托现有研发平台,加强项目建设和成果转化效率,完善创新管理制度,深化产学研协同合作,持续提升研发效能。成本管控方面,深化“深耕细管、降本增效”经营管理策略,强化对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技术改造等全流程的成本精细化管控,实时监控成本动态,完善长效机制,有效增强市场竞争优势。降本增效工作成效显著,为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