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轮轮胎(601058)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橡胶制品 山东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沪股通 上证180_ 融资融券 基金重仓 HS300_

要点二: 经营范围 轮胎、橡胶制品、机械设备、模具、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及相关服务;轮胎生产技术软件开发及相关技术的开发、销售及相关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及相关服务;废旧轮胎收购与销售;轮胎循环利用装备、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轮胎循环利用技术开发、销售及相关服务(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集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管理、新模式于一体,以“做一条好轮胎”为使命,致力于为全球轮胎用户提供更优质、更绿色的轮胎产品与服务。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全球轮胎行业发展情况 1、全球轮胎销量温和增长 报告期内,全球轮胎销量呈现温和增长态势。根据米其林财报数据,全球半钢胎与全钢胎销量2025年上半年合计为9.18亿条,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其中,半钢胎销量为8.13亿条,同比增长2%;全钢胎销量为1.06亿条,同比增长1%。 2、外资布局战略收缩,中国胎企加快全球化布局 海外部分头部轮胎企业在市场竞争及成本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已呈现产能收缩与战略聚焦的态势,逐步剥离毛利率偏低的业务板块,将资源集中投向高端轮胎市场。与此同时,受海外市场贸易壁垒持续不断及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中国轮胎企业不断加快全球化布局,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二)国内轮胎行业发展情况 1、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国内轮胎销量增长 受“以旧换新”等政策影响,汽车内需市场改善,再叠加出口量保持增长,汽车行业维持较高景气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3.59亿辆。轮胎作为汽车的必选消费品,国内汽车行业持续高景气度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为轮胎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2、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持续放量,为国产轮胎带来结构性机遇 2025年上半年,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持续放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达44.3%。新能源汽车对轮胎性能存在更高要求,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且首轮新能源汽车替换周期逐步到来,国产轮胎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具备了持续增长的基础。 (三)行业其他情况 1、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但整体水平较去年同期仍有所增长 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钢丝帘线。2025年上半年,轮胎原材料价格呈现高位回落的运行趋势,但其整体水平仍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及炭黑的价格在第二季度出现下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轮胎的生产成本;钢丝帘线价格则持续震荡下行。 2、海运费价格走势分化,整体呈现回落势态 2025年上半年,受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及国际局部地区安全局势扰动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集运价格呈现“先跌后涨、整体回落”走势。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数据: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综合指数)同比下降26.64%;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综合指数)同比下降8.22%;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美西航线)同比下降5.53%;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美东航线)同比下降5.92%;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欧洲航线)同比下降17.70%。 3、国际贸易壁垒频繁扰动 2025年上半年,国际贸易壁垒呈现全面升级态势。其中,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关税征收范围;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新乘用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南非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作出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埃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越南的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在关税壁垒交织的环境下,具备全球化产能布局、精准供应链管理能力、雄厚技术实力及市场多元化策略的轮胎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全球化协同运营,打造“全球一个工厂”管理模式 公司作为全球轮胎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以构建高效协同的全球化运营体系为目标,通过“全球一个工厂”管理模式的深度实践,持续强化国际竞争力。公司已在中国的青岛、东营、沈阳、潍坊及海外的越南、柬埔寨建有轮胎生产基地,并正在推进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生产基地的建设。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公司在多个维度实现战略升级与效益提升,一方面,通过全球生产基地的协同效应,公司能够缩短供货周期,更高效便捷地服务现有客户,并有效拓展海外市场,吸引新客户。另一方面,全球化产能布局也可以有效降低因地区间贸易摩擦产生的风险,支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持续创新驱动,以技术突破赋能公司未来 公司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钢子午线轮胎、全钢子午线轮胎、非公路轮胎三大轮胎制造技术体系。公司坚持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设备提升等各方面持续增加投入,在中国青岛、加拿大多伦多、德国法兰克福、越南胡志明建有研发中心,在各地工厂也建立了属地化的技术研究部门,形成了全球化的技术研发体系。公司承担了“高性能合成橡胶产业化关键技术-双B级轮胎和长寿命胶囊工程化技术”“露天矿用重型卡车关键部件轮胎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在橡胶轮胎行业中的研究及应用”“橡胶轮胎产业链数字化提升工程”“新型高性能橡胶材料国产化重型矿用卡车轮胎研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参与“杜仲橡胶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示范” “基于液相混炼新材料的新一代绿色轮胎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等多项省级科研项目。 公司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主体开展了国际首创化学炼胶新材料在轮胎产品上的应用研究,成功研制出的液体黄金轮胎,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轮胎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耐磨性能难以兼顾的“魔鬼三角”难题,使行车更加安全、节能、舒适。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2,008项,其中发明专利177项;拥有有效软著116项;累计制定或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200余项。在科技创新领域,公司荣获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石化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奖项。 (三)融合数字技术,智能化驱动高效生产 公司经过20余年轮胎行业信息技术的积累,从第1代控制系统、第2代管控网络系统、第3代轮胎企业操作系统,最终升级打造了全球橡胶轮胎行业首个投入使用的“橡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海量互联方面已经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采集点高达百万级。 公司始终坚持将创新作为驱动公司发展的主要动力,利用数字化创新融合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在产品研发端,公司持续进行研发系统信息化建设,建立积累沉淀了轮胎设计、工艺研究、测量研究等多个产品数据库,进一步支撑技术自主化,技术可迭代创新;PLM和轮胎开发设计软件CATIA的深度应用对于管理效率及设计效率均有大幅提升,对公司继续示范领跑国家橡胶轮胎行业智能化领域提供重要支持;在产品制造端,公司在制造过程模块化的基础上,将PLM、MES、RFID、SCADA、条码系统等技术、软件与物联网、数字控制设备、自动化装备等硬件有机结合,实现了组织单元化、加工自动化、生产柔性化、制造智能化。 公司多年来深耕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领域,先后获批工信部首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示范企业”“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企业”等,建设了我国橡胶轮胎行业唯一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通过了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三级认证(行业最高等级),成为我国橡胶轮胎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示范标杆企业。 (四)可持续发展,助力公司绿色转型 公司作为全球轮胎行业绿色转型的先锋力量,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战略内核,公司以“双碳”目标为指引,系统性推进生产运营全链条低碳变革,为行业树立绿色制造标杆。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面向2030年、2050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积极响应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对企业气候行动呼吁,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至日常生产运营中。在生产运营层面,公司通过智能化升级等措施,半钢胎、全钢胎和非公路轮胎单位产品生产能耗较2022年分别下降11.5%、14.0%、23.7%,单位产品碳排放分别下降19.3%、19.7%、29.9%。公司利用自有光伏发电,年发电量4,348万kWh,相当于减少碳排放2.33万吨;采用生物质能代替燃煤供能,减少碳排放2.47万吨。 公司致力于轮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发展,率先开展组织碳核查和产品碳足迹核查工作,搭建轮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系统,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多环节打通产品碳足迹核算逻辑,推动内部从材料、设计到制造过程改善,共同推进绿色制造、节能降碳等系统工作,持续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水平,为科技创新与绿色制造注入新动能。在制造智能化转型中,公司始终秉持“信任与尊重”核心价值观,践行“赛轮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的人本理念,通过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员工创造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形成了包含风险预控、应急管理、健康促进的全方位保障机制。同时,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公司摸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互融·共同发展”的跨文化沟通路径,国内外已投产的工厂均已通过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了社会责任管理与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为海外发展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治理层面,公司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公司治理体系,搭建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持续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工作高效落实。2024年度,公司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阐释了公司在绿色低碳转型、社会责任践行与治理效能提升三大维度的实践工作,以高标准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方形成良性互动,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全球化运营中,公司还坚持商业道德、信息安全等合规运营底线,为全球员工开展反贿赂培训。公司母公司率先通过ISO27701隐私信息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体系以及ISO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等多项认证,不断提升企业治理质量,构建了健康、透明的商业运营模式。 未来,公司将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圈,持续为社会提供更优的轮胎低碳解决方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出行贡献更多赛轮力量。

要点六: 拟与中国一汽合资设立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公司 2018年8月31日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赛亚检测与中国一汽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一汽华东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项目中深入合作,共同开展试验场建设与运营工作。双方将合资成立华东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暂定中国一汽持股85%,赛轮金宇持股15%。

要点七: 拟2.2亿元收购格锐达橡胶35%股权 2018年9月26日公告,公司拟以22,000万元购买青岛格锐达橡胶有限公司35%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与固铂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CooperTireHoldingCompany共同成为格锐达的股东,固铂轮胎在全球轮胎置换领域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具有技术、市场、管理等多方优势资源。

要点八: 实施股份回购 2023年7月18日公司对外公告,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3年3月13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股份。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40,000万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80,000万元(含),因回购期间公司实施了权益分派,公司根据《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回购报告书》的相关条款及公司2022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情况将回购价格由不超过人民币13.50元/股(含)调整为不超过人民币13.35元/股(含),回购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2023年7月14日,公司完成回购,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59,900,05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6%,回购最高价格11.78元/股,回购最低价格9.44元/股,回购均价10.80元/股,使用资金总额647,012,497元(不含交易费用)。

要点九: 拟2.8亿元-4.73亿元回购股份 2018年10月30日公告,拟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预计不低于2.8亿元,不超过4.73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3.5元/股。

要点十: 股东新华联控股拟增持0.5%-3.47%股份 2019年1月2日公告,公司股东新华联控股于2018年12月28日通过大宗交易增持公司10,761,354股股份。新华联控股拟在未来6个月内(自2018年12月28日起算)通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0.5%,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469%。

要点十一: 实控人方面获授股份 持股增至20.7% 2019年3月3日公告,2018年12月21日,公司完成2018年股权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的授予登记工作。其中袁仲雪获授23,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85%;延万华获授3,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11%;周波获授2,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07%;周天明获授2,600,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10%;宋军获授2,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07%;朱小兵获授2,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07%。公司实际控制人杜玉岱合计能够行使表决权的股份总数为559,090,99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70%。本次权益变动未触及要约收购。

要点十二: 拟7334万元出售赛瑞特国际物流 2018年11月20日公告,公司拟以7,334万元出售青岛赛瑞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100%股权给雁山集团。赛瑞特物流及其子公司主要从事橡胶生产经营及其他原材料贸易业务,其生产或采购的橡胶等原材料除销售给公司作为原材料使用之外,还销售给除公司以外的第三方。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